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6)
- 2023(6412)
- 2022(4294)
- 2021(3483)
- 2020(2660)
- 2019(5560)
- 2018(4951)
- 2017(9718)
- 2016(4725)
- 2015(5127)
- 2014(5045)
- 2013(5053)
- 2012(4651)
- 2011(4142)
- 2010(4333)
- 2009(4443)
- 2008(3167)
- 2007(2898)
- 2006(2655)
- 2005(2527)
- 学科
- 融(24162)
- 金融(24162)
- 济(22177)
- 经济(22149)
- 银(21086)
- 银行(21086)
- 行(20586)
- 业(15802)
- 中国(14306)
- 管理(13628)
- 企(12612)
- 企业(12612)
- 中国金融(10884)
- 业经(10351)
- 财(9058)
- 产业(8799)
- 信息(8196)
- 总论(8033)
- 信息产业(8019)
- 制(7849)
- 方法(6612)
- 农(6529)
- 地方(6295)
- 数学(6121)
- 数学方法(6090)
- 务(5825)
- 财务(5813)
- 财务管理(5808)
- 企业财务(5634)
- 农业(5223)
- 机构
- 学院(67137)
- 大学(66179)
- 济(31337)
- 经济(30655)
- 管理(24749)
- 中国(24706)
- 研究(21318)
- 理学(21012)
- 理学院(20799)
- 管理学(20498)
- 管理学院(20378)
- 财(16903)
- 银(14483)
- 融(14193)
- 银行(14034)
- 金融(13929)
- 财经(13337)
- 行(13153)
- 京(12938)
- 中心(12887)
- 经(12162)
- 经济学(11546)
- 人民(11141)
- 经济学院(10666)
- 科学(10379)
- 国人(10222)
- 财经大学(10196)
- 中国人(10181)
- 中国人民(10117)
- 所(9442)
- 基金
- 项目(45095)
- 科学(36064)
- 研究(35440)
- 基金(33317)
- 家(27956)
- 国家(27677)
- 社会(24926)
- 科学基金(24589)
- 社会科(23863)
- 社会科学(23857)
- 省(17424)
- 基金项目(16810)
- 教育(14631)
- 编号(14491)
- 划(13852)
- 自然(13035)
- 资助(12889)
- 自然科(12764)
- 自然科学(12764)
- 自然科学基金(12533)
- 成果(11706)
- 国家社会(11425)
- 融(10728)
- 发(10376)
- 创(10073)
- 重点(9880)
- 制(9658)
- 项目编号(9614)
- 创新(9425)
- 课题(9395)
共检索到108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钱雪松 袁峥嵘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居民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指数、使用深度指数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了较为显著正向影响。与高收入(中东部地区、城镇地区、男性、高教育水平)群体相比,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低收入(西部地区、农村地区、女性、低教育水平)群体主观幸福感的提升作用相对更大。数字普惠金融通过缓解生活压力(体现在经济压力和制度排斥压力方面)的路径提升居民主观幸福感。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幸福感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完善数字金融普惠体系。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汤黎明
本文主要通过公共交通、商业、物价和收入结构等四个方面的指标对北京和维也纳的居民幸福感作出一个直观的比较。通过对北京和维也纳两座城市的实地考察,探究两座城市在城市基础设施、收入结构、民需品价格等层面存在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借鉴维也纳经验,提高北京市居民幸福感指数的建议。
关键词:
幸福感 民生问题 公共服务 均等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吕洁华 刘飞 夏彩云 魏鑫
文章基于哈尔滨、郑州、南昌三个城市的城乡居民问卷的调查数据,从定量的角度研究城乡居民生活的幸福感,通过因子分析,找出影响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因素,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探索各因素之间的内部路径关系,找出社会环境因子与工作情况因子、身体健康因子与个人发展因子之间相关程度较大。通过建立幸福感测量的指标体系,对城乡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大小对比分析。
关键词:
幸福感指数 结构方程 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江求川 马梦莹 李响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是提升居民幸福感的有效途径,为实现社会公平与共同繁荣提供了重要参考。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本文使用Ordered Probit模型,实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高了居民幸福感,这一影响在中西部地区、农村地区、中高学历居民和低年龄段居民中尤为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在宏观层面上改善地区经济环境、提升地区GDP水平;在微观层面上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而提升居民幸福感。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松 孙楚仁 何雅兴
本文分析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并利用2011~2018年CGSS数据和省份层面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实证检验了这一影响。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发展能显著提升中国居民的生活幸福感。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居民个人年收入和降低环境污染来提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异质性分析还表明,相比于农村居民,数字经济发展更加能提升城镇居民的生活幸福感;相比于中西部地区居民,数字经济发展更加能提升东部地区居民的生活幸福感。本文的研究提供了数字经济发展增进人民幸福感的直接证据,但数字经济发展的地区不平衡性导致其“幸福效应”未能普遍展现。因此,加强乡村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数字经发展,将能增加这些地区的居民收入,从而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生活幸福感 CGSS数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李想 李秉龙 张恒春
本文利用对北京、辽宁和河北三省市调查所获得的1033个农户样本,运用有序逻辑模型进行数据处理,分析了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收入、年龄、健康状况、对合作医疗满意度等因素对所有地区的农村居民生活满意度均有正向显著影响;性别、教育程度、婚姻状况、住房面积和结构等因素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存在差异;宗教信仰、家庭人口、家庭成员的身体状况以及是否有需要赡养的老人等因素对我国不同经济发展地区农村居民生活幸福感的影响不显著。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方能胜 郭福森 路晓蒙
本文基于北京大学中国数字金融普惠指数(DFIIC)和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深入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提高了非老年群体的幸福感,但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关系,整体上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幸福感,体现了老年群体中数字鸿沟的存在。进一步分析发现,有一定学历、社会互动高以及偏好风险的老年群体,能缓解数字普惠金融快速发展带来的幸福感下降问题。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发展适合的数字普惠金融减少老年人数字鸿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老年人幸福感 数字鸿沟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尹志超 王丽娜 张诚
