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26)
2023(20556)
2022(16824)
2021(15446)
2020(12685)
2019(28351)
2018(27761)
2017(53013)
2016(27931)
2015(30699)
2014(29925)
2013(29528)
2012(26585)
2011(23656)
2010(23692)
2009(22126)
2008(20760)
2007(18493)
2006(16096)
2005(14004)
作者
(77770)
(65219)
(64497)
(61194)
(40548)
(31076)
(29238)
(25230)
(24715)
(22761)
(22093)
(21629)
(20428)
(20087)
(19993)
(19852)
(19297)
(19090)
(18653)
(18316)
(15850)
(15813)
(15813)
(14932)
(14822)
(14528)
(14262)
(14230)
(13044)
(12793)
学科
(113430)
经济(113281)
(90823)
管理(83611)
(68666)
企业(68666)
(51918)
方法(45986)
数学(40458)
数学方法(39972)
农业(34557)
中国(33963)
业经(33685)
(32162)
(28449)
金融(28446)
(27755)
(27525)
银行(27485)
(26424)
地方(25120)
技术(22746)
(20395)
贸易(20379)
(19942)
(19914)
财务(19890)
财务管理(19847)
(19172)
企业财务(18937)
机构
学院(386175)
大学(380252)
(162794)
经济(159668)
管理(152546)
理学(132799)
理学院(131520)
管理学(129377)
管理学院(128667)
研究(124560)
中国(100521)
(77470)
(76870)
(75340)
科学(74152)
业大(61635)
中心(61311)
(59937)
农业(59681)
财经(59570)
(57452)
(54382)
研究所(54333)
经济学(50033)
北京(46811)
(46599)
师范(46024)
(45464)
经济学院(45389)
(44831)
基金
项目(268775)
科学(213713)
研究(197460)
基金(196638)
(171538)
国家(170026)
科学基金(147490)
社会(129329)
社会科(122705)
社会科学(122677)
(107729)
基金项目(104551)
自然(93610)
自然科(91506)
自然科学(91481)
自然科学基金(89874)
教育(89237)
(88706)
编号(78693)
资助(77326)
成果(61881)
(60729)
重点(60331)
(59396)
(59120)
创新(56197)
国家社会(54597)
(53964)
课题(53760)
科研(51295)
期刊
(177713)
经济(177713)
研究(107269)
中国(78931)
(77831)
学报(59593)
(58206)
科学(55394)
管理(55342)
农业(52325)
(47925)
金融(47925)
大学(46980)
学学(44994)
教育(35534)
业经(35188)
技术(33214)
财经(29004)
经济研究(26968)
(26078)
(24974)
问题(24102)
(19970)
科技(19950)
技术经济(18631)
世界(17509)
理论(17266)
现代(17199)
商业(17162)
(16727)
共检索到5680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储佩佩   张娆  
数字金融作为数字经济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否有效赋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本文基于农村双创促进机制视角,选取2011~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双固定效应模型、系统GMM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面板门槛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推动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并且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就不同区域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较中西部地区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与农业科技创新水平而间接推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其中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发挥的中介效应更显著。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正向作用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时存在双重门槛,即随着农业科技创新水平逐步跨越两道“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将会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推动农村产业融合高质量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季刚   张哲   汤努尔·哈力克  
产业融合的兴旺发展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持续动能,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传统金融竞争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则不显著;在粮食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高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而在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园  刘雨濛  
在金融发展趋于数字化的背景下,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创业之间的关系,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有效传导路径。就不同区域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农村创业活跃度影响较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就创业类型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私营企业创业活跃度的推动作用较个体创业活跃度更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三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伟祁   柳松   谭卓敏   吴植栋  
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资本—技术—劳动力”分析框架,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该研究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资本供给、驱动技术创新和引导劳动力回流,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要素支撑。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超过一定水平时,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加快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优化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环境、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农民数字金融素养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赋能效果。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马亚明  周璐  
本文基于创业和创新双重视角,运用2011—2019年省域面板数据,构建了乡村振兴发展指数,并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创业和创新,进而推动乡村振兴发展,且在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在指数维度、金融业务、市场化水平以及人力资本水平等方面具有显著的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振兴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除货币基金业务外,其他金融业务均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市场环境的改善、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促进作用的发挥。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促进作用在发展水平较低的乡村产生了更大的效应。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文武  汪涛  俞佳根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据库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创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发展对农村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并不是缓解农村创业融资约束的关键因素;(2)支付指数与货币基金指数对农村居民创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创业的影响呈现区域的异质性特征;(4)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快数字金融服务的深度发展,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创业的对口支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岳  周应恒  
