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10)
2023(12200)
2022(9344)
2021(8210)
2020(6761)
2019(14613)
2018(14222)
2017(27413)
2016(13996)
2015(15305)
2014(14424)
2013(14298)
2012(12708)
2011(11152)
2010(11607)
2009(11647)
2008(10968)
2007(10162)
2006(8932)
2005(8375)
作者
(37213)
(30900)
(30574)
(28749)
(19579)
(14399)
(13795)
(11682)
(11660)
(11035)
(10336)
(10286)
(10024)
(9480)
(9351)
(9317)
(9046)
(8924)
(8722)
(8551)
(7472)
(7306)
(7282)
(7011)
(6942)
(6847)
(6840)
(6832)
(6131)
(5885)
学科
(79676)
(75943)
企业(75943)
(64508)
经济(64444)
管理(61148)
业经(31524)
(25442)
金融(25442)
(24322)
方法(23993)
(22972)
银行(22967)
(22352)
(21743)
中国(21672)
(20014)
财务(20001)
财务管理(19989)
技术(19486)
企业财务(18977)
(17015)
农业(16827)
数学(16115)
数学方法(16031)
理论(14451)
(13777)
技术管理(13573)
(12906)
(12803)
机构
学院(199211)
大学(191097)
(89724)
经济(88213)
管理(85488)
理学(72699)
理学院(72143)
管理学(71543)
管理学院(71156)
研究(56899)
中国(54164)
(43945)
(38436)
财经(34294)
(31188)
(31067)
科学(29181)
中心(28630)
(27738)
经济学(27356)
商学(26065)
(26008)
商学院(25839)
(25385)
财经大学(25198)
经济学院(24766)
北京(23915)
业大(23745)
经济管理(23026)
研究所(22855)
基金
项目(124811)
科学(102084)
研究(98597)
基金(91929)
(76664)
国家(75855)
科学基金(69117)
社会(66670)
社会科(63512)
社会科学(63500)
(51089)
基金项目(48181)
教育(42949)
自然(40978)
自然科(40125)
自然科学(40119)
编号(39659)
(39618)
自然科学基金(39543)
资助(35012)
(34151)
(32555)
成果(30880)
创新(30674)
(28180)
国家社会(28131)
(27669)
重点(27258)
(26988)
课题(26341)
期刊
(103490)
经济(103490)
研究(60682)
中国(40883)
管理(39242)
(39043)
(33896)
金融(33896)
(27193)
科学(22216)
技术(20034)
业经(19882)
学报(19714)
农业(18044)
财经(17933)
教育(17429)
大学(16759)
经济研究(16403)
学学(15867)
(15584)
技术经济(13400)
(12488)
财会(12372)
问题(12352)
现代(11254)
商业(11105)
科技(10469)
会计(10305)
(9955)
世界(9808)
共检索到312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杨毅  石书合  吴晶晶  
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是我国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的金融运营模式,为企业创新提供机遇,也为企业价值的提高带来契机。为探讨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价值的作用机理,基于2012—2020年我国上市企业的数据,分析了双元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价值作用中的中介效应,并探究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柔性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价值作用中的调节效应。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促进企业双元创新,但对探索性创新的作用较弱且存在时滞;数字普惠金融能通过双元创新影响企业价值。进一步研究显示,财务柔性的提高使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更为显著,而企业社会责任从短期来看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中发挥反向调节作用,但从长远来看更能促进企业价值的提升。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对制造业企业及非国有企业价值促进作用更明显。基于以上结论,从政府与企业两个角度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亚敏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型金融模式,在推动双元创新、提升流通企业价值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2012-2021年342家上市流通企业面板数据,借助中介效应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双元创新与流通企业价值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企业价值具有显著提升效应,且双元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流通企业价值过程中发挥中介效应,上述结论经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当数字普惠金融与双元创新水平跨越门槛值,数字普惠金融对流通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显著增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杜金柱   吴战勇   吴信科  
基于组织双元理论视角,文章利用2011—2020年我国337个地级市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沪深A股上市公司经验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与中介效应检验方法从融资效率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有效促进企业创新能力及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能力的提升,且对探索式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显著。中介检验结果表明融资效率能够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双元创新之间发挥有效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融资效率与企业双元创新之间的影响关系存在一定区域性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双元创新的正向效应以及融资效率的中介效应均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普惠金融相关文献,而且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企业创新能力提升提供了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明伟  
数字普惠金融是数字经济的关键组成部分,对企业绩效提升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以2012—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通过多元回归与Bootstrap方法,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颠覆性双元创新与企业绩效的内在关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颠覆性双元创新呈正相关关系;颠覆性双元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绩效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无论是在非国有上市公司还是国有上市公司,颠覆性技术探索、颠覆性技术利用的中介作用均显著;相较于中小企业、东部地区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大型企业、中西部地区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更强。对此,应加快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监管体系,因企施策推进颠覆性双元创新,多主体发力提高企业绩效,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伟  刘卫镇  戴冰清  
依据双元创新理论,利用2011—2019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中国上市企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双元创新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仅能够驱动企业整体创新水平,还能够使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呈现一定的协同效应,有效避免了二者对企业资源的争夺。异质性分析发现,相比于国有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国有企业具有更明显的创新激励效应,这一结论同样适用于探索式创新和利用式创新;相比于低市场竞争程度,高市场竞争程度强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整体创新及探索式创新的激励作用,而对企业利用式创新的调节作用并不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企业整体创新和双元创新。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王旭  赵梦菲  房佳仪  
数字普惠金融结合了数字技术与传统普惠金融,对微观企业乃至宏观经济都有重大影响。基于2011—2017年中小板及创业板科技型中小企业数据,结合中介效应检验方法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创新与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区域异质性的影响效应,以厘清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提升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且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价值驱动效果,而技术创新在其中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从地区发展异质性的角度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在东部地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文章有助于深入了解数字普惠金融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价值提升的内在机制,为数字普惠金融的有效推广提供了依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杨亚平  赵昊华  
