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137)
2023(16640)
2022(13412)
2021(12113)
2020(9965)
2019(22219)
2018(21674)
2017(41974)
2016(22179)
2015(24678)
2014(24137)
2013(24079)
2012(22406)
2011(20224)
2010(20787)
2009(19903)
2008(19420)
2007(17746)
2006(16037)
2005(14968)
作者
(61932)
(51447)
(51329)
(48326)
(33085)
(24517)
(23148)
(19759)
(19521)
(18559)
(17566)
(17318)
(16621)
(16364)
(16129)
(15859)
(15127)
(14955)
(14891)
(14563)
(12794)
(12526)
(12471)
(11898)
(11666)
(11522)
(11504)
(11447)
(10200)
(10084)
学科
(109346)
经济(109242)
(98679)
(90114)
企业(90114)
管理(83597)
方法(43845)
业经(36214)
(35686)
数学(34831)
数学方法(34647)
中国(33514)
(30644)
(28397)
金融(28397)
(27009)
财务(26983)
财务管理(26943)
(26644)
银行(26624)
地方(26568)
(25781)
企业财务(25771)
(24626)
技术(22534)
农业(22491)
理论(18144)
(18047)
(17982)
(17971)
机构
学院(321115)
大学(314966)
(143252)
经济(140692)
管理(130998)
理学(111276)
理学院(110240)
管理学(109124)
管理学院(108489)
研究(102306)
中国(88262)
(70398)
(65725)
科学(55180)
财经(54790)
(50672)
(49756)
(49440)
中心(48600)
(46827)
经济学(44128)
研究所(43553)
北京(41711)
(40975)
财经大学(40514)
业大(40101)
经济学院(39920)
商学(38419)
商学院(38082)
(37604)
基金
项目(200222)
科学(161568)
研究(153314)
基金(146930)
(124288)
国家(123109)
科学基金(109458)
社会(101689)
社会科(96855)
社会科学(96837)
(79578)
基金项目(77039)
教育(69447)
自然(66805)
自然科(65381)
自然科学(65371)
自然科学基金(64348)
(64321)
编号(61567)
资助(59294)
成果(49557)
(47928)
(47500)
(44784)
重点(44330)
创新(43841)
国家社会(42529)
课题(42299)
(42064)
(40293)
期刊
(166256)
经济(166256)
研究(100513)
中国(69115)
(59953)
管理(56955)
(47309)
金融(47309)
(44132)
科学(39401)
学报(38416)
教育(32064)
大学(31299)
技术(30450)
学学(29477)
农业(29414)
业经(29070)
财经(28967)
经济研究(26320)
(25000)
问题(21176)
技术经济(19090)
(18476)
(17410)
财会(16772)
商业(16654)
现代(16175)
世界(15720)
国际(15720)
会计(15590)
共检索到5105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惠献波  
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对数字普惠金融能否激励企业创新进行科学评价显得尤为必要。基于2011-2018年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结合地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本文从创新驱动视角,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激励效应及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显著激励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缓解企业外部融资约束,提升政府税收返还的创新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激励企业创新作用在东部地区、市场监管完善地区和高科技行业尤为明显。据此,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推动数字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融资制度环境,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加强企业创新能力的甄别,构建良好创新机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梁榜  张建华  
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地级市层面数据与城市整体以及微观中小企业专利数据进行匹配,考察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推广对技术创新的激励效应。实证研究发现:不管是城市层面还是微观企业层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对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便在考虑内生性问题之后依然成立,并且该激励效应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仍然显著;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西部城市和传统金融覆盖不足的城市、民营和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激励效应,这体现了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特征;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降低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和缓解外部融资约束,进而促进企业的创新产出。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伟  刘卫镇  戴冰清  
依据双元创新理论,利用2011—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驱动企业整体创新水平,还能够使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呈现一定的协同效应,有效避免了二者对企业资源的争夺。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国有企业具有更明显的创新激励效应,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相比于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市场竞争程度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整体创新及探索式创新的激励作用,而对企业利用式创新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整体创新和双元创新。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春涛  闫续文  宋敏  杨威  
