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359)
2023(17444)
2022(13823)
2021(12749)
2020(10700)
2019(24451)
2018(23935)
2017(45412)
2016(23717)
2015(26395)
2014(25497)
2013(25254)
2012(22881)
2011(20235)
2010(19915)
2009(19021)
2008(18142)
2007(15824)
2006(13666)
2005(12622)
作者
(62351)
(52036)
(51508)
(49174)
(33178)
(24512)
(23670)
(20075)
(19885)
(18228)
(17567)
(17536)
(16406)
(15999)
(15985)
(15886)
(15447)
(15039)
(14934)
(14662)
(12611)
(12420)
(12233)
(11951)
(11713)
(11617)
(11414)
(11127)
(10113)
(10091)
学科
(107368)
经济(107263)
(99543)
(91142)
企业(91142)
管理(84934)
方法(50170)
数学(41513)
数学方法(41129)
(37089)
业经(35450)
中国(31854)
(30604)
(28615)
财务(28575)
财务管理(28539)
(28376)
金融(28375)
企业财务(27295)
(26093)
银行(26088)
(25150)
(24324)
农业(22003)
(19861)
贸易(19843)
(19468)
技术(19426)
(18194)
(17581)
机构
学院(332453)
大学(328839)
(152009)
经济(149655)
管理(139813)
理学(120717)
理学院(119717)
管理学(118298)
管理学院(117664)
研究(102044)
中国(90378)
(72540)
(67090)
财经(58433)
科学(54247)
(53519)
中心(50059)
经济学(47963)
(47439)
(46595)
(45656)
财经大学(43811)
经济学院(43476)
研究所(42426)
北京(42032)
业大(41259)
商学(40090)
商学院(39741)
(37756)
经济管理(37647)
基金
项目(219183)
科学(177741)
基金(165901)
研究(165450)
(141257)
国家(140067)
科学基金(124815)
社会(111432)
社会科(106149)
社会科学(106127)
基金项目(86871)
(81822)
自然(77712)
自然科(76064)
自然科学(76050)
自然科学基金(74789)
教育(74404)
(68121)
资助(67280)
编号(65782)
成果(51766)
(50375)
(48976)
国家社会(48170)
重点(48029)
(46485)
创新(45037)
教育部(44918)
人文(44243)
(43757)
期刊
(160256)
经济(160256)
研究(97451)
(61735)
中国(58845)
管理(56449)
(44987)
金融(44987)
(41580)
科学(41003)
学报(38761)
大学(32076)
学学(30450)
技术(30397)
财经(30093)
农业(28424)
经济研究(26671)
业经(26418)
(25949)
教育(23875)
问题(20609)
技术经济(18730)
财会(18575)
(18450)
(18418)
世界(17820)
国际(16892)
统计(16535)
会计(16274)
现代(16104)
共检索到495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燕  李金宝  
伴随着数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成为金融改革和发展的重中之重。本文以2011—2018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并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匹配,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企业价值提升的影响及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企业价值提升具有显著影响,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是促进企业价值提升的主要作用维度;企业融资约束发挥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拓宽了企业资金来源,提高了融资效率,缓解了融资约束,促进企业价值的长期提升;财务柔性和社会责任发挥调节效应,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价值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会芹   舒云辉  
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的背景下,认识和利用数字金融以支持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立足数字金融视角,通过理论分析并采用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验证数字金融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能够有效减轻企业的融资困境,为企业提供更多样化的融资渠道,这一结论在控制稳健性之后依然成立。机制检验发现,可能存在的两条中介传导路径,一是数字金融微观上通过降低融资费用缓解企业融资困境,二是宏观上通过促进要素市场发育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异质性分析表明,这种缓解效应在沿海地区和制造行业更加显著。一系列研究结论能丰富现有研究数字金融与企业融资困境的文献,为后续优化金融政策导向进而发挥自由市场竞争优势、多样化融资渠道提供参考。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包钧  谢霏  许霞红  
本文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消费权益保护局采集的基础数据构建企业层面的地区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指标,并采集2014-2016年上市公司相关财务数据,以SA指数反映企业融资约束水平,设定实证模型分析普惠金融与企业融资约束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2)中小规模的国有企业在普惠金融发展过程中能够更大程度缓解融资约束,中小规模的非国有企业反而会增加融资约束。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地区的普惠金融发展对于当地企业的融资约束有着显著而积极的作用,进而可能促进当地的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耿成轩  李梦  鄂海涛  
文章引入生态经济学思想,以2011-2016年中国A股新能源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进一步拓展了新能源企业融资生态评价条件和测度因子变量,基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视角考察分析了新能源企业融资生态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并验证了企业融资内外生态的交互替代效应。研究发现:良好的融资外生态和融资内生态对新能源企业融资约束均具有显著的正向缓解作用,同时二者在具体影响时存在一定的交互替代效应。提出应树立资本生态化配置理念,以资金融通的生态联动为契合点,充分提升新能源企业内部融资生态和外部融资生态的生态适应性与情境融合度。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亚军  杨旭晗  
本文探讨了OFDI通过拓展内源融资、拓展外源融资、实现制度规避和寻求优惠政策三条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路径。在此基础上,以2003—2017年2978家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利用控制时间、个体固定效应的OLS方法和修正的现金——现金流敏感度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具有融资约束缓解效应,以及这种效应是否存在产权异质和行业异质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静怡  谢瑞峰  
利用中国1173家由绿色产业和"两高"行业构成的环境敏感上市企业面板数据,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环境敏感企业投资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降低环境敏感企业现金流敏感性,提升这类企业可用于投资的现金利用效率;(2)受数字普惠金融影响,绿色产业企业相比"两高"行业企业投资效率提升更明显,子维度覆盖广度比使用深度对投资效率影响更小;(3)在融资约束中介作用下,数字惠普金融能够缓解融资约束,最终改善投资不足类型企业投资效率,但促进了投资过度企业的无效投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顾奋玲  解角羊  
