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6)
- 2023(10636)
- 2022(8000)
- 2021(7119)
- 2020(5741)
- 2019(12688)
- 2018(11748)
- 2017(22967)
- 2016(11935)
- 2015(12875)
- 2014(12640)
- 2013(12603)
- 2012(11712)
- 2011(10671)
- 2010(10782)
- 2009(10326)
- 2008(9145)
- 2007(8182)
- 2006(7028)
- 2005(6409)
- 学科
- 济(55310)
- 经济(55246)
- 业(40030)
- 管理(34581)
- 企(31200)
- 企业(31200)
- 方法(27915)
- 融(26508)
- 金融(26508)
- 数学(25799)
- 数学方法(25615)
- 银(23395)
- 银行(23386)
- 行(22645)
- 中国(20072)
- 财(18001)
- 农(15400)
- 业经(15076)
- 制(13171)
- 务(12426)
- 财务(12409)
- 财务管理(12386)
- 企业财务(12077)
- 农业(11909)
- 中国金融(11248)
- 地方(11104)
- 产业(10722)
- 贸(9809)
- 贸易(9800)
- 易(9571)
- 机构
- 大学(172408)
- 学院(169985)
- 济(75785)
- 经济(74430)
- 管理(64983)
- 理学(57081)
- 理学院(56487)
- 管理学(55629)
- 管理学院(55303)
- 研究(54195)
- 中国(47596)
- 财(38490)
- 京(33415)
- 财经(31357)
- 科学(29189)
- 经(28775)
- 中心(28076)
- 经济学(26623)
- 农(25877)
- 所(25113)
- 经济学院(24492)
- 财经大学(23951)
- 江(23714)
- 融(23268)
- 金融(22855)
- 研究所(22792)
- 业大(22397)
- 范(21554)
- 师范(21336)
- 北京(20604)
- 基金
- 项目(117637)
- 科学(94794)
- 基金(89025)
- 研究(87341)
- 家(76543)
- 国家(75874)
- 科学基金(66527)
- 社会(59582)
- 社会科(56937)
- 社会科学(56925)
- 基金项目(45880)
- 省(44555)
- 教育(40687)
- 自然(40468)
- 自然科(39651)
- 自然科学(39644)
- 自然科学基金(39009)
- 划(37482)
- 资助(36428)
- 编号(33812)
- 成果(28097)
- 部(27102)
- 国家社会(26546)
- 重点(26431)
- 创(25431)
- 发(25182)
- 教育部(24428)
- 性(24309)
- 创新(23749)
- 人文(23644)
共检索到2501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薛秋童 唐攀
我国脱贫攻坚战已取得全面胜利,然而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仍是当前及今后需要面对的重要挑战。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标,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全面讨论了数字普惠金融与贫困脆弱性的关系,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普及”和“惠及”作用进行了深入探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在总体上能减缓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发生,通过分析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贫困脆弱性间的关系发现,相较于“普及”效果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带来的“惠及”效果更为突出。进一步通过异质性分析发现,“普及”作用在数字化程度较高地区的效果更好,而“惠及”作用在数字化程度较低地区效果更好。相较于沿海地区的青年群体而言,“普及”作用对沿海地区中老年群体的效果更好,而“惠及”作用则会对非沿海地区中老年群体效果更好。上述结论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以及实现我国共同富裕目标提供了现实依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李京蓉
测度不同贫困线标准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作用效果及其最优指数区间,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影响的结构性差异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既存在"数字红利"效应也存在"数字鸿沟"效应,二者呈现出倒"U"型关系,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最优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区间位于108~160之间。分结构看,较低贫困线标准下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减缓程度更加明显,但较高贫困线标准下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减缓程度更大,且呈小幅递增趋势。在作用机制层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农户数字技能和风险管理能力,降低居民收入差距来发挥中介作用,减缓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薛龙飞 张哲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结合的面板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尽管数字普惠金融在整体上减缓了贫困脆弱性,但是面板门槛回归的结果显示这一影响是非线性的。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加重了人均年收入低于2490元的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当家庭人均年收入跨过6248元的门槛值之后才会显著缓解贫困脆弱性。另外,过度负债会削弱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脆弱性的减缓效应,当家庭负债超过2.97万元后,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脆弱性的减缓效应会下降。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庆田 王瑞杰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以及扶贫工作重点由贫困治理转向贫困预防,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的相对贫困问题显得日益重要,而普惠金融对于缓解城镇家庭相对贫困起到重要作用。