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621)
- 2023(10490)
- 2022(7944)
- 2021(6936)
- 2020(5421)
- 2019(11976)
- 2018(11213)
- 2017(21356)
- 2016(10639)
- 2015(11298)
- 2014(11039)
- 2013(10814)
- 2012(9764)
- 2011(8732)
- 2010(8922)
- 2009(8735)
- 2008(7570)
- 2007(6926)
- 2006(6080)
- 2005(5526)
- 学科
- 济(49339)
- 经济(49311)
- 业(42858)
- 管理(40975)
- 企(38670)
- 企业(38670)
- 融(25655)
- 金融(25654)
- 银(22845)
- 银行(22844)
- 行(22153)
- 中国(20138)
- 方法(16857)
- 业经(16164)
- 技术(16047)
- 财(15344)
- 地方(14974)
- 数学(14528)
- 数学方法(14469)
- 技术管理(12426)
- 制(12201)
- 产业(11190)
- 中国金融(11080)
- 农(10967)
- 务(10876)
- 财务(10861)
- 财务管理(10853)
- 企业财务(10505)
- 信息(9398)
- 总论(9164)
- 机构
- 学院(148483)
- 大学(146794)
- 济(66662)
- 经济(65398)
- 管理(62764)
- 理学(54467)
- 理学院(53948)
- 管理学(53434)
- 管理学院(53124)
- 研究(45213)
- 中国(42519)
- 财(32257)
- 京(28694)
- 财经(25463)
- 科学(24141)
- 中心(23786)
- 经(23128)
- 江(21848)
- 经济学(21631)
- 所(19966)
- 经济学院(19650)
- 财经大学(19179)
- 融(19018)
- 金融(18646)
- 州(18545)
- 商学(18360)
- 商学院(18173)
- 研究所(18065)
- 范(18008)
- 师范(17861)
- 基金
- 项目(102784)
- 科学(84839)
- 研究(80083)
- 基金(76197)
- 家(64306)
- 国家(63752)
- 科学基金(57624)
- 社会(55198)
- 社会科(52707)
- 社会科学(52700)
- 省(41894)
- 基金项目(40356)
- 教育(35598)
- 自然(33803)
- 划(33580)
- 自然科(33104)
- 自然科学(33101)
- 自然科学基金(32556)
- 编号(31516)
- 创(28964)
- 资助(28275)
- 创新(25946)
- 成果(24832)
- 国家社会(23721)
- 发(23661)
- 重点(22923)
- 部(22155)
- 课题(21666)
- 制(21337)
- 项目编号(20500)
共检索到224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周才云 谢顺平
数字普惠金融在企业科技创新和区域创新等微宏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基于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中介效应检验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创新的直接效应和空间效应,以及资本投入对区域创新的中介效应。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省域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通过资本投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在空间效应上,各省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具有明显的“虹吸效应”,不利于邻省域创新的发展;进一步异质性研究发现,东北和中西部省份相较于东部发达省份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直接效应、空间效应的促进作用和溢出强度都更为明显。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俊
以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因数据缺失,不包含港澳台地区)的相关面板数据为基础,基于空间异质性假设引入空间计量模型,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影响效果及其分维度、分区域异质性特征展开定量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区域创新能力和数字普惠金融均呈现出空间正相关性;进一步实证发现,增加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确实可以强化本区域创新能力,但对邻近区域创新能力会产生抑制或冲击的空间溢出效应,该结论在东中西部地区均显著成立,其中在西部地区该“虹吸效应”更为突出。同时,分维度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均能有效促进本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但其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此外,基于非线性假设建立的门槛效应模型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随着自身发展程度、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增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刚 张亨溢
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是助推经济增长的核心力量。文章从省际面板数据中截取了2011—2019年的部分数据,对数字普惠金融、区域创新、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探究。研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和区域创新能显著促进经济增长,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分区域探讨的情况下,回归结果依然具备较强的稳健性;(2)数字普惠金融能进一步通过提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3)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发生改变,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呈非线性关系;(4)分区域来看,不同地区数字普惠金融都会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但影响程度有所不同,由强到弱依次为西部、中部、东部;而创新水平对经济增长产生的影响则相反,影响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东部、中部、西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创新 经济增长
[期刊] 征信
[作者]
关斐 高星 李麦收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化的产物,对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基于我国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从创新驱动视角出发,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区域绿色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并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以及广度、深度和数字化程度的异质性,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更大,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积极效应最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创新驱动能力促进了区域绿色经济增长。市场化和城镇化的调节效应表明,市场化和城镇化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越大。因此,提出了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与绿色产业的深度融合、数字普惠金融政策实施因地制宜策略等对策建议,为区域绿色经济增长提供参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董树功 杨峙林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不断推动着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为助力区域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运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地区专利申请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区域创新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区域创新水平具有正向的促进作用。同时,对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等分维度及东、中、西部分区域样本的探究发现,不同维度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对区域创新的作用存在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东、中、西部创新的驱动作用也存在异质性。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会显著提升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助力区域创新水平提升。
关键词:
区域创新 异质性 数字普惠金融 中介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娇 赵荣荣 任建辉
