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78)
- 2023(16885)
- 2022(13857)
- 2021(12715)
- 2020(10529)
- 2019(23741)
- 2018(23092)
- 2017(44707)
- 2016(24137)
- 2015(26498)
- 2014(26271)
- 2013(26087)
- 2012(23795)
- 2011(21231)
- 2010(21084)
- 2009(19506)
- 2008(18091)
- 2007(15739)
- 2006(13499)
- 2005(11778)
- 学科
- 济(92101)
- 经济(91997)
- 业(67771)
- 管理(67495)
- 企(55502)
- 企业(55502)
- 方法(43069)
- 数学(37755)
- 数学方法(37379)
- 中国(29080)
- 财(27901)
- 融(27729)
- 金融(27728)
- 银(26033)
- 银行(25965)
- 农(25380)
- 行(24999)
- 业经(23584)
- 学(21164)
- 地方(19326)
- 制(19229)
- 农业(17933)
- 贸(17585)
- 贸易(17573)
- 务(17462)
- 财务(17398)
- 财务管理(17372)
- 易(17118)
- 企业财务(16608)
- 理论(15384)
- 机构
- 大学(338862)
- 学院(336526)
- 济(132495)
- 管理(132159)
- 经济(129691)
- 理学(115782)
- 理学院(114486)
- 研究(113906)
- 管理学(112435)
- 管理学院(111854)
- 中国(88075)
- 科学(73412)
- 京(71106)
- 农(62538)
- 财(60621)
- 所(57561)
- 业大(55850)
- 研究所(53336)
- 中心(52993)
- 农业(49649)
- 财经(49561)
- 江(46794)
- 经(45290)
- 北京(44410)
- 范(42576)
- 师范(42011)
- 院(41190)
- 经济学(40774)
- 州(38953)
- 财经大学(37323)
- 基金
- 项目(241937)
- 科学(188645)
- 基金(176163)
- 研究(170080)
- 家(156666)
- 国家(155388)
- 科学基金(132174)
- 社会(107803)
- 社会科(102373)
- 社会科学(102345)
- 省(94434)
- 基金项目(93960)
- 自然(87847)
- 自然科(85834)
- 自然科学(85807)
- 自然科学基金(84266)
- 划(80057)
- 教育(76559)
- 资助(71937)
- 编号(67598)
- 重点(54270)
- 成果(53421)
- 部(52100)
- 发(51157)
- 创(50844)
- 创新(47499)
- 科研(47209)
- 课题(45955)
- 计划(45734)
- 国家社会(44956)
- 期刊
- 济(133409)
- 经济(133409)
- 研究(94826)
- 学报(62817)
- 中国(59708)
- 农(55870)
- 科学(53832)
- 大学(46128)
- 管理(44988)
- 财(44760)
- 学学(43908)
- 融(40318)
- 金融(40318)
- 农业(37823)
- 教育(31731)
- 技术(25350)
- 财经(23823)
- 经济研究(22574)
- 业经(22169)
- 经(20295)
- 业(19172)
- 科技(17479)
- 问题(17417)
- 图书(17206)
- 版(16990)
- 业大(16748)
- 理论(16554)
- 实践(15240)
- 践(15240)
- 技术经济(15065)
共检索到4766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王书华 刘晶
本文利用中国2012-2020年宏微观匹配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代际间的收入流动性,特别是能够促进低收入家庭子代代际收入向上流动,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地区、不同子代性别以及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间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进一步分析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家庭流动性约束促进代际收入流动,但同时增加了家庭债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进而又抑制了代际收入流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立业 吴卫星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契机。本文采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轮调查数据,以及2012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关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影响的门槛效应,并运用OLS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在未达到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利于代际收入流动;在超过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具有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初期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受限于数字鸿沟,增大了代际收入关联性,不利于代际收入流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家庭、农业家庭、低受教育水平家庭和西部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为促进代际收入流动和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沫 王岩
