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04)
- 2023(8170)
- 2022(5854)
- 2021(4967)
- 2020(3766)
- 2019(8249)
- 2018(7237)
- 2017(13936)
- 2016(6775)
- 2015(7037)
- 2014(6703)
- 2013(6553)
- 2012(5951)
- 2011(5364)
- 2010(5528)
- 2009(5514)
- 2008(4264)
- 2007(3861)
- 2006(3486)
- 2005(3276)
- 学科
- 济(30009)
- 经济(29973)
- 融(24595)
- 金融(24595)
- 业(24205)
- 银(21414)
- 银行(21413)
- 行(20875)
- 管理(20487)
- 企(17819)
- 企业(17819)
- 中国(16147)
- 业经(12017)
- 财(11218)
- 农(11037)
- 中国金融(10943)
- 方法(10089)
- 产业(9541)
- 数学(9203)
- 数学方法(9112)
- 农业(9099)
- 制(9064)
- 信息(8568)
- 总论(8374)
- 信息产业(8346)
- 地方(7770)
- 务(7515)
- 财务(7495)
- 财务管理(7489)
- 企业财务(7267)
- 机构
- 学院(94830)
- 大学(93936)
- 济(44550)
- 经济(43752)
- 管理(35712)
- 理学(30901)
- 理学院(30636)
- 中国(30610)
- 管理学(30214)
- 管理学院(30045)
- 研究(30003)
- 财(23006)
- 财经(18391)
- 京(17635)
- 中心(16854)
- 经(16825)
- 融(16482)
- 经济学(16183)
- 金融(16179)
- 银(15704)
- 银行(15191)
- 科学(15125)
- 经济学院(14961)
- 行(14272)
- 财经大学(14021)
- 所(13134)
- 江(13095)
- 农(13049)
- 人民(12749)
- 研究所(11893)
- 基金
- 项目(66520)
- 科学(53587)
- 研究(51390)
- 基金(50021)
- 家(42606)
- 国家(42212)
- 科学基金(37350)
- 社会(36239)
- 社会科(34720)
- 社会科学(34715)
- 省(25558)
- 基金项目(25473)
- 教育(22092)
- 自然(20729)
- 编号(20625)
- 划(20523)
- 自然科(20327)
- 自然科学(20325)
- 自然科学基金(19980)
- 资助(19073)
- 国家社会(16718)
- 成果(16450)
- 发(15224)
- 创(14918)
- 重点(14737)
- 制(14384)
- 部(14247)
- 创新(13957)
- 性(13475)
- 项目编号(13420)
共检索到146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振军 于丽红
文章利用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在构建地理权重矩阵、经济权重矩阵和嵌套权重矩阵的基础上,运用空间杜宾模型从数字普惠金融角度深入探究我国农村多维贫困空间分布特征及减贫的空间效应。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多维贫困表现出显著的空间集聚分布特征,即越贫困的地区其集聚效应越显著;虽然数字普惠金融具有显著的减贫效应,但对医疗贫困的减贫效应相对较弱;东、中、西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均对农村多维贫困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和空间关联性,但对东部地区整体减贫效果弱于其他地区;从空间溢出效应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其他相关联省份的减贫起到了间接作用。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多维贫困 金融减贫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鑫垚 叶家硕 卓震宇 李杰
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 2017—2019年数据,建立了多维相对贫困测度指标体系,测算了我国微观家庭层面与宏观地区层面的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状况。并使用离散选择模型、调节效应模型宏微观结合地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多维相对贫困的空间收敛性、空间相关性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多维相对贫困消减的内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各省级行政区的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收敛性与空间相关性;数字普惠金融不仅能在微观家庭层面上帮助减贫,还有助于在宏观地区层面上降低多维相对贫困发生率;机制分析的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在助力减贫的过程中对公平性问题的处理也相对较好,避免了“精英俘获”现象所导致的减贫效率低下与资源错配;数字普惠金融的多维减贫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家庭收入、就业、消费结构、主观感知与信息获取状况的改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华 曹成航 李博康
基于代表性年份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CHFS),从“吃穿”“用”“住”、教育和医疗五个维度构建了多维贫困指标体系,运用Biprobit模型从贫困状态变动的角度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可持续扶贫的作用机理、实施效果和异质性特征。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为可能返贫主体提供差别化金融供给、定向性金融创新和可及性金融覆盖。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普惠金融推进可持续扶贫的建议和对策,具体包括:加强偏远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农户的金融素养和提高农民的金融需求能力,构建多层次金融服务供给主体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游士兵 刘多晨曦 覃文 姜娇阳
文章基于2010—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异质性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减缓家庭相对贫困。这一结论在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家庭相对贫困的减缓效应存在异质性,减缓效应在中部地区和教育水平相对较低的地区更为突出。最后,居民金融市场参与意愿的提升是数字普惠金融减缓家庭相对贫困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相对贫困 金融市场参与意愿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庆田 王欣宇
构建财政金融缓解多维贫困的长效协同机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举措。本文利用2010-2018年CFPS数据测算我国多维贫困指数,运用系统GMM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探讨财政支持对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多维贫困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财政支持对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多维贫困具有耦合效应,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地区表现出异质性;第二,财政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多维贫困的促进作用存在门槛效应,适度的财政支持更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发挥多维减贫效应;第三,财政支持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维度的贫困缓解存在异质性。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阶段,要继续发挥财政支持对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多维贫困的促进作用。第二,建立并完善财政对数字普惠金融多维减贫的适度支持机制,根据数字普惠金融的多维减贫进程,动态调整财政支持力度。第三,要针对不同地区制定差异化的财政支持政策。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晓芝 任善英
乡村振兴背景下,金融支持是我国帮扶工作的重要制度安排,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在我国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村地区的绝对贫困已经消除,但相对贫困的问题依旧存在。本文基于2011—2019年我国31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包括数字普惠金融对地区相对贫困水平减缓的总效应分析,以及产业结构在此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减缓地区的相对贫困,同时城镇化水平、教育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也有助于相对贫困的减缓;第二,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存在一定的中介效应,且这种效应是产业结构变迁带来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嫣娟 陈海龙