近年来,数字金融发展势头强劲,随着数字金融普惠性的增强,其将对农村产业融合产生何种影响?本文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以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实证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农村产业融合水平之间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推动了农村产业融合进程;从具体业务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信贷业务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最大,支付业务次之,保险业务的推动作用最小。与此同时,传统金融竞争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产业融合之间起到调节作用,传统金融市场的竞争越激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促进作用越强。基于此,本文围绕如何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推动农村产业融合进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耿旭令  高歌  李秀婷  董纪昌  
本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有助于激发农村居民创业,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机会型创业有更大的扶持作用,覆盖广度可以促进生存型创业、也会通过提高使用深度进一步激发机会型创业。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村居民所掌握的金融常识、所产生的投资行为、投资过程中较高的风险偏好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创业激励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家庭收入、居民幸福感以及交易媒介的使用促进居民创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结构下对创业具有差异化的激励作用。研究结论为我国当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激发农村居民创业的内生活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有效服务于农民创业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温涛  
本文首先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和“低-低”两种集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015年开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以后该促进作用更加强烈。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试点区与非试点区、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区和低水平区存在显著差异。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支付便利性和缓解流动性约束两种途径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作用,其中,缓解流动性约束机制在所有区域均成立,而提高支付便利性机制仅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区成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也是加快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要保障。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从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且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数字普惠金融细分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三个层面分别检验,发现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同样呈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覆盖广度则始终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鉴于此,各地应努力改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条件,消除消费者适应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约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跨区域协同发展,助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也是加快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要保障。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从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且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数字普惠金融细分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三个层面分别检验,发现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同样呈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覆盖广度则始终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鉴于此,各地应努力改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条件,消除消费者适应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约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跨区域协同发展,助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树福  
2015年中国银监会成立了普惠金融部,并提出了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笔者以福建省为例,探索思考农村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以构建农村普惠金融发展的长效机制。农村普惠金融服务在福建省的实践为了解辖区普惠金融现状,福建银监局对辖内8个市、79个县(区/县级市)、958个乡镇、142个城乡银行业机构金融服务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发现受城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曹俊勇  张乐柱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数字普惠金融提供的差异化、个性化金融产品和业务,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作用与影响,本文构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1省市区域农村产业融合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作用农村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提出理论假设,并分别采用系统GMM方法和门限效应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增长趋势明显,发展速度较快,但各个地区发展速度不够均衡,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这种影响作用具有双重门限特征。最后,结合安徽金寨、河南兰考、广东惠州等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作用农村产业融合具体实践,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刘锦怡  刘纯阳  
互联网的"泛在性"特征极大地降低了数字普惠金融的供给和使用成本,既有助于拓展农村金融服务覆盖广度和贫困农户使用深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户创造了更多经济机会,从而直接或间接减缓农村贫困。为了验证上述判断,本文利用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果及其影响机制。研究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够促进互联网信贷和互联网保险发展(即金融可得性)直接减缓农村贫困,同时也会通过增加个体就业和私营企业就业(即经济机会)间接减缓农村贫困;(2)考察期内,直接增加贫困农户金融可得性的减贫效果整体上优于瞄准当地经济和产业发展为贫困农户带来更多经济机会的减贫效果。鉴于当前我国农村普惠金融和产业发展现状及贫困农户自身特征,本文认为现阶段我国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仍应瞄准以直接增加贫困农户金融可得性为目标。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碧云  李柳颍  
虽然学界已开始认识到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我国农村包容性增长的有效途径,却尚未有人利用微观数据探索其中的影响机制。鉴于此,本文基于京津冀2 114位农村居民调查数据,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中数字支付服务、数字投资服务和数字借贷服务的使用情况以及数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等四个维度对农村包容性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除数字投资服务的使用情况外,其余三个维度均对农村包容性增长有显著的直接促进作用,且数字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可通过影响另外两个维度间接推动农村包容性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