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21)
- 2023(18231)
- 2022(14683)
- 2021(13314)
- 2020(10987)
- 2019(24595)
- 2018(23738)
- 2017(46051)
- 2016(24041)
- 2015(26216)
- 2014(25537)
- 2013(25267)
- 2012(22745)
- 2011(20066)
- 2010(19938)
- 2009(18532)
- 2008(17132)
- 2007(14966)
- 2006(12958)
- 2005(11160)
- 学科
- 济(103234)
- 经济(103136)
- 业(77899)
- 管理(69155)
- 企(55902)
- 企业(55902)
- 农(50780)
- 方法(45751)
- 数学(41704)
- 数学方法(41284)
- 农业(33901)
- 财(31134)
- 中国(29533)
- 业经(29243)
- 融(28434)
- 金融(28433)
- 银(26466)
- 银行(26430)
- 行(25436)
- 制(21847)
- 地方(20722)
- 务(19182)
- 财务(19141)
- 财务管理(19107)
- 贸(18616)
- 贸易(18604)
- 企业财务(18360)
- 易(18216)
- 技术(15672)
- 学(15562)
- 机构
- 学院(336127)
- 大学(331548)
- 济(145230)
- 经济(142702)
- 管理(134589)
- 理学(118509)
- 理学院(117413)
- 管理学(115485)
- 管理学院(114889)
- 研究(105298)
- 中国(86827)
- 农(72149)
- 财(65729)
- 京(64997)
- 科学(62861)
- 农业(55702)
- 业大(55344)
- 财经(53596)
- 中心(52821)
- 所(50612)
- 经(49281)
- 江(47110)
- 研究所(46312)
- 经济学(45822)
- 经济学院(41954)
- 财经大学(40158)
- 范(39084)
- 北京(38911)
- 师范(38585)
- 经济管理(37859)
- 基金
- 项目(238969)
- 科学(190148)
- 基金(178225)
- 研究(171816)
- 家(156065)
- 国家(154728)
- 科学基金(134564)
- 社会(115207)
- 社会科(109338)
- 社会科学(109310)
- 基金项目(94812)
- 省(92954)
- 自然(86184)
- 自然科(84357)
- 自然科学(84335)
- 自然科学基金(82857)
- 划(77128)
- 教育(76827)
- 资助(70935)
- 编号(67585)
- 部(53126)
- 重点(52876)
- 成果(52003)
- 发(51500)
- 创(51064)
- 国家社会(49641)
- 创新(47670)
- 科研(46501)
- 教育部(46024)
- 人文(45728)
共检索到476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光顺 冯林
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分别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机理与效果已得到学术共识,而关于两者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的联合作用机理与效果仍有待深入探究。本文运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数字普惠金融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1)整体来看,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能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且对使用深度的强化效果最明显;(3)在各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中,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数字信贷城乡收入差距收敛效应的强化效果最为突出。因此,在借助数字技术赋予农户享有金融服务权利的同时,要格外重视农户人力资本的投资,提高他们对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获取能力与利用能力,更好地发挥出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云 米双红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城乡一体化背景下2011-2019年全国30个省区市(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样本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GMM)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功效,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所起到的功效更强。但是,在纳入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之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的功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在高水平区域内,两者的综合效应依然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产生赋能作用,而在低水平区域,两者的综合效应不利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带来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最后本文进一步从政府层面、金融机构层面和城乡居民自身层面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晓玲
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视角,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算,进而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15年度数据构建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控制变量中,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财政支出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很显著。因此,我国应确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重塑发展路径,打造多方合作与相互支持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积极发挥其他因素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作用,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平衡面板数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晓玲
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视角,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算,进而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15年度数据构建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控制变量中,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财政支出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很显著。因此,我国应确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重塑发展路径,打造多方合作与相互支持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积极发挥其他因素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作用,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城乡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平衡面板数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雪 雷雨箫 董继华
文章通过分析普惠金融与收入差距的关系,证实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抑制收入差距的扩大,且存在地理区域上的差异,抑制效应呈现东部弱、中部次之、西部强的趋势;并利用面板门限模型,进一步论证抑制效应会因政府对经济支持力度的不同而改变。因此,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建设农村贫困地区普惠金融发展环境,缓解农村居民信贷约束,提升贫困人口收入水平,对缓解我国收入差距现状意义深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彩林 李雯雅 曹秋菊
城乡收入差距是乡村振兴战略拟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使用2011—2020年的数据,研究农户信贷供给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农户信贷供给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上均存在正相关性,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增加农户信贷供给水平缩小本地和周边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在区域分布深度上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增加农户信贷供给水平显著缩小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中西部地区的中介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可以通过增加农户信贷供给缩小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则通过减少农户信贷供给扩大了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同样存在异质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郑军 邓明珠
基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等理论,运用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利用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分析普惠保险对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普惠保险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中具有中介效应;在居民受教育水平和农村人力资本投资水平较低的地区,普惠保险更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因此,要充分发挥普惠保险优势,因地制宜有序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刘培培
数字普惠金融旨在为金融需求者提供一个普惠性的产品服务,促使传统金融转向开放、包容、普惠的"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根据金融深化理论的观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门槛效应、减贫效应、排除效应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31个省级区域的泰尔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会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出现内生性问题,用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得到一致可靠的计量结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永兴 陆凤芝
普惠金融通过农村资本的形成、配置及技术创新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依据200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非线性与线性面板模型检验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全国而言,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的非线性特征;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表现为先加剧后放缓的动态特征,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表现为持续拉大的线性特征,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与农村资金是否逃逸到非农行业或产业,是制约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症结。因此,普惠金融政策的制定要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应努力降低农村居民与乡镇企业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面板模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黄永兴 陆凤芝
普惠金融通过农村资本的形成、配置及技术创新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依据2005-2014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基于非线性与线性面板模型检验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对全国而言,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的非线性特征;对东部地区的影响表现为先加剧后放缓的动态特征,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表现为持续拉大的线性特征,普惠金融对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影响不显著。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与农村资金是否逃逸到非农行业或产业,是制约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症结。因此,普惠金融政策的制定要统筹规划、因地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面板模型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晓军
本文运用1993—2010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与城乡收入差距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从全国层面来看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会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但随着时间推移,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尤其是教育投资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层面来看,东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效应,中部地区教育投资和迁移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效应,西部地区农户人力资本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效应,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增加农户人力资本投资越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牧辰 封思贤 谢星
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大大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并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易落实,然而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势必使得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受到数字鸿沟等问题的制约。基于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功能观出发,重点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不但从总体上分析,还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不同业务类型等方面开展结构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数字化程度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不同业务的收敛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属于基础功能和主导功能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具有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属于衍生功能的业务则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以点带面"通过数字支付业务来拓宽覆盖广度,另一方面"以面带点"通过广泛应用来规范、创新各类型业务,优化监管环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梁颖欣
以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样本,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缩小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较强。在此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匹配CFPS2012—2020五期数据集,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社会单元入手,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等微观机制赋能农村居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怡 陶文清 王亚飞
将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人力资本、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纳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框架,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健康类人力资本、教育培训类人力资本、迁移类人力资本不仅本身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收敛作用,而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梁颖欣
以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样本,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缩小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较强。在此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匹配CFPS2012—2020五期数据集,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社会单元入手,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等微观机制赋能农村居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