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31)
- 2023(15520)
- 2022(12198)
- 2021(10853)
- 2020(8571)
- 2019(19009)
- 2018(18372)
- 2017(34782)
- 2016(18456)
- 2015(20202)
- 2014(20139)
- 2013(20205)
- 2012(18828)
- 2011(16976)
- 2010(17652)
- 2009(16965)
- 2008(16263)
- 2007(15066)
- 2006(13739)
- 2005(12904)
- 学科
- 济(89611)
- 经济(89511)
- 业(88629)
- 企(69999)
- 企业(69999)
- 管理(62539)
- 农(49992)
- 业经(35682)
- 农业(33710)
- 中国(30998)
- 方法(28232)
- 融(26498)
- 金融(26494)
- 财(26287)
- 银(24644)
- 银行(24634)
- 地方(24406)
- 行(24036)
- 制(21486)
- 数学(20304)
- 数学方法(20198)
- 务(19208)
- 财务(19180)
- 财务管理(19163)
- 企业财务(18209)
- 技术(18132)
- 策(16166)
- 体(15793)
- 发(15441)
- 贸(15306)
- 机构
- 学院(272649)
- 大学(262143)
- 济(120343)
- 经济(118045)
- 管理(108702)
- 理学(91990)
- 理学院(91107)
- 研究(90919)
- 管理学(90145)
- 管理学院(89621)
- 中国(78490)
- 农(56996)
- 财(55959)
- 京(54852)
- 科学(50042)
- 所(44556)
- 江(44408)
- 中心(44184)
- 财经(43237)
- 农业(42822)
- 业大(40648)
- 研究所(39457)
- 经(39082)
- 州(35780)
- 经济学(35602)
- 北京(34536)
- 范(33845)
- 师范(33573)
- 经济学院(32162)
- 院(32066)
- 基金
- 项目(171060)
- 科学(136933)
- 研究(133379)
- 基金(123223)
- 家(104766)
- 国家(103598)
- 科学基金(90916)
- 社会(88660)
- 社会科(83877)
- 社会科学(83859)
- 省(69971)
- 基金项目(64743)
- 教育(58043)
- 编号(56060)
- 划(55377)
- 自然(53523)
- 自然科(52293)
- 自然科学(52284)
- 自然科学基金(51388)
- 资助(47881)
- 成果(44522)
- 发(43318)
- 创(38740)
- 业(38631)
- 课题(37730)
- 重点(37576)
- 部(37345)
- 国家社会(37069)
- 发展(36157)
- 展(35568)
- 期刊
- 济(150755)
- 经济(150755)
- 研究(83318)
- 中国(62878)
- 农(61659)
- 财(44776)
- 管理(42830)
- 融(42181)
- 金融(42181)
- 农业(41212)
- 科学(36348)
- 学报(35076)
- 业经(31923)
- 大学(28729)
- 学学(27352)
- 教育(26854)
- 技术(25277)
- 财经(21487)
- 经济研究(21392)
- 业(21010)
- 问题(19728)
- 经(18586)
- 农村(15987)
- 村(15987)
- 技术经济(15829)
- 世界(15556)
- 农业经济(15442)
- 现代(14013)
- 商业(13891)
- 经济问题(13761)
共检索到4392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瑞峰
为回应学界对于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收入之间的争议并揭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在辨析农民共同富裕经济内涵、价值维度的基础上,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及动力变革三个维度阐释并构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理论分析框架,进而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指数、农业劳动生产率、涉农专利申请量为调节变量,基于SEM复杂中介效应检验模型,利用2011—2020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以及我国31个省、区、市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复杂影响效应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总体富裕程度和发展成果共享均呈现出较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但引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及动力变革三个调节变量后,数字普惠金融则对农民总体富裕程度和发展成果共享呈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之间调节效应的区域异质性并不明显,而质量变革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之间的调节效应则存在显著异质性,且动力变革在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民共同富裕之间的调节效应最为明显,效率变革次之,质量变革最小。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不仅可以通过驱动动力变革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而且可以通过推动效率变革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并缩小城乡工资、经营、财产收入差距,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加深则能够引导质量变革提升农民工资性收入并缩小城乡工资性收入差距。可见,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农民工资性收入是数字普惠金融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关键点和着力点。因此,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农民共同富裕的积极作用,需要从明确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调节作用、突出工作重点、注重深度融合、紧抓着力点等方面进行政策优化设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栾玉 张驰 肖双娇
文章基于2012—2022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考察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创新能正向促进农民共同富裕,且该促进作用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创新能够通过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间接促进农民共同富裕;数字金融创新对农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西部地区及欠发达地区更强。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钱水土 方立凯
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构建我国农民家庭的共同富裕指数,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共同富裕的机制、效应与特征,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提高农民共同富裕水平,且该作用呈现非线性特征;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农民金融素养及传统金融支农水平在其中存在正向调节作用,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部分中介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农民共同富裕的支持作用更明显。因此,应以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着力点,加速农村数字金融信用体系建设,因地制宜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战略,鼓励数字普惠金融与“三农”融合发展,为农民共同富裕提供新动能。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奚曦
以2013—2022年中国1866个县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度考察数字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科技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异质性检验显示,在高技术创新水平地区和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数字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更强。研究结论为我国持续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全新思路与切实依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奚曦
以2013—2022年中国1866个县级面板数据为样本,深度考察数字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农业高质量发展是数字科技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异质性检验显示,在高技术创新水平地区和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地区,数字科技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效应更强。研究结论为我国持续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全新思路与切实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穆鹏云 张守夫
