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59)
2023(16547)
2022(13087)
2021(11937)
2020(9855)
2019(21902)
2018(21508)
2017(42068)
2016(21978)
2015(24104)
2014(23547)
2013(22357)
2012(19791)
2011(17139)
2010(16749)
2009(15885)
2008(14317)
2007(12349)
2006(10526)
2005(9484)
作者
(56105)
(46191)
(46041)
(44032)
(29397)
(22042)
(21370)
(18047)
(17968)
(16192)
(15764)
(15726)
(14839)
(14266)
(14189)
(14077)
(14022)
(13438)
(13426)
(13366)
(11365)
(11105)
(10840)
(10714)
(10708)
(10516)
(10154)
(10060)
(9123)
(9022)
学科
(81488)
经济(81403)
(61265)
管理(59378)
(49283)
企业(49283)
方法(36746)
(34891)
银行(34744)
(33059)
数学(32912)
数学方法(32498)
(31609)
金融(31607)
中国(31185)
(24536)
(23733)
(23205)
业经(22287)
地方(17145)
(16297)
财务(16240)
财务管理(16206)
农业(15839)
企业财务(15445)
(15242)
贸易(15228)
(14908)
理论(13964)
产业(13682)
机构
学院(282208)
大学(279388)
(117984)
经济(115672)
管理(112127)
理学(96305)
理学院(95446)
管理学(93773)
管理学院(93252)
研究(85597)
中国(81896)
(58244)
(55641)
科学(48331)
财经(46735)
中心(45640)
(42672)
(41966)
(41544)
(38894)
经济学(38595)
业大(37550)
(36913)
银行(35450)
研究所(35393)
财经大学(35280)
经济学院(35160)
(34335)
(33974)
北京(33710)
基金
项目(196026)
科学(156722)
研究(146917)
基金(144932)
(124098)
国家(123080)
科学基金(108656)
社会(96762)
社会科(91930)
社会科学(91909)
(76588)
基金项目(76049)
自然(68008)
教育(67580)
自然科(66564)
自然科学(66547)
自然科学基金(65321)
(63326)
编号(60067)
资助(58010)
成果(47018)
重点(43859)
(43166)
(42462)
(42386)
国家社会(41292)
课题(39851)
创新(39589)
教育部(38373)
科研(38120)
期刊
(119706)
经济(119706)
研究(85453)
(58329)
金融(58329)
中国(51855)
(45285)
管理(40145)
(38750)
学报(37956)
科学(35832)
大学(30590)
学学(29048)
教育(26156)
技术(24403)
农业(23852)
财经(22883)
业经(20951)
经济研究(20274)
(19529)
理论(15417)
问题(15405)
实践(14166)
(14166)
财会(12848)
商业(12575)
现代(12517)
(12384)
(12285)
技术经济(12262)
共检索到420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赵家琪   江弘毅   胡诗云   沈艳  
本文旨在研究数字金融兴起背景下银行业数字化转型为解决小微企业“贷款难贷款贵”带来的机遇和挑战。采用2011—2018年中国97家商业银行的数据,本文研究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信贷指标的影响,发现如下。第一,小微贷款占比未显著提升,但转型程度低的银行不良率抬升。第二,认知转型高、组织转型领先的银行更能增加小微贷款而不牺牲不良率。第三,转型主要通过成本效率提升增加小微贷款、改善不良率。第四,有数字金融基础设施红利。发现表明,需重视转型对监管和市场结构等的挑战,助力银行提高成本效率;同时需重视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徐章星   刘滨   李祎雯  
构建直接诱导式询问的理论分析框架,对小微企业信贷配给机制进行识别,基于贷款技术视角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小微企业信贷配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缓解小微企业供给型信贷配给,但对需求型信贷配给的影响不显著。第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软信息硬化的方式改进了关系型贷款技术,缓解了小微企业需求型信贷配给;通过硬信息强化的方式改进了交易型贷款技术,缓解了小微企业供给型信贷配给。第三,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通过改进关系型贷款技术和交易型贷款技术,分别缓解了小微企业需求型信贷配给和供给型信贷配给;使用深度通过优化关系型贷款技术,同时缓解了小微企业需求型信贷配给和供给型信贷配给;但是,数字化程度加剧了小微企业供给型信贷配给。基于上述结论,要引导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和改进贷款技术运用,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传统贷款技术的改进作用,拓宽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提升金融服务小微企业的质效。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方芳   李强  
对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其风险承担水平的研究,既有文献多从数字化场景下的信贷市场技术变化与授信模式调整切入,忽视了银行融资市场的影响。区别于此,本文通过商业银行的城市聚类,使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作为地区性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的代理变量,利用城市商业银行2012—2022年面板数据,从“融”与“贷”两个维度分析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风险承担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论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显著增加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且表现为信用风险(信贷不良率)与经营稳定性风险(收入波动性)的共同上升。机制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的风险积累通过成本冲击效应而实现,信贷选择效应并不显著,说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所形成的风险积累,实际源自“融”而非“贷”。商业银行缺乏通过信贷溢价释放负债成本压力的能力,导致负债成本的增加最终形成风险积累。此结论可为商业银行更为精准地选择风险控制与管理的业务切入口提供启示。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蔡栋梁   王海军   黄金   黄宇虹  
银行数字化转型提高了金融服务质量与效率,这能否缓解实体经济融资约束,助力小微企业牵住自主创新的“牛鼻子”。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并采用爬虫技术获得超过18万条有关商业银行报道的新闻文本,创新地构造了地级市层面的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将中国小微企业调查(CMES)数据和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相匹配,实证检验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据此分析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数字金融的协同作用。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显著驱动了小微企业自主创新,主要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中介机制促进小微企业自主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与数字金融在驱动小微企业自主创新方面具有协同效应,数字金融水平越高,则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创新驱动效应越强。将制度环境划分为产权保护、产研结合、政策环境的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较好、社会平台协作度较高以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小的地区,银行数字化转型对小微企业自主创新的驱动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发现为赋能银行数字化转型战略提供了支持证据,也为解决实体经济融资难问题,驱动自主创新、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解决方案。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时雨   秦畅  
