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685)
- 2023(20901)
- 2022(16953)
- 2021(15725)
- 2020(13332)
- 2019(30036)
- 2018(29320)
- 2017(55743)
- 2016(29700)
- 2015(33190)
- 2014(32601)
- 2013(32565)
- 2012(29648)
- 2011(26189)
- 2010(26367)
- 2009(24940)
- 2008(24255)
- 2007(21350)
- 2006(18725)
- 2005(17023)
- 学科
- 济(127487)
- 经济(127314)
- 业(107463)
- 管理(101177)
- 企(94911)
- 企业(94911)
- 方法(58057)
- 数学(48811)
- 数学方法(48363)
- 财(48225)
- 中国(38338)
- 农(37937)
- 业经(37319)
- 制(31732)
- 融(30314)
- 金融(30311)
- 务(29415)
- 财务(29362)
- 财务管理(29298)
- 银(29175)
- 银行(29138)
- 行(27941)
- 企业财务(27893)
- 农业(26196)
- 贸(24599)
- 贸易(24580)
- 易(24030)
- 地方(23020)
- 体(22145)
- 技术(21470)
- 机构
- 学院(419974)
- 大学(418099)
- 济(183675)
- 经济(180380)
- 管理(167613)
- 理学(144252)
- 理学院(142889)
- 管理学(140915)
- 管理学院(140140)
- 研究(136919)
- 中国(115050)
- 财(94788)
- 京(86590)
- 科学(78622)
- 财经(72157)
- 农(69830)
- 所(67154)
- 经(65768)
- 中心(65109)
- 江(62341)
- 研究所(60088)
- 业大(59706)
- 经济学(57668)
- 农业(54722)
- 北京(54173)
- 财经大学(53547)
- 经济学院(52187)
- 院(49117)
- 州(48997)
- 范(47703)
- 基金
- 项目(277709)
- 科学(221341)
- 基金(207041)
- 研究(202175)
- 家(179734)
- 国家(178231)
- 科学基金(155124)
- 社会(133713)
- 社会科(127129)
- 社会科学(127094)
- 基金项目(108617)
- 省(106106)
- 自然(99083)
- 自然科(96868)
- 自然科学(96840)
- 自然科学基金(95208)
- 教育(91824)
- 划(88954)
- 资助(84360)
- 编号(79096)
- 成果(63624)
- 部(62637)
- 重点(62222)
- 创(60221)
- 发(58783)
- 国家社会(57174)
- 创新(55810)
- 制(55114)
- 教育部(54640)
- 课题(53904)
- 期刊
- 济(198965)
- 经济(198965)
- 研究(125476)
- 中国(84128)
- 财(79829)
- 管理(65603)
- 农(64007)
- 学报(61508)
- 科学(58530)
- 融(52323)
- 金融(52323)
- 大学(48285)
- 学学(46106)
- 农业(42836)
- 财经(37019)
- 技术(35746)
- 教育(33111)
- 经济研究(33011)
- 业经(32108)
- 经(31806)
- 问题(25921)
- 业(25443)
- 贸(22699)
- 技术经济(21727)
- 财会(20968)
- 世界(20492)
- 国际(20130)
- 统计(20013)
- 版(19694)
- 会计(19371)
共检索到637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晓燕 曹金铭
新发展阶段背景下,实现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对我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的颁布为准自然实验,分析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对制造业企业财务可持续的影响,并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评估。研究结果表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财务可持续,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这一结果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代理成本和增加信贷资源获取促进制造业企业的财务可持续;异质性检验发现,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务可持续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成长期制造业企业中更为显著。此外,企业所属地区市场化水平较高,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财务可持续的促进作用更有效。研究结论为有序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助力制造业企业财务可持续提供参考。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潘艺 张金昌
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匹配对应的数字金融和数字化转型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2)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人才引进和研发投入的途径促进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3)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的3个维度都能显著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使用深度作用最大;数字金融发展能促进企业的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技术的运用,对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没有显著影响;数字金融发展能促进大中型企业、国有和民营企业、技术密集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对外资、劳动和资本密集型企业没有显著影响,而对小型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有抑制作用。因此提出:数字金融从广度朝深度的转变发展、完善数字技术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数字系统的产品化、扶持人工智能和区块链技术、促进制造业全面数字化转型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方紫意 杜鹏飞
目前企业数字化进展缓慢,政府采购作为重要的政策工具,是否能推动企业数字化?为探究这一问题,本文实证检验了政府采购与企业数字化的因果关系及相关机制。研究发现:政府采购促进了企业数字化,其对企业销售端数字化影响最大,对产品(服务)端影响次之,对经营端影响最小。机制检验发现:政府采购通过需求牵引效应、创新激励效应和资源获取效应推动企业数字化进程。其中,政府采购主要通过创新激励影响企业数字化,需求牵引次之,资源获取最弱。
[期刊] 征信
[作者]
卢盼盼 张长全
企业家精神是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和源泉,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否促进企业家精神值得深入探讨。采用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家精神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家精神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多种稳健性检验均证实了该结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家精神的促进作用存在结构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提升人力资本、扩大市场规模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企业家精神的作用机制。研究结论为未来深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培育企业家精神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寿喜 赵帅 岳成浩
本文以2012~2021年中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采用构建文本和量化两个维度,利用熵值法构建综合指标来衡量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证研究数字化转型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进一步,本文基于价值链理论,分析价值链各环节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从各环节来看,研发数字化、生产数字化、运营数字化、营销数字化与企业绩效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最后,探讨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影响在不同企业集群中的异质性发现:相较于非技术密集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绩效的促进作用在技术密集型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更为明显。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徐子尧 张莉沙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城市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探究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代理成本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代理成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论在利用多种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商业模式创新正向调节数字经济发展与企业代理成本的关系,企业业务复杂度在数字经济发展增加企业代理成本的过程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企业代理成本的正向影响在内部信息环境较差、成长性高和注册所在地位于外围城市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中更显著。本文研究对于推动数字经济时代的公司治理机制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靖烨 史家荣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在便利中小企业融资的同时,也为防范化解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提供了新途径。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其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均对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降低中小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中小企业、非国有中小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席艳乐 吴承骏 黄威
