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965)
- 2023(19865)
- 2022(16017)
- 2021(14577)
- 2020(12011)
- 2019(27276)
- 2018(26879)
- 2017(51532)
- 2016(27626)
- 2015(31131)
- 2014(31414)
- 2013(31253)
- 2012(29264)
- 2011(26541)
- 2010(27280)
- 2009(26115)
- 2008(25832)
- 2007(23730)
- 2006(21323)
- 2005(19843)
- 学科
- 济(131210)
- 经济(131068)
- 业(103016)
- 管理(86126)
- 企(83568)
- 企业(83568)
- 方法(52845)
- 农(52098)
- 数学(42721)
- 数学方法(42409)
- 中国(40256)
- 业经(39311)
- 财(36122)
- 农业(34714)
- 地方(30575)
- 融(29688)
- 金融(29686)
- 银(28652)
- 银行(28619)
- 制(28220)
- 行(27637)
- 务(24343)
- 财务(24298)
- 财务管理(24248)
- 贸(23229)
- 贸易(23209)
- 企业财务(23046)
- 易(22471)
- 学(22188)
- 理论(21966)
- 机构
- 学院(412454)
- 大学(407479)
- 济(176418)
- 经济(172824)
- 管理(158846)
- 研究(138670)
- 理学(134985)
- 理学院(133555)
- 管理学(131627)
- 管理学院(130845)
- 中国(113329)
- 京(85865)
- 财(83823)
- 科学(81010)
- 农(77948)
- 所(70282)
- 中心(65878)
- 江(65767)
- 财经(65507)
- 研究所(62834)
- 业大(60079)
- 农业(59840)
- 经(59342)
- 经济学(54270)
- 北京(54267)
- 范(53258)
- 师范(52761)
- 州(52609)
- 经济学院(49096)
- 院(48759)
- 基金
- 项目(260029)
- 科学(205617)
- 研究(195012)
- 基金(187903)
- 家(161574)
- 国家(160007)
- 科学基金(138190)
- 社会(126673)
- 社会科(119879)
- 社会科学(119849)
- 省(103384)
- 基金项目(98784)
- 教育(88540)
- 自然(85151)
- 划(84813)
- 自然科(83205)
- 自然科学(83184)
- 自然科学基金(81759)
- 编号(80668)
- 资助(75894)
- 成果(65952)
- 发(60377)
- 重点(58041)
- 部(57851)
- 创(55854)
- 课题(55308)
- 国家社会(52620)
- 创新(51584)
- 业(49921)
- 教育部(49894)
- 期刊
- 济(208533)
- 经济(208533)
- 研究(124362)
- 中国(88017)
- 农(77752)
- 财(67290)
- 学报(60928)
- 管理(60415)
- 科学(57685)
- 融(53478)
- 金融(53478)
- 农业(51958)
- 大学(47301)
- 学学(44503)
- 教育(43062)
- 业经(38468)
- 技术(36967)
- 财经(33559)
- 经济研究(31611)
- 经(28930)
- 问题(27986)
- 业(27542)
- 技术经济(22549)
- 贸(21030)
- 世界(20885)
- 版(20635)
- 商业(19988)
- 图书(19300)
- 现代(19247)
- 理论(19127)
共检索到6445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罗振军 兰庆高
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影响的基础上,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在不同区域和维度上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此外,数字普惠金融还会以当地经济发展、农村固定资产投入、农户家庭收入为中介变量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为此,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应最大化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各地可结合自身资源禀赋采用差异化思路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靳豆豆
加快农村地区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构建更强大国内消费市场的基础。本文基于30个省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农村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扩大农村流通产业的发展规模,降低对资源的损耗,提高农村流通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普惠金融能够与市场化水平产生正向联动效果,在东部市场化水平较高的省份这一现象更为明显。因此,为进一步促进我国农村地区流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要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加快国内市场化改革,同时促进城乡流通资源的双向流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 普惠金融 流通产业 农村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振军
文章基于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深入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理论上,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直接作用于乡村高质量发展,还能通过人力资本水平、农村市场化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间接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实证上,在构建乡村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这一结论在进行稳健性检验和工具变量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人力资本水平、农村市场化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是数字普惠金融推进乡村高质量发展的传导机制;空间模型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乡村高质量发展 乡村振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玉龙 章汪丽 赵亚娟
文章基于2012—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经济不仅可以直接促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而且能够通过推动科技创新,间接对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产生正向影响。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促进作用在区域结构和维度层面均具有明显的异质性。通过空间计量分析发现,数字经济能够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数字经济在促进本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同时,对相邻地区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也具有推动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文青 乔立娟 王建忠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数字经济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新动能。文章从产业现代化、生态优良化、文化现代化、治理有效化和生活富裕化五个维度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深入分析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机制,并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能够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2)在作用机制上,数字经济通过促进产业现代化、生态优良化、文化现代化、治理有效化和生活富裕化来驱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且对五个维度的促进作用有异质性,其中数字经济对产业现代化的影响程度最为强劲,对文化现代化、生活富裕化、治理有效化的影响程度依次减弱,对生态优良化的影响程度最弱。(3)数字经济对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正向促进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对中部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大,其次是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对东北地区的正向促进作用最小。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韩利 曹俊勇
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石,财政金融协同在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文章探讨了财政金融协同作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理论逻辑,并从农业现代化与农村现代化维度选取了27个评价指标构建农业农村现代化评价体系,采用TOPSIS熵权法综合测算了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水平,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实证验证了财政金融协同对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具体影响,并基于国内案例再次验证了财政金融协同作用于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效果,最后,分别从先进经验和成功模式推广、加大财政支农力度、建立财政金融协同机制及差异化协同机制等视角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染 杜红梅
文章选择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及其三个子维度对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地区发展环境的调节效应。实证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综合水平及覆盖广度、使用深度的提升能显著推动农村产业现代化进程,但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对农村产业现代化影响不明显。此外,地区市场化水平对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现代化的关系存在正向调节效应,市场化水平越高,越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农村产业现代化发展;政府扶持并不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可见,通过市场化调节而非政府干预的方式更有利于发挥数字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作用。
