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71)
2023(13738)
2022(10851)
2021(9617)
2020(7766)
2019(17257)
2018(16816)
2017(32498)
2016(16598)
2015(17791)
2014(17436)
2013(17589)
2012(16035)
2011(14152)
2010(14673)
2009(14518)
2008(13642)
2007(12827)
2006(11577)
2005(10550)
作者
(44992)
(38215)
(37633)
(35435)
(23644)
(17972)
(16834)
(14571)
(14403)
(13520)
(12859)
(12557)
(12141)
(11696)
(11628)
(11549)
(10929)
(10814)
(10812)
(10678)
(9308)
(9102)
(9098)
(8785)
(8652)
(8513)
(8487)
(8264)
(7535)
(7522)
学科
(88526)
(79640)
经济(79555)
(71103)
企业(71103)
管理(60034)
(49121)
业经(34939)
农业(33070)
方法(29474)
(25683)
(25435)
金融(25434)
中国(25201)
(23249)
银行(23244)
(22598)
数学(21916)
数学方法(21843)
技术(19852)
(19527)
(18402)
财务(18389)
财务管理(18376)
企业财务(17413)
地方(17310)
(15532)
(14849)
理论(13716)
技术管理(13493)
机构
学院(241630)
大学(230706)
(111626)
经济(109798)
管理(101906)
理学(87385)
理学院(86733)
管理学(85940)
管理学院(85493)
研究(72734)
中国(66629)
(52526)
(49915)
(45536)
财经(40930)
科学(38302)
(38014)
农业(37330)
(37148)
中心(36819)
业大(35573)
(33995)
经济学(33860)
经济学院(30879)
(30297)
经济管理(30278)
研究所(30017)
财经大学(29670)
商学(28626)
商学院(28382)
基金
项目(154622)
科学(125423)
研究(121107)
基金(114193)
(96322)
国家(95262)
科学基金(85131)
社会(83139)
社会科(78786)
社会科学(78771)
(63166)
基金项目(60659)
教育(51418)
自然(49718)
编号(49435)
(48896)
自然科(48676)
自然科学(48670)
自然科学基金(47933)
资助(43293)
(39345)
成果(38307)
(37347)
(35793)
创新(35691)
国家社会(35377)
(34223)
(33759)
重点(33348)
课题(31979)
期刊
(133072)
经济(133072)
研究(72347)
(55585)
中国(50269)
(42137)
管理(40478)
(38139)
金融(38139)
农业(37100)
科学(30708)
业经(29221)
学报(28335)
大学(23887)
学学(23082)
技术(22137)
财经(20314)
经济研究(19338)
(18944)
(17596)
问题(17432)
教育(16278)
技术经济(15549)
农村(15201)
(15201)
农业经济(14768)
世界(13837)
现代(12715)
商业(12551)
科技(12330)
共检索到375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冯梦黎  
文章基于2013—2020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建立动态面板回归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农村创业与农民增收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和农村创业的作用具有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的不同特征和类型影响差异较大;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信贷功能通过农民创业对农民增收有促进作用,但对于东、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基于此,提出要重点关注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内生动力的提升作用;根据东、中、西部地区发展阶段特征,针对数字普惠金融的重点影响特征和功能,不断完善服务提供方式和途径;重点针对各地区建立健全创业帮扶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肖冰   刘佳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利用信息技术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务,为农民增收提供了新的路径和机遇。本文在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增收之间关系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农村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尽管数字普惠金融服务在农村地区存在各种挑战,但通过推进金融科技普及与应用,加强信息安全管理,建立个性化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及开展金融教育和培训,可以进一步优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更好地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钰莹  
基于2015—2021年全国1 548个县域的面板数据,将设立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设定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讨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村产业融合显著促进了农民增收;农村产业融合能通过促进县域创业活动来提高农民收入;在农业县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县域,农村产业融合的农民增收效应更明显。最后通过案例分析指出,各地要根据资源禀赋因地制宜选择融合发展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杰义   胡静澜  
文章利用2010—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乡村农业产业链的延伸指数,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农业产业链延伸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并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不仅直接显著促进农民增收,而且通过农业产业链延伸间接促进农民增收。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具有显著的非线性影响;分区域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增收在区域间存在异质性影响。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潘意志  
作为广东省首个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2009年云浮市以郁南县为试点,率先推进农村金融综合改革。郁南县的经验在于通过建立征信体系、政策性担保机制、贷款贴息机制以及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完善农村经济金融发展的生态环境、市场环境,健全农村金融运行机制,填补农村金融服务短板,实现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伟  杨海芬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宏观层面上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及机会平等效应有效改善农村家庭创业的外部环境;微观层面上通过信息传递效应、社会网络效应及信贷资源获取效应有效提升农村家庭创业能力。未来我国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创业农村家庭提供精准化数字金融产品,让数字普惠金融成为促进农村家庭创业财富提升的有效渠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园  刘雨濛  
