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10)
- 2023(15426)
- 2022(12377)
- 2021(10871)
- 2020(8792)
- 2019(19306)
- 2018(18435)
- 2017(35451)
- 2016(18665)
- 2015(20217)
- 2014(19888)
- 2013(19737)
- 2012(18076)
- 2011(16441)
- 2010(16753)
- 2009(16055)
- 2008(14826)
- 2007(13519)
- 2006(12040)
- 2005(10609)
- 学科
- 济(81157)
- 经济(81037)
- 业(60473)
- 管理(56734)
- 企(46694)
- 企业(46694)
- 农(32496)
- 方法(30749)
- 融(27318)
- 金融(27316)
- 数学(27235)
- 数学方法(27074)
- 中国(26545)
- 财(25495)
- 银(25415)
- 银行(25379)
- 业经(25163)
- 行(24496)
- 制(23213)
- 农业(21647)
- 地方(18896)
- 产业(16788)
- 体(15296)
- 务(15232)
- 财务(15204)
- 财务管理(15175)
- 贸(14884)
- 贸易(14873)
- 企业财务(14552)
- 易(14535)
- 机构
- 学院(271282)
- 大学(268668)
- 济(119146)
- 经济(116876)
- 管理(103319)
- 研究(90621)
- 理学(89683)
- 理学院(88779)
- 管理学(87509)
- 管理学院(87015)
- 中国(74240)
- 财(57214)
- 京(53803)
- 科学(52692)
- 农(52622)
- 财经(45166)
- 所(44252)
- 中心(44020)
- 业大(42324)
- 经(41102)
- 江(40600)
- 农业(40368)
- 研究所(40088)
- 经济学(38868)
- 经济学院(35497)
- 财经大学(33724)
- 北京(32864)
- 院(32274)
- 州(32148)
- 范(31670)
- 基金
- 项目(187152)
- 科学(148305)
- 基金(138451)
- 研究(135057)
- 家(121513)
- 国家(120496)
- 科学基金(103551)
- 社会(92031)
- 社会科(87536)
- 社会科学(87519)
- 省(73722)
- 基金项目(73390)
- 自然(64091)
- 自然科(62655)
- 自然科学(62638)
- 自然科学基金(61578)
- 划(60682)
- 教育(59186)
- 资助(54220)
- 编号(52346)
- 重点(41920)
- 成果(41662)
- 发(41578)
- 部(41076)
- 创(40445)
- 国家社会(40006)
- 制(39987)
- 创新(37857)
- 课题(35787)
- 教育部(35628)
- 期刊
- 济(130482)
- 经济(130482)
- 研究(78033)
- 中国(54227)
- 农(53429)
- 学报(45817)
- 财(44176)
- 科学(40698)
- 融(40669)
- 金融(40669)
- 管理(36346)
- 大学(35384)
- 农业(34367)
- 学学(34009)
- 业经(24607)
- 财经(22996)
- 经济研究(21116)
- 经(19840)
- 技术(19244)
- 教育(18706)
- 问题(17567)
- 业(15213)
- 版(14549)
- 科技(12901)
- 贸(12712)
- 商业(12690)
- 理论(12566)
- 技术经济(12433)
- 业大(12364)
- 现代(11617)
共检索到4040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伟祁 李大胜 魏滨辉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及如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数字技术水平和低城镇化率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农村创业活力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显著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创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鄢宇昊 李巍 胡锡琴 张荣光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双向固定效应和SYS-GMM估计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孟维福 李莎 刘婧涵 陈阳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运用熵值法测度的2011—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指数,从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特性视角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显著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和替换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再次,与东部和南方地区相比,中西部和北方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所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地理穿透性。最后,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的特点,表明周边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促进本地的乡村振兴发展。据此,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能力、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正向作用,不断推进我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辽 刘成飞
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日益增长的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现代化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是鲜有将其与乡村产业振兴联系起来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本文从乡村产业生产、乡村产业延伸、乡村产业功能和乡村产业支撑四个维度构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和乡村产业振兴速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边际效应呈现明显差异;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缓解经营主体约束和激活市场活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兴磊 刘涛
产业兴旺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文章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兴旺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的基础上,测算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产业兴旺指数,并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兴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支持乡村产业兴旺,但该支持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在不同产业兴旺水平下,该支持效应也存在差异。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还可以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间接推动产业兴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振华 马金晶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拓宽产业融资渠道,为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关键引擎。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度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激发农村创业活跃度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两条传导途径间接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显著。对此,未来应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多角度深挖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潜能、制定差异化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亮 昝琳
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区乡村振兴,但对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赋能增长极和缓解农户融资约束促进乡村振兴;(3)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的地理距离范围、区域和省份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优化路径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丽
普惠金融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能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1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边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这一正向边际影响更大。此外,普惠金融被证实能够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为此,在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快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支持,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灵辉 张迎新 毕洋铭
