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20)
2023(17320)
2022(14163)
2021(13024)
2020(10625)
2019(24012)
2018(23607)
2017(45165)
2016(24345)
2015(27154)
2014(26863)
2013(26624)
2012(24219)
2011(21848)
2010(21933)
2009(20368)
2008(18911)
2007(16769)
2006(14829)
2005(12861)
作者
(72195)
(60290)
(59506)
(56475)
(37548)
(28920)
(26852)
(23691)
(22862)
(21121)
(20251)
(20250)
(18737)
(18646)
(18357)
(18291)
(18204)
(17631)
(17210)
(16906)
(15154)
(14611)
(14551)
(13804)
(13730)
(13396)
(13249)
(13194)
(12199)
(11896)
学科
(98189)
经济(98082)
(74009)
管理(64654)
(51782)
企业(51782)
(51163)
方法(40794)
数学(35885)
数学方法(35552)
农业(34045)
中国(31149)
业经(29446)
(27177)
金融(27176)
(25841)
银行(25777)
(24859)
(24410)
地方(21930)
(20898)
(20148)
(18188)
贸易(18175)
(17730)
技术(15702)
(15609)
财务(15547)
财务管理(15523)
企业财务(14798)
机构
学院(345112)
大学(342549)
(137085)
管理(136204)
经济(134192)
理学(119165)
理学院(117907)
管理学(115884)
研究(115764)
管理学院(115302)
中国(91607)
(79447)
科学(73956)
(71583)
业大(61617)
农业(61527)
(59623)
(58287)
中心(55155)
研究所(53682)
(49206)
财经(48478)
北京(44433)
(44412)
(44016)
师范(43504)
(40866)
(40613)
经济学(40432)
农业大学(39223)
基金
项目(244181)
科学(190312)
基金(176339)
研究(176185)
(155461)
国家(154080)
科学基金(131268)
社会(111418)
社会科(105337)
社会科学(105308)
(96859)
基金项目(94545)
自然(85307)
自然科(83279)
自然科学(83255)
自然科学基金(81760)
(80538)
教育(78136)
编号(72549)
资助(70655)
成果(57086)
重点(54225)
(53059)
(52544)
(51191)
课题(48491)
创新(47680)
科研(46741)
国家社会(46030)
计划(44731)
期刊
(148528)
经济(148528)
研究(95640)
(80409)
中国(65881)
学报(62403)
科学(54432)
农业(54201)
大学(46963)
学学(44840)
管理(43626)
(42843)
金融(42843)
(42216)
教育(32777)
业经(30429)
技术(26494)
(25251)
财经(22500)
经济研究(21934)
问题(20602)
(19380)
(19127)
业大(18274)
科技(18139)
图书(17043)
理论(16712)
技术经济(15808)
实践(15449)
(15449)
共检索到4978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青  况志华  王焰辉  
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动态调查(CFPS)数据从个体微观层面就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青年非农就业抉择的影响机制展开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显著促进农村青年非农就业,农村青年互联网的使用和社会信任强化了两者的正相关关系。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青年非农就业的促进作用存在地区异质性,即在东部省份较为显著,中西部省份则不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于男性农村青年的促进效应大于女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伟  杨海芬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宏观层面上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及机会平等效应有效改善农村家庭创业的外部环境;微观层面上通过信息传递效应、社会网络效应及信贷资源获取效应有效提升农村家庭创业能力。未来我国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创业农村家庭提供精准化数字金融产品,让数字普惠金融成为促进农村家庭创业财富提升的有效渠道。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晓燕   张玉皓   田轻云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减少金融排斥,为所有群体尤其是农村地区提供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展示出其深度普惠的优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农村共同富裕程度,并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和增加多元化服务等机制提升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和知识储备差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普及度,优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环境,提升农村居民数字能力,完善数字金融法制保障。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海波  姜熠洁  
本文将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相结合,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考虑非农就业在传导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农村居民和女性居民实现非农就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促进共同富裕时,对低禀赋的农村非农就业居民和女性非农就业居民表现出明显的包容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郭恒泰   石福安   吴玉彬  
基于“共同性”、“富裕性”与“发展性”特征,构建共同富裕综合评价体系,并利用2013—2020年31个省份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过内生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推动非农就业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与互联网普及程度较高的地区更加显著。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兵  李娜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在中国的不断深入,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数字普惠金融省级指数相匹配,采用Mlogit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影响及门槛特征。研究发现,相对于纯务农,数字普惠金融会增加农村劳动力兼业和纯务工的概率,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劳动力纯务工的边际影响显著为正,对纯务农显著为负。这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的促进作用具有单一门槛效应。也就是说,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农村劳动力选择兼业和纯务工的概率增加;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年龄劳动力的非农转移均有促进作用,但对年龄较大的劳动力促进作用更大。本文的结论对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非农转移,进而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政策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志龙   李雨臻  