在金融发展趋于数字化的背景下,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创业之间的关系,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有效传导路径。就不同区域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农村创业活跃度影响较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就创业类型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私营企业创业活跃度的推动作用较个体创业活跃度更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三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文武  汪涛  俞佳根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据库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创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发展对农村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并不是缓解农村创业融资约束的关键因素;(2)支付指数与货币基金指数对农村居民创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创业的影响呈现区域的异质性特征;(4)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快数字金融服务的深度发展,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创业的对口支持。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琳   郭东   乔璐  
探究数字普惠金融能否富民增收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拓展的内生经济增长模型,本文构建一个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收入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利用2014—2020年长江经济带县域数据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的影响机制、作用渠道与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增加农民收入;从细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农民收入存在促进作用,而且覆盖广度的促进作用更强。农业技术进步、农民物质资本积累和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是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收入增加的重要传导路径。异质性分析发现,长江经济带下游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的增收效果最强,中游其次,上游最弱,而且对于收入水平高、人口规模大和耕地规模大的县域,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的增收效应更强。从空间视角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明显的溢出边界。本文研究结论为农民增收提供了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视角的经验证据与政策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敦平  尹凯  
在深度剖析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创业活跃度的理论逻辑基础上,运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其关系及内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且该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创业的赋能效果更为突出。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收入激励效应对农村创业活跃度产生积极影响。门槛模型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存在基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及传统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且伴随门槛水平的变化,其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效果也会发生改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杜婕  霍焰  
从长期均衡关系看,农村经济增长率与农村劳动力转移通过影响农户家庭经营收入与工资收入促进了农民增收;财政支农力度的不足及其内部结构的不合理使其未能促进农民增收;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比率对农民收入呈反向影响说明农民融资不足;农户储蓄比率与前期收入对当前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正向影响说明存在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和收入的"马太效应";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则说明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因素是农业产业的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户储蓄率虽然短期内可显著提高农民收入,但存在负面的滞后影响,农村金融机构信贷比率以及财政支农力度的不足加重了农户负担。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余沪荣  
农村金融服务对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目前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及提供的服务已不适应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为此要进行金融改革,必须拓宽农业政策性金融业务范围;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玉红  
农村地区金融行业发展无疑有利于解决农村产业发展急需的资金等问题,提高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而反过来,农民收入是必然影响着农村金融的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极其复杂的关系。惟其如此,为了更好地发展农村经济,我们既要面对农村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来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最终提高农民收入,也必须把农民增收作为农村金融发展的一个基本条件,落实金融管理政策,推进金融改革,通过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提高来推动农村金融行业的发展,实现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民增收的良性循环。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明  
提高农民收入一直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把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精准发力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农村金融服务视角下对我国农民增收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一方面,几十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升高,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处在非常低的水平,增长速度缓慢并且收入差距明显。另一方面,我国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在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明  
提高农民收入一直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时期,把提升农村地区金融服务水平、改善农村金融环境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精准发力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农村金融服务视角下对我国农民增收问题进行研究发现,一方面,几十年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持续升高,但是人均可支配收入还处在非常低的水平,增长速度缓慢并且收入差距明显。另一方面,我国在提升农村金融服务的水平方面获得了显著的成绩,然而在广大农村地区,农村金融服务在促进农民收入提高的过程中依然存在着很多问题需要去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