稳步提升居民幸福感、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数字金融发展或是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指数提升的重要因素。运用2013—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发展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显著提升居民幸福感,上述效应是通过网络购物、保险参与度和金融知识水平等渠道实现的。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老年群体、风险厌恶群体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居民群体的幸福感无显著性影响,反映出数字金融发展可能存在数字鸿沟问题。因此,为进一步增强居民幸福感,相关部门应继续推动数字金融发展,提高居民的金融知识水平和教育水平,积极促进弱势群体享受数字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红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浩杰 张广胜
数字金融发展质量对居民幸福感水平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自我决定理论,运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2011—2017年数据,检验数字金融对中国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和作用机制后发现,数字金融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呈U型,即早期低水平的数字金融降低了居民主观幸福感,但中后期高水平的数字金融能有效提升幸福感。这意味着数字金融发展存在两面性,既可能损害居民利益降低幸福水平,也可能通过提高效率和促进公平增强幸福水平,需要建立完备的数字金融发展与监管体系。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通过影响个体的经济状况、精神状况和主观社会地位作用于主观幸福感。因此,应在完善监管制度的情况下,不断加大数字金融的建设力度,通过财税政策引导企业建立多品类的金融服务体系,为居民增强幸福感赋能。
[期刊] 求索
[作者]
周天芸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设计居民获得感的综合评价指标,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获得感的影响及其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居民的获得感。机制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居民家庭收入、缩小家庭收入差距而提升居民获得感,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家庭消费水平、优化消费结构而提升居民获得感。进一步的异质性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提升居民获得感的作用在中低收入样本和老年群体样本中较为显著。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获得感 家庭 因子分析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刘恒宇 彭耿
金融风险资产持有与幸福感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本文利用2018年度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证证明了在金融市场上持有风险资产会对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且心理压力在两者之间发挥了显著的中介作用。此外,区域异质性分析发现东部地区家庭持有金融风险资产对幸福感的负面影响显著大于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家庭。研究结论为政府提升居民幸福感与金融机构建立更完善的金融环境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邱夏 陈惠雄
目前我国存在着多重"幸福悖论"现象,这些现象既存在于同区域纵向的收入-幸福指数比较中,也存在于跨区域居民的收入-幸福指数比较之中。幸福悖论意味着人们的主观幸福感并不一定能随着经济福祉的增进而提升,本文研究表明目前我国居民的幸福来源主要在于健康、亲情等微观要素,对收入、经济发展等中观要素的满意度稍低,对社会公平、生态环境等宏观要素的满意度最低。居民满意度状况存在的层次性差异现象对政府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只有通过构建系统性以幸福为导向的政策体系,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的调整,才能够不断提升人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
关键词:
幸福指数 满意度 幸福悖论 公共管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於方 曹东 王金南
对城镇生活用水量以及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进行科学预测,对于合理开发水资源以及制定城镇废水治理规划和治理政策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系统研究国内外关于水资源需求以及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研究概况和常用预测方法的基础上,针对城镇生活用水需求以及生活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建立了一套宏观城镇生活用水、废水和污染物排放量以及治理费用的预测模型,预测分析了2007年~2020年期间的城镇生活用水和废水排放趋势和投资需求以及减排工作重点。本项研究是综合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预测预警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为宏观环境形势分析和确定减排工作重点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预测结果表明,到2020年城镇生活用水量将达到约670×1...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张伟 李红娟 胡仲明
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是两个非常相似且在实际研究中常常等同起来使用的概念。然而,虽然两者之间关系密切,但仍存在一定的差异。采用2006年的CGSS调查数据(该数据对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均有单维度的测量),对我国城市居民的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状况及其相应影响因素进行了解析。研究结果显示,个体的人口统计学因素、经济状况、健康状况、家庭关系、人际关系、社区满意度状况均与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但是,性别、出生队列、婚姻状况与政治面貌对两者的影响存在差异。
关键词:
幸福 主观幸福感 幸福感 生活满意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涂志芳子 王倩
文章运用2011—2021年我国居民生活数据,通过熵值法建立国民幸福指数评价体系,实证分析数字金融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国民幸福感有显著提升作用,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对其影响机制进行分析,上述效应通过提升消费水平、缓解融资约束来实现;同时该效应存在地区异质性,数字金融对国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在非东部地区显著,在东部地区不显著;且数字金融滞后一年对国民幸福感的提升效应最大,说明其作用于国民幸福感需要一定的时间。故为进一步提升国民幸福感,应继续推动数字金融的发展,积极促进“长尾群体”享受数字金融创造的福利。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国民幸福感 熵值法 中介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