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078)
- 2023(21521)
- 2022(18065)
- 2021(16505)
- 2020(13990)
- 2019(31941)
- 2018(31543)
- 2017(60391)
- 2016(32835)
- 2015(36928)
- 2014(36780)
- 2013(36436)
- 2012(33419)
- 2011(30129)
- 2010(30197)
- 2009(28278)
- 2008(27265)
- 2007(24516)
- 2006(21371)
- 2005(18672)
- 学科
- 济(132729)
- 经济(132582)
- 业(95461)
- 管理(91935)
- 企(73142)
- 企业(73142)
- 方法(61300)
- 数学(54058)
- 数学方法(53397)
- 农(51048)
- 财(36829)
- 中国(36800)
- 农业(33840)
- 业经(33762)
- 融(29791)
- 金融(29787)
- 银(29137)
- 银行(29052)
- 学(28596)
- 行(27816)
- 制(27211)
- 地方(27177)
- 贸(24947)
- 贸易(24933)
- 易(24243)
- 务(23138)
- 财务(23057)
- 财务管理(23004)
- 企业财务(21848)
- 理论(20624)
- 机构
- 学院(470753)
- 大学(469937)
- 济(186257)
- 管理(182477)
- 经济(182266)
- 理学(158884)
- 理学院(157145)
- 研究(156518)
- 管理学(154134)
- 管理学院(153316)
- 中国(121730)
- 科学(100770)
- 京(98417)
- 农(97739)
- 财(84684)
- 所(80042)
- 业大(79141)
- 农业(76532)
- 中心(74533)
- 研究所(73395)
- 江(68773)
- 财经(68584)
- 经(62587)
- 北京(61339)
- 范(59687)
- 师范(58957)
- 经济学(56313)
- 州(56072)
- 院(55771)
- 经济学院(51241)
- 基金
- 项目(326531)
- 科学(254186)
- 基金(236015)
- 研究(231417)
- 家(208469)
- 国家(206743)
- 科学基金(176060)
- 社会(144984)
- 社会科(137301)
- 社会科学(137259)
- 省(128963)
- 基金项目(125133)
- 自然(116768)
- 自然科(114054)
- 自然科学(114018)
- 自然科学基金(111956)
- 划(108297)
- 教育(105475)
- 资助(97432)
- 编号(94148)
- 成果(75095)
- 重点(73340)
- 部(70716)
- 发(69580)
- 创(67514)
- 课题(64105)
- 科研(63504)
- 创新(63134)
- 计划(61091)
- 大学(60118)
- 期刊
- 济(197661)
- 经济(197661)
- 研究(129540)
- 农(93291)
- 中国(85862)
- 学报(84371)
- 科学(72627)
- 财(64327)
- 大学(62681)
- 农业(62640)
- 管理(61018)
- 学学(59592)
- 融(52166)
- 金融(52166)
- 教育(43925)
- 技术(38810)
- 业经(36648)
- 财经(32743)
- 业(31159)
- 经济研究(30810)
- 经(27962)
- 问题(26879)
- 版(25030)
- 图书(23729)
- 科技(23011)
- 业大(22528)
- 理论(22296)
- 技术经济(22223)
- 统计(22170)
- 商业(20619)
共检索到678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斯丽娟 汤晓晓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Kakwani指数和面板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和提高互联网信息可得性有效抑制农户收入不平等。从结构上看,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农户的收入不平等产生差异化影响,覆盖广度的影响效应最显著,而使用深度不显著。异质性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受教育程度高、纯农业型和纯非农业型农户收入不平等抑制效应更显著。最后,本文提出通过提升农村教育水平、引导农户增加知识储备进而提高金融素养,促进农村地区基础设施投入和数字普惠金融的深度渗透发展,打破农村“金融排斥”和“数字鸿沟”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琴 王艺容 余新平 赵丙奇
脱贫攻坚胜利意味着中国已消除绝对贫困,但在发展上仍存在不充分不平衡、表现多维度的特点。缓解农户多维不平等,关系着我国能否守住来之不易的减贫成果,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本文基于农户的五维资本与不平等的多维表现,通过建立资本与能力的关系,构建普惠金融缓解多维不平等的理论框架和作用机制,并利用CFPS微观数据和A-F法实证检验普惠金融缓解农户多维不平等的效果。研究表明:(1)普惠金融通过储蓄、信贷和保险等形式,直接增加农户金融资本,提升农户可行能力,从而缓解多维不平等;(2)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效应,间接增加农户物质资本,提升农户可行能力,改善对物质、人力和社会不平等的缓解效应;(3)普惠金融对多维不平等的缓解效应具有环境异质性特点,在东部地区和在信心家庭中降低陷入多维不平等的概率分别高于西部地区和无信心家庭。因此,在精准识别多维不平等人群和改善内外环境基础之上,应持续推进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提升农户金融的可获得性和适配性,从而缓解农村不平等,助力共同富裕。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不平等 资本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文 刘汉成