数字乡村作为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是提振乡村全面发展的重要突破口,二者内在关系的理论与实证解构对于深化数字乡村理解、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以数字赋能理论为研究视角,首先从理论层面明晰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机制,而后基于全国26个省域287个市域1 601个县域2018年的截面数据,利用北京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联合阿里研究院发布的数字乡村指数,以及科学评价指标体系测算出的乡村振兴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经过分析发现,中国县域乡村振兴发展水平低于数字乡村建设水平,且二者差距由东向西逐渐增大。应用计量模型,验证了数字乡村建设对乡村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经过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增强了估计结果的可信度。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二者的影响机制:数字乡村分别通过乡村经济数字化与乡村生活数字化助力乡村振兴,而乡村数字基础设施与乡村治理数字化对乡村振兴促进效应不显著。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针对中国县域数字乡村与乡村振兴的发展现状,本文提出了充分发挥数字乡村的优势以助力乡村振兴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庞凌霄
文章在采用熵值法测算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使用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经济距离和地理距离两种空间权重,分别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和空间自相关模型(SAC)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研究发现:无论是使用经济距离还是地理距离作为空间权重,我国乡村振兴均表现出空间关联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具有促进作用且表现出空间溢出效应,距离越近,溢出效应越大,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等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进一步进行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减贫、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彭晖 张曌
论文采用201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振兴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理和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采用稳健性、内生性以及动态效应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作用机理分析表明,技术创新是数字经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在东部地区、数字经济水平高的地区、乡村产业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影响更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乡村产业振兴 技术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竹君 孙亚琴
在数字普惠金融的助推下,我国于2020年取得“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由此迈入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的新的历史阶段。但从经济学的理论观点审视与研判,在今后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由于多种原因,相对贫困将长期存在,返贫现象也有可能发生。只有及时化解与有效防止这一情况的出现,才能加快乡村振兴的步伐。这就需要一方面继续引导扶持“三农”理念从“输血”转向“造血”以增强内生动能,另一方面继续强化制度安排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的推动力。在对相关理论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选取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利用GMM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减贫二者显著正相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经济增长和优化收入分配调节农村脱贫,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林洁 韩淋 修晶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之一,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金融体系薄弱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式。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包容性增长;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和改善金融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和乡村创新活力;推进各地充分平衡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针对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薄弱、使用形式局限和潜在风险问题,本文建议:第一,重视技术创新发展,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和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第二,结合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与发展趋势,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第三,重视农村居民金融教育,提升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水平,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制化监管防范数字金融风险。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鑫垚 叶家硕 李杰 胡瑜洁
基于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测算各省份的乡村振兴与农村产业结构升级水平,并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2011-2021年我国乡村振兴水平提升趋势明显,但区域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东部省份乡村振兴水平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既直接促进乡村振兴,又通过促进农村产业结构升级而间接助力提升乡村振兴水平。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直接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强,但是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在东部地区不存在显著的间接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直接效应与间接效应在数字经济高关注地区比较显著,在数字经济低关注地区并不明显。第四,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中存在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的门槛效应。当农村居民受教育水平较高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促进作用有所下降。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要按照系统集成的改革思路,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机制设计,推动农村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以提升乡村发展硬实力,注重农村居民教育以增强乡村发展软实力,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宗英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技术趋于成熟,数字技术在全国各个领域的应用日渐广泛,且随着金融业务的普惠性增强,数字普惠金融逐渐成为农村金融机构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武器。但是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产业基础尚不充分,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在数字化转型、业务创新、风险防控等方面同样面临着多种问题,削弱了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分析目前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据此提出有效的应对方式。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产业 振兴 困境 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