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243)
2023(20308)
2022(17045)
2021(15447)
2020(12932)
2019(29295)
2018(28390)
2017(54356)
2016(28985)
2015(32157)
2014(31662)
2013(31313)
2012(28447)
2011(25378)
2010(25219)
2009(23226)
2008(21578)
2007(18559)
2006(16135)
2005(13693)
作者
(83411)
(69681)
(68974)
(65551)
(43958)
(33563)
(31289)
(27287)
(26569)
(24457)
(23586)
(23463)
(21783)
(21746)
(21677)
(21223)
(20834)
(20709)
(20022)
(19801)
(17198)
(16940)
(16751)
(15826)
(15796)
(15323)
(15227)
(15086)
(13957)
(13721)
学科
(116249)
经济(116126)
管理(82565)
(81320)
(66839)
企业(66839)
方法(56480)
数学(50322)
数学方法(49745)
(34161)
中国(33883)
(32983)
(28608)
金融(28605)
业经(28319)
(26861)
银行(26797)
(25741)
(24779)
贸易(24765)
地方(24551)
(24122)
(23501)
农业(22745)
(22135)
(20819)
财务(20746)
财务管理(20701)
企业财务(19678)
技术(18182)
机构
大学(406626)
学院(404904)
(163290)
管理(160764)
经济(159981)
理学(141159)
理学院(139638)
管理学(137061)
管理学院(136361)
研究(132196)
中国(102462)
(84334)
科学(82937)
(74944)
(69932)
(64615)
业大(64042)
中心(62612)
财经(61304)
研究所(59494)
(56863)
(56111)
农业(54979)
北京(52031)
(51181)
经济学(51125)
师范(50568)
(48534)
经济学院(46717)
(46468)
基金
项目(291274)
科学(229259)
基金(214013)
研究(206465)
(188706)
国家(187197)
科学基金(161266)
社会(132899)
社会科(126333)
社会科学(126302)
基金项目(113728)
(112901)
自然(106456)
自然科(104102)
自然科学(104074)
自然科学基金(102211)
(95337)
教育(94456)
资助(87660)
编号(81960)
重点(65215)
成果(63990)
(63701)
(61346)
(60746)
创新(56734)
科研(56528)
国家社会(56042)
课题(55597)
教育部(54791)
期刊
(163317)
经济(163317)
研究(112688)
中国(70857)
学报(70002)
(63101)
科学(61093)
(56282)
管理(55394)
大学(52836)
学学(50258)
(44390)
金融(44390)
农业(42808)
教育(36906)
技术(32594)
财经(29426)
业经(27629)
经济研究(27386)
(25165)
问题(21711)
(21548)
(19927)
科技(19877)
图书(19772)
统计(18918)
理论(18866)
技术经济(18401)
业大(18262)
(18097)
共检索到5728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万强   曾军   刘晓云   高华蕾   朱岩  
文章以2012—2021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构建实证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空间效应以及区域异质性展开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在全国层面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具有明显的区域和维度差异,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最大,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小;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显著,使用深度影响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收入差距均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呈现“低—低”“高—高”集聚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关部门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因地制宜,实施符合本地区发展特点的数字普惠金融战略,以期实现区域协调发展,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啸  陈鑫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创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已经迈入数字化时代。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检验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中潜在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内部流动性低且空间上呈现稳定的二元格局;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相较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能改善所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还存在显著的全局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也有积极的影响,且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取决于其数字服务支持程度。上述结论较好地印证了G20数字普惠金融所倡导的数字化价值所在,为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经验证据。未来要以数字金融服务作为普惠金融发展重点,提高其在优化中国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赵德起  王世哲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依托人工智能、互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降低金融门槛,惠及农村低收入人群,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方向、机制与区域异质性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结论: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收入差距均以“高-高”集聚或“低-低”集聚两种方式呈现出显著的空间聚集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在更换计量模型或核心解释变量后结论依旧稳健,并且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进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域差异明显,扩大了经济欠发达地区差距,显著缩小了经济发展水平中等地区收入差距。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子豪  谭燕芝  
数字普惠金融成为普惠金融发展的新方向。基于空间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各省区市的城乡收入差距总体上呈现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在局部上表现为"高高空间集聚"和"低低空间集聚"。(2)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可以提升低收入群体福利水平,帮助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3)数字普惠金融的各项分解指标均能显著降低城乡收入差距,其中覆盖广度对城乡收入差距减小的作用更大。为此,政府应加速金融服务通过数字化实现普惠,打通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牧辰  封思贤  谢星  
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大大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并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易落实,然而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势必使得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受到数字鸿沟等问题的制约。基于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功能观出发,重点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不但从总体上分析,还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不同业务类型等方面开展结构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数字化程度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不同业务的收敛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属于基础功能和主导功能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具有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属于衍生功能的业务则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以点带面"通过数字支付业务来拓宽覆盖广度,另一方面"以面带点"通过广泛应用来规范、创新各类型业务,优化监管环境。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刘培培  