文章基于2011年、2012年、2014年和2016年CFPS数据库构建面板数据,利用中介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收入不平等与居民金融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居民的金融行为,提高其进入金融市场的概率以及程度;收入不平等在两者之间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缓解了地区收入不平等状况,使得更多居民拥有闲置资金进入金融市场进行投资。进一步分析发现,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均能促进居民金融行为,但覆盖广度对居民金融行为的影响更加明显。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地区以及中西部地区居民的金融行为影响更加显著。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乐 陈炎 赵辉
随着乡村产业振兴战略的推进,农户分化的态势逐渐显现,兼业农户成为农村创新创业、促进产业发展的主流群体。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改善农户信贷可得提供有利契机,但能否以及如何对兼业农户的信贷可得产生影响尚未可知。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兼业农户信贷可得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兼业农户的信贷可得;机制检验发现,收入多样性和社会互动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兼业农户信贷可得中具有中介效应;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兼业农户信贷可得存在地区异质性和兼业程度异质性,对中西部地区和二兼农户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明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兼业农户信贷可得的内在作用机理,对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增强主流农户信贷可得,进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单德朋 张永奇
本文基于CFPS2018年微观样本,结合区域层面的宏观数据,实证检验了家庭老人照料对农户内部收入差距、财富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老人照料对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财富不平等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采用工具变量处理内生性问题以及利用修正样本自选择偏差的双稳健IPWRA模型展开稳健性检验后,该研究结果依然显著。异质性分析显示,这种显著影响在市场化程度高、男性群体中更加明显。机制路径分析表明,家庭老人照料可以通过限制低收入农户的劳动参与,减少此类群体的工作收入,从而影响农户内部收入不平等;家庭老人照料能够通过提升房屋价格,间接拔高低收入农户“创业门槛”,从而降低其自主创业意愿,最终影响农户内部财富不平等。论文拓展了农村贫富差距及老龄化的相关研究,为改善农户内部分配格局创建了新的视角及研究路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求川 马梦莹 李响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繁荣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这一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中高学历居民和低年龄段居民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改善地区经济环境、提升地区GDP水平;在微观层面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崔益邻 蒋妍 赵江萌
现行以市场为导向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可能会对农村内部的收入不平等产生影响。本文构建了一个“土地确权-要素配置-收入分配”的分析框架,并基于CHARLS2018年数据,运用RIF不平等处理效应模型探究了这一问题。研究发现:土地确权具有明显的增收效应,且对中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远大于高收入农户,从而降低基尼系数,改善农户收入不平等程度。其作用机制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和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的,土地和劳动力要素的自由流动有利于农户间收入达到均衡,缩小收入差距。但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信贷发放的规模偏向,土地确权的信贷效应也会扩大农户间收入差距。因此,为实现共同富裕,应赋予农民更多土地财产权益、加快完善城乡要素市场、深入推进普惠金融发展。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土地产权 基尼系数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李宝珍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县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居民间的消费不平等程度。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居民消费水平边际影响的差异两种方式来降低消费不平等程度。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减少消费不平等的效应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债务收入比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庭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东部沿海地区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随着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增加,数字普惠金融缩小消费不平等的作用逐渐减少;相对于未接受过教育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沈婷 陈刚
