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73)
- 2023(13633)
- 2022(10610)
- 2021(9364)
- 2020(7795)
- 2019(17041)
- 2018(16443)
- 2017(31707)
- 2016(16711)
- 2015(18024)
- 2014(17378)
- 2013(17329)
- 2012(15514)
- 2011(13623)
- 2010(13792)
- 2009(13477)
- 2008(12750)
- 2007(11444)
- 2006(10081)
- 2005(9280)
- 学科
- 业(83421)
- 企(77279)
- 企业(77279)
- 济(74983)
- 经济(74900)
- 管理(67851)
- 业经(31825)
- 方法(31725)
- 财(27276)
- 融(25815)
- 金融(25815)
- 农(25463)
- 数学(23918)
- 数学方法(23808)
- 银(23474)
- 银行(23443)
- 行(22707)
- 中国(22062)
- 务(21408)
- 财务(21393)
- 财务管理(21377)
- 企业财务(20351)
- 农业(19333)
- 制(18367)
- 技术(17180)
- 划(16098)
- 策(14454)
- 环境(14412)
- 体(13897)
- 贸(13798)
- 机构
- 学院(241980)
- 大学(234765)
- 济(105712)
- 经济(103967)
- 管理(100495)
- 理学(86986)
- 理学院(86241)
- 管理学(85307)
- 管理学院(84892)
- 研究(72881)
- 中国(65023)
- 财(50113)
- 京(47435)
- 农(45983)
- 科学(43143)
- 财经(40062)
- 业大(37210)
- 经(36488)
- 农业(36436)
- 中心(35994)
- 江(35988)
- 所(35911)
- 研究所(32580)
- 经济学(32396)
- 商学(29832)
- 经济学院(29679)
- 财经大学(29626)
- 商学院(29579)
- 州(28969)
- 北京(28869)
- 基金
- 项目(162078)
- 科学(129384)
- 基金(120594)
- 研究(116225)
- 家(105307)
- 国家(104320)
- 科学基金(91633)
- 社会(78362)
- 社会科(74694)
- 社会科学(74673)
- 省(64821)
- 基金项目(64357)
- 自然(58936)
- 自然科(57620)
- 自然科学(57603)
- 自然科学基金(56677)
- 划(52330)
- 教育(50403)
- 资助(47350)
- 编号(44969)
- 业(39361)
- 创(38128)
- 重点(35967)
- 发(35366)
- 部(34836)
- 创新(34772)
- 成果(33513)
- 国家社会(33486)
- 制(31778)
- 科研(31287)
- 期刊
- 济(114418)
- 经济(114418)
- 研究(65032)
- 中国(43424)
- 财(42785)
- 农(42559)
- 管理(40643)
- 学报(36340)
- 融(35501)
- 金融(35501)
- 科学(34182)
- 农业(28303)
- 大学(27649)
- 学学(26915)
- 业经(21723)
- 财经(20282)
- 技术(20019)
- 经济研究(18260)
- 业(17679)
- 经(17478)
- 问题(14727)
- 技术经济(14136)
- 财会(13592)
- 商业(12784)
- 教育(12589)
- 现代(12301)
- 贸(11604)
- 世界(11352)
- 科技(11293)
- 版(11189)
共检索到356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曲昱晓
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以及如何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在异质性分析方面,高环境监管压力和高媒体关注度下,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来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结论在替换主要变量、更换回归方法、分样本回归、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具有稳健性。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环境绩效 机制分析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羚锐 黄先军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为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信用风险的作用机理,以沪、深两市2012—2020年1567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链式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抑制了企业信用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地区信用环境不发达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对民营企业和相对而言的小规模企业的信用风险抑制作用大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上市公司。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链式中介机制来抑制企业信用风险。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企业信用风险 链式中介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澎涵 杨有振 范瑞
以2011—2015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中小企业投资效率;在机制检验中发现,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变量发挥中介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情况下对中小企业效率提升作用有所不同,对所属区域城镇化率较低、过度投资、非国有、所属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行业、所属区域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提升作用较大。通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研究有助于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并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依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林 王燕霞 郑强
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民营企业成长进而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本文基于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541家创业板上市民营企业的匹配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民营企业成长;分指数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支付便利性,进而促进民营企业成长。经过一系列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促进民营企业成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东部地区、非制造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微民营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支付便利性两个渠道发挥作用。对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民营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这一个渠道发挥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制造业民营企业成长的边际效应大于制造业民营企业,对中小微民营企业成长的边际效应大于大型民营企业。本文为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对于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饶萍 吴青
文章选取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中介效应和产权性质、信息披露质量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从全样本检验结果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程度加深能够给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正向影响;从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来看,企业创新是数字金融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中介因子。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这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越大。数字普惠金融会对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更大的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严荣 胡益萍 金涛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优化实体经济结构,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文章以2011—2020年沪深A股文旅企业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分析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企业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结果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提高文旅企业财务绩效,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均对文旅企业财务绩效起促进作用。(2)数字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文旅企业财务绩效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提高数字化水平进而提升文旅企业财务绩效。(3)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大企业而言,在国有企业和中小企业中,数字普惠金融对文旅企业财务绩效的促进作用更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文学舟 汪晶晶 俞园园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中国技术创新重要主体,其可持续发展绩效事关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效果,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为其绩效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基于我国创业板6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2011—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其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和创新绩效4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及其背后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必要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且企业的融资约束在二者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规模较小、非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促进效果更好,对规模较大、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姚正海 孙鑫