本文基于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的匹配数据,采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的方法,系统性地研究了制造业数字化对中国不同收入分布企业工资收入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数字化有助于企业工资收入的增长,但对高工资收入水平的企业影响最大,从而显著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并且呈现出强烈的“马太效应”。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讨论后,这一结论依旧成立。制造业数字化对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因企业所有制类型、地区分布、资本密集度和内部管理成本而异。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证明,制造业数字化通过生产率渠道、创新渠道和产出规模渠道扩大了企业间工资收入差距。本文为客观评估中国制造业数字化的经济效益提供了微观证据,对分配关系合理调整、制造业平稳数字化转型亦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杨水利 陈娜 李雷
数字化已成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引擎,但制造企业如何挖掘数据价值提升创新效率是学界和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基于2007~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化转型对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数字化转型能显著促进制造业企业创新效率提升,该结论在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行业竞争程度越高、市场化程度越低,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越明显。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和企业创新领域相关研究,而且对优化公司治理,改善企业创新环境,助力制造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国胜 杜鹏飞 陈明明
通过数字赋能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共同选择,也是中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2012年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微观企业视角实证检验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研究发现:数字赋能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了显著的促进效应,且内生性及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相较于大规模、资本充足和东部地区企业而言,数字赋能对中小型、有融资约束和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相对较弱。机制检验发现,数字赋能可以通过促进企业间研发协作、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和赋能人力资本三种中介渠道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政府部门应制定支持数字化发展的政策,加快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企业利用数字化基础设施的可得性;企业应高度重视数字赋能对技术创新的影响,加快推进企业数字化建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太升 王玲莉 唐勇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数字普惠金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理及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使用深度促进作用最强,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弱。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科技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样本中表现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和提高企业股价信息含量来共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检验表明,金融监管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有效的金融监管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后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韩民春 刘曈
基于全国投入产出数据与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库匹配得到的制造业企业样本,研究了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以下简称“两业”)融合对企业加成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两业”融合显著提升了制造业企业加成率,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两业”融合通过促进企业投入要素升级、核心技术升级和产品功能升级三种渠道提升企业加成率;异质性检验表明,“两业”融合明显提升了位于东部地区、技术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制造业企业的加成率;拓展分析发现,企业所在地区的制度环境强化了“两业”融合对制造业企业加成率的促进作用,“两业”融合还显著降低了企业加成率的离散度,优化了资源配置。研究结论为深入理解“两业”融合如何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新的视角与经验证据,也为进一步助推制造业“质效升级”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寿喜 王袁晗
在数字化时代,企业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电子制造企业创新的重要驱动力。本文以沪深A股电子制造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环境不确定性越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效果越强。进一步研究表明,高管文化程度较高或企业处于衰退阶段时,与国有企业相比,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创新的推动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中更显著。地区市场化水平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效应也产生非对称影响。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靳毓 文雯 何茵
基于绿色技术创新视角,利用文本分析方法刻画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以2015—2019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水平,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数字化转型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弱化代理冲突、提升成长能力,进而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在非高新技术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中,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数字化转型对绿色发明专利和绿色实用新型专利均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马广奇 王瑞
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抑制企业“脱实向虚”,推动制造业上市公司合理配置金融资产、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对促进其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10-2020年我国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与代理成本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降低企业金融化有利于降低代理成本。加入会计信息透明度作为路径变量,实证结果表明: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通过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缓解代理的问题、降低代理成本。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金融化对代理成本的影响在市场化程度较高地区以及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低的公司更为显著。因此,制造业企业应避免“脱实向虚”,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从而提升公司治理效应,防范企业过度金融化,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金融科技发展如何影响制造业服务化?——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内部控制与财务风险——来自中国沪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高管薪酬对企业财务绩效影响机制研究——来自中国金融企业的经验证据
公司治理、融资因素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来自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融资约束与中小企业财务可持续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
家族涉入对企业外包决策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盈利能力影响企业研发决策吗?——来自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
企业R&D投入对产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来自中国制造业的经验证据
普惠金融与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来自中国中小微企业的经验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