本文首先从渗透度、使用度、满意度三个维度,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各省域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然后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前瞻性指标贫困脆弱性对城镇家庭未来贫困可能性进行测算,最后运用实证模型分析普惠金融对城镇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城镇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这种影响可通过普惠金融支持家庭加大教育投入、开展创业活动两条途径发挥作用。推动实现共同富裕,应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在贫困预防中的作用,一是建立健全贫困脆弱性识别机制,将城镇低收入家庭纳入金融扶贫体系中;二是引导金融机构支持脆弱家庭的教育投入与创业活动,提高收入水平和资本积累;三是提升金融对城镇弱势群体和不发达地区的支持,缓解区域间普惠金融发展不平衡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亚颖 张光宏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结合双重差分法与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普惠金融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发展在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方面有所裨益,且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从形式上看,普惠金融中储蓄、微型商业保险与小额贷款均与农户贫困脆弱性呈负相关关系,即农户储蓄越多、参与保险类型越多样化、贷款途径越丰富,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越低。从时间线看,2016—2017年普惠金融显著影响农户贫困脆弱性,但2018—2019年普惠金融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用有所降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栋浩 尹志超
贫困脆弱性研究关注农村家庭在未来发生贫困的可能性,在贫困研究中具有前瞻性,贫困脆弱性指标也是衡量脱贫机制长效性的重要工具。本文采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2015年数据,研究金融普惠对中国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首先,基于因子分析法,本文从金融服务的渗透度、使用度和满意度三个维度选取指标,构建了村庄层面的金融普惠指数,发现金融普惠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改善金融普惠状况将有助于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其次,进一步通过区分金融普惠的不同维度发现,金融普惠的渗透度对降低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有更大的作用,尤其是村镇银行等新型金融机构的渗透度;在金融普惠的使用度上,金融科技发展带来的数字金融服务可以比传统金融服务发挥更大的作用。最后,金融普惠通过提高农村家庭风险应对水平缓解风险性问题,进而对降低其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影响。本文研究表明,以增加金融服务广度为目的的金融普惠发展,作为中国当下金融体制改革的重要工作,对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金融普惠 风险应对 贫困脆弱性 农村家庭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红倩 张佳馨
解决多维相对贫困问题并降低贫困脆弱性是保证我国减贫成果可持续的关键。本文使用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村庄层面的农村普惠金融指数、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和贫困脆弱性指标,使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对多维相对贫困与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影响农村家庭轻度和深度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非经济因素是农民信息获取劣势和受教育程度不足,且深度贫困脆弱性家庭占比居高不下是造成未来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主要风险;虽然我国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区域非均衡性,但整体上农村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农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和轻度贫困脆弱性,而对深度贫困脆弱性的减缓尚需结合其他手段;降低农村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是农村普惠金融促进其摆脱多维相对贫困并降低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渠道。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娜 陈池波
本文利用CHNS农户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了农村金融治理农户脆弱性贫困的现状。研究发现持续性贫困农户信贷需求低于脆弱性贫困农户;农户金融资本与财政扶贫资金(社会资本)对脆弱性贫困农户收入的直接协同效应小于(大于)间接协同效用;对负向冲击的直接平滑作用大于间接平滑作用,直接平滑作用的大小顺序:教育年限、身体健康和自然灾害。于此,提出了农村金融体系扶贫目标识别制度、优化农村扶贫信贷结构、农村金融机构社会功能转移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村金融 农户脆弱性贫困 融资 协同效应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容 张凯 曹斌 谢铖
数字技术向金融行业的渗透改变了传统普惠金融业态,对家庭部门风险也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利用CHFS2013—2019年四轮微观调查数据,探究普惠金融、数字渗透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着重考察传统和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差异及互动关系。研究发现,普惠金融、数字渗透均缓解了家庭金融脆弱性。相较于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更强的缓解效应,能够更为有效地降低家庭金融准入门槛、促进金融信息获取,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影响家庭能力投资和金融资产配置效率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两者在缓解家庭金融脆弱性方面存在“互补关系”,且在低人力资本、低物质资本、农村和高脆弱性家庭上表现出更强的互补效应。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柴时军 齐昊