本文使用2011—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研究融资约束对两者的中介作用以及企业生命周期对两者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大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的作用不显著;企业生命周期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务绩效较高的企业影响更加显著,且当企业财务绩效处于较高水平时,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边际递减;此外,对于产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对非国有企业作用更大。基于此,本文分别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余得生 张雨
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1—2019年的微观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环境规制、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抑制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发挥促进作用,且该抑制效应和促进作用在行业、地区、产权性质三方面存在异质性;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在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能够显著缓解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效应,且该调节作用更多集中于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以及重污染企业;第三,在非线性情况下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存在“U”型关系。
关键词:
绿色创新 环境规制 数字普惠金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亚平 赵昊华
本文基于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数据样本,匹配中国地级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与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实体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显著抑制企业创新;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金融投资行为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第三,对于中小微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融资依赖度高的弱势企业,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效应机制依然显著存在,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效应让弱势群体获利更多。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融合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提供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产,避免资产"重虚轻实";第二,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激发创新活力;第三,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第四,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扶持力度,助力融资弱势企业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赖妍 刘微微 邱丽莎
以2017—2021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内在机理及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ESG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显著提升中小企业ESG表现。第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绿色创新两大渠道提升中小企业ESG表现,进而提高了企业绩效。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ESG表现的积极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和区域金融监管水平较高的中小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夏鑫 宋欣蓉
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具有正向作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来提升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不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影响呈现异质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高管金融背景占比小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慈善捐赠水平的正向促进效果更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匡广璐 杨杰 孙亚兰
在数字技术与传统金融业融合的大背景下,探究企业如何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来扩大就业容量、稳定就业形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2011—2019年中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显著促进企业劳动力需求增加,这种促进作用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推动企业研发创新三条途径实现。异质性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外部治理环境好以及劳动密集度高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其劳动力需求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提升了企业高、低等学历劳动力占比,降低了中等学历劳动力占比,影响了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本文基于“六稳”和“六保”的背景,为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服务于实体经济、增加社会就业岗位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红花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主体,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推动中小企业创新。为解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机制,基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2014—2021年相关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多维度实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的促进作用显著。企业财务费用率在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下对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有一定缓解作用,从而驱动其创新。在企业所处区域与所有权异质性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以及非国有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影响更显著。金融的普惠性与数字化可以弥补传统金融体制短板,减少金融市场的所有制歧视问题,能为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其自身的积极发展,而具有良好发展潜能的中小企业能获得更为合理的数字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创新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鑫 任群罗
数字普惠金融正在迅速发展,提高企业家精神对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从理论上搭建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家精神的研究框架,实证上基于2011—2018年253个城市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等方法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家精神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2)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加强企业家精神的空间溢出效应;(3)要素错配在数字普惠金融提高企业家精神的过程中具有中介效应;(4)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部地区企业家精神的提升效果大于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对等级更高城市企业家精神的促进作用大于等级较低城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