金融科技催生出新的金融服务模式,这能否解决实体经济的融资难题从而促进企业创新呢?通过"金融科技"关键词百度新闻高级检索,本文创新性地构建了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指标,并利用2011—2016年新三板上市公司数据,考察了金融科技发展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实证结果表明,金融科技发展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就经济意义而言,城市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每提高1%,当地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平均会增加约0.17项。作为一个宏观变量,地区金融科技发展水平受单个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较小,但是依然会存在测量误差和遗漏变量等内生性问题。本文运用接壤城市金融科技发展水平的均值作为工具变量,得到了一致的估计结果。本文的结果在替换企业创新指标、使用不同回归模型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金融科技通过两个渠道促进企业创新,一是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二是提高税收返还的创新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金融科技促进企业创新的作用在东部地区和高科技行业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持续推进金融科技发展、重塑金融行业生态格局,才能为实体经济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从而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方飞  谢昊翔  
企业的高质量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引入财务指标作为高质量创新绩效衡量指标,以创业板上市公司为样本检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对企业高质量创新的激励效应。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均能提高企业的研发投入,但只有财政补贴能提升企业的高质量创新绩效,税收优惠却抑制了企业的高质量创新绩效,这种效应主要存在于非国有企业中。从而说明财政补贴作为一种"强监管"手段能更有效地激励企业的高质量创新。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永善   郭红玉   李婷婷  
数字金融已经发展成为新兴的金融业态,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借助北京大学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2012-2021年“新三板”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系统研究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金融对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推动作用;(2)数字金融通过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有效促进其技术创新;(3)与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相比,数字金融对经济发展相对置后的中西部地区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突出和显著。基于上述结论,应大力发展数字金融,持续推动数字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充分利用数字金融优势,全面缓解小微企业融资约束;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不断优化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政策精准度与区域协调性。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宋晓玲  王婉濛  王光远  
基于13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2016-2020年的面板数据,匹配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标,检验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为企业创新提供动能。研究表明:第一,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驱动中小企业创新;第二,这种创新驱动效应的主要传导渠道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困难,激励技术创新;第三,这种创新驱动效应具有异质性,在民营企业、内部治理质量较差公司表现更显著,呈现“扶持效应”;在创新层企业表现更显著,呈现“激励效应”。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余渡  逯东  杨丹  
本文基于创业板上市公司的预期创新投入和创新能力,深入研究了原始股激励这一最具有激励力度的分配方案的动因及其后果。研究发现,首先,从动因看,企业上市后的预期创新投入力度越大,其在上市前就越重视向核心员工分配原始股,即会给核心员工分配更大比例的原始股;其次,从后果看,更大比例的原始股激励能够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当公司本地人力资本市场发育程度较好或属于高新技术企业时,原始股激励对企业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更强。进一步基于获得原始股激励的员工的职位差异发现,仅有向高管团队员工提供原始股激励才能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而向其他职位员工(如监事会成员、核心技术员工和中层管理者)分配原始股的激励效果则有限。在当前强调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资本市场大力推动科创板的背景下,本文的研究结论为社会各方如何把握企业的创新能力提供了原始股权激励这一新的观察视角。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万福  杜静  张怀  