基于1989~2015年共计10轮CHNS数据,本文采用代际收入弹性和代际收入秩关联系数双重测度指标对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进行了测算,发现代际收入流动性在1991~2004年期间基本保持稳定,2004年以后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变化趋势。基于收入分组视角的研究发现,各收入组2004年以后代际收入阶层固化程度均有所降低,但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的固化程度远高于其他各组,中等收入群体是目前我国保持较高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主要动力来源。从城乡差异视角看,受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向城镇流动的影响,2000年后农村家庭的代际流动性显著提升,且持续高于城市居民的代际流动性。进一步,基于人力资本分析框架对我国代际收入传递机制进行了探究,发现父亲的非教育因素在代际收入传递中起到主导作用。受整体社会制度环境不断改善的积极影响,2004年以后非教育传递机制不断减弱,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提升起到较大助推作用;而受高等教育扩张政策的影响,教育因素在2004年左右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彭澎 周力
研究目标:系统分析中国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户收入流动性的影响。研究方法:基于来自中国家庭追踪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采用有序Probit模型、工具变量法等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农户的收入流动性,促进非农就业和扩大农业经营规模是主要的作用机制。但是,农村数字金融发展并不能使得农户的收入流动性实现包容性增长。其对高收入阶层农户的收入流动性的提升作用要大于对低收入阶层的。这可能与农户的人力资本具有异质性,从而导致其受益于数字金融发展的机会不均等有关。即使对收入相对较低的农户而言,当其人力资本水平较高时,农村数字金融发展也更容易提高其收入流动性。研究创新:为农户收入流动性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并延伸了数字金融的福利评估范围,揭示出数字金融发展与收入流动性的包容性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价值:对全面理解中国农村的数字金融发展和预防阶层固化问题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数字金融发展 收入流动性 农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严斌剑 王琪瑶
文章基于1988~2007年中国住户收入项目的四次微观调查数据,采用拓展的对数收入模型,研究中国城乡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变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呈现倒"U"形变化,近年来城镇的代际收入弹性虽有下降,但仍高于农村;受教育程度对子代收入有较大影响;父代从事第二产业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大,父代从事第三产业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小;近年来东部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大,中部地区的代际收入弹性最小。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欣欣
基于CFPS2012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LS、IV和代际收入流动矩阵分析法,从差异化家庭规模的视角,对家庭规模与代际收入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家庭规模对代际收入的流动性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家庭规模下,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鲜明的差异,亦即随家庭规模的扩大代际收入流动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较小的家庭规模会引起代际收入传递的"富者愈富"现象,较大的家庭规模会引起代际收入传递的"穷者愈穷"现象,而适度的家庭规模更有利于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宋旭光 何宗樾
本文将公共财政教育支出作为教育政策变量纳入实证模型进行评估,着重分析了财政教育支出通过改善子代的人力资本投资,缩小不同家庭背景的子代在人力资本投资水平上的差异,进而改善代际流动性。基准分析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家庭层面人力资本投资的不足,进而削弱了子代初始禀赋不均等对个体收入的影响程度,提高了代际流动性。进一步分析表明,相对贫困的家庭能够从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中获益更多,这意味着增加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教育支出有助于改善收入的不均等状况。此外,本文还发现义务教育阶段的财政
关键词:
财政教育支出 代际收入流动性 义务教育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牟欣欣
基于CFPS2012微观调查数据,采用OLS、IV和代际收入流动矩阵分析法,从差异化家庭规模的视角,对家庭规模与代际收入流动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家庭规模对代际收入的流动性有显著的影响;不同家庭规模下,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鲜明的差异,亦即随家庭规模的扩大代际收入流动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较小的家庭规模会引起代际收入传递的"富者愈富"现象,较大的家庭规模会引起代际收入传递的"穷者愈穷"现象,而适度的家庭规模更有利于改善代际收入流动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怡 陈雅婷
