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01)
- 2023(15295)
- 2022(12206)
- 2021(11190)
- 2020(9061)
- 2019(20387)
- 2018(19551)
- 2017(37937)
- 2016(19991)
- 2015(21869)
- 2014(21662)
- 2013(21645)
- 2012(20444)
- 2011(18722)
- 2010(19005)
- 2009(17847)
- 2008(16521)
- 2007(14891)
- 2006(13613)
- 2005(12537)
- 学科
- 济(108258)
- 经济(108179)
- 业(57665)
- 农(48637)
- 管理(47734)
- 方法(34826)
- 企(34750)
- 企业(34750)
- 农业(32721)
- 数学(30576)
- 数学方法(30373)
- 地方(29652)
- 中国(29551)
- 融(27052)
- 金融(27049)
- 业经(25891)
- 银(24784)
- 银行(24776)
- 行(24081)
- 财(21769)
- 制(20138)
- 贸(19947)
- 贸易(19935)
- 易(19378)
- 学(18485)
- 地方经济(14764)
- 体(14646)
- 发(14349)
- 环境(14103)
- 产业(13258)
- 机构
- 学院(289540)
- 大学(283244)
- 济(133880)
- 经济(131358)
- 管理(106043)
- 研究(103449)
- 理学(90779)
- 理学院(89707)
- 管理学(88317)
- 管理学院(87791)
- 中国(84389)
- 农(62125)
- 科学(60602)
- 京(59099)
- 财(58872)
- 所(51499)
- 中心(49584)
- 江(47814)
- 农业(47308)
- 财经(46690)
- 研究所(46575)
- 业大(44608)
- 经济学(43165)
- 经(42433)
- 经济学院(38980)
- 范(38577)
- 师范(38231)
- 院(36502)
- 北京(36399)
- 州(36282)
- 基金
- 项目(191850)
- 科学(151885)
- 研究(141900)
- 基金(140530)
- 家(121810)
- 国家(120722)
- 科学基金(103872)
- 社会(95235)
- 社会科(90284)
- 社会科学(90263)
- 省(76141)
- 基金项目(75151)
- 自然(63586)
- 自然科(62058)
- 自然科学(62043)
- 划(61542)
- 教育(61086)
- 自然科学基金(60939)
- 编号(56610)
- 资助(56432)
- 发(44879)
- 成果(44047)
- 重点(42644)
- 部(42206)
- 国家社会(40810)
- 创(39514)
- 课题(38417)
- 创新(37056)
- 发展(36963)
- 性(36823)
- 期刊
- 济(159093)
- 经济(159093)
- 研究(88557)
- 农(63862)
- 中国(58040)
- 财(43417)
- 学报(42918)
- 融(42738)
- 金融(42738)
- 农业(42718)
- 科学(40744)
- 管理(34547)
- 大学(33235)
- 学学(31837)
- 业经(29059)
- 经济研究(24829)
- 财经(23545)
- 技术(22363)
- 问题(22249)
- 业(20539)
- 经(20407)
- 教育(20033)
- 世界(16789)
- 贸(15878)
- 农村(15404)
- 村(15404)
- 资源(14981)
- 技术经济(14949)
- 农业经济(14660)
- 经济问题(14642)
共检索到4513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义姝 严奉宪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特征,基于2011—2022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空间、面板门槛模型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空间溢出与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存在促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农业技术创新是其间的重要作用途径;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其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呈现双重门槛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经济韧性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其中,对高韧性水平与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效应更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曹冲 陈俭 丁晨晨 夏咏
[目的]为进一步科学、系统地评估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对农业经济增长的约束或促进作用,进而为国家正确制定和执行合理的土地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构建农业经济增长中隐含的虚拟耕地资源"尾效"模型,以长江中下游地区7省、市为例进行实证对比分析,并尝试探索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原因。[结果]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与农业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相关,虚拟耕地资源的投入进一步加速了浙江、上海和江苏的经济发展,对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经济发展的促进和约束程度变化不一;虚拟耕地资源增长率、虚拟耕地资源弹性系数、资本弹性系数是虚拟耕地资源"尾效"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结论]长江中下游地区主要农产品虚拟耕地资源"尾效"整体差异明显,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君华 张心懿