本文基于2011-2018年A股上市公司和新三板挂牌公司的数据样本,匹配中国地级市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我国实体企业金融投资行为与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实体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显著抑制企业创新;第二,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金融投资行为对企业创新的挤出效应;第三,对于中小微企业、非国有企业以及融资依赖度高的弱势企业,数字普惠金融的调节效应机制依然显著存在,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效应让弱势群体获利更多。基于以上研究结论,为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融合数字经济与创新发展提供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引导企业合理配置资产,避免资产"重虚轻实";第二,鼓励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激发创新活力;第三,大力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助推创新型国家建设;第四,加大数字普惠金融扶持力度,助力融资弱势企业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刚   陈迪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为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提供了新机遇。文章以2011—2021年国内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融资成本来促进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金融监管和政府补贴在其中发挥了积极调节作用;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效应因所在行业、地区和所有权属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陈利   张慧琳   谢家智  
以2011—2018年沪深民营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民营企业创新,且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三项子指标均与企业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进一步研究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创新产出存在排序效应和规模效应。具体表现为,数字普惠金融对高生产率、小规模民营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更加明显。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促进了创新产出。因此,确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发挥普惠金融的“普”“惠”特性,有利于优化民营企业营商环境,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项东   田婷婷   李楠  
基于2011—2020年新三板注册中小微企业的专利数与全国地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以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通过《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及路径。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尤其对低端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是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路径,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是缓解融资约束的主要路径。另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政策环境好的地区和内部治理质量差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余得生  张雨  
以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2011—2019年的微观数据为研究样本,实证探究环境规制、数字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第一,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具有抑制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发挥促进作用,且该抑制效应和促进作用在行业、地区、产权性质三方面存在异质性;第二,数字普惠金融在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中具有负向调节作用,能够显著缓解环境规制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抑制效应,且该调节作用更多集中于东部地区、非国有企业以及重污染企业;第三,在非线性情况下环境规制与企业绿色创新之间存在“U”型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京焕  周奎  张勇  王琦  
文章基于我国2011—2018年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相关数据,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数字普惠金融-企业生命周期-企业技术创新”的研究框架,采用了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模型等方法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技术创新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考虑企业生命周期以后,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技术创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对衰退期的企业技术创新作用则不显著。在企业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数字普惠金融对民营企业的创新促进效应比国有企业更加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雪峰  韩露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传统金融通过科技赋能方式形成的新产物,对微观企业风险承担与绿色创新持续性均产生重要影响。文章基于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风险承担影响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的内在机理,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呈“U”型关系,与风险承担呈“倒U”型关系,风险承担与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之间存在负向的线性关系,即风险承担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之间发挥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区域创新能力会弱化数字普惠金融与风险承担之间的“倒U”型关系,导致风险承担的中介效应减弱。媒体关注能够加强风险承担与企业绿色创新持续性之间的线性关系,致使风险承担的中介效应得以增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乔彬  赵广庭  沈烁华  
企业绿色创新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本文梳理了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绿色创新的内在机制,并以2011-2018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降低企业的杠杆水平和提升非控股股东参与决策积极性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异质性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国有企业、重污染行业企业和中西部企业的绿色创新促进作用更明显。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启示:一是要在控制金融风险的前提下,给予数字金融政策支持和试错空间,用金融手段助力绿色发展;二是要引导企业以绿色创新为导向,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为契机,实现绿色转型升级;三是要根据企业异质性分类施策,积极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红花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主体,数字普惠金融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困境,推动中小企业创新。为解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机制,基于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2014—2021年相关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进行分析。通过多维度实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创新驱动的促进作用显著。企业财务费用率在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下对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有一定缓解作用,从而驱动其创新。在企业所处区域与所有权异质性方面,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以及非国有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创新驱动影响更显著。金融的普惠性与数字化可以弥补传统金融体制短板,减少金融市场的所有制歧视问题,能为我国信息技术行业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金融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离不开其自身的积极发展,而具有良好发展潜能的中小企业能获得更为合理的数字普惠金融支持,金融支持与中小企业创新可以形成良性循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