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455)
- 2023(20599)
- 2022(17061)
- 2021(15662)
- 2020(12903)
- 2019(29473)
- 2018(28798)
- 2017(55289)
- 2016(29369)
- 2015(32801)
- 2014(32483)
- 2013(32033)
- 2012(29615)
- 2011(26545)
- 2010(26818)
- 2009(24743)
- 2008(23179)
- 2007(20374)
- 2006(17968)
- 2005(15946)
- 学科
- 济(124518)
- 经济(124381)
- 管理(84449)
- 业(83410)
- 企(68008)
- 企业(68008)
- 方法(54457)
- 数学(47673)
- 数学方法(47098)
- 中国(38704)
- 农(33647)
- 财(31839)
- 业经(30228)
- 地方(29949)
- 融(29452)
- 金融(29450)
- 银(28085)
- 银行(28044)
- 行(27022)
- 制(23805)
- 学(23443)
- 农业(23264)
- 贸(22225)
- 贸易(22204)
- 易(21468)
- 务(20264)
- 财务(20182)
- 财务管理(20138)
- 理论(19550)
- 技术(19290)
- 机构
- 大学(412129)
- 学院(410854)
- 济(168706)
- 经济(165198)
- 管理(163460)
- 理学(141317)
- 理学院(139794)
- 研究(137971)
- 管理学(137340)
- 管理学院(136609)
- 中国(108533)
- 京(87401)
- 科学(82723)
- 财(78725)
- 所(67371)
- 中心(64850)
- 农(64002)
- 财经(63036)
- 研究所(61236)
- 江(59726)
- 业大(58880)
- 经(57489)
- 北京(55428)
- 范(54592)
- 师范(54083)
- 经济学(51531)
- 院(50543)
- 农业(49679)
- 州(49339)
- 财经大学(47200)
- 基金
- 项目(282403)
- 科学(223270)
- 研究(208367)
- 基金(205652)
- 家(178641)
- 国家(176921)
- 科学基金(153101)
- 社会(132916)
- 社会科(126227)
- 社会科学(126194)
- 省(109633)
- 基金项目(108067)
- 自然(98073)
- 自然科(95839)
- 自然科学(95818)
- 教育(95539)
- 自然科学基金(94083)
- 划(91896)
- 编号(85269)
- 资助(84805)
- 成果(68415)
- 重点(62737)
- 发(62454)
- 部(62146)
- 创(58879)
- 课题(57984)
- 国家社会(55383)
- 创新(54894)
- 教育部(53947)
- 科研(53839)
- 期刊
- 济(182632)
- 经济(182632)
- 研究(123127)
- 中国(81196)
- 学报(62162)
- 管理(60225)
- 财(59004)
- 农(57894)
- 科学(57346)
- 融(48248)
- 金融(48248)
- 大学(48188)
- 教育(46381)
- 学学(45076)
- 农业(39754)
- 技术(36264)
- 业经(30785)
- 财经(30489)
- 经济研究(29905)
- 经(26087)
- 图书(23496)
- 问题(23082)
- 业(20615)
- 理论(20201)
- 技术经济(19419)
- 商业(19176)
- 统计(19173)
- 科技(19009)
- 实践(18425)
- 践(18425)
共检索到6142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继辉 王泽荣
基于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评估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地提升了家庭消费水平,在考虑内生性等问题后基准结论依然稳健。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低消费水平家庭的人均消费,增加家庭在食品、家庭设备、交通和其他方面的支出来提升家庭消费;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还能通过提高金融素养、缓解流动性约束和提升支付便捷性等渠道来实现家庭消费水平的改善,且这三个机制约解释了基准效应的68.9%。数字普惠金融正向消费效应的主要受益群体为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进一步分析却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青年人群过度消费的概率。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原小能 王瑞洁 杨晨
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提升了金融服务可得性,为家庭创业提供了新的机遇。从缓解信贷约束、拓宽信息渠道和缓解社会资本约束三个角度对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创业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促进家庭创业;(2)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创业者的信贷约束、拓宽信息渠道和缓解社会资本约束影响家庭创业;(3)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创业的作用体现了普惠的特性。因此,应该持续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建设,提升创业者数字金融素养,引导金融机构下沉普惠服务,更好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创业的促进作用。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正平 石红玲
在国家大力鼓励"双创"和积极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从普惠金融视角揭示金融服务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微观影响机制对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为此,基于普惠金融理论框架,从信贷、商业保险、第三方支付三个维度衡量了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建立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对家庭创业决策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对农村家庭的影响更大;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对家庭创业决策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拥有中低财富水平的家庭受信贷可得性的影响更大,在风险厌恶水平居中的家庭中保险覆盖面有更强的促进作用,在金融基础设施落后的农村地区支付便利性的促进作用则更明显。上述结论表明,提升家庭普惠金融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均衡发展,均有助提升家庭创业水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宁泽逵 王哲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9年数据(CHFS2019),运用层次回归模型,定量分析金融素养对农户家庭数字金融行为的影响,以及数字金融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户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路径关系中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农户家庭金融素养水平和农村数字金融发展水平较低;金融素养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家庭数字金融行为,数字金融行为在金融素养影响农户家庭消费水平与消费结构的路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比分别为55.93%、37.30%。据此,提出完善金融素养教育体系、鼓励数字金融参与行为、营造良好数字金融环境等促进农户家庭消费升级的政策建议,以提振内需,促进我国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曦 吴琼