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我国众创空间数量呈现爆发式增长。为了提高众创空间运行效率以及促进各地众创空间协同发展,以长江中下游各省市众创空间为研究对象,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和投影分析法分析众创空间创新资源投入产出效率,进一步利用莫兰指数和面板空间杜宾模型探索区际创新资源流动可行性与众创空间协同发展路径。研究发现:近年来长江中下游各省域众创空间运行效率绝大多数时候未达到有效,财政投入冗余度最高,在孵企业当年获得投资总额、拥有有效知识产权数、总收入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足;各省域众创空间发展水平存在空间相关性,创业导师投入、技术市场成交额对周边省市众创空间发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高校和科研机构数量、地区生产总值对周边省市众创空间发展水平具有显著负向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静 杜震 胡金林 李春生
以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六省和上海市为研究区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该区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来反映长江中下游干旱脆弱性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人均耕地面积、农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第一产业比重、森林覆盖率、地表水资源量等经济因素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干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其对干旱脆弱性的贡献率达54.4%;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贡献率次之,分别为21%和10.8%;进一步将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根据脆弱性差异聚成三类。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森林覆盖率、加强农田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静 杜震 胡金林 李春生
以长江中下游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六省和上海市为研究区域,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该区农业干旱脆弱性的影响因素,并通过聚类分析的方法来反映长江中下游干旱脆弱性的空间变化。结果表明:人均耕地面积、农民工资性收入所占比例、第一产业比重、森林覆盖率、地表水资源量等经济因素是影响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干旱脆弱性的主要因素,其对干旱脆弱性的贡献率达54.4%;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贡献率次之,分别为21%和10.8%;进一步将长江中下游六省一市根据脆弱性差异聚成三类。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加森林覆盖率、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等可有效提升农业抗旱整体能力,同时政府的农业抗旱政策也应当做到差异化、因地制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静
土改结束后到集体化高潮前,土地买卖和租佃等地权交易形式仍然继续存在下来并有所发展。当时农村地权流转主要发生在普通劳动群众之间,且多数属于调剂劳力、调剂生产的性质。当然,有极少数农民因买入、出租土地而上升为新富农,也有部分农民逐渐甚至是完全失去土地。但只要存在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这种现象就不可避免,不能因此否定土地买卖和租佃关系的资源配置效应。
关键词:
建国初期 土地流转 社会经济效应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辛金国 马帅西
文章基于2007—202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浙江省内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整体来看浙江东北地区明显高于浙西南地区,城乡融合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2)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提升,政府干预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样有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3)城乡融合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与数字经济呈非线性关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辛金国 马帅西
文章基于2007—2020年浙江省11个地级市的数据,构建空间面板模型和门槛回归模型深入探讨了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浙江省内部城乡融合发展水平差异明显,整体来看浙江东北地区明显高于浙西南地区,城乡融合水平较高的地区对周边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具有明显的辐射带动作用;(2)数字经济对城乡融合发展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本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可以有效带动周边地区城乡融合水平的提升,政府干预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同样有利于城乡融合的发展;(3)城乡融合受经济发展水平影响与数字经济呈非线性关系。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於琍
将干旱作为定性事件,以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的动态模拟,根据IPCC有关脆弱性的概念,以生态系统功能特征量偏离多年平均状况的程度及其变化趋势分别定义生态系统对降水变化的敏感性和适应性,在生态系统的尺度上评估其对干旱的脆弱性。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区域生态系统对降水脆弱性的空间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区域差异。轻度脆弱及以下的生态系统占区域总面积的65%,主要分布在区域的中南部。重度脆弱和高度脆弱区域约占20%,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的西北部。区域内生态系统对降水变率的平均脆弱度为轻度脆弱。干旱会显著增加研究区生态系统的脆弱性,具体表现为干旱导致原本不脆弱的生态系统脆弱度增加,而对脆...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何羽丰 陈廷贵 刘子飞 李琴
