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36)
2023(19743)
2022(16301)
2021(14734)
2020(12319)
2019(27524)
2018(26652)
2017(50982)
2016(27166)
2015(29647)
2014(28663)
2013(28189)
2012(25656)
2011(23032)
2010(22782)
2009(21059)
2008(19637)
2007(17048)
2006(14540)
2005(12695)
作者
(77021)
(64075)
(63771)
(60568)
(40852)
(31129)
(28963)
(24944)
(24607)
(22591)
(21822)
(21727)
(20377)
(20217)
(20129)
(20003)
(19022)
(19006)
(18525)
(18512)
(15815)
(15670)
(15615)
(14780)
(14603)
(14220)
(14179)
(13811)
(12889)
(12749)
学科
(110688)
经济(110579)
管理(78433)
(77559)
(65027)
企业(65027)
方法(52902)
数学(47364)
数学方法(46840)
中国(32543)
(30995)
(28840)
金融(28837)
(27214)
(26836)
银行(26783)
(25794)
业经(25512)
地方(24172)
(23650)
贸易(23637)
(23055)
(21788)
(21719)
技术(20990)
(19847)
财务(19802)
财务管理(19756)
企业财务(18924)
农业(18911)
机构
大学(373041)
学院(371488)
(153805)
经济(150919)
管理(144453)
理学(126446)
理学院(125047)
研究(124091)
管理学(122751)
管理学院(122083)
中国(98141)
科学(77331)
(76482)
(70757)
(65479)
(61133)
中心(59691)
业大(58044)
财经(57477)
研究所(56167)
(54159)
(52659)
农业(52041)
经济学(49191)
北京(46721)
(45822)
(45775)
师范(45128)
经济学院(44800)
财经大学(43395)
基金
项目(266156)
科学(211624)
基金(197426)
研究(186528)
(175300)
国家(173929)
科学基金(149964)
社会(122197)
社会科(116344)
社会科学(116320)
基金项目(104397)
(103939)
自然(99258)
自然科(97152)
自然科学(97123)
自然科学基金(95436)
(88129)
教育(85894)
资助(80017)
编号(71520)
重点(60355)
(59761)
(58454)
(56895)
成果(55689)
创新(55358)
国家社会(52361)
科研(52182)
教育部(50247)
计划(50018)
期刊
(152355)
经济(152355)
研究(102413)
中国(70270)
学报(64648)
科学(57385)
(56959)
(54468)
管理(52820)
大学(48657)
学学(46225)
(44912)
金融(44912)
农业(38162)
教育(33958)
技术(30433)
财经(28369)
经济研究(26688)
业经(24486)
(24360)
(21272)
问题(20118)
科技(18731)
统计(18458)
(18286)
(18102)
(17760)
技术经济(17464)
商业(16711)
理论(16660)
共检索到536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亮  刘凌燕  
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的空间良性互动可赋能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2011—2020年我国220个地级市及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数据,构建时变非对称互联网地理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和异质性空间杜宾模型,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的空间交互效应。研究发现:(1)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双向促进作用。(2)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交互效应。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但抑制了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本地区区域创新促进了邻近地区的区域创新,但抑制了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3)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超大及特大城市、大城市,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但中小城市的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没有明显的空间交互影响;在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之间存在负向空间交互效应,而中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产生了正向空间溢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陶爱萍  李青钊  
产业集聚和知识溢出是经济生活中的两种重要现象,两者是否存在互动关系?纵观现有的国内外文献,单独研究产业集聚和知识溢出的文献较多,关注两者互动关系的文献却并不多见。文章基于产业经济学和技术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在深入剖析知识溢出促进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推进知识溢出以及两者互动机制的基础上,分别通过单方程模型、联立方程模型实证检验了产业集聚与知识溢出之间的单向关系和互动关系。最后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证结果,提出促进产业集聚和知识溢出良性互动的对策建议,以期充分发挥产业集聚和知识溢出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于伟  张鹏  姬志恒  
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研发效率提升之间存在循环积累的内生动力。基于2000-2016年数据和空间联立方程研究显示,开放状态下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研发效率之间存在互促机制,研发效率在其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区域间高技术产业集聚存在竞争效应,研发效率则存在积极联动效应,研发效率对高技术产业集聚的跨区域影响不显著。产业结构升级、金融集聚和市场化程度对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研发效率存在不同作用方向。为此需完善优化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推动高技术产业要素有效集聚,强化科技创新的效率导向,疏通高技术产业集聚和研发效率之间的传递路径,因地制宜提升区域高技术产业和研发要素的集聚质量,提升区域创新发展能力。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东玲  焦宇新  
在我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农业保险与普惠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31个省市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系统评估我国普惠金融、农业保险与减贫增收的发展状况,测度农业保险与普惠金融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基于核密度函数观测两者协调发展的区域动态演进特征,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减贫增收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一步分析其非线性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样本期间我国整体农业保险与普惠金融的耦合协调度不高,但呈现显著增长趋势。2)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各省耦合协调度高,但省际差异较大;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总体相仿,中部地区各省差异最小,西部地区省域间差异明显趋向缩小。3)总体上农业保险与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减贫增收效果,其中东部地区减贫成效最为显著,西部次之;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增强二者协调发展的减贫作用。4)农业保险与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对减贫增收效果在空间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东玲  焦宇新  
