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4)
2023(14915)
2022(11786)
2021(10541)
2020(8653)
2019(18800)
2018(18351)
2017(35273)
2016(18552)
2015(20102)
2014(19461)
2013(19566)
2012(17494)
2011(15534)
2010(15837)
2009(15523)
2008(14828)
2007(13528)
2006(11998)
2005(10796)
作者
(53727)
(44982)
(44434)
(41772)
(28018)
(21534)
(20135)
(17509)
(17028)
(15884)
(15295)
(14693)
(14174)
(13938)
(13775)
(13531)
(13301)
(13099)
(12921)
(12866)
(11233)
(10985)
(10711)
(10309)
(10179)
(10089)
(10004)
(9808)
(8945)
(8778)
学科
(93307)
(82462)
经济(82362)
(76192)
企业(76192)
管理(66860)
(46217)
业经(33773)
方法(32976)
农业(30878)
(26618)
(26209)
金融(26209)
数学(25200)
数学方法(25078)
中国(24654)
(23940)
银行(23908)
(23172)
(20252)
(20164)
财务(20145)
财务管理(20129)
企业财务(19129)
技术(17066)
(16595)
贸易(16583)
(16250)
(15539)
(15499)
机构
学院(271356)
大学(261125)
(119453)
经济(117537)
管理(111747)
理学(96959)
理学院(96139)
管理学(95008)
管理学院(94538)
研究(83480)
中国(73100)
(62370)
(53374)
(52352)
科学(48819)
农业(48067)
业大(45503)
财经(42911)
(41204)
中心(41190)
(40842)
(39076)
研究所(37295)
经济学(35858)
经济管理(32876)
经济学院(32728)
(32427)
北京(31726)
商学(31701)
商学院(31424)
基金
项目(181087)
科学(144393)
基金(134073)
研究(131925)
(116674)
国家(115483)
科学基金(101021)
社会(89147)
社会科(84477)
社会科学(84454)
(72761)
基金项目(71155)
自然(63976)
自然科(62583)
自然科学(62566)
自然科学基金(61556)
(58445)
教育(56799)
编号(52662)
资助(52434)
(42616)
(41472)
(40214)
成果(39743)
重点(39610)
(39363)
创新(37896)
国家社会(37633)
(35671)
(34796)
期刊
(136217)
经济(136217)
研究(72227)
(64409)
中国(49770)
(43006)
农业(42737)
管理(41977)
学报(41201)
(39684)
金融(39684)
科学(39054)
大学(31967)
学学(31161)
业经(30314)
(22577)
技术(22365)
财经(21293)
经济研究(20353)
(18328)
问题(18206)
技术经济(15374)
教育(15206)
世界(14708)
农村(14700)
(14700)
商业(14695)
(14147)
农业经济(13811)
现代(13252)
共检索到401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文丽  
选取2000—2020年37个经济体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两步差分GMM模型与双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维度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各细分维度对农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对此,提出强化政策扶持、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善科创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充分释放数字普惠金融能效和提升农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文丽  
选取2000—2020年37个经济体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两步差分GMM模型与双重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维度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但各细分维度对农业全球价值链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机制分析结果显示,农业生产性服务水平、农业技术创新能力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对此,提出强化政策扶持、培育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完善科创体系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中国充分释放数字普惠金融能效和提升农业全球价值链参与度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高国生   王奇珍   支海兵  
农业碳减排关系着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基于2011-2020年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实证结果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方面,不同维度和不同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对于农业碳排放强度的影响效果不同。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地流转来抑制农业碳排放强度,且农地流转发挥着完全中介效应。非线性效应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存在双重门槛,其不同发展程度对农业碳排放强度的抑制作用呈现出“缓-增-缓”的变化特征。因此,为促进农业碳减排应进一步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在农村地区的发展,同时还应加强政策引导,继续推动农地流转。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平   朱佳   王佳炜   张磊  
发展现代设施农业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满足食物消费升级、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关键抓手,是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必由之路。然而,已有文献针对数字普惠金融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研究关注较少。论文基于要素市场和产品市场双向分析视角出发,建立了区域经济体农业生产经营投资收益模型,理论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影响,并运用县域层面统计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且进一步结合实践场景,阐释了数字普惠金融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的赋能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现代设施农业优化发展;县域普惠金融市场发育显著带动了该地区设施农业建设面积增长,且受到当地财政预算投入的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基于数字授信、专项基金、市场撮合、“保险+期货”等金融工具和服务创新,打造融资拓宽机制、回报激励机制、服务优化机制和市场稳定机制,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文末提出创新金融服务结构、强化金融科技工具应用、以财政投入引导金融社会资本注入、立足产业协同视角推动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等政策启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艳  
文章使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数字普惠金融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主要是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效率来实现的。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影响最大,且该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更显著;同时,相对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更大。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李东升  
农业产业集群以嵌入采购者驱动型价值链为主,品牌是农业产业集群竞争力在市场上的商品化表现,完全可以培育成集群的核心资源,提升品牌竞争力是集群功能性升级的关键所在。在打造集群品牌过程中,应从品牌定位、规范地理标志与集体商标使用、提高组织化程度等方面着手。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玉玺   程创业  
