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13)
2023(17136)
2022(14142)
2021(12877)
2020(10712)
2019(24192)
2018(23630)
2017(45566)
2016(24423)
2015(27085)
2014(26895)
2013(26768)
2012(24506)
2011(22328)
2010(22519)
2009(20996)
2008(19381)
2007(16987)
2006(15142)
2005(13351)
作者
(73240)
(60768)
(60203)
(57417)
(38549)
(29116)
(27262)
(23853)
(23267)
(21359)
(20649)
(20437)
(19237)
(19022)
(18871)
(18487)
(17956)
(17950)
(17459)
(17170)
(15151)
(14811)
(14650)
(13820)
(13812)
(13415)
(13314)
(13180)
(12270)
(11773)
学科
(115320)
经济(115207)
管理(69517)
(65038)
(53694)
企业(53694)
方法(45084)
数学(39519)
数学方法(39177)
中国(33490)
(27539)
金融(27538)
地方(27500)
(25767)
银行(25704)
(25545)
(25152)
业经(24994)
(24792)
(23865)
(20277)
(18064)
贸易(18050)
农业(17861)
(17457)
环境(16794)
理论(16236)
(16188)
财务(16124)
财务管理(16101)
机构
大学(353348)
学院(350961)
(148374)
经济(145231)
管理(137050)
研究(122549)
理学(119044)
理学院(117702)
管理学(115728)
管理学院(115128)
中国(94078)
科学(76181)
(74771)
(64620)
(61636)
(60339)
研究所(56653)
中心(55791)
业大(54899)
财经(52665)
(49636)
(47871)
农业(47560)
北京(47095)
经济学(46056)
(44569)
(44144)
师范(44060)
经济学院(41405)
(40992)
基金
项目(243880)
科学(190539)
基金(177457)
研究(172955)
(156422)
国家(155160)
科学基金(132577)
社会(111245)
社会科(105646)
社会科学(105615)
(94766)
基金项目(94738)
自然(86696)
自然科(84658)
自然科学(84636)
自然科学基金(83096)
(79794)
教育(77240)
资助(72205)
编号(68882)
重点(54550)
成果(54413)
(52807)
(52463)
(50617)
创新(47325)
课题(46906)
科研(46534)
国家社会(46341)
教育部(44835)
期刊
(161384)
经济(161384)
研究(105238)
中国(62508)
学报(60060)
(53894)
科学(53043)
管理(48810)
(47270)
大学(44430)
学学(42373)
(41005)
金融(41005)
农业(36212)
教育(30209)
技术(27855)
经济研究(27217)
财经(26249)
业经(24492)
(22551)
问题(21916)
(17958)
技术经济(17752)
理论(17256)
科技(17172)
图书(17146)
现代(15913)
(15877)
商业(15778)
实践(15523)
共检索到5139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本健   辛志良   张迪展  
城市经济活力是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论文运用2011-2020年中国28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活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经济活力;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区域创新水平以强化城市生产能力,通过保障居民生活水平和增加居民发展机会以激发城市消费潜力,通过促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以增强城市投资动力,从而提升城市经济活力。对于城市发展水平高、数字化程度高的城市以及旅游型城市,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城市经济活力的效果更加明显。这为政府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政策以及提升城市经济活力提供了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恒   殷志高  
使用2011—2020年中国284个地级以上城市数据,经验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经济差距的综合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城市经济差距,且地理区位和制度环境会诱致该平衡发展作用产生异质性;创新创业对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市经济差距具有中介传导作用,表现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城市创新创业,间接缩小城市经济差距;要素集聚对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市经济差距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即人才、资金和技术集聚程度提升会削弱数字普惠金融的平衡发展作用。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适度超前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挖掘数字普惠金融应用场景、加快以区域一体化为核心的制度创新等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云洁  段鑫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的影响,本文选取2011—2018年中部地区79个城市相关数据,通过运用空间计量模型、门槛模型和中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且具有空间效应、分解效应和门限效应;(2)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南方城市经济高质量的促进作用强于中部地区北方城市;对中部地区等级更高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促进作用强于中部地区等级较低城市;(3)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激励企业家创新创业活动,改善要素配置效率,进而提升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因此,实现中部地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加快落实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企业家创新创业的积极性,改善要素配置效率。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勤林  张冰冰  
经济韧性是经济体受到意外冲击后复苏转型的关键,数字金融可以利用新兴技术赋能经济韧性促进经济的平稳增长。通过选取全国22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20年数据,建立城市经济韧性测度指标体系,分析了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的影响效应。进一步研究了城市创业活跃度和城乡收入差距在数字金融赋能城市经济韧性中的调节效应,以及产业结构情况和数字注意力在数字金融提升城市经济韧性时的门槛效应。回归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韧性有正向促进效应;在数字金融赋能城市经济韧性过程中,创业活跃度和城乡收入差距分别发挥正向调节和负向调节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和数字注意力对数字金融提升经济韧性的影响有显著门槛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林春  康宽  孙英杰  
基于中国27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探究了普惠金融发展对就业的影响。结果显示: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就业的增加;普惠金融发展对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就业均具有促进作用,对东部地区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西部次之,中部最小;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第二及第三产业就业的增加,其中,对第三产业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普惠金融发展对城市经济发展规模较高的城市就业具有明显促进作用;普惠金融发展对总体就业及第二产业就业水平的促进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姜松  周鑫悦  