数字经济通过降成本、可达性、信息完备、服务灵活等优势促进普惠金融政策的深化,助推改善相对贫困。文章借助分位数回归模型,选择2011—2019年的样本数据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改善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有效促进了相对贫困状态的改善,但改善效应存在分布差异,依相对贫困深度呈现“倒U”型特征;(2)数字金融覆盖广度和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相对贫困影响系数的波动幅度较大,数字化程度的波动幅度相对较小;(3)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改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主要体现在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为相对贫困程度低的居民改善了生活状态,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影响极为有限,中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程度最高居民生活的改善效果相对较弱,但与西部地区相比明显较强。
关键词:
相对贫困 数字经济 普惠金融 分位数回归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魏
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4—2018年数据,从收入不平等视角考察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相对贫困的影响及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每增加1%,居民发生相对贫困的概率降低3.2%,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缓解了个体的相对剥夺状况,原因在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高了家庭风险管理能力、缓解了融资约束、并促使家庭社会资本拓展。研究也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贫困的缓解效应也存在城乡群体和年龄群体的差异。因此,让数字赋能扶贫,是治理相对贫困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红倩 张佳馨
解决多维相对贫困问题并降低贫困脆弱性是保证我国减贫成果可持续的关键。本文使用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村庄层面的农村普惠金融指数、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和贫困脆弱性指标,使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对多维相对贫困与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影响农村家庭轻度和深度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非经济因素是农民信息获取劣势和受教育程度不足,且深度贫困脆弱性家庭占比居高不下是造成未来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主要风险;虽然我国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区域非均衡性,但整体上农村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农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和轻度贫困脆弱性,而对深度贫困脆弱性的减缓尚需结合其他手段;降低农村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是农村普惠金融促进其摆脱多维相对贫困并降低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渠道。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易莹莹 陆书馨
基于2014—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和面板门槛模型从代际视角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工多维贫困的影响,并进一步讨论就业机会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老两代农民工的多维贫困均有明显的减缓作用,且对老一代农民工的作用更大;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新老两代农民工多维贫困的缓解作用加强;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高农民工的就业机会缓解其多维贫困。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梓榆 令狐煜婷
本文采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对消费贫困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抑制相对消费贫困的发生,还可以降低相对消费贫困的强度;(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放松流动性约束和便利支付来减轻相对消费贫困,同时流动性约束与相对消费贫困之间存在“U”型关系;(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对消费贫困减贫效应在2016年之后开始凸显,且对中、低消费群体的效应更强。因此,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并强化其为中低消费群体提供服务的普惠导向,同时注重对居民杠杆率的监管,进而在有效遏制相对消费贫困发生的同时降低贫困强度。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梓榆 令狐煜婷
本文采用2012—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的相对消费贫困减贫效应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抑制相对消费贫困的发生,还可以降低相对消费贫困的强度;(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主要通过放松流动性约束和便利支付来减轻相对消费贫困,同时流动性约束与相对消费贫困之间存在“U”型关系;(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相对消费贫困减贫效应在2016年之后开始凸显,且对中、低消费群体的效应更强。因此,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并强化其为中低消费群体提供服务的普惠导向,同时注重对居民杠杆率的监管,进而在有效遏制相对消费贫困发生的同时降低贫困强度。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宏宇 阳超
基于中小微企业和低收入人群等信贷可得性视角,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减缓的影响路径与影响程度,以期强化欠发达地区和农村低收入人口的社会资金捕获能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提升客户触达能力,促使城乡之间金融服务的机会均等化,降低融资交易成本,破解金融排斥,缩小城乡差距,降低农村地区的相对贫困水平。但现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只能够有效地降低东部地区的农村相对贫困水平,而在中西部地区,这种效应并不明显。中国应因地适宜改进和提升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提高各类微弱经济体信贷可得性、增强金融赋能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信贷可得性 相对贫困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梁榜
基于2005—2017年的中国县域和地区面板数据,考察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推广对地区收入分配的影响,以及贫困减缓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地区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收入分配的改善效应,但该缩小作用具有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欠发达地区收入分配的改善效应更明显,体现出普惠性特征。从作用机制来看,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县域农村居民贫困减缓,进一步地,中介效应分析结果也显示,促进农村地区贫困减缓是普惠金融和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传导机制,且相比而言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促进农村贫困减缓发挥的中介效应更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黄秋萍 胡宗义 刘亦文
利用中国31个省市20072015年的数据,基于面板平滑转换模型研究普惠金融发展的贫困减缓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加上中国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判断,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与贫困程度存在显著的非线性关系,并表现出显著的单一门槛特征。在跨越门槛值之前,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的影响表现为显著的抑制作用;在跨越门槛值之后,贫困减缓效应随着普惠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所减弱,体现了边际效应递减规律。整体而言,普惠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普惠金融发展减贫效应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区域特征。
关键词:
普惠金融 贫困减缓 门槛效应 PST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