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649)
2023(18004)
2022(14652)
2021(13255)
2020(11148)
2019(24987)
2018(24343)
2017(46769)
2016(25586)
2015(28413)
2014(28199)
2013(27895)
2012(25971)
2011(23508)
2010(23804)
2009(22656)
2008(22087)
2007(20210)
2006(17846)
2005(16200)
作者
(77447)
(65451)
(64755)
(61755)
(40963)
(31472)
(29479)
(25438)
(24600)
(23164)
(22359)
(21691)
(20820)
(20605)
(20548)
(20127)
(20008)
(19109)
(18756)
(18735)
(16433)
(16058)
(15890)
(14894)
(14770)
(14655)
(14557)
(14521)
(13381)
(13077)
学科
(104400)
经济(104260)
(80774)
管理(73881)
(58657)
企业(58657)
(49220)
方法(42746)
数学(37747)
数学方法(37405)
农业(32546)
(32018)
中国(31409)
业经(29456)
(29212)
金融(29208)
(28289)
银行(28230)
(28041)
(27137)
(21940)
地方(21163)
(20428)
贸易(20417)
(20110)
财务(20068)
财务管理(20018)
(19952)
企业财务(19120)
(18740)
机构
学院(370835)
大学(368857)
(152913)
经济(149717)
管理(137462)
研究(128071)
理学(118647)
理学院(117312)
管理学(115323)
管理学院(114650)
中国(103228)
(86982)
科学(80633)
(76591)
(73353)
农业(67966)
(66996)
业大(64445)
中心(61408)
研究所(60855)
财经(57541)
(57016)
(52334)
经济学(47456)
北京(47393)
(45658)
(45289)
师范(45030)
(44958)
经济学院(43144)
基金
项目(249345)
科学(194744)
基金(181485)
研究(176710)
(161340)
国家(159961)
科学基金(134995)
社会(113592)
社会科(107513)
社会科学(107477)
(98778)
基金项目(96350)
自然(87778)
自然科(85709)
自然科学(85677)
自然科学基金(84222)
(82697)
教育(79258)
资助(72674)
编号(70329)
成果(56813)
重点(56716)
(54990)
(54254)
(52516)
创新(49253)
(48475)
课题(48445)
科研(48382)
国家社会(47766)
期刊
(169647)
经济(169647)
研究(104747)
(85588)
中国(76459)
学报(68341)
科学(59195)
(58019)
农业(56820)
大学(50884)
(49631)
金融(49631)
学学(48734)
管理(46153)
业经(31916)
教育(31528)
财经(28893)
(28651)
技术(28129)
经济研究(25920)
(24697)
问题(23462)
(21334)
业大(18627)
世界(17570)
技术经济(17568)
科技(17540)
理论(17327)
(16822)
农村(16340)
共检索到556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雪雄  程秋旺  石玉婷  
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地流转,有助于盘活农地资源,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地流转,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地流转中发挥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表明,在不同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影响下,数字普惠金融与农地流转存在非线性影响效应,当农业机械化或市场化达到某一水平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因此,应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政策指引,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深化农地制度改革。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飞龙  霍学喜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厘清数字金融对农地转入的影响,可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对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基础上,利用2022年陕西苹果主产区407户苹果种植大户的微观数据,采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苹果种植大户信贷约束,激励其增加生产性投资,进而促进农地转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新生代和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需要重视数字金融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在加快农村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老一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金融技能培训,以及利用数字技术,加大对收入水平较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齐美东  吴金科  
本文基于2011—2020年省级层面数据,从直接、间接两个层面,区域、维度、门槛三重视角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异质性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助推实体经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在东部地区得以充分发挥,其使用深度维度赋能实体经济的效果较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要好;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效应呈“边际效应递增”特征,存在非线性效应;作用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发挥“数字效应”强化区域创新、“普惠效应”提升消费水平、“金融效应”促进资本积累,间接促进实体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实体经济发展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燕  
基于面板数据模型,文章选取2015—2019年我国31个省份数字普惠金融及农户收入结构的相关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结构的异质性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在不同农户收入结构中,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工资性收入影响最大,其次为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影响最弱的是转移性收入。分区域进行检验后发现,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生产经营性收入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工资性收入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影响最大。进一步按照收入高低进行分组检验发现,除财产性收入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效应在低收入组中更加明显。最后,从数字普惠金融基础建设、服务水平、组织系统和经济辐射效应视角出发,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邓伟华   米运生   詹舒琪   张小艳  
中国的农地流转市场正在经历由非正式“熟人市场”向正式交易市场的转型。已有文献聚焦于农地制度对此现象的影响,但鲜有研究注意到数字金融所发挥的作用。本文理论探讨数字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化转型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并基于全国性的微观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使用显著拓宽了农户农地流转的交易半径,激励农户出于营利性动机向非熟人流转农地。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农户金融服务可得性及缓解农地流转对象和地块领域的信息摩擦,推动农户在更大的市场范围内合理配置农地资源。此外,数字金融使用能够提高农户流转农地的租金水平,降低“零租金”流转农地的概率,进一步印证了其对农地流转市场化转型的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文亭   李闻涛   郑晶如   张一平  
论文基于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视角,利用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并系统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农地流转数量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农地转入与转出概率,在农地流转质量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农地有偿流转,且有利于农地长期流转。进一步分析,采用工具变量条件混合回归(CMP)方法克服数字普惠金融的内生性问题,并结合Heckprobit模型和Eprobit模型纠正样本选择性偏差,经过替换解释变量、控制地区与时间交互固定效应等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投资、非农就业与信息互动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地形起伏度小的地区,且对于高人力资本农户与非正式规范较弱的村庄更显著。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梅媛  边丽娜  
