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0)
2023(14180)
2022(11506)
2021(10403)
2020(8415)
2019(19344)
2018(18784)
2017(36378)
2016(19522)
2015(21983)
2014(22066)
2013(21599)
2012(19484)
2011(17276)
2010(17387)
2009(16119)
2008(14379)
2007(12534)
2006(10960)
2005(9600)
作者
(55163)
(45352)
(44837)
(42878)
(28708)
(21692)
(20588)
(17835)
(17419)
(16065)
(15625)
(15104)
(14278)
(14172)
(14012)
(13688)
(13413)
(13351)
(12984)
(12909)
(11107)
(11079)
(10753)
(10265)
(10231)
(10061)
(10017)
(9946)
(9113)
(8888)
学科
(77287)
经济(77199)
管理(56289)
(55451)
(45982)
企业(45982)
方法(34730)
数学(30304)
数学方法(29999)
中国(28771)
(26362)
金融(26360)
(24422)
银行(24389)
(23563)
(21935)
业经(21113)
(21019)
地方(18243)
(16004)
(15062)
农业(14892)
(14494)
财务(14429)
财务管理(14409)
企业财务(13794)
理论(13451)
(13283)
贸易(13268)
产业(13117)
机构
大学(270900)
学院(269885)
管理(110482)
(107359)
经济(104916)
理学(96227)
理学院(95239)
管理学(93717)
管理学院(93246)
研究(86985)
中国(69959)
(56970)
科学(52785)
(49828)
(41883)
中心(41636)
财经(40548)
(39998)
业大(39028)
研究所(38341)
(37782)
(36939)
北京(36122)
(35286)
师范(35003)
经济学(32788)
(32043)
(31901)
农业(31048)
财经大学(30407)
基金
项目(190701)
科学(150226)
研究(142187)
基金(138228)
(119044)
国家(118025)
科学基金(102564)
社会(90068)
社会科(85529)
社会科学(85508)
(74570)
基金项目(73614)
自然(65268)
教育(64230)
自然科(63737)
自然科学(63726)
自然科学基金(62551)
(61977)
编号(59041)
资助(56201)
成果(47191)
重点(41874)
(41347)
(40707)
(39855)
课题(39693)
国家社会(37133)
创新(37056)
项目编号(36962)
科研(36091)
期刊
(111770)
经济(111770)
研究(80636)
中国(50301)
学报(40134)
管理(38387)
科学(36931)
(36240)
(36164)
(35586)
金融(35586)
大学(30736)
教育(30661)
学学(28665)
农业(24753)
技术(22505)
财经(18964)
业经(18578)
经济研究(18192)
图书(16215)
(16058)
理论(14819)
问题(14297)
实践(13809)
(13809)
科技(12672)
技术经济(12492)
现代(12122)
(12025)
商业(11747)
共检索到3908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向秀莉  郭雪  
城镇居民高质量就业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依托数字技术的新型金融模式,可促进金融资源的合理配置,既能助力经济发展,又能促进就业结构的优化。然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能提升城镇居民就业质量以及影响机制如何,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2011—2020年我国城镇居民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城镇居民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结合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镇居民就业质量的影响机制。可以发现:第一,我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提升城镇居民的就业质量;第二,数字普惠金融的数字化程度、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三个特征,分别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人力资本质量和提升社会保障水平三个维度间接提升就业质量;第三,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质量的提升存在区域差异,且对于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区域提升作用更加明显。研究结论有助于提升数字普惠金融的政策靶向性,助力城镇居民就业质量的提升。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南永清  宋明月  肖浩然  
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和区块链等新型信息技术驱动下,数字金融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金融机构对物理网点的依赖,凭借对消费者动态行为信息的有效掌握,推动了数字金融产品和服务门槛下移,进而有效地促进了居民消费支出。数字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城镇居民消费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相较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化支持程度,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呈现出更高的消费效应。此外,从数字金融发展演变趋势来看,数字金融在期初表现出明显的"长尾"特征。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大多数城市数字金融发展水平逐渐高度趋同。因此,我国应该创新数字金融产品服务体系,有效促进包容性数字金融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普惠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书屹  姜天文  
随着我国出口贸易遇到瓶颈,消费日益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目前我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较大,农村居民消费能力较为不足,这势必不利于城乡经济的均衡发展。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将普惠金融与先进互联网技术结合起来,提高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使得城乡居民能够平等便利地获得金融资源,进而刺激消费。因此,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消费市场的增长,本文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本地区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显著的缩小;本地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减小受到相邻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的积极影响;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的作用有待加强,比较而言,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受到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更加明显。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号栋  尹志超  彭嫦燕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在京津冀地区,金融普惠城镇居民比非金融普惠城镇居民失业概率显著下降了1.7%。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普惠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显著超出非金融普惠城镇居民19.7%,金融普惠城镇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显著超出非金融普惠家庭5.61倍。因此,金融普惠可以通过提高城镇居民人力资本的途径降低城镇居民失业水平。因此,应当在京津冀地区推行金融普惠,增加城镇家庭教育或培训支出,提高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水平,从而降低城镇居民失业水平。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号栋  尹志超  彭嫦燕  
本文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实证分析,发现在京津冀地区,金融普惠城镇居民比非金融普惠城镇居民失业概率显著下降了1.7%。进一步研究发现,金融普惠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显著超出非金融普惠城镇居民19.7%,金融普惠城镇家庭人力资本投资显著超出非金融普惠家庭5.61倍。因此,金融普惠可以通过提高城镇居民人力资本的途径降低城镇居民失业水平。因此,应当在京津冀地区推行金融普惠,增加城镇家庭教育或培训支出,提高城镇居民人力资本水平,从而降低城镇居民失业水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雅欣  
本文采用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测度就业质量,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就业质量,并且该影响存在持续性。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合同签订与保险覆盖等劳动市场规范性因素提高就业质量;分区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地区。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就业质量提高的有效传导路径。因此,应继续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提供更广泛的数字普惠金融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使更多小微企业和劳动者享受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激发劳动市场活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雅欣  
