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86)
2023(14229)
2022(11568)
2021(10519)
2020(8406)
2019(19288)
2018(18858)
2017(36256)
2016(19197)
2015(21502)
2014(21442)
2013(21389)
2012(19476)
2011(17503)
2010(17519)
2009(16328)
2008(14696)
2007(12743)
2006(11185)
2005(9879)
作者
(54725)
(45216)
(44799)
(42571)
(28582)
(21571)
(20443)
(17691)
(17349)
(16038)
(15532)
(15058)
(14172)
(14069)
(13902)
(13624)
(13338)
(13284)
(12843)
(12785)
(11019)
(11018)
(10757)
(10297)
(10241)
(9988)
(9937)
(9874)
(9044)
(8847)
学科
(79144)
经济(79060)
(55679)
管理(55052)
(45861)
企业(45861)
方法(34635)
数学(30008)
数学方法(29694)
中国(26656)
(26585)
金融(26584)
(24476)
银行(24444)
(24033)
(23928)
(23605)
业经(22877)
地方(18203)
农业(17166)
(16233)
(15905)
(14149)
财务(14086)
财务管理(14065)
理论(13768)
企业财务(13422)
(13183)
贸易(13170)
产业(13003)
机构
大学(272057)
学院(270027)
管理(109822)
(108153)
经济(105724)
理学(95720)
理学院(94720)
管理学(93214)
管理学院(92738)
研究(88122)
中国(70765)
(57235)
科学(53194)
(50347)
(42654)
中心(41712)
财经(40627)
(40329)
研究所(38969)
业大(38677)
(37344)
(37031)
北京(36325)
(35871)
师范(35595)
经济学(33080)
(32056)
(31609)
农业(31018)
财经大学(30487)
基金
项目(188491)
科学(148421)
研究(140964)
基金(137012)
(117852)
国家(116828)
科学基金(101349)
社会(89365)
社会科(84792)
社会科学(84770)
(73093)
基金项目(72867)
自然(64159)
教育(63079)
自然科(62664)
自然科学(62653)
自然科学基金(61504)
(60824)
编号(58315)
资助(55591)
成果(47075)
重点(41275)
(40955)
(40146)
(39526)
课题(38949)
国家社会(36907)
创新(36709)
项目编号(36558)
科研(35777)
期刊
(114796)
经济(114796)
研究(82137)
中国(48886)
学报(41132)
管理(38601)
(38043)
科学(37768)
(36797)
(35683)
金融(35683)
大学(31641)
学学(29517)
教育(29415)
农业(26109)
技术(21935)
财经(19230)
业经(19163)
经济研究(18387)
图书(16947)
(16288)
理论(15003)
问题(14339)
实践(13785)
(13785)
科技(13114)
技术经济(12508)
现代(12172)
(11989)
(11976)
共检索到392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李莎  
历年来,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一直受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我国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始终为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来使得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根据我国国情现实,金融扶贫必不可少,同时,金融扶贫也是我国加快脱贫的有力手段。收入分配不均衡现象会随着金融扶贫而得到极大的改善,而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普惠金融和数字技术结合的产物,自带减贫属性,而其能否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基于此,文章立足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对其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制的分析和实证检验进行文献综述,旨在充分了解其研究现状,并明确其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刘培培  
数字普惠金融旨在为金融需求者提供一个普惠性的产品服务,促使传统金融转向开放、包容、普惠的"人本主义"经营理念。根据金融深化理论的观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门槛效应、减贫效应、排除效应可以显著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测算31个省级区域的泰尔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由于数字普惠金融会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出现内生性问题,用互联网普及率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得到一致可靠的计量结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牧辰  封思贤  谢星  
数字技术融入普惠金融大大增强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商业可持续性,并使其承担的社会责任更易落实,然而依托于互联网技术,势必使得数字金融的普惠性受到数字鸿沟等问题的制约。基于2011—2017年省级面板数据,从金融排斥理论和金融功能观出发,重点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区别于现有文献,本文不但从总体上分析,还从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不同业务类型等方面开展结构性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城乡收入差距,但主要体现为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数字化程度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不同业务的收敛效应也存在较大差异,属于基础功能和主导功能的数字普惠金融业务具有收敛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而属于衍生功能的业务则有扩大城乡收入差距的趋势。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一方面可以"以点带面"通过数字支付业务来拓宽覆盖广度,另一方面"以面带点"通过广泛应用来规范、创新各类型业务,优化监管环境。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牧辰  封思贤  
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缓解金融信息不对称,从而增强金融供给可持续性,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鸿沟的存在可能会产生反向效果。本文主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和效果,以及数字鸿沟、数字门槛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总体上收敛了我国的城乡收入差距,但其发展广度、发展深度和数字化程度带来的收敛效果却有较大差异,并且在东、中、西部也存在不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就业和增加非农就业来收敛城乡收入差距。但是,收敛效果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当跨越一级数字门槛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收敛效果减弱;当跨越二级数字门槛后,收敛效果却加强。因此,为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创造更好的条件,既要防止数字金融类企业利用垄断地位形成过高的数字门槛,又要加快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梁颖欣  
以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样本,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缩小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较强。在此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匹配CFPS2012—2020五期数据集,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社会单元入手,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等微观机制赋能农村居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怡  陶文清  王亚飞  
