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824)
- 2023(19175)
- 2022(15764)
- 2021(14369)
- 2020(12001)
- 2019(26675)
- 2018(25983)
- 2017(49367)
- 2016(26269)
- 2015(28836)
- 2014(27807)
- 2013(27102)
- 2012(24252)
- 2011(21685)
- 2010(21509)
- 2009(20188)
- 2008(18715)
- 2007(16124)
- 2006(13888)
- 2005(12106)
- 学科
- 济(100467)
- 经济(100329)
- 管理(81462)
- 业(77978)
- 企(66646)
- 企业(66646)
- 方法(44141)
- 数学(39006)
- 数学方法(38498)
- 中国(31492)
- 财(31050)
- 融(28425)
- 金融(28421)
- 银(27261)
- 银行(27210)
- 行(26170)
- 农(26168)
- 业经(25626)
- 制(25249)
- 地方(22057)
- 技术(20353)
- 务(20060)
- 财务(20000)
- 财务管理(19959)
- 企业财务(19059)
- 学(18870)
- 贸(18254)
- 贸易(18238)
- 农业(17895)
- 易(17785)
- 机构
- 学院(354088)
- 大学(353624)
- 济(145174)
- 经济(142336)
- 管理(138987)
- 理学(121007)
- 理学院(119712)
- 管理学(117648)
- 管理学院(116978)
- 研究(115947)
- 中国(93370)
- 京(71888)
- 科学(70964)
- 财(69438)
- 农(59800)
- 中心(56625)
- 所(56224)
- 财经(55316)
- 业大(54274)
- 江(52246)
- 研究所(51403)
- 经(50475)
- 农业(47030)
- 经济学(45723)
- 北京(43922)
- 范(43066)
- 院(42899)
- 师范(42483)
- 财经大学(41520)
- 州(41388)
- 基金
- 项目(252155)
- 科学(200358)
- 基金(185630)
- 研究(180173)
- 家(163909)
- 国家(162579)
- 科学基金(140448)
- 社会(117837)
- 社会科(112037)
- 社会科学(112011)
- 省(99394)
- 基金项目(98412)
- 自然(91415)
- 自然科(89408)
- 自然科学(89384)
- 自然科学基金(87807)
- 划(83663)
- 教育(82692)
- 资助(73424)
- 编号(70349)
- 创(57440)
- 重点(57364)
- 成果(55346)
- 部(54988)
- 发(54003)
- 创新(53163)
- 国家社会(50223)
- 制(49360)
- 科研(48937)
- 课题(48514)
- 期刊
- 济(149547)
- 经济(149547)
- 研究(98335)
- 中国(70388)
- 学报(58764)
- 财(55129)
- 科学(53049)
- 农(52978)
- 管理(52434)
- 大学(45071)
- 融(44157)
- 金融(44157)
- 学学(42964)
- 农业(34811)
- 教育(33992)
- 技术(30030)
- 财经(27317)
- 经济研究(24771)
- 业经(24679)
- 经(23472)
- 问题(19141)
- 业(19062)
- 科技(18588)
- 版(17540)
- 理论(16365)
- 技术经济(16332)
- 策(15734)
- 统计(15645)
- 商业(15501)
- 财会(15108)
共检索到516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丽娟 王露 刘心怡
基于全国278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有显著的增益效果。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对区域创新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使用深度,再次是数字化程度。分地区看,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区域创新的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对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活动增益效果显著大于东部、西部地区。分创新层次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各个层次的区域创新水平有突出的正向驱动效果。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提升金融效率和市场化水平进而促进区域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俊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数据缺失,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异质性假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效果及其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数字普惠金融均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进一步实证发现,增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确实可以强化本区域创新能力,但对邻近区域创新能力会产生抑制或冲击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显著成立,其中在西部地区该“虹吸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分维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能有效促进本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此外,基于非线性假设建立的门槛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自身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刚 张亨溢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是助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文章从省际面板数据中截取了2011—2019年的部分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分区域探讨的情况下,回归结果依然具备较强的稳健性;(2)数字普惠金融能进一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3)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生改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4)分区域来看,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而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则相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丹 彭耿
文章借助2011—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存在瓶颈。比较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程度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为加强区域现代化建设、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创新 非线性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丹 彭耿
文章借助2011—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存在瓶颈。比较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程度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为加强区域现代化建设、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创新 非线性效应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持续坚持以创新驱动发展,发挥创新对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作用。本文使用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即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优化区域资源配置;升级区域支付清算体系;提高区域财富管理能力等。在考虑了内生性等因素后,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区域创新水平,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对区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增加人力资源积累,提高区域创新水平。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吕岩威 张帅