金融发展的受益边际是由金融结构而非金融规模来界定的。因此,金融多样性的上升将有助于扩展金融发展的受益边际,促进经济增长成果的包容性分享。本文采用2005-201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经验数据,考察了金融多样性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多样性的上升显著地降低了收入不平等,这主要源于金融多样性的上升降低了高收入群体与低收入群体间的工薪收入和财产性收入不平等。因此,实现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需要放宽当前金融市场上存在的某些歧视性的准入门槛,以此提升金融机构种类的丰富性,同时促进各类金融机构规模分布的均匀性。
关键词:
金融多样性 包容性发展 收入不平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余玲铮
文章在Clarke、Xu和Zou(2006)的分析框架上,采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检验金融中介发展与收入不平等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金融中介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持续扩大具有相当的解释力。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金融中介发展与收入基尼系数呈现稳健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
金融中介发展 收入不平等 面板数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阿布都瓦力·艾百 马思超
收入不平等一直是学术界长期关注的重点问题。与现有研究不同,本文以金融功能为视角,基于1990—2014年42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金融结构与居民收入不平等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市场导向程度提升将扩大收入不平等;在金融稳定性较好、金融可及性较高的国家,金融结构市场导向对收入差距的恶化作用较弱。本文的政策建议在于,在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的同时,政府应该加强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高区域金融可及性,这将有助于缓解金融结构市场导向对收入公平的负面作用。
关键词:
收入不平等 金融结构 金融功能 金融风险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培辉 袁薇 王征
采集55个新兴市场国家的非平衡面板数据,使用动态门限面板模型实证结果表明,金融改革与收入不平等间存在明显的门限效应,当金融改革水平低于门限值时,金融改革会扩大收入差距;当金融改革水平越过门限值时,金融改革有利于收入差距的缩小。多数新兴市场国家金融改革对降低收入不平等已经发挥正向效应,为缩小新兴市场国家收入差距,必须进一步深化金融改革。
关键词:
金融改革 收入不平等 动态门限面板模型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李时兴 邹炜
立足于2005年云南省独有与非独有少数民族农户的微观数据,考察了区域内独有少数民族与非独有少数民族农户收入不平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揭示了独有少数民族与非独有少数民族间收入不平等的微观状况和收入不平等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伟 张保珍 杨海芬
文章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应用面板Probit模型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移动支付指数对农户创业选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水平及城镇化率较低的欠发达地区对农户创业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长尾效应"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效提升农户创业绩效。未来中国应持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力度,优化农户创业环境,提升农户创业能力,改善农户创业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伟 张保珍 杨海芬
文章利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跟踪调查数据,应用面板Probit模型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创业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移动支付指数对农户创业选择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在经济水平及城镇化率较低的欠发达地区对农户创业具有更强的促进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创业的"长尾效应"成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效提升农户创业绩效。未来中国应持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力度,优化农户创业环境,提升农户创业能力,改善农户创业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土地流转、农户增收与收入不平等——基于“反事实”框架的实证分析
我国金融发展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分析——基于VAR模型的实证研究
数字普惠金融改善了收入不平等吗?——基于技能劳动者非农就业转移的视角
收入不平等会扩大家庭教育消费吗?——基于CFPS 2014数据的实证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结构影响的异质性研究
金融发展与收入不平等关系的再检验——基于1960-2012年跨国数据的实证分析
金融发展与工资收入不平等——基于中国九省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户间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基于再中心化影响函数的证据
收入不平等对农村居民身心健康的影响——基于CGSS2015数据的实证分析
收入不平等与私人债务对金融稳定性的影响——基于KGM模型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