将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人力资本、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纳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框架,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健康类人力资本、教育培训类人力资本、迁移类人力资本不仅本身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收敛作用,而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晋铭铭   张盼   曹芳萍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利用2011—2020年我国省级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三条渠道缩小消费差距,即提高支付便利性、拓宽融资渠道、降低预防性储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接影响消费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存在区域与消费品类别异质性,即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效果更好,对城乡居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差距改善效果更显著。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松涛   罗炜琳   梁颖欣  
以2011—2021年全国284个地级市为样本,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衡量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构建泰尔指数衡量城乡收入差距,从宏观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一缩小效应在中西部地区明显较强。在此基础上,使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及其三个分维度指数匹配CFPS2012—2020五期数据集,从农村家庭这一微观社会单元入手,揭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农村家庭正规信贷约束、改善农村家庭生产经营、提高农村家庭收入水平等微观机制赋能农村居民增收从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杨灿明  赵福军  
一、城乡收入差距研究的方法及基本结论 (一) 研究的方法。 赵人伟等(1994)和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课题组(1996)采用城乡人均收入比率、洛伦兹曲线、十等分组分析法、基尼系数、结构相对系数、泰尔指数和计量模型法进行研究。赵满华(1997)运用系数、基尼系数、结构相对系数等方法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利  冯大威  易行健  
基于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劳动力追踪调查(CLDS)匹配数据,通过构建城乡居民家庭信贷门槛模型与使用基于分位数回归的MM分解方法,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个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首先,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数字红利"显著,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低分位点处其边际效应更大。其次,对城乡家庭收入差距的MM方法分解结果显示,城乡家庭的收入差距主要源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等变量本身的特征差异;城乡两组家庭间的回报差异存在,但主要影响低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对高分位点处的收入差距影响有限;基于RIF的单变量分解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成为继年龄、户主户口状态、受教育水平、家庭规模之后又一影响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最后,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主要通过增加金融可得性、降低门槛效应这一机制而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即使替换不同的关键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本文的研究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温茜茜  
本文基于2005—201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普惠金融指数,并在此基础上使用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普惠金融政策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从区域层面看,各区域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存在临界点效应,东部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明显,而中西部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果相对较弱。最后,针对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本文从普惠金融视角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游鲁昊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当前重要的经济政策。本文基于2013—2017年省际面板数据,从地理渗透性、人口可得性、使用情况和可持续性四个维度构建普惠金融指数,发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呈现明显地区差异,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呈梯度下降。同时本文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发现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总体呈"倒U型"关系,大部分省份处于倒U型左侧,且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边际递减。本文认为我国应大力推进普惠金融发展,尽快达到倒U型的右侧,并加大中西部和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力度。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欣炜  李婵娟  
当前中国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多维影响作用亟待检验,从而精准考察城乡二元消费环境受数字普惠金融的异质性、动态化影响。通过测度2011年至2020年28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城乡消费差距,考察数字普惠金融收敛城乡消费差距的直接作用、异质效果和外部干预。结果表明:中国城乡消费差距逐年缩小,数字普惠金融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中的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显著收敛城乡消费差距,二级指标中的使用深度扩大城乡消费差距,作用效果存在城市区域、城市等级和固有消费差距等异质性;同时,数字普惠金融收敛城乡消费差距具有积极的政策效应和空间效应,并受到劳动收入绩效差距和人口转移模式差异的调节。基于实证结果,从政策激励、分区发展、产品创新、环境优化等四个方面提出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远  胡文馨  李俊峰  
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经过内生性分析、稳健性检验以及机制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了城乡家庭消费,但是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一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家庭消费差距,但是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一缩小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一方面继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建设,结合国家推出的新基建计划,不断提高中国信息化的水平,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的力度和强度,努力补好这些地区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短板,为“能消费、方便消费”提供坚实的保障。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陈啸  陈鑫  
随着移动互联网、信息技术与金融的融合创新,中国普惠金融发展已经迈入数字化时代。基于2011-2015年省级面板数据,本文实证分析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检验普惠金融数字化进程中潜在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城乡收入差距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内部流动性低且空间上呈现稳定的二元格局;发展普惠金融有助于缩小中国城乡收入差距,相较传统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能改善所在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短期内还存在显著的全局溢出效应,对邻近地区城乡收入差距也有积极的影响,且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溢出效应主要取决于其数字服务支持程度。上述结论较好地印证了G20数字普惠金融所倡导的数字化价值所在,为推广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经验证据。未来要以数字金融服务作为普惠金融发展重点,提高其在优化中国城乡收入分配格局的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