在我国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新阶段,农业保险与普惠金融将发挥重要的促进作用。基于31个省市2008—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熵权法系统评估我国普惠金融、农业保险与减贫增收的发展状况,测度农业保险与普惠金融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基于核密度函数观测两者协调发展的区域动态演进特征,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对二者协调发展的减贫增收效应进行实证检验,并通过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面板杜宾模型进一步分析其非线性影响以及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样本期间我国整体农业保险与普惠金融的耦合协调度不高,但呈现显著增长趋势。2)分地区来看,东部地区各省耦合协调度高,但省际差异较大;西部地区与中部地区耦合协调度总体相仿,中部地区各省差异最小,西部地区省域间差异明显趋向缩小。3)总体上农业保险与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具有显著的减贫增收效果,其中东部地区减贫成效最为显著,西部次之;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能够增强二者协调发展的减贫作用。4)农业保险与普惠金融的协调发展对减贫增收效果在空间上存在正向溢出效应。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亮  蒋依铮  
基于2011—2019年全国245个地级市数据,构建时变非对称互联网空间权重矩阵,运用空间联立方程模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的内生交互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第一,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相互促进作用。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和地区交互影响:邻近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和经济增长;邻近地区技术创新促进了本地区经济增长,但抑制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邻近地区经济增长促进了本地区数字普惠金融,但抑制了本地区的技术创新。第三,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是数字普惠金融与技术创新、经济增长空间交互效应发挥的重要因素。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金生  李蝶  余谦  
利用耦合协调函数考察我国1998~2014年创新创业耦合关系,通过构建VAR模型动态分析创新创业耦合、经济增长以及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立方程组测度创新创业耦合对我国经济增长及就业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创业发展呈现"J"曲线增长趋势,创新创业耦合度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创新创业耦合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动态的因果关系,同时带来了总体就业的增加。创新创业耦合每增加1%,带动经济增长0.1175%,带动就业增加0.2508%。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朱金生  李蝶  余谦  
利用耦合协调函数考察我国19982014年创新创业耦合关系,通过构建VAR模型动态分析创新创业耦合、经济增长以及就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建立联立方程组测度创新创业耦合对我国经济增长及就业的综合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创新创业发展呈现"J"曲线增长趋势,创新创业耦合度总体呈曲折上升趋势。创新创业耦合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动态的因果关系,同时带来了总体就业的增加。创新创业耦合每增加1%,带动经济增长0.1175%,带动就业增加0.2508%。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黎明  高军峰  韩彬  
为了考察绿色创新在解决环境与经济增长矛盾中的作用,本文使用基于超越对数和产出距离函数改进后的随机前沿模型(SFA)测度出中国30个省份20012015年的绿色创新效率;运用全域和局域Moran’s I对其空间相关性进行初步检验,发现同质性溢出效应较为明显;用动态空间自回归模型(DSAR)重点考察了环境管制政策和开放程度对其同质性溢出的具体作用。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绿色创新效率具有较为显著的路径依赖性和同质性空间溢出效应;在目前较弱的环境管制下,创新方向整体上偏向于污染型,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的拐点效应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莉娜  倪志良  
基于2007—2018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采用空间杜宾和门槛模型对科技人才集聚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科技人才集聚显著促进了区域创新效率,并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而这种促进作用是通过提高创新技术进步实现的;只有财政分权与民生性公共服务达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吸引更多人才,从而产生“集聚效应”。但科技人才集聚具有一个最优区间,使其对区域创新效率的促进作用最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徐虹  张雪  
以我国创业板2012—2020年间有风险投资机构介入的上市公司为初始研究样本,利用联立方程模型处理内生性问题,实证检验风险投资多轮投资策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风险投资多轮投资策略可以有效促进企业创新。机制检验发现,多轮投资策略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存在“遮掩效应”与“中介效应”两种不同的作用机制。具体而言,高失败容忍和提高公司治理水平在多轮投资策略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而缓解融资约束的影响则为“遮掩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风险投资声誉在多轮投资策略与企业创新的影响中起正向调节作用。研究丰富了风险投资多轮投资策略及企业创新领域的相关文献,打开了风险投资多轮投资策略影响企业创新的“黑匣子”,对如何促进我国创业企业与国家经济的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菁  
本文尝试通过分析FDI对各经济变量的不同影响渠道,全面测度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为了更好地理解FDI流入与中国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文章建立了联立方程来刻画各变量之间的不同影响,包括考虑FDI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和FDI对环境监管的影响等。同时,文章使用中国217个城市2003~2006年的工业污染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通过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环境污染治理的影响最终有利于我国的工业污染治理和环境状况改善。因此,引进外资要注重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环境标准,积极吸收利用外资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绿色的生产流程,要提高资源利用的效率,促进环境保护措施的有力实施,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贺祥民  赖永剑  
本文使用空间面板联立方程实证检验了商贸流通业集聚与城镇化质量的空间互动关系。研究发现,商贸流通业集聚与城镇化质量之间存在双向的互促效应,城镇化质量占据优势地位;区域间商贸流通业集聚存在显著的竞争效应,相邻地区间城镇化质量则存在积极的互促关系。分地区的检验结果表明,互动作用在东部地区最突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聂飞  刘海云  
本文基于FDI、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反馈作用,构建含滞后项的动态联立方程模型,并在我国2003-2011年城市层面数据的基础上,运用系统GMM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城市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的交互效应,高排放制造业在促进城市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加剧城市生态环境的恶化;外资企业的进入具备"污染光环"特征,但城市较低的环境标准则会引导FDI进入高污染加工制造业;中西部城市相对于东部城市,FDI对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如何处理好城市经济增长方式的优化、外资进入结构的调整以及环境质量的提升之间的关系是政策制定的重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新春  
在数字技术重塑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文章实证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新能力提升有直接驱动效应。从结构角度分析,将数字普惠金融细分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与数字化程度,分别研究后发现,覆盖广度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要略强于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作用则并不显著。从区域角度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最强,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就作用渠道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薪酬效应和人力资本效应影响城市创新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