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587)
- 2023(19671)
- 2022(15966)
- 2021(14665)
- 2020(11886)
- 2019(26768)
- 2018(26003)
- 2017(49678)
- 2016(26450)
- 2015(29079)
- 2014(28753)
- 2013(28214)
- 2012(25944)
- 2011(23244)
- 2010(23268)
- 2009(21562)
- 2008(20100)
- 2007(17769)
- 2006(15629)
- 2005(14058)
- 学科
- 济(113299)
- 经济(113195)
- 业(80063)
- 管理(71732)
- 企(56247)
- 企业(56247)
- 农(49932)
- 方法(44191)
- 数学(39371)
- 数学方法(38945)
- 中国(36343)
- 农业(33267)
- 业经(29765)
- 融(28942)
- 金融(28941)
- 地方(28178)
- 银(27773)
- 银行(27729)
- 财(27665)
- 行(26815)
- 制(23960)
- 贸(21669)
- 贸易(21649)
- 易(21039)
- 学(19822)
- 技术(17795)
- 务(17490)
- 财务(17435)
- 财务管理(17403)
- 发(17139)
- 机构
- 学院(369334)
- 大学(364121)
- 济(156605)
- 经济(153599)
- 管理(143191)
- 研究(125983)
- 理学(123618)
- 理学院(122337)
- 管理学(120343)
- 管理学院(119686)
- 中国(102098)
- 农(78016)
- 科学(75585)
- 京(75460)
- 财(70187)
- 所(62483)
- 中心(61234)
- 农业(60340)
- 业大(60098)
- 研究所(56664)
- 财经(56042)
- 江(55210)
- 经(51249)
- 经济学(47800)
- 范(47053)
- 北京(46775)
- 师范(46488)
- 院(45149)
- 州(44367)
- 经济学院(43297)
- 基金
- 项目(253318)
- 科学(200296)
- 基金(184711)
- 研究(184343)
- 家(162195)
- 国家(160806)
- 科学基金(138355)
- 社会(119893)
- 社会科(113676)
- 社会科学(113648)
- 省(100095)
- 基金项目(97922)
- 自然(88595)
- 自然科(86600)
- 自然科学(86579)
- 自然科学基金(85020)
- 划(83599)
- 教育(83113)
- 编号(74158)
- 资助(73695)
- 发(59178)
- 成果(58005)
- 重点(57044)
- 部(55705)
- 创(53686)
- 国家社会(50461)
- 课题(50448)
- 创新(50175)
- 科研(48631)
- 教育部(47654)
- 期刊
- 济(173846)
- 经济(173846)
- 研究(105597)
- 农(77277)
- 中国(76697)
- 学报(58999)
- 科学(54640)
- 财(52566)
- 农业(51865)
- 管理(50113)
- 融(49830)
- 金融(49830)
- 大学(45562)
- 学学(43499)
- 教育(35569)
- 业经(34298)
- 技术(31298)
- 财经(27478)
- 经济研究(26706)
- 业(25960)
- 问题(23767)
- 经(23644)
- 版(18379)
- 世界(17966)
- 技术经济(17600)
- 科技(17267)
- 商业(17118)
- 理论(17100)
- 贸(16814)
- 农村(16274)
共检索到5570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王文亭 李闻涛 郑晶如 张一平
论文基于农地流转数量和质量的双重视角,利用2016-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并系统分析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在农地流转数量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农地转入与转出概率,在农地流转质量上,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农地有偿流转,且有利于农地长期流转。进一步分析,采用工具变量条件混合回归(CMP)方法克服数字普惠金融的内生性问题,并结合Heckprobit模型和Eprobit模型纠正样本选择性偏差,经过替换解释变量、控制地区与时间交互固定效应等稳健性检验,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业生产投资、非农就业与信息互动推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此外,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促进作用主要集中在地形起伏度小的地区,且对于高人力资本农户与非正式规范较弱的村庄更显著。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钱文荣 洪甘霖 郑淋议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息息相关,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是否会形成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正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使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的农户面板数据,运用世代交叠的农户效用最大化模型和农户固定效应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检验了农户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青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提高总体上并不会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但在面临较低的保障水平时会起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老年农户来说,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升确实能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认为相应的政策应更加关注高水平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同时重视城乡区域的平衡发展以及相关社保与土地政策的联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钱文荣 洪甘霖 郑淋议