基于2011—2022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等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效果、机制与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缓解了农村相对贫困;进一步通过变更系统GMM估计方法、替换变量处理以及样本期间波动性问题处理等方式进行检验,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显著增加信贷规模、改善信贷结构和提高信贷质量等信贷供给机制缓解农村相对贫困,还通过显著促进创新创业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农经济比重较高、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省份,且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较高的组别,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相对贫困缓解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春红   郭继涛  
基于中国2011—2021年和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支付、信贷、保险和收入分配等渠道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且支付渠道的减贫效果更好;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本地区的相对贫困,但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显著。因此,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对农村相对贫困群体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和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助力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黎翠梅  周莹  
提升农村消费水平是扩大消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而数字普惠金融可依托数字信息技术创新金融服务,增强金融可获性,从而刺激农村消费增长。文章基于我国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农村消费增长,且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借助数字化支付、信贷、保险等途径直接刺激农村消费增长,数字化支付是最主要的影响渠道;在间接渠道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高居民收入,从而间接促进农村消费增长;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消费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因此,为促进农村消费增长,我国应加快数字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在因地制宜基础上引导地区间加强合作。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蒋庆正  李红  刘香甜  
选取中国东、中、西部15个省市样本数据,利用Cov层次分析法(Cov-AHP)和正交偏向最小二乘回归模型(OPLS),分别对中国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当前中国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整体较低,东西部之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有较大差异;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收入水平、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呈正相关关系,其中人均收入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在各因素中重要性最大,而存款贷款比例、少数民族人口占比与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呈现负相关关系。建议充分利用金融机构推出的手机银行、短信银行、微信公众号等数字金融渠道,提高农村居民的数字金融意识,促进农村数字金融的平稳有序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当前的乡村振兴发展战略。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伟   黄子祺  
提升农村居民消费韧性,激发农村消费潜力,已经成为驱动国内经济大循环的主要动力之一。文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3—2021年中国省域数据,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具有正向影响,并且这种影响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具体表现为东部地区及粮食主销区更为显著;采用门槛模型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存在边际影响非线性递增的特点,并从人力资本的视角测算了引发边际递增效应的门槛水平。此外,市场化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农村地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等建议,以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消费韧性的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周颖  
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能够推动社会共享价值的提升,目前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基础,但仍存在阻碍,要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已提升共享价值,需要完善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共享信用数据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注重数字金融安全以保护农村金融消费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姣  
利用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通过与传统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进行比照,发现从全国整体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推动作用大于传统普惠金融。分区域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和传统普惠金融对东部、中部和西部各地区的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薇  阳正发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广泛应用打通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和农村金融改革等诸多难题,使依托于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成为可能。本文基于农村金融组织形式视角,利用数字技术赋能效应重塑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模式,基于平台经济发展特征,构建了成本更低且效率更高的农村普惠金融生态体系,进而推动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温涛  
本文首先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和“低-低”两种集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015年开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以后该促进作用更加强烈。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试点区与非试点区、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区和低水平区存在显著差异。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支付便利性和缓解流动性约束两种途径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作用,其中,缓解流动性约束机制在所有区域均成立,而提高支付便利性机制仅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区成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