长江流域禁捕补偿政策的实施使数十万捕捞渔民失去原有生计手段,有效识别渔户受到禁捕政策的外部冲击时生计能力的变化是帮助退捕渔户改善生计的前提。以安徽、江苏、湖北三省份退捕渔户为研究对象,构建适用于退捕渔户生计资本评价指标体系,从生计资本的总量、结构和流动性3个方面分析长江禁捕补偿政策对渔户生计的影响。结果表明:(1)退捕渔户生计资本总指数显著提升,人力资本、物质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指数均得到显著增长。(2)退捕渔户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指数得到显著增长,生计资本结构总体由失调向协调转变。(3)退捕渔户生计资本表现出较高流动性,渔户群体贫富差距缩小。(4)不同地区间政策对生计资本产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安徽省渔户各项生计资本指数及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指数均得到显著提升,生计资本的流动性最高;江苏、湖北省渔户心理资本指数显著下降,退捕前后金融资本指数、生计资本总指数及生计资本耦合协调度指数无显著性差异。根据研究结果,禁捕补偿政策的实施对退捕渔户生计的可持续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渔户生计发展停滞,退捕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及渔户生计资本阶层的重新固化仍是十年禁渔需要持续关注的问题。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田卓亚 齐振宏 杨彩艳 杨兴杰 刘哲
[目的]脆弱性是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也是贫困的重要表现,识别和降低农户的脆弱性是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性脱贫问题的关键。[方法]基于湖北、湖南、安徽3省974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农户采纳稻虾工作技术对其脆弱性的影响。[结果](1)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能切实降低其脆弱性,采纳该技术的农户较未采纳时脆弱性降低280.659%,未采纳该技术的农户若采纳该技术脆弱性将降低44.255%。(2)非农就业水平在农户技术采纳和脆弱性之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3)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服务的便利性及村庄特征均会显著影响农户的稻虾共作技术采纳决策和脆弱性。[结论]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能有效降低其脆弱性,但随着农户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稻虾户反而更脆弱,因此要完善农技推广机制,健全非农就业保障和帮扶机制,进而发挥稻虾共作技术长效脱贫功效。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哲
近代经济统计中的源—汇数据,由于其特殊的空间属性,在贸易网络的分析中具有独特的研究意义。本文以中国旧海关出版物中的子口税贸易数据为基础,分析了19世纪末长江中下游诸多港口的子口税贸易网络的空间分布,尝试性的定量界定汉口、九江、镇江、上海、宁波的腹地范围,并同其他研究方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了用子口税贸易代表港口贸易整体进行腹地界定分析的可行性。本文初步探讨了源—汇数据在近代经济史研究中的使用价值,尝试性的进行了网络空间分析,抛砖引玉,以期待对源—汇数据更多的挖掘、关注和研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肖书兴 白福臣
为探索长江中下游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对粮食经济生态压力的内在机理,文章基于"压力—状态"模型进行粮食经济生态压力测度,选取了单位耕地面积农药施用量、单位耕地面积化肥施用量等8个变量,通过评价值转化、综合评价值计量、协调度测算等方法剖析研究区域的粮食经济生态压力水平。结果显示:江汉平原位为流域粮食经济生态综合压力之首,江汉平原的天门和仙桃的粮食经济生态压力亦在其他区域之上,流域内多地呈现出综合评价得分与协调度评价值呈负相关的态势,表明地区隐藏的生态危机广泛存在。研究结论:(1)经济发展与生态农业发展的不同步导致粮食经济生态压力高企。(2)农业面源污染的根源在于农业生产思想对农户行为的驱使。(3)规范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行为同样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环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王传胜 杨桂山 施少华
以长江中下游干流沿岸为研究区域,探讨了1985年~1997年本区域港群的空间结构演化特征。统计分析表明:集中是长江中下游港群空间结构演化的整体趋势,但同时伴随着较大的波动。整个港群和中下游各省地方港群赫佛因德指数的高低及其变化趋势说明中下游港群的集中状态处在较低水平,而且这种低水平的集中和地方港群比较明显的分散趋势同时并存。此外,各地港群不同水平的赫佛因德指数也表明了它们在集中程度上的明显差异。通过进一步对12年来港群吞吐量在各地的增长分配分析,得出中下游港群货流向下游集中的结论。作者认为:港口所处的流域位置和水域自然条件,港口相关腹地内陆路交通事业的发展,80年代以来下游港群港口能力的建设和...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足膺 赵媛 姜国刚 佟金萍 畅晓静
以规模及运量较大、管道—水运相结合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原油运输网络为研究对象,建立原油供需平衡表,基于运费最低,考虑到管径差异所带来的管道运输成本差异,并对管道设定运量限定,然后结合空间分析与线性规划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长江中下游地区原油运输网络进行优化流量计算、通道和主要输出地流通状况分析及优化方案探讨,结果表明:①200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原油运输网络的优化运费较实际运费减少了9%,表明其流通效率不够优化,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②在优化情境下,甬沪宁线是唯一超负荷运行的管道,仪金线没有优化流量,其它管道的优化输油量均为达到设计输油量,而未来长江的原油水运仍然会占一定比重,胜利油田和宁波港的原油输出范围既集中又避免过多重叠。
关键词:
原油运输 长江中下游 空间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