土地的社会保障功能与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息息相关,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高是否会形成对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替代正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数量和质量双重视角,使用中国农村家庭追踪调查(CRHPS)的农户面板数据,运用世代交叠的农户效用最大化模型和农户固定效应模型从理论和实证上检验了农户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的影响。研究发现,中青年人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提高总体上并不会促进农地流转市场的发育,但在面临较小规模的农地流转时会起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于老年农户来说,社会养老保障水平的提升确实能对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为此,本文认为相应的政策应更加关注高水平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的构建,同时重视城乡区域的平衡发展以及相关社保与土地政策的联动。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田传浩 方丽
土地调整对农地租赁市场发育的影响是本文所关注的问题。以往的研究大多只强调农地租赁市场的交易数量,而忽略了市场发育的质量。本文从农地租赁市场交易数量和交易质量的双重视角出发,在建立市场交易模型的基础上,推导出如下理论命题:(1)土地调整会增加非农就业与租赁市场上的土地供给,在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的远郊地区,这会增加农地租赁市场的交易数量。(2)土地调整对农地租赁市场的交易质量有着负面的影响,它使得农户间租赁签订契约的可能性下降,租赁期限缩短,并进而降低农户对土地的投资。本文利用2000年苏、浙、鲁53个村、2001年苏、浙、鲁30个村和2009年陕、浙36个村的2398户农户的第一手调查数据对上...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雪雄 程秋旺 石玉婷
通过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地流转,有助于盘活农地资源,对于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意义重大。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地流转,金融发展水平和技术创新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地流转中发挥中介作用;门槛效应检验表明,在不同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市场化水平影响下,数字普惠金融与农地流转存在非线性影响效应,当农业机械化或市场化达到某一水平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地流转。因此,应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的发展,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加强政策指引,提高地区技术创新水平,深化农地制度改革。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泉 张龙耀 吴比
我国农地流转市场逐步呈现出适度规模化、有偿化和契约化的趋势,导致农户参与农地流转市场的资本门槛提高。基于3省706户农户调查数据,在控制信贷获得与农地流转决策可能存在的内生性的基础上,从微观层面实证检验农村正规和非正规信贷市场对农户农地流转决策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正规信贷和非正规信贷对农户转入农地行为和转入规模产生显著正向影响,但是由于农村正规信贷市场不完善以及现行法律禁止农地抵押,非正规信贷对农户农地转入规模的影响更大。未来加快推进农地抵押制度改革和完善农村正规信贷市场有利于促进农地流转和发展适度规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向辉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农地流转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促进农地流转驱动农业绿色低碳转型。农地流转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低碳转型之间发挥门槛效应,当农地流转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显著增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转型的促进作用会随时间逐步增强,具有长期性。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志刚 谭鑫 郑旭媛 陆五一
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着重考察了耕地资源禀赋、农产品市场容量以及地形地貌引致的要素替代难易度三项约束条件对上述影响机制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提高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的比例同时下降,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这种负向作用在不同约束条件下会有所差异,在耕地资源比较丰裕、耕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地区以及远郊地区,上述负向作用会被不同程度地弱化。因此,在中国农地流转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还需要关注农户在生产结构调整中面临的资源禀赋约束、农产品市场容量与要素替代难易度等约束条件的影响。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徐志刚 谭鑫 郑旭媛 陆五一
本文分析了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及其机制,并着重考察了耕地资源禀赋、农产品市场容量以及地形地貌引致的要素替代难易度三项约束条件对上述影响机制的作用。分析结果表明,农地流转市场发育程度提高会导致粮食播种面积及其在农作物播种面积中的比例同时下降,对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但这种负向作用在不同约束条件下会有所差异,在耕地资源比较丰裕、耕地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平原地区以及远郊地区,上述负向作用会被不同程度地弱化。因此,在中国农地流转深入推进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关注粮食安全问题,还需要关注农户在生产结构调整中面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洪炜杰
