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24)
2023(12638)
2022(9613)
2021(8697)
2020(7258)
2019(16202)
2018(15377)
2017(29941)
2016(15254)
2015(17420)
2014(16824)
2013(16909)
2012(16016)
2011(14439)
2010(14580)
2009(14217)
2008(13110)
2007(11506)
2006(10116)
2005(9501)
作者
(42049)
(34708)
(34703)
(33320)
(22602)
(16712)
(16014)
(13687)
(13301)
(12241)
(12079)
(11836)
(11097)
(11061)
(10988)
(10877)
(10294)
(10184)
(10074)
(9532)
(8553)
(8395)
(8247)
(8003)
(7946)
(7877)
(7519)
(7266)
(6810)
(6771)
学科
(74126)
经济(74041)
(47052)
管理(42792)
(35793)
企业(35793)
方法(35253)
数学(32864)
数学方法(32730)
中国(29331)
(28688)
金融(28688)
(26702)
银行(26697)
(25806)
(20249)
(17835)
(17261)
业经(17079)
(16869)
贸易(16855)
(16527)
(12673)
财务(12659)
财务管理(12631)
农业(12284)
产业(12236)
企业财务(12191)
地方(12009)
中国金融(11662)
机构
大学(224569)
学院(220678)
(109400)
经济(107762)
管理(85918)
研究(76452)
理学(73523)
理学院(72867)
管理学(72036)
中国(71979)
管理学院(71643)
(53007)
(46023)
财经(42635)
(39198)
科学(39011)
经济学(37698)
中心(37489)
(36055)
经济学院(34363)
研究所(32573)
财经大学(32399)
北京(30002)
(29784)
(29742)
(29430)
金融(29263)
(27298)
商学(25704)
(25547)
基金
项目(144980)
科学(117027)
基金(111966)
研究(108623)
(96545)
国家(95419)
科学基金(82814)
社会(76071)
社会科(72515)
社会科学(72499)
基金项目(57107)
(50697)
自然(49178)
教育(48150)
自然科(48132)
自然科学(48117)
自然科学基金(47371)
资助(46737)
(43354)
编号(41342)
(34596)
国家社会(34274)
成果(33920)
重点(32113)
教育部(31074)
(30830)
(30476)
中国(30115)
人文(29779)
创新(28646)
期刊
(111737)
经济(111737)
研究(75329)
(43862)
金融(43862)
中国(41961)
(38969)
管理(31145)
学报(28893)
科学(28460)
(25814)
大学(23532)
学学(22184)
财经(22164)
经济研究(21246)
(18943)
农业(16747)
教育(15455)
技术(15401)
业经(15240)
(15056)
问题(14269)
国际(13973)
世界(13298)
统计(11740)
理论(11532)
技术经济(10965)
(10337)
商业(10285)
(10072)
共检索到3431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王勋  王雪  
本文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考察了我国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家庭风险平滑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家庭,尤其是低收入和农村家庭的风险平滑能力。进一步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既提高了居民家庭利用社会关系网络进行风险分担的能力,也提高了居民家庭的自我保险能力;这两方面机制共同提升了居民家庭的风险平滑能力。然而,传统的银行信贷并未显著改善家庭的风险平滑能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易行健  周利  
本文就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进行了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结论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且这一促进效应在农村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中低收入阶层家庭更为明显,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除覆盖广度外,使用深度以及使用深度指标中支付、保险与货币基金这三个子指标均显著促进居民消费;(2)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流动性约束、便利居民支付两种机制促进了样本期的居民消费;(3)使用工具变量法以及将数据集替换为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的估计结果表明结论比较稳健和可靠;(4)人力资本差异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当户主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认知能力越强时,数字普惠金融对样本期居民消费的促进效应更为明显;(5)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衣着、居住、日用品、交通通信以及其他商品和服务的消费支出;(6)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分样本回归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仅仅促进了中低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而对高债务收入比家庭的消费支出却存在不显著的抑制效应,同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确实增加了家庭的债务收入比,因此在积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同时,也需提防居民家庭债务的过度和过快增长。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刘成奎   任飞容   白积洋  
