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21)
- 2023(8729)
- 2022(6236)
- 2021(5108)
- 2020(3984)
- 2019(8791)
- 2018(8090)
- 2017(16547)
- 2016(8253)
- 2015(9315)
- 2014(9118)
- 2013(9267)
- 2012(8833)
- 2011(7917)
- 2010(8187)
- 2009(8042)
- 2008(6763)
- 2007(6012)
- 2006(5167)
- 2005(4821)
- 学科
- 济(46259)
- 经济(46214)
- 业(29095)
- 管理(26598)
- 融(25715)
- 金融(25712)
- 企(23977)
- 企业(23977)
- 方法(23266)
- 银(22347)
- 银行(22347)
- 数学(21988)
- 数学方法(21911)
- 行(21707)
- 中国(18075)
- 财(14498)
- 业经(13174)
- 中国金融(11072)
- 制(10811)
- 产业(10284)
- 农(10058)
- 地方(10004)
- 务(9895)
- 财务(9882)
- 财务管理(9863)
- 企业财务(9605)
- 信息(8782)
- 总论(8599)
- 信息产业(8540)
- 贸(8248)
- 机构
- 大学(123740)
- 学院(122576)
- 济(59305)
- 经济(58338)
- 管理(49235)
- 理学(42827)
- 理学院(42505)
- 管理学(42034)
- 管理学院(41814)
- 研究(36538)
- 中国(36064)
- 财(30521)
- 财经(24635)
- 京(23476)
- 经(22589)
- 经济学(21281)
- 中心(20338)
- 融(20269)
- 金融(19901)
- 经济学院(19726)
- 财经大学(18828)
- 银(17666)
- 江(17323)
- 科学(17146)
- 银行(17026)
- 行(15944)
- 所(15699)
- 农(15309)
- 商学(15230)
- 商学院(15090)
- 基金
- 项目(83179)
- 科学(67331)
- 基金(63462)
- 研究(63257)
- 家(53290)
- 国家(52849)
- 科学基金(47230)
- 社会(44773)
- 社会科(42970)
- 社会科学(42963)
- 基金项目(32385)
- 省(31089)
- 教育(28549)
- 自然(27078)
- 自然科(26538)
- 自然科学(26536)
- 资助(26244)
- 自然科学基金(26108)
- 划(25362)
- 编号(24575)
- 国家社会(20345)
- 成果(20204)
- 部(19289)
- 创(18280)
- 重点(18171)
- 发(18056)
- 教育部(17786)
- 人文(17438)
- 制(17137)
- 创新(17036)
共检索到185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国根 蒋诗泉 赵春艳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进行测度,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我国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实现了稳步提升,空间上总体呈现东高西低、沿海高内陆低的分布态势;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仍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的正向作用具有双重门槛特征,当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介于第一门槛和第二门槛之间时,其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弱。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门槛模型
[期刊] 征信
[作者]
潘海岚 闫伟男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润滑剂,对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路径。为探究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共同富裕的内在机理,特选取2011—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回归、中介效应检验、异质性检验等方法,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在促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了显著的正向作用,此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第二,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减轻金融抑制与金融排斥程度,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从而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缓解金融抑制/金融排斥→促进共同富裕”这一传导机制;第三,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作用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和“知识鸿沟”效应,并且不同区域的传导路径也存在差异。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邹克 倪青山
基于中国2010—2019年的省级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共同富裕程度,研究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与数量关系,结果表明,普惠金融与共同富裕显著正相关,普惠金融通过包容增长、创新效应、创业效应等,有利于降低收入不平等、提升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子系统与平等子系统协调统一,进而促进共同富裕的实现;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促进共同富裕的主要贡献来源于东部地区的收入提升效应,收入不平等改善相对有限。建议强化普惠金融协调收入提升与不平等改善的能力,拓展普惠金融内涵,加快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珂凡 何文彬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减贫增收等方式推动共同富裕进程。文章选取2013—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发展性、共享性、持续性三个维度测度共同富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市场化水平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水平提升的过程中发挥了显著的门槛效应。因此,应加快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立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提高市场化水平,促进共同富裕目标实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英杰
数字普惠金融借助数字技术的优势极大地提升了金融服务的普惠性,是推动我国共同富裕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基于2013—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法与熵值法测算了我国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共同富裕,其中,数字化程度增加对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最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升地区创业水平与促进经济发展的路径来促进共同富裕;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地域特征;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对于共同富裕的边际影响逐步提升。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筱澍
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区、市)面板数据,通过熵权法测算区域共同富裕发展水平,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创新创业视角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支持创新和创业两个渠道显著提升了地区共同富裕水平,且无论是富裕度还是发展成果共享程度,这种提升作用都存在。同时,相对于西部、经济欠发达、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和人力资本匮乏的区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提升作用在东中部、经济发达、互联网普及率较高和人力资本丰富的区域更为明显。基于此,应平衡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进度,提升其服务创新、创业活动的整体效率,加快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陈啸 王浩楠 王国峰
基于2013—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的共同富裕效应,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共同富裕的传导机制、识别促进拐点以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衡量共同富裕的两个维度,居民收入水平维度以及收入差距维度均存在“U”型非线性关系,更换被解释变量以及解决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旧稳健;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中国东部、中部地区并未处在促进共同富裕的最佳区域,而西部地区处在正向促进共同富裕的阶段。并根据不同地区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实行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策略,构建多元化的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夯实实现共同富裕的数字普惠金融通道。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丽丽
