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01)
- 2023(7929)
- 2022(5572)
- 2021(4579)
- 2020(3437)
- 2019(7303)
- 2018(6514)
- 2017(12440)
- 2016(5952)
- 2015(6514)
- 2014(6528)
- 2013(6586)
- 2012(6049)
- 2011(5485)
- 2010(5661)
- 2009(5702)
- 2008(4258)
- 2007(3897)
- 2006(3525)
- 2005(3335)
- 学科
- 济(31532)
- 经济(31499)
- 融(24256)
- 金融(24256)
- 业(21440)
- 银(21299)
- 银行(21299)
- 行(20777)
- 管理(17235)
- 中国(16309)
- 企(15049)
- 企业(15049)
- 农(14123)
- 业经(13810)
- 财(13247)
- 农业(11147)
- 中国金融(10915)
- 方法(10103)
- 收入(9886)
- 数学(9428)
- 数学方法(9393)
- 产业(9378)
- 制(8859)
- 地方(8827)
- 信息(8485)
- 总论(8307)
- 信息产业(8293)
- 务(6120)
- 财务(6108)
- 财务管理(6101)
- 机构
- 学院(90608)
- 大学(87833)
- 济(43626)
- 经济(42800)
- 管理(34144)
- 中国(29609)
- 理学(29374)
- 理学院(29138)
- 管理学(28801)
- 管理学院(28639)
- 研究(28039)
- 财(22442)
- 财经(17632)
- 京(16681)
- 经(16066)
- 中心(15695)
- 经济学(15690)
- 融(15455)
- 银(15357)
- 金融(15161)
- 银行(14868)
- 经济学院(14437)
- 行(13974)
- 科学(13501)
- 财经大学(13318)
- 人民(12833)
- 农(12512)
- 江(12483)
- 所(12355)
- 国人(11734)
- 基金
- 项目(60509)
- 科学(48787)
- 研究(47644)
- 基金(45277)
- 家(37768)
- 国家(37369)
- 社会(34223)
- 科学基金(33304)
- 社会科(32662)
- 社会科学(32656)
- 省(23397)
- 基金项目(22947)
- 教育(19769)
- 编号(19513)
- 划(18150)
- 自然(17628)
- 资助(17447)
- 自然科(17275)
- 自然科学(17274)
- 自然科学基金(16960)
- 国家社会(15515)
- 成果(15273)
- 发(13954)
- 创(13189)
- 重点(12969)
- 部(12836)
- 制(12827)
- 课题(12569)
- 性(12326)
- 创新(12246)
共检索到141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晋铭铭 张盼 曹芳萍
文章通过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利用2011—2020年我国省级数据,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有效缩小了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经过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仍成立;数字普惠金融通过三条渠道缩小消费差距,即提高支付便利性、拓宽融资渠道、降低预防性储蓄需求;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间接影响消费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改善效应存在区域与消费品类别异质性,即在东北、中部和西部地区效果更好,对城乡居民享受型和发展型消费差距改善效果更显著。
[期刊] 改革
[作者]
杨怡 陶文清 王亚飞
将数字普惠金融、农村人力资本、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同时纳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分析框架,基于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评估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以及农村人力资本的调节效应、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促进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缩小;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数字化程度有助于抑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农村健康类人力资本、教育培训类人力资本、迁移类人力资本不仅本身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具有收敛作用,而且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收敛效应中发挥了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徐敏 张小林
本文利用金融包容指数和泰尔指数分别测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运用VAR模型、协整和格兰杰检验对中国1985~2012年普惠制金融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普惠制金融发展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普惠制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能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但作用效果不明显;前者是后者的格兰杰原因,普惠制金融发展会影响居民收入差距,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会对普惠制金融的发展产生影响。鉴于此,必须加大金融改革力度,明晰金融机构市场定位,健全与完善普惠制金融功能。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屠萍萍
城乡收入差距的缩小体现了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的原则,有助于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本文基于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2011-202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能有效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同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两个指标也均能缩小城乡收入差距。(2)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3)提高互联网普及可以加大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抑制作用。因此,应完善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体系,构建可持续的数字金融生态体系,健全数字普惠金融助力缩小收入差距。
关键词:
共同富裕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收入差距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宗翰 郑江淮
近年来,中国城乡消费差距越来越大,传统金融重效率轻公平的特点更加剧了城乡消费不平衡的问题。作为新一代金融服务的数字普惠金融能否缩小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差距呢?选取2011-202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动态面板模型和GMM估计方法对全国范围内不同地区不同消费类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存在区域异质性和消费类型异质性。为了使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发挥出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作用,使用门限模型做进一步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远 胡文馨 李俊峰
本文采用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的匹配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经过内生性分析、稳健性检验以及机制分析,研究发现: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了城乡家庭消费,但是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一效应在东部地区最为明显,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弱。其次,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缩小了城乡家庭消费差距,但是也存在显著的异质性。这一缩小效应仅在东部地区显著,而在中西部地区则不显著。因此,政府应该继续大力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建设,一方面继续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软硬件建设,结合国家推出的新基建计划,不断提高中国信息化的水平,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提供坚实的软硬件基础;另一方面,应该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建设的力度和强度,努力补好这些地区在基础设施等领域的短板,为“能消费、方便消费”提供坚实的保障。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城乡居民 消费差距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吕雁琴 赵斌