本文构建了贸易开放影响代际收入流动性的分析框架,探讨其机制并提出关于贸易开放对代际收入流动性影响的理论假说,使用2011年和2015年的CHNS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实证检验与理论假说基本一致:贸易开放有助于代际收入流动性,能使子代收入向高于父代收入的等级攀升,阻止子代收入向低于父代收入的等级流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对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促进作用更大;贸易开放对代际间收入流动性的影响在城乡、地区、父代收入水平及父代教育程度等方面存在异质性;贸易开放通过促进代际教育流动以及产业结构升级带来代际收入流动。基于以上结论,我国应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缩小城乡与地区贫富差距,推进教育公平和产业结构升级,这些都有助于机会平等,从而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牟欣欣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的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代际收入转换矩阵法及MLM模型研究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所有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所有制部门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国有部门工作的父代对其子代收入的影响更大。(2)不同所有制部门处于收入阶层两端的代际收入流动情况差异较大,国有部门最高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达60%;而非国有部门最低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达44%。(3)人力资本是影响不同所有制部门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主要因素,而家庭背景在不同所有制部门发挥的作用不同。
关键词:
不同所有制部门 代际收入流动性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袁青青 刘泽云
本文运用2002年、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在考虑收入测量偏误和同住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测算了中国1970—1995年出生群体的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研究发现:(1)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代际收入秩回归系数从“70后”的0.397上升至“80后”的0.435,进而上升至“90后”的0.493。(2)代际收入流动性趋势具有性别和户口差异。其中,男性和农业户口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呈下降趋势,而女性没有显著变化,非农业户口则在“70后”至“80后”有显著下降。(3)不同类型收入的代际流动性趋势略有不同,“90后”工资性收入和主要工作收入的代际流动性与“80后”没有显著差异,但劳动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均呈下降趋势。(4)同住样本选择偏差对分性别和工资性收入、主要工作收入代际流动性的敏感度较大,但也没有改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总体呈下降趋势的结论。本文为提高中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和制定促进共同富裕的公共政策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陈丽华 张卫国 于连超
迁移具有促进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作用。本文运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项目(CHIP)数据,结合理论和实证分析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的迁移效应以及传递机制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农民工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迁移效应,随着迁移距离增加,代际收入流动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倒U型趋势,其中迁移区位为本乡镇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最低,迁移区位为市外省内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最高。同时,农民工代际收入传递机制作用效果存在迁移异质性。因此,政府应进一步引导农村劳动力自由、合理流动,提升劳动力要素空间配置效率,以阻断农村流动劳动力群体代际低收入传递。
关键词:
农民 代际收入流动性 迁移效应 传递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牟欣欣
本文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89-2011年的调查数据,通过工具变量法、代际收入转换矩阵法及MLM模型研究了代际收入流动性的所有制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不同所有制部门的代际收入流动性存在显著差异,在国有部门工作的父代对其子代收入的影响更大。(2)不同所有制部门处于收入阶层两端的代际收入流动情况差异较大,国有部门最高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达60%;而非国有部门最低收入阶层的代际收入传递程度高达44%。(3)人力资本是影响不同所有制部门代际收入向上流动的主要因素,而家庭背景在不同所有制
关键词:
不同所有制部门 代际收入流动性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超 商玉萍 李芳芝
文章基于1988—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使用双样本两阶段最小二乘法(TS2SLS)获取父辈收入,估计了中国居民2013年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水平。结果表明:中国居民的代际收入流动性水平存在异质性,城镇居民高于农村居民,父子高于父女,中等收入群体高于高收入群体和贫困群体。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小瑛 魏洲
本文利用代际收入弹性考察香港居民代际收入流动及其动态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扩张对香港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2001至2006年,香港居民代际收入流动增强,但在2006至2011年间,其降低至较2001年更低水平。第二,香港居民收入的底层和上层趋于凝固,底层凝固主要源于父代失业家庭的子代,面临的就业机会减少;上层凝固表现为最高收入家庭代际收入弹性系数持续走高。第三,高等教育扩张并未显著提升香港居民代际收入流动,父代高收入,其子代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更多,同时高等教育的回报率也显著较高。
关键词:
代际收入流动 香港 高等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