利用2015、2017和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从资不抵债和入不敷出两个维度构建家庭金融脆弱性指标,探讨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同时降低了家庭资不抵债和入不敷出的发生概率,对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显著抑制效应。分维度看,普惠金融使用度和满意度的提升都有助于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而便利度的影响则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普惠金融可以通过促进减贫增收和提升风险应对能力两种途径抑制家庭金融脆弱性。进一步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对低收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更为深远。本文结论为我国进一步构建和完善微观金融风险监管与防范机制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普惠金融 资不抵债 入不敷出 金融脆弱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朱明昊 薛凯芸 胡振
数字科技助力普惠金融成为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降低家庭财务脆弱性的重要方式。基于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测度了家庭财务脆弱性,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降低了家庭财务脆弱性;第二,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信贷约束和促进创业来缓解家庭财务脆弱性;第三,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在中等偏下收入、低债务、本科和专科教育水平、中等房产规模、人口规模为3人的家庭影响效果更加显著,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财务脆弱性的影响在西部地区、一线和三线城市的影响更大。研究结论为优化家庭财务负债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段立中 成春林
将金融健康纳入普惠金融指标体系框架,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构建包括可得性、使用性和健康性三个维度的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普惠金融对多维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以探究普惠金融防止返贫的作用。结果表明:首先,普惠金融总指数及其分维度指数均与多维贫困脆弱性显著负相关;其次,机制检验表明,普惠金融可以显著降低多维贫困水平及其不确定性;再次,普惠金融减缓多维贫困脆弱性的作用在农村比在城镇更明显,在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和中部地区更明显;继次,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高,可得性的作用整体呈下降趋势,使用性和健康性的作用整体呈上升趋势;最后,分不同金融服务和产品来看,银行存贷款、养老保险和商业性保险防止返贫的作用明显。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池波 龚政
数字普惠金融是提升农村地区金融包容性的重要途径。基于CHFS2017和DFIIC2017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能有效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这一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后依然成立;数字普惠金融的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对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也基本呈现出负向影响,在一级指标中,相比使用深度,覆盖广度的缓解作用更大,在支付、保险、货币基金、投资和信贷等二级指标中信贷的影响最大;异质性分析揭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低资产、低教育水平农户的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大;机制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降低信贷约束与提高农户金融素养来缓解农村家庭金融脆弱性。据此,本文提出大力推进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完善移动互联网等数字服务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叶谊锋 罗荷花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家庭经济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有助于缓解家庭经济脆弱性,经济机会和数字素养是其缓解效应发挥的中介渠道。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升,攀比效应的干预使得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经济脆弱性的缓解效应逐渐递减,呈倒“U”型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西部、农村地区及低资本家庭经济脆弱性的缓解效应更强,这与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和包容性相契合。本文为制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提供参考,以更好推动数字普惠金融真正普惠于民,实现家庭增收致富。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许启发 王侠英 蒋翠侠
为深入揭示安徽省城乡居民贫困脆弱性特征,在构建城乡居民贫困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熵值灰色关联法,以安徽省16个城市为基本研究单元,分别对其城镇和乡村居民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和评价。结果表明:生态承载力对安徽省城镇和乡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影响均最大;安徽省城镇和乡村居民贫困脆弱性均存在地区分布的特点,北部地区城乡居民贫困脆弱性高于南部地区。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政府、社会和家庭三个方面给出缓解贫困脆弱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贫困脆弱性 城乡居民 熵值法 灰色关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