本文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促进效应,但存在一定程度的结构性矛盾。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倒N形,具有抑制效应;进一步的影响机制检验表明,经济结构不合理是抑制效应产生的深层次原因。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涛   徐运保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化技术与传统金融服务结合的新型金融服务模式,通过影响金融资源配置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基于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数字金融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金融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但对邻近城市会产生不利影响。(2)受经济发展阶段和产业发展层次的影响,东部地区和大城市数字金融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起到了一定作用;中西部地区和中小城市数字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有限。(3)消费需求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和节能减排是数字金融影响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其中,产业结构优化的促进作用最大。为此,要推进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数字金融+产业”的发展模式,加快欠发达地区发展数字金融的步伐,避免“数字金融鸿沟”扩大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欣   芮雪雨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形态,为实现“双碳”目标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以2011—2021年中国279个城市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运用基准回归模型、面板门槛模型以及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降低碳排放强度,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和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会因自身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发展水平和绿色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同对碳排放强度产生非线性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宋晔  黄瑶迦  黄磊  
随着数字技术创新应用日益广泛,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实践愈加丰富,并且有效促进了信息共享,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金融服务门槛,扩大了金融服务的范围和覆盖面,数字普惠金融服务链条更加顺畅,基础设施更加完善,制度保障更加健全。本文专注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城市吸引外商投资之间的因果关系,使用2011~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数据,采用双重固定效应和工具变量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外商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城市外商投资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各个维度中,其覆盖广度、数字化水平,以及支付、保险、货币基金业务分类子指标进一步助推了城市外商投资的增加。通过地区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越高,其对城市外商投资的贡献程度越大。因此,建议进一步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继续完善中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助力实现全面对外开放的格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珍花  杨朝晖  
文章基于我国省际动态面板数据,运用系统GMM法,探索政府参与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政府财政支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大致呈倒“U”型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与政府财政支出的交互效应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正向作用,说明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在财政支出下有效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进一步的稳健性检验也证实了此结论的合理性。在当前数字信息化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要加速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协调各地区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与政府财政支出力度,有效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汤渌洋   鲁邦克   陈琦  
文章从经济可持续发展、社会机会获得和经济成果共享三个维度构建了测度经济包容性增长指数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11—2021年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进行了度量,进一步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经济包容性增长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经济包容性增长水平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但空间分布不均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邻近地区会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从短期和长期效应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包容性增长都具有直接和间接的促进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巍  高嘉静  
文章基于2013—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全国视角与分区域视角全面估测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分析影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因素。研究发现:我国大多数省份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处于明显非有效但易提升阶段;东部、西部、中部三大地区技术进步变化是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原因;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在全国层面和分区域层面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影响均为负,银行集中度以及政府金融集权度对全国的影响和对东部、西部、中部地区的影响一致,且均为正向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周超  黄乐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助力。本文选取2011-2020年全国31个省域样本数据建立回归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正向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优化市场发育程度促进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及市场发育程度对于不同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异质性的影响。要拓展数字普惠金融深度与广度、优化要素配置、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等,促进区域间经济协调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鲁钊阳   杜雨潼   邓琳钰  
数字普惠金融的诞生和发展源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需要,其离不开服务国家经济发展的宗旨。本文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实体经济发展的理论基础之上,以我国286个地级市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且这一效应主要体现在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方面。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研发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赋能实体经济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其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呈现边际递减趋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创  
数字普惠金融是传统金融服务与数字信息技术融合升级的体现,其有拓展金融服务、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等优势。本文利用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匹配,基于OLS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专用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企业的专用资产投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而正向影响企业的专用性资产投资水平。此外,基于产品市场竞争程度差异检验发现,当产品市场竞争更激烈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专用资产投资的提升作用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