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62)
- 2023(13086)
- 2022(10040)
- 2021(8877)
- 2020(7356)
- 2019(16005)
- 2018(15408)
- 2017(29597)
- 2016(15569)
- 2015(16722)
- 2014(16132)
- 2013(16116)
- 2012(14389)
- 2011(12579)
- 2010(12788)
- 2009(12458)
- 2008(11756)
- 2007(10589)
- 2006(9348)
- 2005(8664)
- 学科
- 业(80814)
- 企(74872)
- 企业(74872)
- 济(70802)
- 经济(70720)
- 管理(61646)
- 业经(31475)
- 方法(29310)
- 财(25881)
- 融(25751)
- 金融(25751)
- 农(24720)
- 银(23279)
- 银行(23248)
- 行(22566)
- 数学(21719)
- 中国(21654)
- 数学方法(21622)
- 务(20633)
- 财务(20620)
- 财务管理(20606)
- 企业财务(19605)
- 农业(18984)
- 制(17686)
- 技术(16549)
- 策(13801)
- 体(13449)
- 划(13395)
- 贸(13374)
- 贸易(13362)
- 机构
- 学院(225056)
- 大学(217871)
- 济(99105)
- 经济(97521)
- 管理(93177)
- 理学(80368)
- 理学院(79672)
- 管理学(78814)
- 管理学院(78421)
- 研究(68212)
- 中国(61539)
- 财(46797)
- 农(44064)
- 京(43904)
- 科学(39872)
- 财经(37516)
- 农业(34949)
- 业大(34928)
- 经(34207)
- 江(33968)
- 中心(33798)
- 所(33660)
- 经济学(30469)
- 研究所(30420)
- 商学(27979)
- 经济学院(27904)
- 财经大学(27818)
- 商学院(27735)
- 州(27198)
- 北京(26835)
- 基金
- 项目(149564)
- 科学(119507)
- 基金(111274)
- 研究(107398)
- 家(97321)
- 国家(96380)
- 科学基金(84650)
- 社会(72374)
- 社会科(68996)
- 社会科学(68978)
- 省(59814)
- 基金项目(59226)
- 自然(54327)
- 自然科(53172)
- 自然科学(53156)
- 自然科学基金(52333)
- 划(48366)
- 教育(46600)
- 资助(43518)
- 编号(41533)
- 业(37886)
- 创(35713)
- 重点(33207)
- 发(32778)
- 创新(32445)
- 部(32093)
- 成果(31049)
- 国家社会(30992)
- 制(29410)
- 科研(28785)
- 期刊
- 济(107933)
- 经济(107933)
- 研究(61546)
- 农(41191)
- 中国(40975)
- 财(39739)
- 管理(38557)
- 融(35237)
- 金融(35237)
- 学报(34019)
- 科学(31805)
- 农业(27321)
- 大学(25932)
- 学学(25238)
- 业经(20720)
- 财经(19215)
- 技术(18990)
- 业(17291)
- 经济研究(17277)
- 经(16566)
- 问题(13877)
- 技术经济(13456)
- 财会(12390)
- 教育(12364)
- 商业(12155)
- 现代(11642)
- 贸(11226)
- 世界(10928)
- 国际(10410)
- 科技(10396)
共检索到3355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林 王燕霞 郑强
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民营企业成长进而实现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动力。本文基于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541家创业板上市民营企业的匹配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成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有效促进民营企业成长;分指数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缓解融资约束、提高支付便利性,进而促进民营企业成长。经过一系列内生性讨论和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民营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促进民营企业成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对于东部地区、非制造业民营企业和中小微民营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支付便利性两个渠道发挥作用。对于中西部地区、制造业民营企业和大型民营企业,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融资约束这一个渠道发挥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制造业民营企业成长的边际效应大于制造业民营企业,对中小微民营企业成长的边际效应大于大型民营企业。本文为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决策参考,对于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利 张慧琳 谢家智
以2011—2018年沪深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民营企业创新,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项子指标均与企业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创新产出存在排序效应和规模效应。具体表现为,数字普惠金融对高生产率、小规模民营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更加明显。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了创新产出。因此,确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发挥普惠金融的“普”“惠”特性,有利于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羚锐 黄先军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金融创新的深度融合,对企业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为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信用风险的作用机理,以沪、深两市2012—2020年1567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链式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抑制了企业信用风险。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地区信用环境不发达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企业信用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对民营企业和相对而言的小规模企业的信用风险抑制作用大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上市公司。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链式中介机制来抑制企业信用风险。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企业信用风险 链式中介机制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澎涵 杨有振 范瑞
以2011—2015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为基础,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提高中小企业投资效率;在机制检验中发现,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变量发挥中介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情况下对中小企业效率提升作用有所不同,对所属区域城镇化率较低、过度投资、非国有、所属外部融资依赖度较高行业、所属区域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企业提升作用较大。通过稳健性检验与内生性检验,上述研究结论依然成立。研究有助于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及影响机制,并对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理论支撑与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曲昱晓
改善企业环境绩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文章以2011—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以及如何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升企业环境绩效;在异质性分析方面,高环境监管压力和高媒体关注度下,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更为显著;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和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来改善企业环境绩效;结论在替换主要变量、更换回归方法、分样本回归、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具有稳健性。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环境绩效 机制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饶萍 吴青
文章选取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中介效应和产权性质、信息披露质量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从全样本检验结果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程度加深能够给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正向影响;从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来看,企业创新是数字金融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中介因子。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这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越大。数字普惠金融会对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更大的影响。