利用中国家庭调查微观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居民的收入增长不平等的直接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直接降低了城市和农村地区贫困的持续性,具有明显的减贫效应和增长效应,但对收入不平等具有马太效应,而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收入分配具有库兹涅茨效应和门槛效应。机制分析发现,城乡居民在银行贷款可获得性和贷款额度、居民创业成功概率以及人力资本提升等方面的差异性,解释了马太效应存在的原因。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减轻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收入不平等的马太效应。因此,应当加强信息通信技术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知识的宣传和传播,同时实施合适的财政政策,这是减轻数字普惠金融收入分配马太效应的有效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张汉飞   吴童  
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显著促进了农民收入增长,并且对各个收入水平点的农村家庭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促进作用随着收入水平的提升呈现边际效应递减,即对低收入群体影响更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显著强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机制分析表明,农村人力资本投资在数字普惠金融使用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过程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金融素养存在调节效应。因此,为了更有效地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增长的促进作用,要继续加大投入,缩小农村地区与城市地区、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差距,同时要加强数字基础知识在农村地区的教育普及工作,化解他们由于不了解而不敢使用或不愿意尝试新鲜事物的现实尴尬困境,从而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余若涵   沈悦  
笔者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调查数据构建家庭住房金融化指数,考察了住房金融化对风险金融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金融化程度加深会降低家庭持有风险金融资产的意愿和比重,挤出作用显著,该影响在考虑可能存在的内生性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结果显示,住房金融化通过改变家庭流动性预算影响风险金融投资,金融化程度加深,家庭流动性预算收紧,风险金融投资减少。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这一挤出效应在仅拥有一套住房家庭、三线及以下城市家庭和对房地产市场持有乐观预期的家庭中表现更为明显。此外,风险偏好对投资的正向促进作用会随着住房金融化程度的加深而削弱。要坚持“房住不炒”定位,推动住房回归居住属性;灵活运用政策“工具箱”,因城施策、分类调控;持续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升风险金融投资吸引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臧旭恒   姚健  
促进居民消费提质扩容是畅通国内大循环和有效应对“三重压力”的重要战略基点。本文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微观数据考察了金融素养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素养提升有效促进居民消费支出增加和结构升级,有助于降低消费结构中基础型消费而对发展型消费起到显著促进作用。基于异质性的分析表明,中等收入群体家庭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促进家庭总体消费和发展型消费,通货膨胀认知消费促进效应主要集中在发展型消费领域,金融素养提升更有助于中老年家庭消费潜力释放和优化升级。金融素养主要通过缓解信贷约束、增强风险防范能力及提升投资收益等渠道对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结构升级发挥作用,此外不同于一般认知能力,金融素养消费效应充分体现了金融知识属性和金融决策内涵。通过采用评分累加金融素养指标和剔除耐用品的消费指标,从样本中剔除拥有金融投资经验家庭及利用工具变量法克服模型内生性等做法,验证研究结果稳健可靠。本文研究为有针对性地提升居民金融素养、充分释放居民消费潜力和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了有益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万秋兰  张邦辉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文化是其中重要的关键因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引入多维集体主义文化,探讨家庭风险金融"有限参与"这一经典议题。研究发现:多维集体主义文化对中国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具有显著促进作用,采用工具变量法以减轻内生性问题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同样成立。路径分析表明,集体主义文化会使家庭偏好高风险并促进家庭社会互动,从而促使其参与风险金融市场。结论表明完善的资本市场政策需要充分考虑文化与观念因素的重要作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李宝珍  
基于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县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消费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缩小居民间的消费不平等程度。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缩小居民的收入不平等以及对居民消费水平边际影响的差异两种方式来降低消费不平等程度。此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减少消费不平等的效应在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债务收入比以及不同受教育程度的家庭之间均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具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东部沿海地区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随着家庭债务收入比的增加,数字普惠金融缩小消费不平等的作用逐渐减少;相对于未接受过教育和教育水平较高的家庭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教育水平较低家庭的消费不平等的效应最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海军  