数字普惠金融旨在为金融需求者提供一个普惠性的产品服务,促使传统金融转向开放、包容、普惠的"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根据金融深化理论的观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门槛效应、减贫效应、排除效应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31个省级区域的泰尔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会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出现内生性问题,用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得到一致可靠的计量结果。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  梁炳礼  龙雨  
文章基于2006-2016年31个省区的面板数据,从商品流动和要素流动两方面构建地区对外开放的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地区对外开放水平进行测度,并把测量结果作为核心解释变量,运用空间滞后面板、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衡量对外开放对31个省区城乡收入差距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明显的空间自相关性,呈现由东到西逐渐扩大的趋势,且相邻省区的溢出效应明显;对外开放可以明显缩小本省区和相邻省区的城乡收入差距,政府财政支出和交通基础设施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有显著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而产业结构和城市人力资本水平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直接效应和溢出效应尚不明显。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晓玲  
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视角,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算,进而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15年度数据构建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控制变量中,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财政支出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很显著。因此,我国应确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重塑发展路径,打造多方合作与相互支持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积极发挥其他因素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作用,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宋晓玲  
本文基于互联网金融服务的视角,运用泰尔指数对我国各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测算,进而采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15年度数据构建平衡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控制变量中,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财政支出等因素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很显著。因此,我国应确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和总体思路,重塑发展路径,打造多方合作与相互支持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积极发挥其他因素与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作用,以促进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城乡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文姬  刘柏阳  李欣哲  
本文基于2011~2018年省际面板数据,采用GMM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国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先扩大后缩小的"倒U型"曲线,其拐点约出现在2016年。分位数回归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高分位数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收敛作用更明显。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文化消费水平的拉动作用强于城镇,且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东部比西部地区的"倒U型"拐点出现在更早时期和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更高的位置,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拐点在样本期内尚未出现。本文的研究推动了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城乡文化消费差距的理解。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钱水土  毛绍俊  
本文综合考虑了移动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测算出2011~2015年中国省际层面的综合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运用泰尔指数测算各地城乡差距,实证分析了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综合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此外,外贸依存度、财政支出偏倚、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也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显著影响。因此,除支持传统金融发展外,也应综合考虑移动互联网金融对实体经济的贡献,规范和扶持移动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充分发挥传统金融同线上移动互联网金融结合的优势,早日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韩文龙  唐湘  
【目的/意义】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伴随着巨大的收入差距问题,数字普惠金融是破除传统金融排斥,促进收入较低人群享受金融服务的重要渠道之一,是未来实现金融扶贫和农村居民共享数字红利的重要途径,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设计/方法】将机制分析与机制验证相结合,从乡村创业角度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对城乡收入差距产生影响。【结论/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缓解乡村融资约束,以推动乡村创业的方式起到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体现出数字红利的特征。为巩固我国扶贫攻坚成果,基于金融视角需进一步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完善相关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居民数字化素质培养和教育发展。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梁颖欣  
以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样本,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缩小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较强。在此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匹配CFPS2012—2020五期数据集,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社会单元入手,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等微观机制赋能农村居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怡  陶文清  王亚飞  
将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人力资本、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纳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框架,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健康类人力资本、教育培训类人力资本、迁移类人力资本不仅本身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收敛作用,而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梁颖欣  
以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样本,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缩小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较强。在此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匹配CFPS2012—2020五期数据集,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社会单元入手,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等微观机制赋能农村居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