[期刊] 预测
[作者]
张玄 冉光和 郑强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借助金融媒介来加大民营企业研发投入力度,促进民营企业成长,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选取2007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了金融集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度和企业研发投入的提升对企业成长均具有正向影响,但是金融集聚对于企业研发投入与民营企业成长之间关系的正向调节效应并不显著,说明金融集聚影响下的金融机构贷款大多用于企业项目投资等,与研发投入之间没有形成良性结合,民营企业成长缺少从金融支持转向技术创新的动力。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研发投入 民营企业 企业成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杰
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运用金融媒介工具与体系促进民营企业研发创新,实现民营企业跨越性转型升级,成为当今制造业企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利用2007年以来我国制造业民营上市公司面板数据分析了区域金融集聚、研发投入对民营企业成长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集聚度和企业研发投入的提升对企业成长均具有正向影响,但是金融集聚只能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绝对额,却会降低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说明金融集聚影响下的金融机构贷款没有形成良性结合,缺少从金融支持转向技术创新的动力。
关键词:
金融集聚 研发投入 民营企业 企业成长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徐巍巍
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融资约束与企业资本结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两者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企业的融资约束越高,其财务杠杆率更低;数字普惠金融削弱了融资约束与财务杠杆的负向关系。影响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融资约束与财务杠杆负向关系的削弱,主要通过降低企业信贷成本来实现。进一步对企业成长性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在成长性更高的企业中,数字普惠金融对融资约束与财务杠杆负向关系的削弱更显著。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亚平 赵昊华
本文基于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数据样本,匹配中国地级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与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实体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显著抑制企业创新;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金融投资行为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第三,对于中小微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融资依赖度高的弱势企业,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效应机制依然显著存在,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效应让弱势群体获利更多。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融合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提供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产,避免资产"重虚轻实";第二,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激发创新活力;第三,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第四,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扶持力度,助力融资弱势企业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超 蒋天颖
稳就业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应有之责,数字金融能否拉动民营企业就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就业的影响效应,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影响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地促进了民营企业就业,并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融资约束在数字金融作用民营企业就业路径上存在完全负向中介效应,消费需求存在部分正向中介效应,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不变;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对民营企业就业的促进效应最大,使用深度的正向作用尚不显著,而数字化程度的影响显著为负;数字金融对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就业的拉动作用强于欠发达地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数字金融更好赋能民营企业稳就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超 蒋天颖
稳就业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题中之义、应有之责,数字金融能否拉动民营企业就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估计了数字金融对民营企业就业的影响效应,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影响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数字金融显著地促进了民营企业就业,并经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融资约束在数字金融作用民营企业就业路径上存在完全负向中介效应,消费需求存在部分正向中介效应,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仍不变;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对民营企业就业的促进效应最大,使用深度的正向作用尚不显著,而数字化程度的影响显著为负;数字金融对发达地区民营企业就业的拉动作用强于欠发达地区。最后,基于研究结论给出了数字金融更好赋能民营企业稳就业的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燕 曹金铭
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实现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企业财务可持续的影响,并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财务可持续,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这一结果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增加信贷资源获取促进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异质性检验发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务可持续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成长期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企业所属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财务可持续的促进作用更有效。研究结论为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助力制造业企业财务可持续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赖妍 刘微微 邱丽莎
以2017—2021年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ESG表现的影响、内在机理及异质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ESG表现有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能显著提升中小企业ESG表现。第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绿色创新两大渠道提升中小企业ESG表现,进而提高了企业绩效。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ESG表现的积极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信息不对称程度较高和区域金融监管水平较高的中小企业中更为显著。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夏鑫 宋欣蓉
以2011—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的慈善捐赠水平具有正向作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提高内部控制质量来提升企业慈善捐赠水平。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不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慈善捐赠水平的影响呈现异质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高、高管金融背景占比小的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慈善捐赠水平的正向促进效果更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