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14)
- 2023(12189)
- 2022(9577)
- 2021(8449)
- 2020(7048)
- 2019(15663)
- 2018(15105)
- 2017(30242)
- 2016(15668)
- 2015(17429)
- 2014(17286)
- 2013(17142)
- 2012(15924)
- 2011(14300)
- 2010(14663)
- 2009(14157)
- 2008(13080)
- 2007(11815)
- 2006(10376)
- 2005(9686)
- 学科
- 济(72703)
- 经济(72587)
- 管理(53818)
- 业(52282)
- 企(44074)
- 企业(44074)
- 方法(32887)
- 数学(29906)
- 数学方法(29765)
- 融(27929)
- 金融(27927)
- 财(25682)
- 银(25384)
- 银行(25372)
- 行(24492)
- 中国(24055)
- 制(21914)
- 业经(19326)
- 农(18064)
- 务(15915)
- 财务(15888)
- 财务管理(15853)
- 企业财务(15299)
- 体(14600)
- 地方(14074)
- 产业(13962)
- 贸(13205)
- 贸易(13194)
- 易(12832)
- 体制(12694)
- 机构
- 大学(228454)
- 学院(227301)
- 济(105491)
- 经济(103609)
- 管理(89880)
- 理学(77829)
- 理学院(77095)
- 管理学(76158)
- 管理学院(75725)
- 研究(71698)
- 中国(63195)
- 财(54971)
- 京(45332)
- 财经(43209)
- 经(39316)
- 科学(36640)
- 经济学(35759)
- 中心(35260)
- 江(33364)
- 所(33299)
- 经济学院(32579)
- 财经大学(32500)
- 农(30053)
- 研究所(29487)
- 北京(28383)
- 业大(27561)
- 融(26927)
- 商学(26916)
- 州(26913)
- 商学院(26686)
- 基金
- 项目(149568)
- 科学(121118)
- 基金(113529)
- 研究(112853)
- 家(95835)
- 国家(95043)
- 科学基金(84348)
- 社会(78141)
- 社会科(74530)
- 社会科学(74514)
- 基金项目(59127)
- 省(56576)
- 教育(51669)
- 自然(50656)
- 自然科(49546)
- 自然科学(49538)
- 自然科学基金(48743)
- 划(46535)
- 资助(46237)
- 编号(44019)
- 成果(36319)
- 部(35140)
- 制(34838)
- 国家社会(34025)
- 重点(33153)
- 创(32035)
- 教育部(31784)
- 发(31704)
- 人文(30954)
- 课题(30086)
- 期刊
- 济(113243)
- 经济(113243)
- 研究(72294)
- 中国(43508)
- 财(43480)
- 融(40137)
- 金融(40137)
- 管理(34046)
- 学报(29148)
- 科学(27597)
- 农(27267)
- 大学(24222)
- 财经(23033)
- 学学(22899)
- 经济研究(19903)
- 经(19680)
- 教育(18144)
- 业经(17706)
- 技术(17208)
- 农业(16885)
- 问题(14526)
- 贸(12207)
- 理论(11797)
- 商业(11751)
- 技术经济(10933)
- 国际(10509)
- 统计(10479)
- 实践(10359)
- 践(10359)
- 世界(10315)
共检索到3459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安强身 刘俊杰 李文秀
新发展格局下,促进消费结构升级成为释放中国内需潜力进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着力点。将CFPS微观调查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且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价格效应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生影响。结构效应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促进作用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提高,数字化程度作用较小。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促进低消费阶层、中西部和乡村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居民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间接促进了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由此,以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促进内需扩大,需要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生态体系,提升数字化程度,不断完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体系。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钟晓君 刘淑文 张日新
数字普惠金融是推动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与提振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重要抓手。文章采用2011—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效应与机制。研究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可显著提高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水平,内生性讨论及稳健性检验后,此结论依然成立。(2)分维度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均对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影响系数分别为0.13、0.11和0.14,可见数字化程度的促进作用最大,覆盖广度次之,使用深度的促进作用最小。(3)异质性分析揭示,数字普惠金融的赋能效果在农村居民不同类别的服务消费中具有异质性,其整体赋能效果表现为交通通信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同样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赋能作用优于中西部地区。(4)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间接提振农村居民服务消费。文章的主要创新在于从理论与实证两个层面,系统剖析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机制与路径,深化了对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居民服务消费的理解。文章建议继续加快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改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衡的状况、提升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服务质量、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步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焦晋鹏 李纯昊
居民消费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力之一,在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正在发生改变。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的城乡居民消费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提升城乡居民发展享乐型消费的比重,改善消费结构。从区域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东、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影响较为显著,对优化中部地区城乡居民的消费结构的作用不明显。据此提出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在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丰富中高端服务与产品质量、以刺激居民对发展享乐型消费潜力,根据区域发展水平制定差异化政策等针对性建议。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张林 张雯卿 温涛
本文基于拓展的AIDS模型和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似不相关回归(SUR)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等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可以抑制居民生存型消费,并同时促进发展型消费与享受型消费,在控制内生性、更换核心变量和更换模型参数的估计方法后等检验后该结论依然稳健。从传导机制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提升支付便利性和减缓流动性约束来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而降低预防性储蓄机制不成立。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等消费水平居民的影响作用最大,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作用大于城镇居民;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作用机制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也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的政策启示在于:利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居民消费升级不仅需要多措并举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更需要制定差异化的消费金融政策措施以不断激发和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碧云 叶雅优 易行健 李家山
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分析普惠金融在收入不平等抑制居民消费方面的缓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第二,收入不平等通过加剧居民流动性约束以及抑制社会资本积累负向影响消费支出,而普惠金融通过缓解收入不平等对流动性约束的强化作用和对社会资本的抑制作用来减弱收入不平等对居民消费的负面影响;第三,普惠金融的缓冲效应更多体现在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家庭收入水平较低以及所居住区域正规金融发展程度较低的居民群体之中。上述研究从普惠金融视角为促进居民消费、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立 陈彦羽