文章分析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对农地流转市场产生的影响。通过构建数理模型进行逻辑推演,并利用江西省2016年1880个农户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社会化服务市场发育提高1%,能够降低农户转出农地可能性0.235%,转出面积0.268%,提高转入农地可能性0.128%,转入面积0.402%。(2)外包服务市场对农地配置影响的直接效应占65%至75%,剩余部分则是通过劳动力的重新配置而间接影响农地流转。(3)外包服务市场对农户的影响具有异质性,随着农户承包地面积的增大,外包市场对农地转出的抑制效应以及农地转入的促进效应加大。(4)外包服务市场的发育能够提高农户对土地的价值评估以及减少农地撂荒的发生。
关键词:
外包服务 农地转出 要素配置 农地流转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王佐发 王作功
普惠金融的传统思维一直没有摆脱小额贷款和村镇银行等债权融资的模式。这种债权融资模式很难从根本上解决普惠金融面对的根本挑战,即过高的交易成本所造成的"麦克米伦缺口"。科斯的企业理论认为,企业的实质是用内部行政合约替代市场合约组织生产的方式,这种方式降低了交易成本。农地经营权流转信托通过信托公司把农地经营权的营运和融资结合起来,纳入一个企业内部,降低了交易成本。这为普惠金融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匡远配 彭鼎
[目的]要素市场化改革在我国农村市场化改革中相对滞后,农地流转作为完善要素市场发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如何影响要素市场化水平是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通过构建农地流转与要素市场化水平的分析框架,实证检验其中的作用机理。[方法]基于2005—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引入劳动力市场与农业资本市场的间接作用,运用面板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农地流转有利于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农地流转率每上升1个百分点,要素市场化指数相应提高0.108,但存在显著的地域性差异。其中,劳动力市场在农地流转提高要素市场化水平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作用,中介效应占比约为44.21%,农业资本市场发挥“遮掩效应”作用,遮掩效应占比约为3.72%。[结论]我国各要素市场是一个相互联动的交易体系,农地市场的发育水平能够影响劳动力市场与农业资本市场的发育水平。因此,需稳步推进农村各要素市场协同发展,尤其关注劳动力市场与农村金融市场的发育水平,发挥“1+1>2”的资源整合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陈宗义
土地流转改革导致土地资源规模化经营的同时也使得土地成为优良的抵押品,这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普惠金融的发展。文章通过建立农户与金融机构两群体非对称博弈模型,采用演化博弈方法分析证明了相关结论,并给出了土地流转改革促进普惠金融发展的四个先决条件:土地规模化经营得以更加便利的实现;农户间的深化合作;金融机构单笔信贷操作的户均成本大幅降低以及防止金融机构诱导农户过度借贷。最后文章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土地流转改革 普惠金融 演化博弈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钱水土 方立凯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构建我国农民家庭的共同富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共同富裕的机制、效应与特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高农民共同富裕水平,且该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农民金融素养及传统金融支农水平在其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农民共同富裕的支持作用更明显。因此,应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加速农村数字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鼓励数字普惠金融与“三农”融合发展,为农民共同富裕提供新动能。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翟帅 张腾豪
农地经营权流转方式的创新为盘活农村土地资源起到重要作用,而"互联网+土地流转证券化"正成为一项基于"O2O"模式的技术模式,普惠金融正是要求金融机构在广度和深度为公众提供更方便的服务,通过技术可接受模型,将农户对新型农地流转模式可接受程度进行研究,既可以为进一步完善新型土地流转方式创新提供依据,同时也可以更好地研究普惠金融在农地经营权流转中的作用。本文利用TAM模型,从农户参与的"易知性、易用性和易利性"三个维度,分析了农户参与农地流转证券化的动因,并提出了创新农地流转证券化机制的建议和对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普惠金融视角下农地经营权流转证券化的技术可接受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农业绿色转型效应——基于土地流转和农村创业活力视角
数字金融与农地流转的市场化转型: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
普惠金融发展及其收入分配效应——基于经济增长与贫困减缓双重视角的研究
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对农民养老保障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基于有序Probit模型的估计
农村普惠金融发展与我国减贫可持续性——基于多维相对贫困和贫困脆弱性的双重视角
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基于农村人力资本和数字鸿沟视角的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高质量增长影响研究——基于政府参与视角
数字普惠金融与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服务消费视角的研究
目标引领如何影响基础设施?——基于数量与质量的双重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