本文以CFPS数据库2012—2020年五次抽样数据为样本,采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数字金融对中国家庭债务风险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第一,数字渗透和金融自由化等市场因素导致过度授信和过度借贷,破坏了家庭负债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第二,数字金融使用广度和金融数字化程度的提升推动了家庭负债上升,而数字金融使用深度的提升则会对家庭债务风险发挥一定缓释作用;第三,数字金融通过房地产价格渠道提高了家庭房贷负债比,对家庭债务扩张产生中介效应;第四,数字金融对家庭债务风险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其对高负债家庭、城镇家庭和东部发达地区家庭作用显著,但强度随家庭收入上升而下降。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结果均支持本文研究结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元明  贾静  
风险态度在家庭金融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家庭风险态度的因素有很多,在众多因素中,中国儒家文化、金融素养对家庭风险态度的影响如何?本文通过OLS方法分析CHFS2015的数据,得出了以下结论:金融素养越高的家庭会更加偏好风险,即使是在控制了儒家文化的情况下金融素养的影响依然没变,但儒家文化在不同作用机制情况下对风险态度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差序格局下的儒家文化对风险态度的影响显著为负,而身份认同下的儒家文化对风险态度的影响显著为正。加入金融素养与儒家文化交互项进行进一步分析发现,儒家文化中的差序格局主张对金融素养与风险态度的正向关系起到阻碍作用,而身份认同主张却对金融素养与风险态度的正向关系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尹志超   蒋佳伶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和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住房财富对家庭创业的影响。研究发现,住房财富提高了家庭新增创业的概率,扩大了创业家庭的经营规模,提高了经营绩效,并且增加了雇佣劳动数量,降低了家庭成员在创业项目上的劳动供给。机制分析显示,住房财富增加所带来的信贷效应和财富效应,通过提高工商业信贷可得性和缓解家庭面临的流动性约束进而促进家庭创业。异质性分析表明,住房财富对家庭创业的影响在三四五线城市、中西部地区、户主未接受高等教育、户主身体健康的家庭更显著。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李强   陈山漫   童湛雅  
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有着显著的影响。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促进家庭风险资产投资,并通过信贷服务传导机制拓展家庭投资理财边界;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经济较发达的东中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影响效应更显著。要打造健康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应进一步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效率,加快推进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多维度提升居民的数字金融素养,共享数字红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碧云   毛钦兵   易行健   尹志超  
促进居民消费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地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降低家庭流动性约束、提高家庭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扩大家庭社会网络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该缓解作用在欠发达地区居民家庭以及低收入居民家庭中更为明显,但受到个体金融素养高低以及社会信任程度高低的限制。因此,需采取措施着力提升国民金融素养,增强居民的社会信任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的经济效应。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冠华  陶帅  
本文利用2011-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基于家庭债务风险视角,探讨家庭收入波动、杠杆率与消费支出三者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家庭收入波动加剧会导致杠杆率上升,特别是中等财富家庭、中年家庭和持有一套房产家庭的杠杆率对收入波动更为敏感。第二,收入波动加剧使得家庭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显著降低,尤其对于高债务风险家庭、低财富家庭和中年家庭更加显著,反映了家庭消费平滑行为。第三,家庭杠杆率与消费支出密切相关,随着杠杆率的上升,高负债家庭的消费将更多地受到收入波动加剧的负向影响,而以消费为目的借贷家庭的消费水平会进一步上升。上述结论的政策启示:一是要引导家庭正确认识金融风险,合理地进行投资和消费,同时通过保险的方式规避意外风险;二是要保证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减少收入波动给家庭财务稳健性带来的危害。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碧云   叶雅优   易行健   李家山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普惠金融在收入不平等抑制居民消费方面的缓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第二,收入不平等通过加剧居民流动性约束以及抑制社会资本积累负向影响消费支出,而普惠金融通过缓解收入不平等对流动性约束的强化作用和对社会资本的抑制作用来减弱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第三,普惠金融的缓冲效应更多体现在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低以及所居住区域正规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居民群体之中。上述研究从普惠金融视角为促进居民消费、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