支持农村女性创业是促进乡村振兴和性别平等的重要途径。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推动金融包容性发展的重要工具,其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研究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并结合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8年与2020年的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女性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能使得农村女性创业可能性提升7.62%;(2)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缩小了农村女性与男性在创业领域的差距,尤其对东部地区、低教育程度和家庭资产较少的农村女性影响最显著;(3)缓解融资约束和促进线上商业繁荣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女性创业影响中存在显著的中介效应;(4)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了传统社会网络的支持作用,而社会信任水平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女性创业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应优化数字普惠金融精准服务水平,以支持农村女性创业实践;同时,营造和谐互助的社区环境,提升农村女性对数字普惠金融的认知,增强其参与社会合作的意愿。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女性 创业 社会资本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郭晴 孟世超 毛宇飞
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中国实现共同富裕的根基与保障。近年来,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应用持续影响着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结构。然而对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就业质量的关系,现有文献却缺少微观证据。文章将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相匹配,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总体上能提高就业者的小时工资率与工作自主性,降低工作时长;但同时也会抑制其社会保障项目的参与,这种抑制作用在非标准就业者群体中较为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效应集中于自雇群体,并通过降低工作时长、增加小时工资率的途径实现;但社会保障项目的参与不足,抵消了数字普惠金融对非标准就业者工作满意度的正向影响。进一步考察特定的就业人群,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女性和农民工的小时工资率具有促进作用,但不利于女性参与社会保障项目。研究结论为中国数字经济背景下的"稳就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指向。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汪莉 马诗淇 叶欣
后疫情时代,无接触金融服务需求凸显,我国家庭多样化金融投资意愿强烈。而数字普惠金融成本可负担、覆盖范围广、服务多元化等特点恰与日益增长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活动以实现财富增值保值的需求相契合。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2011、2013、2015、2017四年的家庭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家庭持有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例,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降低是主要影响机制。结构上,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支付和信用服务均促进了家庭投资风险性金融资产;异质性上,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我国农村地区、东部地区、高收入群体及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的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比例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耿旭令 高歌 李秀婷 董纪昌
本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各维度有助于激发农村居民创业,其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对机会型创业有更大的扶持作用,覆盖广度可以促进生存型创业、也会通过提高使用深度进一步激发机会型创业。进一步的影响机制分析发现,农村居民所掌握的金融常识、所产生的投资行为、投资过程中较高的风险偏好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创业激励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家庭收入、居民幸福感以及交易媒介的使用促进居民创业。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在不同地区、不同产业结构下对创业具有差异化的激励作用。研究结论为我国当前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激发农村居民创业的内生活力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数字普惠金融如何有效服务于农民创业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居民创业 创业效应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奕霏 庞晓鹏 王海南
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支付能有效降低商品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和资金约束,通过心理账户和消费信贷两条中介路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同资金来源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基于活期储蓄的数字化支付较基于消费信贷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建议聚焦数字赋能以改善农村数字化支付环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村居民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奕霏 庞晓鹏 王海南