文章选取2008—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农业现代化、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三者间的内在关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且数字普惠金融对东北、西部地区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促进作用更为显著。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农业现代化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中发挥正向中介作用。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下乡、构建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制定差异化发展战略,是赋能农业现代化发展、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经验借鉴的实践路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敏安
我国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但仍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尤其是城乡发展失衡问题较为突出,国内不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问题也仍未得到有效解决。近年来,伴随着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的收入分配问题再次面临挑战,推动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共同富裕对于普惠金融提出的新要求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普惠金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黄河啸 卓妮 王仲淼 张明生 朱奇彪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支持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启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工作。“三农”是共同富裕的“主战场”,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关乎共富全局。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重点是主攻经济薄弱区,难点是构建“橄榄型”收入结构。基于此,提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对策举措,包括具有普适性的共性对策,即创新驱动赋能和促进产业兴旺;符合浙江实际的特色对策,即主攻山区26县和“扩中”“提低”行动等。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高晓燕 张玉皓 田轻云
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有效减少金融排斥,为所有群体尤其是农村地区提供需要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展示出其深度普惠的优势。利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指数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和农村共同富裕之间的关系以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提高了农村共同富裕程度,并通过缓解信贷约束、提高风险控制水平和增加多元化服务等机制提升农村共同富裕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存在区域和知识储备差异。因此,要进一步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普及度,优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环境,提升农村居民数字能力,完善数字金融法制保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贾云赟
文章基于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基于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和调节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及财政补贴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但这种赋能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相较于中部和西部地区及北方地区,在东部地区与南方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赋能作用更强。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财政补贴在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发挥着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继国 曹薇
论文以2011-2019年27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基于收入差距的视角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共同富裕的影响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明显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区域农民收入差距,从而促进农民共同富裕。区域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在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明显,对区域农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果则在东部地区表现得更明显。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推动农村创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缩小区域农民收入差距。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最后,论文为推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强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有效支持进而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经验证据和决策参考。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乔春华
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弥补金融体系中农村居民融资短板,并通过促进农民增收和提升农村地区金融要素配置水平,推动农民农村实现共同富裕。文章系统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直接效应和财政补贴的调节效应,并基于2011—2021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提升农民农村共同富裕,这一影响效应存在异质性,对东部地区、高市场化水平地区以及高财政分权地区提升效果显著。调节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财政补贴能够正向调节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上述结论对深化数字普惠金融使用范围、制定财政补贴政策以及实现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征信
[作者]
张婉嫕
以2011—2022年中国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为基础,借助计量模型深入探究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影响,并考察经济双循环的机制作用。基准回归结果显示,数字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通过经济双循环间接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异质性分析结果证明,数字金融发展对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的促进作用在高城镇化水平地区更为显著。鉴于此,提出持续推动数字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发挥经济内循环与外循环赋能效应、因地制宜助力数字金融发展等相关建议,以期为推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提供借鉴。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新月 师博 甄俊杰
基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从经济增长效率与分配公平两方面阐释了数字普惠金融所蕴含的信息技术属性和金融普惠属性对推进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的理论逻辑,进而采用“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促进共同富裕,其中,金融普惠属性相较于信息技术属性对推进共同富裕的效应更为明显。数字技术在资本整合类金融业务上的效果优于资本配置类,借助数字技术优化资本配置将成为未来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关键。地理区位、经济发展、资本配置、金融机构分布和城市双创能力存在优势的城市能够获得更大的发展红利。构建良好的外部环境、打破数字鸿沟、促进数字技术与金融业务的自我发展和良性融合是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保障。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宁 张贺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抓好“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强力助推剂。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需要普惠金融为其赋能。文章以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理念为统领,探索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在“两个大局”中的重要战略意义以及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的理论机制。基于此,探索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的共同支持路径,最后提出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同向同行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普惠金融 乡村振兴 共同富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