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81)
2023(8100)
2022(5837)
2021(4910)
2020(3831)
2019(8393)
2018(7854)
2017(15173)
2016(7802)
2015(8591)
2014(8398)
2013(8271)
2012(7899)
2011(6959)
2010(7315)
2009(7052)
2008(6001)
2007(5555)
2006(4975)
2005(4834)
作者
(21738)
(17720)
(17520)
(16878)
(11330)
(8555)
(8235)
(6804)
(6720)
(6304)
(5978)
(5929)
(5746)
(5745)
(5492)
(5433)
(5267)
(5206)
(5124)
(4787)
(4512)
(4171)
(4119)
(4044)
(4041)
(3963)
(3866)
(3658)
(3535)
(3507)
学科
(35678)
经济(35646)
(25348)
金融(25347)
(22831)
(22178)
银行(22172)
(21633)
管理(20406)
(18880)
企业(18880)
中国(17758)
(13956)
贸易(13946)
(13787)
业经(12697)
(12387)
方法(12039)
(11524)
中国金融(10973)
数学(10579)
数学方法(10498)
(9939)
产业(9817)
地方(9156)
(8911)
信息(8635)
总论(8440)
信息产业(8377)
(8188)
机构
大学(108721)
学院(108399)
(52726)
经济(51740)
管理(39657)
研究(38416)
中国(37187)
理学(33360)
理学院(33040)
管理学(32669)
管理学院(32460)
(26328)
(22236)
财经(20534)
中心(20387)
科学(19076)
(18692)
经济学(18596)
(18376)
(17229)
(17216)
经济学院(17141)
金融(16909)
银行(16661)
研究所(16378)
(16354)
(15644)
财经大学(15484)
(14795)
北京(14403)
基金
项目(70615)
科学(55942)
研究(55514)
基金(51628)
(43813)
国家(43429)
科学基金(37496)
社会(37404)
社会科(35872)
社会科学(35866)
(26801)
基金项目(25903)
教育(23794)
编号(22337)
(21782)
资助(21084)
自然(20555)
自然科(20130)
自然科学(20129)
自然科学基金(19780)
成果(18714)
国家社会(16774)
(16571)
重点(15947)
(15768)
(15742)
课题(15039)
创新(14749)
(14740)
(14587)
期刊
(53889)
经济(53889)
研究(37080)
(29310)
金融(29310)
中国(22486)
(19681)
管理(14743)
学报(13717)
(13481)
科学(11644)
大学(11050)
教育(10522)
财经(10223)
经济研究(10155)
学学(10139)
(9689)
国际(9518)
(8809)
农业(8356)
技术(8129)
业经(7810)
问题(7264)
图书(6659)
理论(6610)
世界(6558)
实践(5964)
(5964)
中国金融(5122)
统计(5094)
共检索到1800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慧梅   朱维超  
继续发挥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是当下加快建设贸易强国的关键。文章运用2011~2020年中国海关数据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就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出口比较优势问题展开理论与实证分析。文章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出口比较优势的提升,特别是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的提高对出口比较优势的提升作用更为明显。从作用机制看,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从生产、市场两个维度提升出口比较优势,生产层面表现为出口产品的价格降低和质量提升,市场层面表现为出口产品需求水平的提升和市场覆盖范围的扩大。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更大程度地促进了非优势出口产品、中高科技含量制成品、东部地区、新基建发达地区及中小微企业出口比较优势的提升。文章的研究对于深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强化出口比较优势进而推动贸易强国建设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灿飞  陈韬  
产业演化研究在理论和实证上均侧重供给侧因素,长期忽略需求侧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出口比较优势中分解出供给侧比较优势和需求侧比较优势,分析产业出口比较优势提升如何受其与本地供给侧优势产业、需求侧优势产业在关联网络中邻近程度的影响。比较优势分解结果显示,供给侧、需求侧比较优势分别解释了中国城市出口比较优势44.66%、29.70%的方差,二者均为比较优势的重要来源。研究发现,本地供给侧、需求侧优势产业的邻近度均与产业出口比较优势增长正相关,说明产业比较优势演化不仅具有供给侧路径依赖特征,还存在需求侧路径依赖特征,但该现象尚未受到现有研究关注。对供给侧邻近度和需求侧邻近度的作用路径分析发现,二者分别通过提升供给侧比较优势、需求侧比较优势起作用,这意味着在供给侧产业发展路径以外,还存在需求侧产业发展路径。进一步的机制分析显示,供给侧优势产业能为相关产业带来更多中间投入品支持、生产性劳动力蓄水池和供给侧知识溢出,进而促进相关产业供给侧能力提升;需求侧优势产业能与相关产业共享销售渠道,为相关产业提供需求侧知识溢出,从而提升其需求侧能力。异质性分析发现,供给侧邻近度对高技术产业影响力更强,需求侧邻近度对需求不确定性较大的产业影响更明显。同时,供给侧邻近度与需求侧邻近度均能促进新产业进入,但对在位产业比较优势提升、在位产业退出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的实证结果说明产业演化理论可能需要从单一的供给侧路径分析转向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路径的理论建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毛劲松  王有鑫  