强化数字金融的创新激励效应,是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文章基于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从影响效果、传导机制、非线性特征和空间效应四个方面对数字金融与区域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检验。研究发现:(1)数字金融显著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且促进效应在南方地区、金融基础较弱的地区和数字金融发展后期更强;(2)数字金融能够通过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强化集聚规模经济效应和多样化知识溢出效应来间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3)数字金融对区域创新的促进作用存在数字金融发展水平、研发投入强度的单一门槛效应和信息化水平的双重门槛效应;(4)数字金融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周边地区创新绩效的提升。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创新绩效 高技术产业集聚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文国 刘亮坤
基于我国2013—2020年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就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显著推动区域创新绩效的提高。结合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快、人力资本逐渐趋向高级化的事实,将高等教育人力资本加入数字经济促进区域创新绩效的过程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能够提升我国的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水平。通过进一步检验可以得出,数字经济还能够以高等教育人力资本为中介变量间接提升区域创新绩效。分地区来看,我国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具有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经济的促进作用要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采用门槛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效果呈现非线性特征,这种效果随着高等教育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而增强。为此,要持续挖掘我国庞大的数字潜力,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步伐,重视对高级人才的培育与人力资本结构的优化,加大对创新全过程的扶持与保障力度,提高企业创新动力,打造区域创新生态系统。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高等教育人力资本 区域创新绩效
[期刊] 清华金融评论
[作者]
何正根
如何破解中国广大农村没有金融网点、村民难以享受金融服务的难题?本文建议,通过数字金融创新,大力推动村域支付普惠金融的发展。长期以来,银行机构主要把网点设置在县城和乡镇中心,设置于行政村的网点少之又少。随着中国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银行机构逐渐改变了过往收缩农村银行网点的趋势,转而在一些经济率先发展的县城或乡镇扩张网点,县城和乡镇基本实现了银行实体网点的全覆盖。但是,村域受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谢丽娟 王露 刘心怡
基于全国278个地级市2011—2020年的数据,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有显著的增益效果。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对区域创新的促进效果最为显著,其次是使用深度,再次是数字化程度。分地区看,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对区域创新的效果存在一定差距,对中部地区的区域创新活动增益效果显著大于东部、西部地区。分创新层次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各个层次的区域创新水平有突出的正向驱动效果。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提升金融效率和市场化水平进而促进区域创新。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娜娜
本文基于2012-2022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区域经济韧性指数的面板数据,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发展具有显著正向促进影响,并且创新创业水平在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按照地理位置进行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经济韧性的影响比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并且西部地区模型与其他两个地区相比影响效果较弱。本文结合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经济韧性的研究成果提出建议,为区域经济未来的长远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蒙志明
本文以2015-2021年的数据为基础,总结当前文献理论成果,通过模型建构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水平”“区域企业创业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文章得出研究结论: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企业创业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促进了企业的价值成长;数字化普惠金融可以为公司的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支持,缓解了由于信息不对称而造成的融资难题;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推动科技创新,从而提高区域企业创业水平。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万科 曹鹏翥 陈丽 范雯慧
数字技术与普惠金融的结合为农业技术创新打开了新思路。基于2011—2022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技术创新效应。研究发现:(1)基准回归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2)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两个维度上,且该作用在胡焕庸线东南侧和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3)中介效应分析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是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农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渠道;(4)门槛效应分析表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均存在双重门槛效应,当二者越过对应阈值后数字普惠金融的农业技术创新效应均有所增强。以上结论揭示了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业技术创新的特征和机理,对农业科技长远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陆远权 郑威 李晓龙
利用2004—2013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测算了区域创新绩效和金融业集聚水平,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探究了金融业集聚及区域创新绩效在我国各省域的空间分布格局,结果显示,金融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两者在地理空间分布上形成了相似的集群区域。利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分析了金融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金融业集聚有利于提升我国区域创新绩效,但不同类型的金融业态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差异,证券业集聚显著地提升了区域创新绩效,而银行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绩效的提升作用并不显著。除此之外,政府科研投入、产业结构状况、对外开放程度及地区教育水平都是影响区域创新绩效的重要因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丹 彭耿
文章借助2011—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存在瓶颈。比较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程度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为加强区域现代化建设、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创新 非线性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晓丹 彭耿
文章借助2011—2018年中国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否促进了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及其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提高区域创新能力;进一步考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存在非线性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区域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具有一定的门槛效应,存在瓶颈。比较研究发现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程度不同。研究结论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为加强区域现代化建设、实现创新驱动提供参考。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区域创新 非线性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