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61)
- 2023(15067)
- 2022(12043)
- 2021(10886)
- 2020(9246)
- 2019(21320)
- 2018(20797)
- 2017(40258)
- 2016(21068)
- 2015(23668)
- 2014(23453)
- 2013(23067)
- 2012(21115)
- 2011(18648)
- 2010(18765)
- 2009(17753)
- 2008(16790)
- 2007(14906)
- 2006(12637)
- 2005(11180)
- 学科
- 济(91372)
- 经济(91278)
- 业(64257)
- 管理(63238)
- 企(53949)
- 企业(53949)
- 方法(44851)
- 数学(40557)
- 数学方法(40107)
- 融(28468)
- 金融(28465)
- 财(27905)
- 中国(26980)
- 银(25991)
- 银行(25965)
- 行(24925)
- 农(22824)
- 业经(21780)
- 务(19369)
- 财务(19318)
- 财务管理(19276)
- 制(18607)
- 企业财务(18482)
- 地方(17403)
- 贸(16828)
- 贸易(16819)
- 易(16412)
- 农业(15615)
- 学(15136)
- 产业(13449)
- 机构
- 大学(299594)
- 学院(298689)
- 济(128923)
- 经济(126492)
- 管理(120340)
- 理学(104614)
- 理学院(103580)
- 管理学(101807)
- 管理学院(101256)
- 研究(93689)
- 中国(77847)
- 财(61263)
- 京(60233)
- 科学(54550)
- 财经(49681)
- 中心(47220)
- 农(45867)
- 经(45193)
- 所(45183)
- 江(42691)
- 业大(42166)
- 经济学(41251)
- 研究所(41112)
- 经济学院(37714)
- 财经大学(37348)
- 北京(37224)
- 农业(36115)
- 范(35808)
- 师范(35426)
- 州(34622)
- 基金
- 项目(205293)
- 科学(163205)
- 基金(152234)
- 研究(149346)
- 家(132217)
- 国家(130841)
- 科学基金(114035)
- 社会(97661)
- 社会科(92988)
- 社会科学(92958)
- 基金项目(80500)
- 省(79353)
- 自然(73247)
- 自然科(71572)
- 自然科学(71552)
- 自然科学基金(70304)
- 教育(68671)
- 划(66314)
- 资助(62162)
- 编号(59807)
- 成果(47301)
- 部(46106)
- 重点(45778)
- 创(43699)
- 发(43449)
- 国家社会(41563)
- 创新(40790)
- 教育部(40395)
- 科研(40088)
- 课题(39645)
共检索到4309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莫亚琳 王淑婕
随着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逐渐走进居民家庭。基于此,文章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家庭金融资产投资存在显著正向作用。其中,数字普惠金融分别通过金融素养、风险偏好和收入水平、家庭消费性支出两条链式中介路径正向促进家庭投资多样化。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推动金融知识普及,刺激消费性支出,优化互联网投资渠道并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宁 郑平
本文构建传统普惠金融指标体系,从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使用率、渗透性和可持续性四大维度展开,选取了12个指标加以综合评价,结合熵值法和变异系数法计算出全国各省份的传统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以及本文构建的传统普惠金融指数的数据,通过构建固定效应面板分析模型,实证检验了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本文研究得出结论:数字普惠金融比传统普惠金融对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影响更大;但从区域层面来看,传统普惠金融对三线以上城市家庭的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比数字普惠金融更大;而数字普惠金融对于三线及以下城市家庭金融资产配置有效性所产生的促进作用比传统普惠金融更显著。研究结论有助于提高中国普惠金融相关政策的精准性,从而更有效地提升中国居民家庭资产的保值和增值,助力全面深化改革和共同富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张晓玫 董文奎 韩科飞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项目的数据,就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进行研究,发现普惠金融能够增加家庭参与股票市场和风险金融市场的概率,而且能够提高家庭配置股票资产和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通过机制分析进一步表明,普惠金融通过影响家庭的金融素养,进而影响家庭的金融资产选择。此外,将样本细分为农村家庭和城镇家庭、高收入家庭和低收入家庭进行研究,发现普惠金融在农村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的边际影响更大。因此,提高普惠金融水平能够促进家庭更合理地配置金融资产,而且这一政策效果在农村家庭和低收入家庭中更加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宪军
了解金融业开放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对于构建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促进居民财富及消费增长、优化金融市场结构均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使用2015年、2017年、2019年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业开放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发现金融业开放能够通过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水平,显著促进家庭参与证券类风险资产市场,并且随着开放程度的提升,家庭持有证券类风险资产占其金融资产的比重也随之提高。区域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金融业开放度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庞明 王慧 张祺浩
我国居民家庭财富不断积累,对金融资产选择和优化配置的需求日益强烈,当前金融市场参与不足、金融素养水平较低等问题亟待解决。文章以数字普惠金融为切入点,使用北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建立probit和tobit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资产选择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家庭金融资产选择及风险金融资产选择占比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及数字化程度三个不同维度均对其有积极作用,这一结果经稳健性检验仍保持一致;(2)异质性分析发现这一影响在农村家庭和东部地区更为显著;(3)机制分析发现金融素养在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维度上发挥了中介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廖婧琳 周利
基于2014年、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对此,文章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金融市场参与的积极效应,主要包括覆盖广度和发展(使用)深度,且进一步考察户主受教育水平可能在其中起到的调节作用。研究结论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会促进家庭参与风险金融资产投资,其中一级维度指标发展深度对因变量的回归结果更加显著、稳定;但户主受教育水平的调节作用与预期并不完全一致,其仅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深度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投资的影响中起着显著调节作用。相关结论有助于厘清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家庭金融投资行为的影响机制与实施路径。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汪莉 马诗淇 叶欣