文章利用1995年~2010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区金融发展对工业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结果发现,无论采取何种指标衡量出口比较优势,存贷款绝对规模和相对规模增加都有利于地区工业制成品出口;考虑贷款期限,中长期贷款比重增加对显性出口比较优势有利,而对Michaely指数和净出口率指数不利。此外,文章还发现物资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自主研发投入增加、引进外资以及基础设施改善也能够提升工业制成品出口比较优势,所有制的影响不明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包群  张雅楠  
源自美国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全球经济低迷表明了金融发展对国际贸易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1998~2007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以高技术产品出口为考察对象,来研究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如何影响比较优势与出口贸易结构。我们首先采用了Bal-ass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率以及Michaely指数这3类指标来测算区域高技术产品出口的比较优势,同时分别采用4类金融发展指标表示区域金融发展规模、贷款期限结构以及高技术研发经费的融资比重等不同特征。估计结果表明,区域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高技术产品出口比较优势的重要变量、不同的金融发展度量指标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此外,外商投资、研发投入以及人力资本也是影响高技术...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彭建刚  胡月  
开发性普惠金融建立在不同层次经济主体之间的产业链分工合作基础之上。经济思想史的研究表明,人类每一次分工形式的变化,都带来了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分工促进经济增长、劳动分工促进规模农业发展以及金融影响劳动分工的思想能够成为开发性普惠金融的理论基础。为了解决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应将普惠金融纳入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的劳动分工范畴,在农村及欠发达地区建立新型集体化生产经营方式。为欠发达地区、欠发达产业特别是农村经济的转型升级提供金融支持是开发性普惠金融的功能定位。开发性普惠金融的比较优势在于:促进欠发达地区产业兴旺,从根本上改善城乡收入不平等状况,缓解农户和农村小微企业的融资约束,有助于金融机构实现风险控制与收益的有机统一。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包群  阳佳余  
本文考察了金融发展水平对工业制成品贸易比较优势的影响。理论分析表明较高的金融发展水平通过降低工业制成品生产企业的融资成本,使得工业制成品贸易具有比较优势。经验分析采用了Balassa显性比较优势指数、净出口率以及Michaely指数3类指标来度量中国区域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同时采用4类金融发展指标分别刻画区域金融发展的规模、效率以及贷款期限结构等不同特征。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水平是影响工业制成品比较优势的重要变量,同时不同的金融发展度量指标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盛丹  王永进  
本文在异质性厂商的理论框架下,探讨了基础设施对地区出口比较优势的作用机制。我们发现,融资依赖度较高的行业会在基础设施较为发达的地区出口较多,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我们运用中国2007年29个省份20个工业行业的相关数据,借鉴Rajan和Zingales(1998)的模型方法,对该命题进行了验证。实证结果表明,在基础设施水平较高的地区,融资依赖度较高的行业出口较多,这一结论不受控制变量、不同样本及内生性的影响。此外,我们还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和煤炭资源禀赋对地区出口比较优势具有较强的解释力。本文的分析对于我国优化出口结构,促进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树全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服务出口有了长足的发展,在全球的位次也大大提升。但是,以改良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为基础的分析表明,中国的服务出口在整体上仍然不具备比较优势。具体观察各个服务部门可以发现,旅游服务的比较优势有较大提高,运输服务从具有比较优势变为不具有比较优势,其他服务虽然处于劣势地位,但这种劣势在不断减弱。从出口结构来看,中国服务出口从80年代的以运输服务为主转变为目前的以旅游服务为主,运输服务的出口比重迅速下降,而旅游服务的出口比重则大幅提高。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鸿祥  