本文以2013-2017年沪深A股主板上市公司为样本,实证研究了内部控制缺陷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审计师意见对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审计师意见对内部控制缺陷影响融资约束的传导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与不存在内部控制缺陷的企业相比,前者有较高的融资约束,并且随着企业内部控制缺陷程度的增加,企业将面临更高的融资约束;审计师出具非标内部控制审计意见与企业融资约束成正相关作用。进一步研究后发现,在审计师出具了非标内部控制审计意见的传导作用下,内部控制缺陷与融资约束之间的正相关作用进一步增加。本研究丰富了内部控制缺陷与融资约束的研究成果,对于探索内部控制缺陷和审计意见影响融资约束的作用机理以及加强内部控制建设与缺陷修复等具有积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飞鸣  
宏观金融政策是影响企业投融资行为的重要因素,金融约束是现阶段中国企业所面临的最主要的宏观金融环境。在金融约束政策框架下,用2004-2013年数据对A股公司的投融资行为进行实证研究,并通过编制的金融约束指数可以看出,中国的金融约束政策是松紧波动的;金融约束政策对国有上市公司和非国有上市公司所产生的政策效应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客观上会带来不同产权属性的上市公司投融资行为上的非效率差异,以及不公平性。因此,需要逐步放松政策约束。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三亚市中心支行课题组  向志容  
本文将我国央行实施定向降准政策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以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重差分法对定向降准的实施效果以及可能的传导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从整体效果来看,定向降准政策实施后,所有样本企业的融资约束均有所缓解,且农业企业的改善程度比非农业企业更加显著。第二,从传导机制来看,定向降准政策可通过增加企业信贷可得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和改善银企信息壁垒等渠道,显著提高农业企业的信贷规模并降低其融资成本。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定向降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流动性优先投向农业企业等受支持对象,实现了预期政策目标。为进一步增强定向降准的政策效应,建议优化正向激励与负向约束相结合的考核机制,对已享受定向降准政策的金融机构进行定期考核,确保定向降准释放资金精确流向受支持行业和领域,同时采取配套措施助力企业减负降本、打破银企信息壁垒,提升涉农信贷市场的运作效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文学舟   汪晶晶   俞园园  
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中国技术创新重要主体,其可持续发展绩效事关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效果,而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为其绩效提升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基于我国创业板63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在2011—2020年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其经济绩效、社会绩效、环境绩效和创新绩效4个维度的可持续发展绩效的影响及其背后的作用机理,并进行必要的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处理。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绩效,且企业的融资约束在二者之间发挥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规模较小、非国有企业的经济绩效、社会绩效和环境绩效促进效果更好,对规模较大、国有企业的创新绩效提升作用更加明显。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项东   田婷婷   李楠  
基于2011—2020年新三板注册中小微企业的专利数与全国地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以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通过《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及路径。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尤其对低端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是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路径,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是缓解融资约束的主要路径。另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政策环境好的地区和内部治理质量差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姚正海  孙鑫  
本文使用2011—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研究融资约束对两者的中介作用以及企业生命周期对两者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大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的作用不显著;企业生命周期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务绩效较高的企业影响更加显著,且当企业财务绩效处于较高水平时,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边际递减;此外,对于产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对非国有企业作用更大。基于此,本文分别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邹伟  凌江怀  
发展普惠金融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文章基于内生金融理论视角,利用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和世界银行中国企业调查数据,从传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两个层面,考察了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发展普惠金融能够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经济发展水平和法律制度环境是制约普惠金融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约束的重要因素,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下,发展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高中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缓解融资约束。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唐彩霞  杨毅  
本文以2012年~2015年创业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不同生态环境下,内部控制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研究表明:(1)金融生态环境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2)高水平的内部控制质量亦能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3)金融生态环境与内部控制质量对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存在替代作用;(4)进一步分析研究发现,金融生态环境存在门槛值,使得内部控制质量水平对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存在不同的影响作用。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梁帆  
中小企业具有规模小、抵押品少、信息不对称程度高、未来收益不确定性大等特点,面临着较为严重的融资约束。以2002—201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考察银行贷款和风险投资两种渠道对企业融资的差异,采用DID方法分析金融发展程度对企业成长性的影响,充实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的微观基础。研究表明,越依赖于外部融资的行业,在银行发展程度高的区域,中小企业成长相对较慢;而在风险投资发展程度高的地区,中小企业成长快。进一步实证研究表明,银行贷款倾向于发放给规模大、抵押品充足、收益确定的企业,而风险投资则对规模和抵押品不敏感。相比于银行贷款,风险投资在中小企业融资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