本文采用2021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构建就业质量指标体系,并基于熵权法测度就业质量,以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劳动力就业质量的影响。实证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就业质量,并且该影响存在持续性。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促进劳动合同签订与保险覆盖等劳动市场规范性因素提高就业质量;分区域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就业质量的提升效应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和城镇地区。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就业质量提高的有效传导路径。因此,应继续完善普惠金融体系,提供更广泛的数字普惠金融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使更多小微企业和劳动者享受数字普惠金融产品与服务,激发劳动市场活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郭继辉  金榕  
本文将2019年CHFS数据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家庭灵活就业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及其分维度均能显著正向刺激居民家庭灵活就业;相比于受雇佣灵活就业,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成员自雇佣灵活就业有更显著的正向作用;家庭创业是数字金融促进家庭灵活就业的原因,社会网络在数字金融和灵活就业之间起到负向调节作用,即数字金融与社会网络有替代关系;相对而言,数字普惠金融更有利于低收入家庭、西部地区家庭、农村家庭、二线及以下城市家庭进行灵活就业。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包容性增长,更有助于实现共同富裕。最后,从持续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媛媛  韩瑞栋  
新型城镇化对推动实体经济增长、提高城市金融服务水平以及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新型城镇化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18年中国2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和PSM-DID方法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并采用安慰剂检验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产生积极影响,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多种稳健性检验同样表明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在新型城镇化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新型城镇化通过激发城市创新从而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城市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三线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高于一线和二线城市;东北和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高于东、中部地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蒋慧颖   周奕翀   李春风  
本文结合我国居民消费现实情形,从消费主体质量、消费客体质量、消费环境质量构建居民消费质量指标,并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11-2020年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探究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质量的影响及其影响路径。实证结果表明,数字金融提升了居民消费质量,且对子维度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及消费环境均起到促进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主要通过改善居民消费模式、缓解居民流动性约束、促进产业升级、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完善物质基础环境来提升居民消费质量。此外,金融监管能正向调节数字金融对居民消费质量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本文的研究对于金融监管调节下数字金融的深入发展及多维度推动居民消费质量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顺  郭娟娟  
文章使用中国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在界定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就业质量对城镇居民失业率的影响。就业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制度所建构,可以从就业环境、劳动者报酬、社会保障、劳动关系4个维度综合衡量,能够极大影响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意愿与流动频率,进而影响区域宏观失业率。实证分析发现,提升就业质量能够有效减少区域摩擦性失业,还可以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扩大就业需求,从而有助于降低城镇居民失业率,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分位数回归显示,就业质量对失业率的中等分位点有较强的降低作用,在低、高分位点作用相对较弱,其作用强度随分位值上升呈倒U形特征。同时,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就业质量的失业率效应有显著调节作用,在互联网发展较迟缓的地区,就业质量对失业率的作用更强。文章认为,深化经济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地区失业率,从而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顺  郭娟娟  
文章使用中国2008~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在界定就业质量内涵的基础上,探讨就业质量对城镇居民失业率的影响。就业质量为区域经济社会制度所建构,可以从就业环境、劳动者报酬、社会保障、劳动关系4个维度综合衡量,能够极大影响劳动者的职业流动意愿与流动频率,进而影响区域宏观失业率。实证分析发现,提升就业质量能够有效减少区域摩擦性失业,还可以通过提升劳动生产率扩大就业需求,从而有助于降低城镇居民失业率,二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分位数回归显示,就业质量对失业率的中等分位点有较强的降低作用,在低、高分位点作用相对较弱,其作用强度随分位值上升呈倒U形特征。同时,互联网发展水平对就业质量的失业率效应有显著调节作用,在互联网发展较迟缓的地区,就业质量对失业率的作用更强。文章认为,深化经济社会体制综合改革,提升劳动者就业质量,可以有效降低地区失业率,从而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推动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全面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娜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辨别二者耦合发展的演化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显著上升态势,但各省份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异质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水平处于磨合状态,整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环境生态化、数字化程度、社会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等障碍因子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娜  
文章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明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辨别二者耦合发展的演化规律与空间分布特征。进一步借助障碍度模型,诊断影响二者耦合协调水平的障碍因子。结果显示:研究期内农村数字普惠金融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显著上升态势,但各省份间耦合协调水平存在异质性;多数省份耦合协调水平处于磨合状态,整体呈现“东高、中平、西低”的分布格局;环境生态化、数字化程度、社会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等障碍因子对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和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的影响作用较为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佳莹  
数字普惠金融是拓宽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渠道的重要路径。基于此,文章利用中国2011—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异质性检验来看,结构异质性中使用深度促进效果最为明显,区域异质性中内陆地区和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低的地区表现为显著的促进作用。从传导渠道讨论来看,就业效应、收入效应以及创新效应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中均发挥了部分正向中介效应,即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就业效应、收入效应以及创新效应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依据实证结论得出相关政策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