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89)
- 2023(15351)
- 2022(12303)
- 2021(10842)
- 2020(8784)
- 2019(19239)
- 2018(18345)
- 2017(35172)
- 2016(18538)
- 2015(20154)
- 2014(19773)
- 2013(19572)
- 2012(17925)
- 2011(16305)
- 2010(16598)
- 2009(15861)
- 2008(14678)
- 2007(13428)
- 2006(11958)
- 2005(10481)
- 学科
- 济(80040)
- 经济(79918)
- 业(60820)
- 管理(57183)
- 企(47109)
- 企业(47109)
- 农(32512)
- 方法(29533)
- 融(27297)
- 金融(27295)
- 中国(26589)
- 数学(26019)
- 数学方法(25868)
- 财(25425)
- 银(25397)
- 银行(25362)
- 业经(25234)
- 行(24476)
- 制(23286)
- 农业(21663)
- 地方(18705)
- 产业(16782)
- 体(15375)
- 务(15188)
- 财务(15160)
- 财务管理(15131)
- 贸(14752)
- 贸易(14741)
- 企业财务(14508)
- 易(14400)
- 机构
- 学院(269436)
- 大学(266735)
- 济(118394)
- 经济(116126)
- 管理(103020)
- 研究(90194)
- 理学(89518)
- 理学院(88595)
- 管理学(87371)
- 管理学院(86879)
- 中国(74152)
- 财(56890)
- 京(53483)
- 科学(52476)
- 农(52269)
- 财经(44745)
- 所(44076)
- 中心(43612)
- 业大(42019)
- 经(40731)
- 江(40252)
- 农业(40016)
- 研究所(39921)
- 经济学(38441)
- 经济学院(35066)
- 财经大学(33388)
- 北京(32717)
- 院(32102)
- 州(31985)
- 范(31554)
- 基金
- 项目(185552)
- 科学(147393)
- 基金(137504)
- 研究(134205)
- 家(120611)
- 国家(119587)
- 科学基金(102914)
- 社会(91510)
- 社会科(86980)
- 社会科学(86962)
- 省(73106)
- 基金项目(72981)
- 自然(63810)
- 自然科(62375)
- 自然科学(62357)
- 自然科学基金(61313)
- 划(60181)
- 教育(58763)
- 资助(53472)
- 编号(52005)
- 重点(41684)
- 发(41387)
- 成果(41304)
- 部(40748)
- 创(40293)
- 制(39826)
- 国家社会(39657)
- 创新(37698)
- 课题(35619)
- 教育部(35355)
- 期刊
- 济(130790)
- 经济(130790)
- 研究(78007)
- 中国(54481)
- 农(53147)
- 学报(44957)
- 财(44022)
- 融(40659)
- 金融(40659)
- 科学(40574)
- 管理(36421)
- 大学(34850)
- 农业(34089)
- 学学(33596)
- 业经(24675)
- 财经(22838)
- 经济研究(20973)
- 经(19713)
- 教育(19074)
- 技术(18997)
- 问题(17541)
- 业(15078)
- 版(14407)
- 科技(13040)
- 商业(12705)
- 贸(12639)
- 技术经济(12403)
- 理论(12194)
- 业大(12151)
- 现代(11718)
共检索到4019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兴磊 刘涛
产业兴旺离不开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文章在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产业兴旺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的基础上,测算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产业兴旺指数,并运用面板随机效应模型、分位数回归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兴旺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支持乡村产业兴旺,但该支持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且在不同产业兴旺水平下,该支持效应也存在差异。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还可以通过促进地区经济发展间接推动产业兴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伟祁 李大胜 魏滨辉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系统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以及如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该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高数字技术水平和低城镇化率地区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提升农村创业活力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路径。进一步分析发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显著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产业振兴 农村创业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朱丽萍 杨绪彪 李程
数字金融是农村金融发展的新趋势,也是助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乡村经济振兴的新途径。理论上,数字金融可以通过减少金融交易的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改善农村数字和金融生态环境等内在机制,助推产业兴旺,但实践中,仍面临着数字金融供给能力有限、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度不够、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不佳的问题。为此,应通过加快推动“三农”数据的归集和共享、构建多层次农村数字金融体系、鼓励数字金融业务创新等途径,加强数字金融对乡村产业兴旺的支持力度,实现乡村振兴。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乡村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鄢宇昊 李巍 胡锡琴 张荣光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引入双向固定效应和SYS-GMM估计方法,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并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所发挥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发展水平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农村人力资本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过程中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本庆 周清香 岳宏志
文章对数字乡村建设驱动产业兴旺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并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乡村建设促进产业兴旺的作用效应和传导机制。研究发现: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促进产业兴旺水平的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对产业兴旺各个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维度、产业融合发展维度和农户共享发展维度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但对产业绿色发展维度的促进作用不明显;数字乡村建设对东部地区乡村产业兴旺的促进作用较大,西部地区次之,而对中部地区乡村产业兴旺的促进作用较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何振华 马金晶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门槛,拓宽产业融资渠道,为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提供关键引擎。选取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度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该结论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激发农村创业活跃度和提升人力资本水平两条传导途径间接驱动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的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和信息化程度较高地区更为显著。对此,未来应建立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多角度深挖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潜能、制定差异化乡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战略,以加快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孟维福 李莎 刘婧涵 陈阳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运用熵值法测度的2011—2020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乡村振兴指数,从影响机制和空间溢出特性视角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助推乡村振兴发展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显著地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普惠金融滞后一期和替换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缓解融资约束和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机制。再次,与东部和南方地区相比,中西部和北方地区的乡村振兴发展所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良好的地理穿透性。最后,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发展存在显著空间溢出的特点,表明周边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促进本地的乡村振兴发展。据此,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能力、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正向作用,不断推进我国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亚军
