- 年份
- 2024(14663)
- 2023(20186)
- 2022(16816)
- 2021(15273)
- 2020(12860)
- 2019(29063)
- 2018(28487)
- 2017(54902)
- 2016(29830)
- 2015(33113)
- 2014(32698)
- 2013(32547)
- 2012(29666)
- 2011(26706)
- 2010(26885)
- 2009(25512)
- 2008(24685)
- 2007(22006)
- 2006(19716)
- 2005(17723)
- 学科
- 济(122084)
- 经济(121906)
- 业(103931)
- 管理(97889)
- 企(91327)
- 企业(91327)
- 方法(52957)
- 数学(42988)
- 数学方法(42567)
- 财(37892)
- 业经(37019)
- 农(36952)
- 中国(36602)
- 制(29151)
- 融(29103)
- 金融(29100)
- 银(27991)
- 银行(27919)
- 行(26843)
- 务(26155)
- 财务(26083)
- 财务管理(26047)
- 农业(25907)
- 企业财务(24763)
- 地方(24544)
- 学(23434)
- 理论(22296)
- 技术(21833)
- 贸(21336)
- 贸易(21320)
- 机构
- 学院(429048)
- 大学(428026)
- 济(172585)
- 管理(168961)
- 经济(168844)
- 理学(145490)
- 理学院(143907)
- 研究(143220)
- 管理学(141595)
- 管理学院(140828)
- 中国(113351)
- 京(91425)
- 科学(89093)
- 财(82618)
- 农(78780)
- 所(72426)
- 业大(67700)
- 中心(65887)
- 研究所(65781)
- 财经(65563)
- 江(64113)
- 农业(62144)
- 经(59609)
- 北京(57239)
- 范(52689)
- 经济学(52288)
- 师范(52074)
- 州(51648)
- 院(51582)
- 财经大学(48673)
- 基金
- 项目(290064)
- 科学(227692)
- 基金(211193)
- 研究(208177)
- 家(185571)
- 国家(183983)
- 科学基金(158011)
- 社会(132672)
- 社会科(125837)
- 社会科学(125804)
- 省(113440)
- 基金项目(112073)
- 自然(103512)
- 自然科(101109)
- 自然科学(101081)
- 自然科学基金(99300)
- 划(95198)
- 教育(93875)
- 资助(86154)
- 编号(83473)
- 成果(66906)
- 重点(64968)
- 部(62974)
- 创(61910)
- 发(61591)
- 创新(57413)
- 课题(57187)
- 科研(55308)
- 国家社会(55017)
- 制(54339)
- 期刊
- 济(191118)
- 经济(191118)
- 研究(126470)
- 中国(82555)
- 农(72645)
- 学报(71483)
- 财(65623)
- 管理(64513)
- 科学(64107)
- 大学(53816)
- 学学(51185)
- 农业(49070)
- 融(48354)
- 金融(48354)
- 教育(40111)
- 技术(35590)
- 财经(32718)
- 业经(32475)
- 经济研究(29641)
- 经(28052)
- 业(27289)
- 问题(26109)
- 技术经济(21672)
- 科技(20909)
- 版(20845)
- 现代(20613)
- 理论(20191)
- 图书(19353)
- 商业(18976)
- 业大(18437)
共检索到6375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凯诚 张玉臣 彭耿
基于2011—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以及运用DID和工具变量法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降低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抑制效应还表现在对技术效率和科技进步效率的影响上。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仅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效应,使用深度仅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产生抑制效应,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则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科技进步率均产生抑制效应。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抑制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可以通过"资源竞争假说"解释。第三,城市行政级别不同,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相同、作用机制不同。因此,需针对金融机构的特点实施差异化政策,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业数字技术水平。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饶萍 吴青
文章选取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中介效应和产权性质、信息披露质量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从全样本检验结果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程度加深能够给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正向影响;从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来看,企业创新是数字金融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中介因子。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这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越大。数字普惠金融会对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更大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艳
文章使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数字普惠金融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主要是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效率来实现的。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影响最大,且该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更显著;同时,相对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更大。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和平 高越
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振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且越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和平 高越
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振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且越显著。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和平 高越
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振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且越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惠献波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市数据,从数字金融发展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及缓解资源错配等途径,间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第二,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第三,要推动金融业回归本源,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荣华 李斯林 余红心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使用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企业家精神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且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更明显。因此,本文建议实行区域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策略,加大对非国有企业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大力培育与弘扬企业家精神。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全要素生产率 企业家精神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得生 杨礼华
本文以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为基础,用LP法构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这种促进作用会受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化进程、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数字化程度等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带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等路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硕 宋兰旗 刘金
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是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结合GML指数的方法测算我国30个省份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同时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定量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GTFP的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中介效应模型检验两者之间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会提升本地区GTFP,还有助于提升邻近地区的GTFP,并且这种空间溢出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明显。机制分析方面,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碳排放强度和技术创新影响GTFP。在碳减排和创新环境的支持下,可以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GTFP的提升力度。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殷晶晶 陈欢 李丹
利用中国2011-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以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为中介变量,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在控制内生性、更换金融发展指标以及剔除特定样本等稳健性检验以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家精神承担了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技术进步上。该结论进一步丰富了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田杰 谭秋云 陈一明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金融市场效率改善要素配置扭曲状况,进而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采用2011—2017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引入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指数,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全要素的影响效应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降低了要素扭曲,而要素扭曲的改善会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相对于数字化程度,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作用更显著;相对于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型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要素扭曲改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效应在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更显著。因此,在资源环境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硬性约束条件下,国家应大力推广数字普惠金融,促进资本和劳动要素的自由流动和有效整合,进而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水 张永奇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与建设农业强国予以高度重视。本文基于县域城乡融合的发展趋势,采用2014—2021年县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显示: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经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处理后,研究结论依然成立。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效率却具有负向效果。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对东部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效果明显高于西部县域。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要素流动壁垒造成的供需失衡是引致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差异的底层原因。第四,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生产要素集约化与数字素养提升两条路径对县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间接影响。研究结论既为提高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了政策启示,也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补充了经验证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翱祥 邓荣荣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逐渐改善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的融资困境,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方向。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1—2018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测算了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高,且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其增长主要由技术进步推动,东部地区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快,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出现负增长;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技术效率和促进技术进步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产生了正向影响,但对周边地区产生了负向的溢出效应;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分维度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提升作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唐建军 龚教伟 宋清华
本文利用2011―2019年中国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从各维度看,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促进作用最强的是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使用深度,其次是数字化程度,最后是覆盖广度。同时,数字化普惠信贷和保险的发展对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发挥了显著的协同效应。第二,在自然资源禀赋好和农业生产模式先进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强。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利于生产要素在产业和区域间的流动与技术扩散,发挥生产前沿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拉动效应,进而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为此,应大力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水平,充分考虑农业要素禀赋差异而因地施策,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全面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