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及其影响因素,基于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域面板数据(统计数据未含港澳台地区,下同),在构建农业产业链韧性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借助熵权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水平,并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核密度估计分析两者耦合协调的时空演化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因素。研究发现:1)时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关系趋于增强,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其中,农业产业链韧性提升趋缓,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已成为推动两者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2)空间维度上,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耦合协调度呈现“点状分散-块状集聚”的空间演化特征,极度失调、低度协调区逐渐消失,逐渐形成西北、西南方向“陷落”的空间格局。3)经济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水平、城镇化水平对两者耦合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城乡收入差距具有负向抑制作用。鉴于此,应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协同发展潜力,因地制宜实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产业链韧性协调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良  
文章选取2007—2021年中国上市制造业企业面板数据,运用计量回归模型、调节效应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金融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呈显著的“倒U”型曲线关系,且该曲线关系会受营销环境的调节,即良好的营销环境会使曲线形态收窄、拐点右移、整体水平提高。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金融既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升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也可通过增加企业杠杆率降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进一步研究发现,营商环境的调节作用在高技术型、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的“倒U”型关系中更显著。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褚希伟   王婧卜  
科技金融政策是强化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亦是促进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核心动能。基于2007~2022年中国230家沪深A股上市数字企业数据,以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深入剖析科技金融政策对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的影响效应及内在作用机理。结果显示,考察期内科技金融政策可正向促进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异质性检验表明,科技金融政策的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提振效应,对于高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密集型与胡焕庸线东南区域的数字企业更为显著。机制检验显示,科技金融政策以缓解融资约束、提升数字技术创新水平两条路径为着力点,促进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攀升。鉴于此,为提高数字企业全球价值链位势,需打造科技产业与金融良性循环生态圈,内外合力突破企业融资约束“软制约”,夯实数字技术创新底盘,多措并举增强科技金融政策效能。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明衡  
数字农业与数字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是指,金融服务供应商利用农业大数据,通过数字技术和金融创新,为微观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普惠金融服务,并在数字交换中实现双方商业可持续和农业大数据增值的过程。融合发展的基本思路广义的数字农业是农业全过程的数字化,是将数字化信息作为农业新的生产要素,用数字技术对农业对象、环境和生产过程进行可视化表达、数字化设计、信息化管理的新型农业形态。狭义的数字农业则聚焦农业产供销环节,旨在将互联网、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卓  王萍萍  
数字农业作为未来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但传统农村金融服务模式由于触达范围有限、效率低、普惠性不足等缺点的存在,已无法满足数字农业发展的融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崭新的金融业态,依托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可以降低服务成本、触达更多农村客户,提升金融服务水平和效率,解决信息不对称和无抵押品问题,有效解决数字农业发展中的融资难问题。此外,基于电商平台的供应链模式、基于农业龙头企业的产业链模式和基于大型金融科技平台的综合模式等一系列数字普惠金融创新模式的出现,在助力纾解数字农业融资困境同时也助推了数字农业的高效发展。为了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夯实数字普惠金融助力数字农业发展,文章提出应对的建议。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和平  高越  
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振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且越显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磊   马金铭  
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业绿色发展纳入统一分析框架,基于2011—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农业绿色发展水平,并且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和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得以实现;对于东部地区、金融排斥较弱的区域和非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农地流转程度越高、农户创业活跃度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就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发展的影响存在以环境规制为门槛的单一门槛效应。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葛和平  高越  
选取2011~2018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均可提高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加快农业技术进步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对农业技术效率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中部地区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和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振作用越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存在单一门槛,数字化程度越高,促进作用越大且越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朝晖   王镕菲   余思明  
深入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文章运用综合指标体系法,构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提升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机制分析显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中存在逆向调节作用;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具有非线性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