数字普惠金融演化为中国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契机。文章在理论层面深度厘清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乡村振兴发展的作用机制。在实证维度上,基于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应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发展的影响效应与结构性差异。研究发现,数字惠普金融可以显著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其中,数字覆盖广度和数字使用深度可以对乡村振兴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数字化程度影响不显著。分地区观察,数字普惠金融的乡村振兴效应主要体现在东中部地区,而在西部地区并不明显。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经国 陈健聪 马源嘉 谷任
作为一项应用广泛的区域性产业政策,经济开发区对城市普惠金融的影响尚未定论。通过网络爬虫技术搜集金融许可证信息,并结合城市统计年鉴和开发区审核公告目录等数据分析经济开发区对我国城市普惠金融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开发区的设立显著地促进了我国城市普惠金融的发展,且其结果是稳健的。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省级开发区比国家级开发区的影响效应更显著,中西部地区设立经济开发区比其他地区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开发区的设立通过提高财政支出占比、推动交通基础建设和提高城市居民平均收入这三个渠道促进了我国城市普惠金融的发展。研究结论可以为新时代下我国经济开发区政策的优化、高质量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有益参考。
关键词:
经济开发区 普惠金融 网络爬虫技术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辽 刘成飞
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赋能乡村产业振兴的作用机制,有助于缓解农村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不高、金融基础设施不完善和金融服务体系薄弱与日益增长的乡村产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现有文献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经济现代化做了较为丰富的研究,但是鲜有将其与乡村产业振兴联系起来进行理论与实证的研究。本文从乡村产业生产、乡村产业延伸、乡村产业功能和乡村产业支撑四个维度构建我国乡村产业振兴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多维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产业振兴的影响。主要有三点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和乡村产业振兴速度均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二是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乡村产业振兴的边际效应呈现明显差异;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直接缓解经营主体约束和激活市场活力促进乡村产业振兴,还可以通过农业科技创新、乡村产业融合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间接影响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季刚 张哲 汤努尔·哈力克
产业融合的兴旺发展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持续动能,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传统金融竞争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则不显著;在粮食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高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而在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亮 昝琳
以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有利于实现我国经济包容性增长。基于2011—2021年我国31个省份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作用机制和空间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区乡村振兴,但对周边地区的乡村振兴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农村电商发展、赋能增长极和缓解农户融资约束促进乡村振兴;(3)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空间溢出效应在不同的地理距离范围、区域和省份存在显著差异。研究结论为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优化路径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徐伟祁 柳松 谭卓敏 吴植栋
基于2011—2022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资本—技术—劳动力”分析框架,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效应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促进农村产业融合,该研究结论在使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并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资本供给、驱动技术创新和引导劳动力回流,为农村产业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要素支撑。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当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程度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程度超过一定水平时,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作用更加显著。因此,应加快推动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通过优化数字普惠金融赋能环境、加强政策支持、提升农民数字金融素养等举措,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赋能效果。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产业融合 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石玲玲 余秀江 杨威 梁伟森
基于2013~2019年中国284个市级地区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增收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提高居民收入,而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存在显著增收效应;农村地区的居民增收效应大于城镇地区,中低收入群体的增收效应大于高收入群体,推广数字普惠金融可缓解社会贫富差距。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增收存在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的中介效应。为此,建议夯实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推动银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引导信贷支持实体经济和产业升级,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金融覆盖,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覃朝晖 王镕菲 余思明
深入推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文章运用综合指标体系法,构建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提升中国式农业现代化水平,经过内生性与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可信;机制分析显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中存在逆向调节作用;门槛效应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过程具有非线性特征;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式农业现代化的影响在粮食主产区更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