本文选取2011~2017年我国30个省际面板数据,运用静态与动态面板分别对数字普惠金融是否可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无论在静态面板还是动态面板中,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呈现正相关关系;数字普惠金融对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均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动态面板中,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基础设施完善、经济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互联网与财政支出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起到阻碍作用,城市化进程的作用则不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相关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肖云 米双红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实现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缩小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城乡一体化背景下2011-2019年全国30个省区市(西藏、港澳台地区除外)的样本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GMM)方法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之间的动态关系,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具有显著的功效,但存在区域异质性,相比较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其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所起到的功效更强。但是,在纳入城乡收入差距中介效应之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的功效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不同的区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中介效应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综合效应存在明显差异,在高水平区域内,两者的综合效应依然会对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缩小产生赋能作用,而在低水平区域,两者的综合效应不利于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缩小,反而会带来城乡居民消费差距的扩大。最后本文进一步从政府层面、金融机构层面和城乡居民自身层面三个维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建波 郭丽萍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一直为国内外学术界密切关注,而普惠金融作为新兴概念,其发展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差距还有待检验。本文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我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指数指标体系IFI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度量,指出普惠金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四种途径,并通过实证表明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在长期更为明显,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普惠金融完善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张建波 郭丽萍
金融发展与收入分配差距的关系一直为国内外学术界密切关注,而普惠金融作为新兴概念,其发展如何影响收入分配差距还有待检验。本文充分借鉴已有研究成果,运用我国2005-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构建指数指标体系IFI对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现状进行度量,指出普惠金融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四种途径,并通过实证表明在我国普惠金融发展能够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且在长期更为明显,最后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提出我国普惠金融完善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素芳 李彦超
文章通过构造指标体系,采用变异系数法计算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指数与城乡居民经济福利指数,从空间溢出效应视角分析普惠金融数字化对城乡居民经济福利差距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科技背景下,普惠金融数字化不仅可以提升本地城乡居民的经济福利水平,有效缩减二者之间的差距,而且可通过空间溢出效应缩小其邻近地区居民经济福利差距。但是该经济福利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普惠金融数字化发展可有效缩小东部地区城乡居民的经济福利差距,但在助力中部和西部地区降低城乡经济福利差距方面的作用相对较弱。未来应持续推进金融科技与普惠金融的有效融合,因地制宜地制定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并加强乡村地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余乐 贾康
我国改革开放后,城乡居民的收入、消费显著提高,有关收入与消费的研究日趋丰富,但关于两者差距的实证考察分析及其与现实政策变迁相结合的研究尚不充分。通过对1992—2019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动态联系的实证考察,紧密结合我国城乡制度、政策变迁背景,将实证结果合乎逻辑地推演归纳为四类组合。研究表明: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差距具有显著的动态关联性;建议注重组合Ⅳ的实证结果,以其作为政策切入点来构建包容性城乡发展制度安排。基于此,应切实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以及城市圈发展,通过打通城乡居民制度一体化的诸多梗阻,弥合收入差距,以有效提振消费。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消费差距 制度梗阻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秦晓娟
针对中国城乡居民消费差距高位徘徊、消费结构二元并行格局的研究要突破收入数量视角,从收入性质视角予以深刻剖析。基于经典消费理论核心思想,引申出收入的暂时性、流动性、相对性、可预期性和跨期支配性等性质,并采用1991—2013年中国29个省份的相关数据,运用固定效应变系数面板模型实证分析收入性质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收入量既定的条件下,收入性质对城乡消费差距的影响显著;农村居民持久收入增长幅度超过城镇居民、收入向上流动幅度大于城镇居民,才能使城乡消费差距缩小;农村居民对正向不确定收入的消费倾向于抑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郑军 丁钊颖
本文尝试构建一个同时包含农业与非农业两部门的CES生产函数模型与理论分析框架,并采用混合回归与GMM法,系统诠释普惠保险、三产融合对城乡收入差距和共同富裕的作用渠道与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三产融合是普惠保险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重要机制;非农生产资本要素的上升是普惠保险影响三产融合的重要渠道;因三产融合水平的提高,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业部门转移,从而提高其增收保障水平,缩小差距促进共同富裕;进一步扩展分析发现,相比中、东部地区,普惠保险通过三产融合中介效应对西部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作用效果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