微型金融组织是对传统农村金融制度的一种融资矫正与补偿机制,是普惠制金融理念的实践与应用。本文认为,应在遵循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的现实逻辑规律上,为微型金融组织的可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余长林  
本文在Chor(2010)的研究基础上,从理论上考察了国家层面的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相互匹配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以此来揭示知识产权保护对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基于中国对主要贸易伙伴国制造业行业出口的面板数据,本文考察了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相互匹配效应对中国出口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相互匹配效应显著促进了中国总体制造业行业出口的增长;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相互匹配效应只能显著促进低研发密集度和低专利密集度行业的出口,但是未能促进高研发密集度和高专利密集度行业的出口;知识产权保护与行业特征的相互匹配效应显著促进了中国对发展中国家制造业行业的出口...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蒋灵多  陆毅  陈勇兵  
培育出口新优势与拓展区域发展空间是"十三五"规划中培育经济发展新动力的重要举措,城市群建设为出口新优势的培育提供了可能。本文采用2000-2006年中国海关与城市统计年鉴数据考察了城市空间邻近对城市出口比较优势的动态影响。研究表明,城市间交互作用对毗邻城市新产品与现有产品出口优势的培育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以长珠江三角洲城市群为主的东南地区最为显著;且更大程度促进了毗邻城市非优势出口产品与中低技能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优势培育;空间毗邻是城市间发挥交互作用的必要条件。政府应加快城市群建设步伐,促进邻近城市间知识外溢等交互作用的便利化,推动中国出口新优势培育。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曲恒昌  
《服务贸易总协定》明确地将高等教育归类于服务贸易 ,进而将留学生教育纳入教育服务贸易的“方式2”即“境外消费”。然而 ,我国在极度关注教育进口即我国出国留学的同时 ,却对来华留学 ,即教育出口不够重视。本文利用国际贸易的核心理论———比较优势和国家竞争优势理论 ,从教育经济的新视角 ,分析了我国来华留学生教育 ,即我国高教服务出口贸易的现状及影响其发展的要素构成 ,探讨了发展来华留学生教育 ,推进高教出口的政策选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宁  
人口老龄化会使得人们的消费偏好和消费储蓄习惯发生改变,影响一国劳动和投资要素的相对丰富程度,进而影响一国的出口比较优势。基于此,本文通过选取2005-2021年我国省域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力资本、研发投入、资本存量三个中介变量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模型表明人口老龄化问题对我国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总效应是正向的。中介模型实证分析发现人口老龄化通过人力资本对出口比较优势有负向间接效应,人口老龄化通过研发投入路径对出口比较优势有正向间接效应,人口老龄化通过资本存量对于出口比较优势有正向间接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汤承超  李先德  
近年来,中国农产品对美国出口呈稳步增长趋势,贸易结构呈现多样化。本文运用比较优势分析方法重点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的比较优势状况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总体上处于比较劣势,但部分农产品,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仍具有较高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高中国农产品的比较优势,并将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是扩大中国农产品出口美国市场的主要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邱斌  唐保庆  孙少勤  刘修岩  
本文在Eaton & Kortum(2002)的基础上,从理论上研究了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以此来寻求中国新型出口比较优势的来源。研究表明,在一国的制度质量越过"制度门槛"的条件下,该国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有利于该国对外出口并塑造制度比较优势;出口国对贸易伙伴国在制度质量上相对占优时,制度因素与行业特征的协同效应能够促进其对贸易伙伴国的出口。随后,本文运用我国20个行业对148个国家或地区时间跨度为20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金融发展、教育发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制水平等制度因素与产业特征的协同效应对出口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