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696)
2023(16658)
2022(13675)
2021(12531)
2020(10014)
2019(22832)
2018(22602)
2017(42861)
2016(22931)
2015(25753)
2014(25918)
2013(25727)
2012(23995)
2011(21877)
2010(22289)
2009(20782)
2008(19264)
2007(17238)
2006(15499)
2005(13786)
作者
(67588)
(55954)
(55405)
(52482)
(35405)
(26709)
(25196)
(21858)
(21396)
(20058)
(19094)
(18807)
(17663)
(17560)
(17242)
(17027)
(16364)
(16309)
(15958)
(15855)
(13982)
(13729)
(13382)
(12819)
(12670)
(12429)
(12428)
(12369)
(11360)
(11098)
学科
(99200)
经济(99096)
(66512)
管理(62982)
(50987)
企业(50987)
方法(37000)
(36055)
中国(34267)
数学(31640)
数学方法(31316)
地方(27864)
(27768)
金融(27767)
业经(27580)
(26534)
银行(26495)
(25654)
农业(24199)
(24160)
(20953)
(19570)
(16636)
贸易(16617)
(16064)
(15723)
理论(15594)
技术(15247)
环境(15100)
(14678)
机构
学院(327926)
大学(327062)
(131605)
管理(128940)
经济(128490)
研究(113967)
理学(110478)
理学院(109218)
管理学(107495)
管理学院(106891)
中国(90673)
(70673)
科学(68995)
(60681)
(56758)
(56409)
中心(53298)
研究所(51419)
(49026)
业大(48208)
财经(47633)
(45413)
北京(45319)
师范(45021)
(43225)
农业(42735)
(41169)
(40983)
经济学(39081)
师范大学(36295)
基金
项目(221014)
科学(173480)
研究(166235)
基金(158168)
(136558)
国家(135275)
科学基金(116211)
社会(104753)
社会科(99128)
社会科学(99105)
(87414)
基金项目(83862)
教育(74490)
自然(72647)
(72597)
自然科(70898)
自然科学(70886)
编号(69617)
自然科学基金(69579)
资助(63996)
成果(57010)
(51317)
重点(48940)
课题(47803)
(47719)
(45906)
国家社会(42839)
创新(42666)
项目编号(42226)
发展(41529)
期刊
(153171)
经济(153171)
研究(101271)
中国(70023)
(56437)
学报(50103)
科学(47289)
管理(46631)
(43813)
金融(43813)
(43784)
教育(39247)
大学(38528)
农业(37903)
学学(36017)
技术(28015)
业经(27815)
经济研究(23117)
财经(22577)
图书(19671)
问题(19595)
(19199)
(17270)
理论(16959)
科技(15986)
实践(15656)
(15656)
技术经济(15507)
(15338)
现代(15188)
共检索到5036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文娟  张正平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和“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明确了数字乡村建设和数字普惠金融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为此,论文基于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的视角,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建设的内在联系,总结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数字乡村融合发展的实践经验,指出了融合发展面临的现实约束,最后提出了促进融合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申云  李京蓉  
基于2011—202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效应及其传导机制,揭示了不同省域之间的共富效应空间分异特征及空间边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加信贷融资渠道、缩小产业间收入差距,显著促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来提升农民共富效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共富效应明显好于使用深度,且乡村产业融合功能越广,其带来的共富效应也越大。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效应在区域层面也存在空间异质性,呈现出东部和西部地区偏高而中部地区偏低以及南方高、北方低的分布特征;随着经济距离和地理距离的扩大,数字普惠金融助力产业融合发展的共富效应呈现出先提高后下降的倒“U”型特征,且存在450公里的地理空间边界。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涛   赵孝航   张林  
数字乡村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但由于金融具有逐利、排斥的特性,这使得乡村地区金融资源配置相对不足,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为缓解这一现象,推动数字乡村发展开辟了新路径。本文基于1716个县域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乡村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指数均能显著推动数字乡村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乡村发展的推动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以及数字普惠金融高、低水平区域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区域数字乡村发展起着推动作用的同时,还会对周边区域数字乡村发展起抑制作用。为此,在数字乡村发展过程中应牢牢把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不同区域应因地制宜,在制定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政策的同时加强区域间交流合作,协同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林  温涛  
本文首先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作用机理并提出研究假说,然后利用2011-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作用机制及区域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均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主要表现为“高-高”和“低-低”两种集聚模式;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本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015年开始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以后该促进作用更加强烈。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作用在试点区与非试点区、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区和低水平区存在显著差异。在作用机制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提高支付便利性和缓解流动性约束两种途径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产生作用,其中,缓解流动性约束机制在所有区域均成立,而提高支付便利性机制仅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区和数字普惠金融高水平区成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晓丽  
<正>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融合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需传统金融依赖网点和客户经理的“人海战术”,面对海量、分散、需求各异的小微企业等长尾客户,难以有效触达。随着大数据技术、区块链等技术的逐步发展完善,信息时代已经到来,通过将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深度融合,使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在金融领域广泛应用,进而实现对小微企业的立体式全息画像,建立主动授信模型,拓展线上渠道,
关键词: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胡金焱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业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信息技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论文首先分析了当前农村金融实现普惠的“五个难”,即商业可持续性难、降低交易成本难、克服金融排斥难、金融风险防控难、有效监管约束难。其次,说明了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坎”,即金融科技靠得住、数字金融落得下、农村地区接得住。再次,从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乡村治理和生活富裕等五个方面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的“五大融合”。最后,针对在乡村振兴中如何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吴晓曦  