普惠金融的目标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同时能够为乡村振兴的发展提供持续的资金支持。本文基于2015-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边际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在城乡发展差距较大的中西部地区,这一正向边际影响更大。此外,普惠金融被证实能够加速农村电商的发展,从而促进乡村振兴。为此,在持续推进普惠金融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加快普惠金融与农村电商的融合发展,以农村电商为突破口,为乡村振兴提供平台支持,进而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文文 李克强 付海洋
文章基于生产和分配的视角,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并利用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平衡面板数据,选择系统GMM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助力共同富裕,但这种助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中部地区最强,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弱。且数字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存在双门槛特征而非简单的线性函数,当数字金融发展水平低于第一门槛值时,对共同富裕的助力作用最为显著。中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科技创新和资金配置促进共同富裕。因此,应促进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和使用技能均等化,规范数字金融风险的管理,推动科技创新和资金配置,使数字金融发展更好地服务共同富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春梅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创新可显著驱动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且这一作用具有动态递增特征。在资源配置水平较高、融资渠道多元、双创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东部地区,数字创新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更为明显。数字创新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产业集聚,间接驱动共同富裕水平提升。未来,应加快数字核心技术攻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以着力推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
数字创新 共同富裕 融资约束 产业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春梅
选取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考察数字创新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创新可显著驱动共同富裕水平提升,且这一作用具有动态递增特征。在资源配置水平较高、融资渠道多元、双创水平较高的地区以及东部地区,数字创新对共同富裕的驱动效应更为明显。数字创新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产业集聚,间接驱动共同富裕水平提升。未来,应加快数字核心技术攻关,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优化创新要素市场化配置,以着力推进共同富裕。
关键词:
数字创新 共同富裕 融资约束 产业集聚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剑 马露瑶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含富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共同富裕指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传导机制及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促进共同富裕,且该作用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创业活跃度和农村产业融合是数字普惠金融间接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前者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共同富裕的富裕性,而后者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增强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即具有“创富、续航”效果。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在高速起始阶段、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更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因此,需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优先发展,确立“励创业、促融合”新导向,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何剑 马露瑶
基于2011—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包含富裕性、共享性和可持续性的共同富裕指数,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剖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效果、传导机制及非线性特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直接促进共同富裕,且该作用存在边际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创业活跃度和农村产业融合是数字普惠金融间接助力共同富裕的路径,前者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强化共同富裕的富裕性,而后者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增强共同富裕的可持续性,即具有“创富、续航”效果。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在高速起始阶段、东部地区和城镇化水平较高地区更有利于促进共同富裕。因此,需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优先发展,确立“励创业、促融合”新导向,实现区域协同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淑英 杨明珠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职业教育作为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教育类型,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支撑。选取2013-2020年我国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系统分析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结果表明:职业教育对共同富裕及其各维度均有正向影响,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职业教育能够通过推进城镇化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助力实现共同富裕;数字经济对职业教育促进共同富裕具有正向调节效应。基于上述研究发现,应聚焦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升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水平,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以助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蓓 祝红梅 周永锋 张晓宁
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在助力脱贫攻坚、消灭绝对贫困取得全面胜利的基础上,促进共同富裕是下一步普惠金融工作的重点。理论分析表明,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金融服务门槛、促进经济增长等机制缩小收入差距,促进共同富裕。但普惠金融市场“精英俘获”现象、经济机会不足、金融素养匮乏影响普惠金融对收入分配的改善作用,甚至可能加大收入不平等。对86个实证研究模型的Meta回归分析显示,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受到普惠金融指数构造、样本时间与区域范围等研究特征的显著影响。未来应继续大力发展普惠金融,提升低收入群体的金融服务覆盖面、可得性和满意度;同时更注重产业培育等“造血”机制建设,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提升消费者金融素养,疏通金融发挥作用的渠道。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共同富裕 包容性增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