挖掘农村居民的消费潜力、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对实现乡村振兴目标和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具有战略意义。通过构建数字化支付影响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验证,研究发现:数字化支付对推动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数字化支付能有效降低商品消费的价格敏感性和资金约束,通过心理账户和消费信贷两条中介路径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不同资金来源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表现为基于活期储蓄的数字化支付较基于消费信贷的数字化支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效果更明显。由此建议聚焦数字赋能以改善农村数字化支付环境,创新消费信贷产品,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推动农村居民发展新型消费,释放消费潜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安强身 白璐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以数字金融发展促进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结构优化和效率提升,优化家庭财富管理,成为扩大内需与畅通国内循环的重要路径。利用CHFS(2019)调查数据,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金融能够显著提高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且对东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对一、二线城市家庭的影响大于三线城市。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居民金融知识水平提升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比例和概率。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强金融基础建设,提高居民金融素养,从而促进更多人群使用数字金融,优化家庭金融资产结构。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家庭金融资产 居民投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庆田 王瑞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扶贫工作重点由贫困治理转向贫困预防,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普惠金融对于缓解城镇家庭相对贫困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渗透度、使用度、满意度三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省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然后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前瞻性指标贫困脆弱性对城镇家庭未来贫困可能性进行测算,最后运用实证模型分析普惠金融对城镇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这种影响可通过普惠金融支持家庭加大教育投入、开展创业活动两条途径发挥作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应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贫困预防中的作用,一是建立健全贫困脆弱性识别机制,将城镇低收入家庭纳入金融扶贫体系中;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脆弱家庭的教育投入与创业活动,提高收入水平和资本积累;三是提升金融对城镇弱势群体和不发达地区的支持,缓解区域间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肖晶
建立广覆盖、多层次的普惠金融体系已成为中国金融业改革的重要任务和方向,作为金融服务的供给者,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基于普惠金融的视角,从理论和实证检验两方面深入分析了中小金融机构对家庭正规金融服务使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促进了家庭对存款、贷款基本金融服务的使用,而对理财等较为复杂金融服务的使用无影响,同时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对家庭参与民间借贷起到了一定的抑制作用。可见,中国中小金融机构的发展确实有效地拓展了金融服务的覆盖面、促进了家庭基本金融服务的使用,在普惠金融体系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赵立业 吴卫星
数字普惠金融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共同富裕的新契机。本文采用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轮调查数据,以及2012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关数据,运用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影响的门槛效应,并运用OLS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具有门槛效应。在未达到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利于代际收入流动;在超过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代际收入流动具有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初期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受限于数字鸿沟,增大了代际收入关联性,不利于代际收入流动。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家庭、农业家庭、低受教育水平家庭和西部地区的代际收入流动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决策参考,为促进代际收入流动和推动共同富裕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树功 杨峙林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助力区域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地区专利申请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等分维度及东、中、西部分区域样本的探究发现,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西部创新的驱动作用也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显著提升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助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异质性 数字普惠金融 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基于CHFS的实证研究
数字金融促进家庭农场生存发展的实证研究——基于33402个家庭农场的微观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就业吗——来自中国家庭跟踪调查的证据
数字普惠金融能提升居民消费水平吗?
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吗——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银行竞争能提升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吗?——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实证分析
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共同富裕吗?——基于创新创业视角的实证分析
房屋拆迁能够提高家庭消费水平吗?——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论加快金融发展与促进消费水平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