关键词:
农村产业现代化 数字普惠金融 市场化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也是加快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要保障。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从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且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数字普惠金融细分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三个层面分别检验,发现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同样呈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覆盖广度则始终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鉴于此,各地应努力改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条件,消除消费者适应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约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跨区域协同发展,助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成康康 杜赫
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根基,也是加快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必要保障。文章基于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并从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进行深入分析。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呈现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且存在明显空间溢出效应。进一步将数字普惠金融细分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三个层面分别检验,发现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同样呈现为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关系,覆盖广度则始终表现为正向促进作用。鉴于此,各地应努力改善农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条件,消除消费者适应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约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跨区域协同发展,助力农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林 周舒影
数字普惠金融一直被视为缓解农村贫困、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机制。论文基于31个省2011-2018年的面板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缓解农村贫困的总体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在总体上,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农村减贫效应,使用深度分指数的减贫效应最显著;从传导途径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这两个途径来缓解农村贫困;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具有经济发展以及产业结构的门槛效应,当经济发展水平超过门槛值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得到了显著提高;当第二、三产业的比重逐步上升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减贫效应呈现出先减弱后增强的态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地区贫困状况应完善农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提高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促进经济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实现农村居民的减贫增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杜鹏 娄峰
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途径。理论上,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将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促进电子商务发展实现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实证上,本文利用2013-2020年我国31省市面板数据,通过构建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化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农村居民消费升级具有积极作用,且在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作用机制分析表明,促进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以及电子商务发展是数字化发展促进农村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曹俊勇 张乐柱
随着数字化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快速发展与应用,数字普惠金融提供的差异化、个性化金融产品和业务,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为了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作用与影响,本文构建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测度了2011—2020年中国31省市区域农村产业融合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在此基础上,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作用农村产业融合的内在机理提出理论假设,并分别采用系统GMM方法和门限效应模型进行验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增长趋势明显,发展速度较快,但各个地区发展速度不够均衡,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且这种影响作用具有双重门限特征。最后,结合安徽金寨、河南兰考、广东惠州等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作用农村产业融合具体实践,提出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瑞莲
数据是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产物,作为一种生产要素,数据对新经济增长极的形成、产业现代化发展具有重要价值。流通现代化是流通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为了更好明确数据生产要素同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关系,本文使用理论分析结合实证检验的研究思路,阐述了数据生产要素与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内在关联,明确了数据生产要素促进流通业现代化的内在机制。在此基础上建立门槛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结论:数据作为生产要素可以促进流通现代化水平增长,但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意味着要充分发挥数据生产要素促进流通业发展的价值需要,重视数据生产要素应用的阶段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申云 洪程程
“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基于中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双碳”目标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作用效果及其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比,可以提高1.1%的农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从作用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和农业产业融合深度,助推农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此外,降低农业碳排放强度与提高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水平有利于提升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农业产业融合深度也有利于促进绿色低碳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复合型发展。以上结论对于地方政府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数字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构建,推动农业绿色低碳减排和绿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学松 孔荣
阐释普惠金融减贫机理、测度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评估普惠金融减贫绩效对推进中部地区金融扶贫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通过金融服务对象的拓展缓解农村地区信贷约束并增加贫困农民收入,保险产品的普遍应用提升"因病致穷"等风险冲击的抵御能力,金融产品成本的削减增强农民使用金融产品的意愿和能力等途径减缓农村贫困。2005年以来中部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其综合指数、广度指数和深度指数的均值分别由2005年的0.349、0.284和0.510提升到2014年的0.850、0.898和0.727。在1%置信水平上,普惠金融综合指数和广度指数每提升1个百分点,农村贫困率分别下降0.151和0.122个百分点,普惠金融深度指数的回归系数为负但并不显著。可通过加快发展农村中小型金融机构和农村保险等措施来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广度。
关键词:
普惠金融 金融扶贫 减贫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