后疫情时代,无接触金融服务需求凸显,我国家庭多样化金融投资意愿强烈。而数字普惠金融成本可负担、覆盖范围广、服务多元化等特点恰与日益增长的家庭参与金融市场活动以实现财富增值保值的需求相契合。本文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2011、2013、2015、2017四年的家庭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家庭持有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比例,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降低是主要影响机制。结构上,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支付和信用服务均促进了家庭投资风险性金融资产;异质性上,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我国农村地区、东部地区、高收入群体及受教育程度较高家庭的风险性金融资产持有比例的提升效果更为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刘颖 张高明 孙婉若
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评析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家庭金融结构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显著提高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概率,并且对家庭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一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和农村更为明显,可见数字普惠金融的包容性和普惠性对缩小城乡和地区差距有一定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增收效应"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家庭的收入,通过"教育效应"来提高家庭的金融素养,从而实现对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吕学梁 王美玲 吴卫星
文章使用中国2000-2011年的季度数据,运用动态最小二乘(DOLS)和误差修正模型(ECM),检验了金融发展与家庭金融资产投资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金融发展和资产收益率之间不存在明显的分工,金融发展无论是在短期和长期都会影响家庭投资组合的动态变化,其中,无论在短期和长期,股票市场发展在家庭存款和股票资产之间都产生了较强的替代效应。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国进 姚佳
在过去20年,金融市场发生了巨变,主要体现在国际金融市场自由化、金融产品推陈出新以及美国等发达国家养老金制度的改革。围绕着日新月异的金融市场,家庭金融资产投资行为也随之发生深刻变化,家庭积极参与股票、债券、共同基金、养老保险账户等金融资产的投资,不同形式的金融资产已成为美国家庭资产组合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利华 王倩 刘雨晴
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低收入人群收入向上流动的重要途径。数字普惠金融可以助推家庭合理配置金融资产从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论文利用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库,采用Probit和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家庭金融市场参与、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比例以及分散程度的正向影响要大于农村家庭。其原因可能是以“工具排斥”“自我排斥”以及“营销排斥”为表现的“数字鸿沟”和“知识鸿沟”抑制了农村居民合理配置金融资产的可行性。根据以上结果,论文从金融素养、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供给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家庭金融资产配置 数字鸿沟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红伟 何冠霖
本文基于2011~2019年中国29个省份的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显著正相关,即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越高地区的家庭风险金融市场参与可能性越高、参与程度越深、风险金融资产持有多样性越高,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家庭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机制主要是金融可得性的提升以及交易成本的下降。异质性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缩小了城乡家庭之间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差异,但地区差异依旧明显,这与东中西部地区数字金融覆盖面和渗透度存在差异有关。鉴于此,应持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在全国各区域间的协调发展,加强金融市场建设和普及居民金融知识,提倡风险金融资产配置多样化,避免家庭投资出现极端化现象。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周雨晴 何广文
通过建立及推导跨期投资决策模型证明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农户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及其异质性,并进一步运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了农户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概率和配置风险金融资产的比例,而且当农户金融素养或智能化素养更高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其金融市场参与和风险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更为强烈。研究结论有助于解释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缓解农村金融排斥和农村金融市场"有限参与"的重要现实作用,从宏观上说明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深化农村金融服务的必要性,从微观上启示提高农户家庭金融素养和智能化素养有助于优化其家庭金融资产配置决策。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林德发 汪雪瑶
家庭作为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资金来源,影响着整个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和利用效率。随着我国居民人均收入的不断提高,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重要性日益凸显。本文运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的真实数据,从家庭结构、金融知识水平、收入水平、健康状况、财富状况五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家庭的异质性,并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家庭异质性对金融资产配置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家庭异质性与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积极性、参与程度和盈利水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显著影响家庭金融资产的配置行为。其中家庭规模的小型化、收入水平的提高、财富数量的增长将会促进家庭进入金融市场,配置较多金融产品并获得盈利,金融知识的增加有助于家庭进入金融市场并提高盈利水平,健康状况对家庭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较小。
[期刊] 征信
[作者]
李汉瑾 张淑婷 公茂刚
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数字普惠金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教育投资提供渠道和便利,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推手。基于项目组2848份有效调查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教育投资的影响。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教育投资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职业、不同学历程度和不同收入水平的个体的教育投资具有普遍提升效应。鉴于此,建议通过加强数字城乡建设、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发展、普及数字普惠金融知识等政策措施,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教育投资的促进作用,实现教育公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