文章在数字普惠金融蓬勃发展和中国脱贫攻坚全面胜利背景下,重点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城乡居民收支水平提升及缩小城乡居民收支相对差距的理论机制。中国城乡发展差距始终存在,城乡居民之间还面临着“数字金融鸿沟”问题。基于2011~2019年中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和人均消费支出水平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还未充分发挥出缩小城乡居民收支相对差距的基础性正向作用;不断弥合城乡差距可更好地发挥出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居民收支相对差距的正向功能。文章最后提出了全面聚焦农村数字化赋能以增强城乡居民数字金融产品易得性,全面加强农村数字化基建以弥合城乡居民之间的“数字鸿沟”以及全面落实数字化乡村振兴战略以实现城乡一体化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许钊 高煜 霍治方
运用2011—2018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探究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从技术、制度和人三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且这种作用存在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城市等级异质性;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三个维度中的数字化程度提升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效应和创新环境效应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人才集聚效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基于此,从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正外部性、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角度提出了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质量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智慧城市 数字普惠金融 作用机制 异质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杨碧云 毛钦兵 易行健 尹志超
促进居民消费对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普惠金融与居民消费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考察普惠金融是否有助于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地缓解收入风险对居民消费的抑制作用,该作用主要通过降低家庭流动性约束、提高家庭风险管理能力以及扩大家庭社会网络来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该缓解作用在欠发达地区居民家庭以及低收入居民家庭中更为明显,但受到个体金融素养高低以及社会信任程度高低的限制。因此,需采取措施着力提升国民金融素养,增强居民的社会信任度,从而更好地发挥普惠金融的经济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嘉 王乾宇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居民优化消费结构、释放居民消费潜力提供了基础支撑,成为推动地区消费增长的新引擎。因此,本文利用2012-2021年我国2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促进了居民消费升级;流动性约束、支付便利、投资效率和居民风险对冲能力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居民消费升级的重要影响机制。此外,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流通效率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升级的促进作用越强。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唐文进 李爽 陶云清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积极意义。在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283个地级以上城市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门槛模型等回归方法,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及其各维度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瓶颈,具有门槛效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长期且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与产业结构升级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区域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非线性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正效应从东部到中西部逐级增强。因而政府部门和金融机构应加大建设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力度,尤其要重视增加落后地区的普惠金融服务供给和提升其数字化程度,同时,也要防止数字普惠金融的过度发展为产业结构升级带来负的外部效应。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罗娟
基于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和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面板数据,本文实证研究了金融知识对我国居民生存型、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水平及消费占比的影响,并对其影响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金融知识对居民生存型、发展型及享受型消费水平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金融知识通过影响居民资产财富水平从而影响居民各类消费的中介效应存在。此外,金融知识水平的提高会显著地降低生存型消费占比,增加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占比。从学校教育、社会公益课堂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居民金融知识水平,增加居民利率、贷款及投资等相关金融知识,有助于优化居民的消费结构,促进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
关键词:
金融知识 居民消费 消费结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惠献波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国278个地级市数据,从数字金融发展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效应。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提升技术创新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及缓解资源错配等途径,间接促进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带动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欠发达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制定数字普惠金融政策;第二,要加快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优化产业结构;第三,要推动金融业回归本源,进一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太升 王玲莉 唐勇
企业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微观基础,数字普惠金融能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深入剖析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因果关系、作用机理及金融监管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但数字普惠金融不同维度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结构性”差异,其中使用深度促进作用最强,数字化程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弱。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小规模企业、科技型企业、东部地区企业、传统金融发展水平和市场化水平较高地区的企业样本中表现更显著。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和信息效应,能够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改善公司治理水平和提高企业股价信息含量来共同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拓展性检验表明,金融监管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在有效的金融监管下,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经济后果和企业高质量发展驱动因素的研究,对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凡空 李雪瑜
基于2011—2021年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及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建立实证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情况。结论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消费水平,且创新效应和产业结构升级在上述影响过程中具有中介作用。另外,这种促进作用具有数字普惠金融结构异质性、城乡居民异质性及区域异质性特征。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熊颖 郭守亭
基于2011-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影响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空间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本地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影响呈现倒U型关系,对邻域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影响表现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空间距离衰减边界,即300千米之内为正向溢出,超过300千米之外空间溢出系数值下降,省界对空间溢出效应存在阻碍作用;空间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地区及西部地区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提升作用更为显著。其作用机制为:数字经济发展通过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收入水平、增强居民幸福感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基于此,提出区域协同发展、消除数字要素流动的体制性障碍、发挥数字技术的辐射带动、提升居民幸福感等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