本文通过选取2012-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相关行业面板数据,构建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的影响作用关系,并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进行区域异质性分析,同时探讨社会收入水平在其中的中介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但这种影响作用在程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具体表现为对东部地区的影响最大,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影响作用最小;从影响因素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度、应用深度和便利性对商贸流通业发展具有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覆盖度的影响作用最大,应用深度的影响作用最小;从影响路径上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商贸流通业发展不仅存在直接影响效应,而且通过社会收入水平的调节间接影响商贸流通业发展。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区域商贸流通业均衡发展、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率支持中小流通企业融资需求、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社会收入水平提升的能动作用促进商贸流通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牧辰  封思贤  谢星  
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大大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并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易落实,然而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势必使得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受到数字鸿沟等问题的制约。基于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功能观出发,重点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不但从总体上分析,还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不同业务类型等方面开展结构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数字化程度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不同业务的收敛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属于基础功能和主导功能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具有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属于衍生功能的业务则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以点带面"通过数字支付业务来拓宽覆盖广度,另一方面"以面带点"通过广泛应用来规范、创新各类型业务,优化监管环境。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庆   刘静   宋蕊  
探究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促进中国农地的高效、低碳利用和农业的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2005—2021年的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SBM模型对各省份农业生态效率进行测度,用固定效应模型、门槛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农地流转对农业生态效率的作用机制,揭示了农地经营规模和农业机械化服务在两者之间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中国农业生态效率在2005—2021年间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存在地区差异,其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2)农地流转显著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且该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农地流转面积超过门槛值后,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影响会下降;3)农地流转通过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推动农业机械化服务提高农业生态效率。为提高农业生态效率,本研究建议:加快推动农地流转水平,扩大农地经营规模,推动农业机械化服务,结合区域差异性,重视西部地区的农地流转。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锦鸿  
基于企业微观经济效应和规模调节效应的视角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具有普惠性,并进一步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究竟惠及了哪些企业。通过匹配上市公司及国内337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数据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带来的普惠效应在企业中得到积极体现,这种普惠效应不仅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约束、提高企业贷款的可得性以及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而且随着企业规模的减小而逐渐增强,该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房地产业、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等普惠性较小,但是对制造业、民营企业、中小企业等的普惠性更大;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区域均存在普惠效应,但却呈现西强中弱的态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向辉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农地流转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驱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农地流转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之间发挥门槛效应,当农地流转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会随时间逐步增强,具有长期性。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鑫  任群罗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迅速发展,提高企业家精神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理论上搭建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框架,实证上基于2011—2018年253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家精神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加强企业家精神的空间溢出效应;(3)要素错配在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企业家精神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4)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部地区企业家精神的提升效果大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对等级更高城市企业家精神的促进作用大于等级较低城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翟帅  张腾豪  
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创新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起到重要作用,而"互联网+土地流转证券化"正成为一项基于"O2O"模式的技术模式,普惠金融正是要求金融机构在广度和深度为公众提供更方便的服务,通过技术可接受模型,将农户对新型农地流转模式可接受程度进行研究,既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土地流转方式创新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研究普惠金融在农地经营权流转中的作用。本文利用TAM模型,从农户参与的"易知性、易用性和易利性"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证券化的动因,并提出了创新农地流转证券化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翟帅  张腾豪  
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创新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起到重要作用,而"互联网+土地流转证券化"正成为一项基于"O2O"模式的技术模式,普惠金融正是要求金融机构在广度和深度为公众提供更方便的服务,通过技术可接受模型,将农户对新型农地流转模式可接受程度进行研究,既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土地流转方式创新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研究普惠金融在农地经营权流转中的作用。本文利用TAM模型,从农户参与的"易知性、易用性和易利性"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证券化的动因,并提出了创新农地流转证券化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佐发  王作功  
普惠金融的传统思维一直没有摆脱小额贷款和村镇银行等债权融资的模式。这种债权融资模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普惠金融面对的根本挑战,即过高的交易成本所造成的"麦克米伦缺口"。科斯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实质是用内部行政合约替代市场合约组织生产的方式,这种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农地经营权流转信托通过信托公司把农地经营权的营运和融资结合起来,纳入一个企业内部,降低了交易成本。这为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