金融科技赋能对商业银行优化信贷资源的配置效率驱动企业创新增长,实现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利用上市企业贷款信息和北京大学中国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指数进行实证分析发现,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促进企业创新绩效提升,该结论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带来的创新驱动效果在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地区和高新科技型企业影响更加明显。渠道研究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具有普惠特征,可以通过降低融资成本和增加信用贷款占比,提升企业创新绩效。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强化了银行信息甄别能力,在金融科技的推动下盈利能力越强的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绩效。因此,推动银行数字化转型优化信贷配置效率,是提升企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动力。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炜  
省级农信联社作为中国银行业的一个特殊群体,一直备受关注。在数字化中国及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普惠金融成为国家金融战略的新形势下,肩负"管理、指导、协调、服务"多重职能的省农信联社应如何作为,一直是相关各方思考与探索的问题。浙江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公立  
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就业、推动科技创新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关注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如何加强金融对小微企业的有效支持,成为行业不断探索的命题。微众银行是中国首家民营银行、互联网银行,以“让金融普惠大众”为使命,坚持服务大众、服务小微的定位,从2016年开始举全行之力,启动了小微服务战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蒋海   王梓峰  
本文通过构建包含异质性银行的理论模型,论证了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之间的非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采用2015—2021年73家中国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之间存在U型的非对称关系。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化转型的风险效应只存在于中小银行,大银行的数字化转型对系统性风险无显著影响。此外,进一步分析表明,银行的战略数字化转型显著抑制了系统性风险,而业务数字化转型对其系统性风险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影响,管理数字化转型与系统性风险不存在显著的因果关系。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翟胜宝  程妍婷  谢露  
在数字经济与金融科技的冲击下,商业银行面临着数字化转型带来的重要机遇与重大挑战。选取2007—2020年在中国沪深A股上市的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考察了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对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中介机制检验表明,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主要通过缓解银行内外部信息不对称程度、提高银行经营效率,从而降低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数字化转型降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作用效果在大中型、非国有和竞争程度较高商业银行,以及东部地区商业银行中更加明显。因此,商业银行应尽快顺应数字化转型大势以降低经营风险,不同规模和禀赋的商业银行应明确与经营特点相匹配、与风险管理能力相适应的数字化转型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卫梦洁   李静萍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金融经济基本面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普惠金融已经成为影响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基于存款和贷款结构的联合视角,选取2011—2021年中国52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削弱商业银行的中介职能,进而显著增加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且在股权和产业结构下存在异质性特征;数字普惠金融会恶化商业银行存款和贷款结构,从而增大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提升作用会随着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而减弱。因此,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全面监管金融活动,鼓励商业银行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差异化信用风险管理,以期推动商业银行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徐瀚  
<正>国家“十四五”规划提出,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加快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这些都对银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随着数字化转型进入深水区,如何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数字化转型评价体系,有效评价数字化转型成效,并以此指导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方向,成为摆在商业银行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关键词: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杨涛  
银行数据治理的政策背景问题的提出近年来,数据治理成为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之一,也是监管层关注的焦点。回顾历史,监管部门于2011年颁布了《银行监管统计数据质量管理良好标准(试行)》,2018年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数据治理指引》。在此阶段,对于银行的数据监管政策,逐渐从数据质量考核结果导向的监管演变为对管理层面上的数据治理全方位要求。面对监管要求与同业创新压力,银行业逐渐从数据治理成熟度的视角来认识和应对相关问题,众多银行开始积极行动和探索布局,迈出深化数据治理和数字化转型发展的重要一步。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涛  
如何以数字化转型带动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提升,是当前商业银行面临的重要挑战。虽然大型商业银行在行业占据主导作用,但是从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和推动普惠金融创新等方面来看,中小银行的意义更重大。因此中小银行更加迫切地需要通过加快数字化转型,既实现可持续发展,又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论文从研究背景、文献梳理、现状与挑战、战略重点、外部保障等多视角对此展开深入分析。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胡浩青  
全球已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数字原住民正在成为主流消费群体,我国制定并发布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经济已成为主要经济形态,数据要素成为第五类生产要素,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进一步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建设步伐,催生了虚拟导购、在线购物、视频会议、远程会诊等非传统接触式产业的迅猛发展,为数字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银行是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源头活水,有必要在这场数字经济变革中充分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数字化水平和能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熊健   李超伟  
数字化转型是银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但也可能引发一系列不平等的现象。运用2010—2021年中国208家商业银行数据,从经营绩效的视角考察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马太效应及其内在机理。结果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经营绩效之间先表现为数字化悖论,后表现为财务增进,整体呈U型关系。大、小银行数字化转型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随着银行规模增大,数字化转型与经营绩效关系的U型曲线拐点左移,即相较于小银行,大银行实现财务增进所需的数字化转型程度更低。机制分析表明,银行数字化转型与经营成本和经营收入分别呈倒U型和U型关系,且曲线拐点随着银行规模增大向左移动,导致银行数字化转型对经营绩效具有非线性影响,且在大、小银行之间存在马太效应。进一步讨论发现,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马太效应还体现在经营风险层面,相较于小银行,数字化转型更有利于大银行降低经营风险。因此,在加快推进银行数字化转型的同时,应着重缓解马太效应,充分释放数字化发展红利,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