政府"扶持之手"在R&D"市场失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政府创新补助在激励企业创新自主投资方面究竟"如其所愿"还是"事与愿违"?尚缺乏一致和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据。本文通过剔除非R&D补助噪音,并对企业创新自主投资与政府创新补助加以区分,为该问题提供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投资的新证据。研究发现,尽管政府创新补助与企业总体R&D投资正相关,但政府直接给予企业的创新补助每增加1单位,带来的R&D投资增量显著小于1;随着政府创新补助的增加,企业创新自主投资在减少。这表明,创新补助总体而言并未有效激励企业创新自主投资。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行业属性、内部控制水平及外部环境会显著影响创新补助的激励效应,对于高科技、内部控制水平较高或所处经营法制环境较好的企业而言,创新补助确实"如其所愿"地发挥了激励效应。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万福  杜静  张怀  
政府"扶持之手"在R&D"市场失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政府创新补助在激励企业创新自主投资方面究竟"如其所愿"还是"事与愿违"?尚缺乏一致和有说服力的经验证据。本文通过剔除非R&D补助噪音,并对企业创新自主投资与政府创新补助加以区分,为该问题提供了来自中国上市公司研发投资的新证据。研究发现,尽管政府创新补助与企业总体R&D投资正相关,但政府直接给予企业的创新补助每增加1单位,带来的R&D投资增量显著小于1;随着政府创新补助的增加,企业创新自主投资在减少。这表明,创新补助总体而言并未有效激励企业创新自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冯挺  祝志勇  
前所未有的超长周期、系统性、综合性、颠覆性的重大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叠加逆全球化与世界疫情超级冲击背景下,企业在探索式创新边际演进的同时保持韧性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根据新三板上市公司在新冠疫情冲击下的表现,考察了探索式创新对企业韧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发现,探索式创新能够显著增强企业韧性,且对技术密集型企业与竞争型行业的作用更加显著。机制检验发现,探索式创新会通过丰富企业技术、提升技术与产品质量增强企业韧性,但也会形成资源挤占效应,弱化对企业韧性的增强效果。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马述忠  冯晗  
基于中国市场上的并购案例,本文分析了并购前后企业创新激励的变化情况,我们发现并购显著提高了企业创新激励。我们认为,这反映了产业链整合对企业创新激励的提升作用。根据这一结果,产业链整合可以通过加速创新来提高企业的产品附加值,因而可能是改变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链利润分配当中不利地位的可行之道。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李坚飞  水会莉  宋闻  
补贴和减税作为政府支持企业创新的重要政策工具和手段,其激励效应受到所在地区营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学术界对营商环境在创新政策激励效应发挥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鲜有研究。本文选择2016-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以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为中介变量,以营商环境为调节变量,基于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分析补贴和减税两类创新政策支持对企业技术创新产出的激励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减税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在补贴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存在显著的遮掩效应。(2)营商环境改善对两类创新政策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均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且正向调节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在减税支持与企业技术创新产出之间的中介作用。(3)营商环境越好,减税支持对实质性和策略性创新产出的间接效应越显著,且对实质性创新的激励效应大于策略性创新产出;当营商环境不良时,补贴支持会促使企业减少技术创新投入,转向采取以链接社会资本和争取更多途径补贴的方式促进策略性创新产出。研究结论丰富了现有营商环境对创新政策支持激励效应的理论视野,对进一步改善营商环境,优化创新支持政策组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参考。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何玉润  林慧婷  王茂林  
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理一直是产业组织领域备受争议的话题。本文选取2007—2012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从"行业内市场势力"和"行业间市场竞争"两个维度对二者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研发强度具有促进作用,但这种效应在国有企业中较弱,这一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等问题后依然稳健;此外,高管薪酬激励和股权激励水平较高时,产品市场竞争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结论表明,产品市场竞争对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创新强度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国有性质的产权不利于产品市场竞争作用机制的发挥。同时,若配合施行较高水平的高管激励,则更有利于企业在激烈的产品市场竞争环...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谷丰  张林  张凤元  
本文以20092016年创业板公司为样本,从企业发展生命周期的动态层面研究高管激励中的货币薪酬激励、股权激励和在职消费三种薪酬激励模式与企业创新投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创业板上市公司的创新投资水平普遍偏低,创业板企业高管薪酬激励对创新投资具有正向作用,而且不同生命周期下高管薪酬激励对创新投资的影响存在一定差异。在企业生命周期的成长期阶段,主导的薪酬模式是货币薪酬激励和在职消费,且两者在促进创新投资方面具有互补效应;在成熟期阶段,三种薪酬激励模式对企业创新投资都有促进作用,三种薪酬激励模式两两间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