基于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计量回归模型估计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检验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显著促进区域创新产出,且在考虑空间因素后促进作用依然存在;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产出的影响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对东部地区创新产出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金融通过促进金融发展、刺激消费需求和提升人力资本渠道间接促进区域创新产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加快推进数字金融发展、因地制宜实施地区差异化发展策略、畅通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产出影响的传导渠道等对策建议。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何正根
如何破解中国广大农村没有金融网点、村民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难题?本文建议,通过数字金融创新,大力推动村域支付普惠金融的发展。长期以来,银行机构主要把网点设置在县城和乡镇中心,设置于行政村的网点少之又少。随着中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银行机构逐渐改变了过往收缩农村银行网点的趋势,转而在一些经济率先发展的县城或乡镇扩张网点,县城和乡镇基本实现了银行实体网点的全覆盖。但是,村域受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树功 杨峙林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助力区域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地区专利申请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等分维度及东、中、西部分区域样本的探究发现,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西部创新的驱动作用也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显著提升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助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异质性 数字普惠金融 中介效应
[期刊] 征信
[作者]
关斐 高星 李麦收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化的产物,对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出发,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并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广度、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积极效应最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调节效应表明,市场化和城镇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因此,提出了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实施因地制宜策略等对策建议,为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期刊] 预测
[作者]
霍伟伟 罗瑾琏
本文依据创新和公平理论,对比分析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影响员工创新的情境限制,以289位主管及759位员工为样本,采用跨层次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变革型与交易型领导行为具有相关关系,但二者影响员工创新的作用情境和作用机制存在较大差异;通常情况下,变革型领导通过组织创新氛围和LMX平均水平的跨层次中介作用,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但此种领导行为也可能导致团队内LMX差异水平的扩大,进而形成阻碍创新的"圈内及圈外人"的差序氛围;交易型领导对员工创新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此种领导行为可以提升组织分配公平,进而正向调节员工创新水平。研究结论为领导者准确把握不同领导行为的适用情境提供了实证依据,具有较强的...
关键词:
领导行为 员工创新 跨层次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媚
本文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流通产业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子维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在子维度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对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广度的正向影响效应最强。异质性分析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正向关系更加显著。中介机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消费升级提升流通业绿色创新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兰梓睿 张书华
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以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从绿色发展的角度,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并对其作用路径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经过内生性讨论和更换变量等分析后,结果仍然稳健;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压力、提高技术外溢水平和缓解资源错配程度,从而推动企业绿色创新能力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在中西部地区、非国有企业以及市场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的作用效果更加显著。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企业绿色创新 绿色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淑云 陶云清
"互联网+"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对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通过系统阐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基于2006-2016年中国内地30个省份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互联网+"通过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促进技术创新;普惠金融通过激发社会底层动力和内在活力推动技术创新。由于东中西部地区互联网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互联网+"在东、中、西部地区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出现明显的区域分岔。进一步研究发现,"互联网+"与普惠金融确实具有较强的联动性特征,其形成的交叉作用加强了"互联网+"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根据上述研究结论,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互联网+” 普惠金融 技术创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亮 刘凌燕
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的空间良性互动可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220个地级市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构建时变非对称互联网地理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和异质性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发现:(1)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效应。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但抑制了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本地区区域创新促进了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但抑制了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超大及特大城市、大城市,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但中小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没有明显的空间交互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而中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