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90)
2023(21649)
2022(18257)
2021(16890)
2020(13947)
2019(31955)
2018(31138)
2017(58798)
2016(31498)
2015(35264)
2014(35082)
2013(34535)
2012(32022)
2011(29156)
2010(29315)
2009(27241)
2008(25902)
2007(22604)
2006(20040)
2005(18304)
作者
(90339)
(75338)
(74396)
(71005)
(47911)
(36030)
(34119)
(29417)
(28755)
(26825)
(25616)
(25482)
(23860)
(23800)
(23410)
(23049)
(22237)
(21804)
(21550)
(21521)
(18866)
(18325)
(18137)
(17299)
(17009)
(16805)
(16593)
(16250)
(15232)
(14787)
学科
(143851)
经济(143718)
管理(89217)
(84896)
(69264)
企业(69264)
方法(58166)
数学(50834)
数学方法(50199)
中国(41969)
(35482)
地方(34368)
(33265)
业经(32196)
(30224)
金融(30221)
(29063)
银行(29018)
(28140)
(27954)
(26539)
农业(24444)
(24388)
贸易(24368)
(23547)
理论(21410)
环境(20905)
(20797)
财务(20713)
财务管理(20666)
机构
大学(444927)
学院(442842)
(186447)
经济(182543)
管理(172395)
研究(155273)
理学(148153)
理学院(146471)
管理学(143814)
管理学院(143008)
中国(122197)
(95453)
科学(93270)
(85604)
(77355)
中心(72203)
研究所(70044)
(69338)
财经(67690)
(65530)
业大(62725)
(61558)
北京(60960)
(59285)
师范(58721)
经济学(57047)
(56874)
农业(53650)
(53586)
经济学院(51164)
基金
项目(299130)
科学(235930)
研究(219725)
基金(217151)
(189074)
国家(187511)
科学基金(161516)
社会(139847)
社会科(132735)
社会科学(132703)
(116024)
基金项目(113959)
自然(103575)
自然科(101199)
自然科学(101178)
教育(100594)
自然科学基金(99350)
(97819)
资助(89740)
编号(89446)
成果(72482)
重点(67467)
(66701)
(65628)
(61880)
课题(61719)
国家社会(58283)
创新(57840)
科研(56956)
教育部(56633)
期刊
(208032)
经济(208032)
研究(136121)
中国(91291)
学报(67515)
(64984)
管理(64967)
科学(62800)
(62202)
大学(51928)
(51638)
金融(51638)
教育(49583)
学学(48511)
农业(42612)
技术(40525)
经济研究(34162)
财经(33543)
业经(32567)
(28821)
问题(26190)
图书(25103)
(22401)
技术经济(22348)
理论(22084)
统计(21809)
(21597)
科技(20108)
资源(19891)
实践(19860)
共检索到681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恒  赵茂  李璐  
本文利用综合评价、耦合协调度等模型测度了2011—2019年我国数字普惠金融、区域经济发展及两者时空耦合协调状况。研究发现:一是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增长较快且表现出明显的地区收敛性和空间集聚性;二是区域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相对差距缩小,但中西部与东部沿海地区差距仍然较大;三是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发展协调能力持续增强,由轻度失调跨入优良协调发展阶段。因此,需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地区数字化水平;提高金融普惠性服务能力,激发区域经济活力;加强省际合作,充分发挥沿海、沿江强省"领头羊"作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晓东  刘冰冰  
数字经济的来临深刻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与生活习惯,也成为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本文通过分析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以及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因素,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选取2013~2019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技术应用和数字创新三个维度构建了省域数字经济指数,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且区域数字经济发展的差距在逐渐缩小。通过构建空间计量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得出,地区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可以显著地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各种驱动因素对数字经济发达区、较发达区和欠发达区的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刘军胜  马耀峰  吴冰  
基于全国31个省区1993—2011年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面板数据,借鉴物理学领域耦合协调度模型,结合GIS分析对全国各省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程度进行历时性与共时性演变格局分析。研究发现:(1)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波动发展上升态势且发展态势趋同,二者阶段之间及内部发展速度存在差异,入境旅游流发展水平阶段增长率较区域经济阶段增长率快,且阶段发展水平标准差极化态势较强;区域经济阶段标准差极化态势较弱。(2)各省区入境旅游流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水平与区域经济发展趋势较为一致,耦合协调度阶段增长率均在20%以上,阶段标准差演变总体呈现上升态势,但增速在减小。(3)各省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武学强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错配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且其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有较大的差异。以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及分解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值,实证分析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蔡则祥  武学强  
新常态下如何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是当前突出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中出现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严重错配现象,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降低,极大地影响了金融与实体经济增长的协调性与均衡性,且其在不同省份之间也存有较大的差异。以2008-2015年全国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基础,运用SBM方向性距离函数和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度及分解各省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值,实证分析影响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的主要因素及其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效率的对策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蕾  管子慧  张偲琪  李梦婕  
基于2004~2015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测算普惠金融综合指数,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分析了中国普惠金融系统的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态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各地区发展水平顺序依次为东部—西部—中部,且中西部与东部地区的差距逐渐缩小;普惠金融系统的耦合度为磨合阶段,耦合协调度为轻度失调等级,尚未达到协调上升水平,整体协调程度偏低;耦合协调度的总体差异逐渐扩大,区域内部省际差异占主导地位,且以东部地区省际差异为主。因此,在普惠金融体系构建过程中,应兼顾提高普惠金融各维度的发展水平,在各地区实施差异化战略,推动普惠金融协调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腾华  刘莹莹  胡耀元  