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基本方式。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促进乡村经济提质增效的手段,也是一个动态化的创新过程,更是一个高效、智慧的内融状态。当前,在各级政府的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卓有成效,以数字技术推动多业态产业融合,以电子商务引领乡村产业结构重塑,以金融科技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但也存在投入不足、人力资源支持不足及科技创新供给力不足等问题。美国、南非的精准农业模式,德国的大数据共享数字农业模式和英国数字网络新型订单农业模式,对完善我国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为此,我国在推进数字经济与乡村产业融合过程中,应注重从政策体系、投入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和风险控制体系等方面加以推进。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季刚   张哲   汤努尔·哈力克  
产业融合的兴旺发展为农业生产现代化、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持续动能,是乡村振兴战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本文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与调节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产业融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农村集体经济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中介作用;传统金融竞争在二者之间起到显著的调节作用。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西部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则不显著;在粮食主销区与产销平衡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高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效果显著;而在粮食主产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低以及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低的地区则不显著。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何宏庆  
乡村产业融合发展需要强有力的金融支持。数字金融具有缓释传统金融的地理排斥、推动商业银行转型和为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提供多元化金融服务的优势,是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前,由于传统金融自身局限性和数字金融的不完善性,乡村产业融合发展中产生新的金融困境。为此,必须加强农村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乡村数字金融覆盖面;推进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加大对乡村产业融合的支持力度;构建数字金融征信平台,营造良好的乡村产业融合金融生态;重视数字金融监管,有效防控乡村产业融合中的金融风险;强化数字金融教育,提升乡村产业融合主体的金融素养。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顾相君  
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建设数字乡村是实现农业强国的重要路径。当前,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还存在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差距较大、农民数字劳动素养不高、城乡缺少统一的数据要素安全保障机制、数字普惠金融赋能乡村振兴不充分等问题。对此,应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数字乡村和城乡融合的方针政策,提升农业经营者数字素养,加快科技兴农,发挥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城乡融合发展的纽带作用。同时,进一步补足乡村建设短板,弥合城乡发展差距,推动实现城乡居民共同富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军  田金莹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清晰的工作思路。数字技术在当今社会已经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如何利用数字技术建设数字乡村,进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是全面乡村振兴、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文章基于2012-2020年各省份数字乡村及城乡融合发展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数字乡村与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分析。最后提出加快农村地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创新农村流通服务体系、提高农村特殊人群信息素养、实施乡村数字治理等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志锋   吕京根  
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是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目标,也是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特征表现。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这对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实现城乡和区域资源优势互补具有重要意义。数字普惠金融的迅猛发展正好为促进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缩小城乡差距,破解城乡融合发展难题开辟了新路径、注入新动能。本文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入手,从理论机制和实证检验两个层面分析数字普惠金融能否以及如何促进城乡融合发展。面板回归和门槛检验的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路径,对城乡融合发展程度提高具有较强影响;当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作为门槛变量时,从全国层面来看,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由弱变强,其对城乡融合发展呈现先抑制、后促进的U型门槛特征,且在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呈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静  陈佳睿  杜震  
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是城乡融合的内在要求。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引导金融要素向农村流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呢?基于城乡融合内涵构建相应指标体系,利用2011—2020年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熵值-TOPSIS法测算城乡融合水平,并采用空间计量模型与门槛模型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城乡融合且具有显著的异质性;(2)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城乡要素流动、农村产业发展与地区创新推动城乡融合发展;(3)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融合发展均存在空间集聚;(4)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融合的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提升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带动邻近地区的城乡融合发展,长期来看有利于城乡融合的区域协调发展;(5)数字普惠金融对本地城乡融合发展存在双重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需要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够对城乡融合产生显著影响,且该影响程度伴随数字普惠金融的提升而递增。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周林洁  韩淋  修晶  
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之一,产业发展是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关键。农村金融体系薄弱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式。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包容性增长;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和改善金融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和乡村创新活力;推进各地充分平衡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针对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薄弱、使用形式局限和潜在风险问题,本文建议:第一,重视技术创新发展,搭建数字化服务平台和建立农村信用体系,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第二,结合本地区的自然资源与发展趋势,引导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第三,重视农村居民金融教育,提升金融素养和金融决策水平,并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以法制化监管防范数字金融风险。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建竹  
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基于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在梳理乡村生态、文化、旅游的关系的基础上,针对三者融合发展存在的困境,通过分析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从主动融合、跨界融合、技术融合、价值共创、教育融合等五个方面提出推动数字经济赋能乡村生态、文化、旅游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的路径和对策,以数字形式赋能乡村振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