新发展阶段下,普惠金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13-2019年银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GMM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当进一步验证普惠金融是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时,发现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同时,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梦诗  沈勤  
在“技能中国”建设背景下,高技能人才有效供给是促进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针对当前面临的就业结构性矛盾,构建基于熵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和耦合协调模型,利用2008-2019年28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我国高技能人才供给与区域产业发展间的互动适配关系及时空演化趋势,研究发现:两者耦合协调程度在时间维度上呈现先上涨后回落的变化趋势,在空间维度上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依次递减态势;高技能人才占比、产业结构高度化指数分别成为所属系统的显著因素;在超一线城市中,北京和上海的耦合协调水平相对较低且上涨迹象不显著。实现两者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是:优化教育财政分配结构,完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提升高技能人才待遇地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浩天   肖延玉  
数字经济-生态保护-城乡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效应是检视经济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维度。基于2011-2021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法以及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三者耦合协调发展的时空分异特征和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三个子系统的评价指数存在一定差异,城乡融合发展最高,生态保护居中,数字经济最低;从时间上看,研究期内三大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在低水平段位呈上升状态;从空间上看,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度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且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特征,局部空间自相关类型以“高-高”和“低-低”集聚为主;作为制约三大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产业结构、人口素质、经济驱动、政府调控、科技支撑的驱动效果依次递减。因此,要制定差异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构跨区域协作机制,实现数字经济、生态保护与城乡融合发展的互构式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陈永强  张昕钰  
本文测度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传导机制、影响效应及空间演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经双重差分法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水平进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非线性特征及空间溢出特点。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发展增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机制及空间差异等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关秋燕  
针对目前对全国物流产业集聚研究较少的状况,将全国31个省级单位划分为五个区域,分别是东部、东北、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和西部地区,运用区位熵法对这五个区域的物流产业集聚度进行了测度;并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东部、黄河中游、长江中游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正相关关系,而东北地区的物流集聚与经济发展之间是负相关关系,西部地区的物流集聚对经济发展作用不显著。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西部地区物流产业适度集聚、改善政府对地区经济的干预能力等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力  
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可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文以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为单元,实证分析科技创新能力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科技创新正向显著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可以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竞争力、催生经济新的增长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从而促进经济发展。此外,增加政府补助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基于上述结论,应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加快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优化科技创新环境,以期为实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供参考。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正平  陈杨  
在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学界对人口老龄化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系却鲜有关注。为此,本文基于我国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人口老龄化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影响,试图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一个人口年龄结构角度的解释。研究发现:人口老龄化显著抑制了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同时,在人口老龄化水平高的地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较大的地区这种抑制作用更强;机制检验表明,人口老龄化通过抑制互联网普及、增强风险厌恶来抑制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军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流建设投资以及丰富物流产业发展的金融渠道。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军  
本文以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问题为研究对象,在分析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应用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实证研究了20062015年度我国省级区域的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从行政区划的角度,我国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发展度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从经济区划的角度,三大经济区呈现出明显的递增趋势,其中东部地区的平均水平显著高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快于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促进物流产业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应匹配国家战略发展现代物流、建立多层级物流体系结构、强化经济落后地区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