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9)
2023(12071)
2022(9327)
2021(8034)
2020(6130)
2019(13758)
2018(13307)
2017(25225)
2016(12965)
2015(14010)
2014(13947)
2013(13939)
2012(13321)
2011(12256)
2010(12681)
2009(12047)
2008(10866)
2007(9709)
2006(8970)
2005(8644)
作者
(36909)
(30425)
(30251)
(28555)
(19484)
(14471)
(13792)
(11871)
(11660)
(11104)
(10391)
(10231)
(9676)
(9663)
(9573)
(9349)
(8881)
(8824)
(8792)
(8762)
(7889)
(7312)
(7245)
(7042)
(6964)
(6840)
(6837)
(6645)
(6284)
(6041)
学科
(61309)
经济(61258)
(37878)
管理(34286)
中国(27597)
(26148)
企业(26148)
(26110)
金融(26110)
(24056)
银行(24048)
(23520)
地方(22599)
(21066)
业经(20084)
(15226)
(15129)
农业(14852)
方法(14589)
数学(12535)
数学方法(12448)
(12314)
产业(11997)
(11434)
贸易(11417)
中国金融(11170)
(11043)
地方经济(10825)
信息(10269)
总论(9696)
机构
学院(181388)
大学(178268)
(78879)
经济(76946)
管理(67025)
研究(66428)
中国(57642)
理学(55546)
理学院(54906)
管理学(54232)
管理学院(53855)
(38565)
(38272)
科学(36946)
(32631)
中心(32392)
(29363)
研究所(28945)
(28812)
财经(28500)
(25850)
(25697)
师范(25621)
北京(25107)
(25106)
经济学(24785)
(24056)
业大(22492)
经济学院(22285)
(21724)
基金
项目(115843)
研究(91790)
科学(91269)
基金(81264)
(69071)
国家(68380)
社会(60192)
科学基金(58802)
社会科(57159)
社会科学(57145)
(47051)
基金项目(41731)
编号(39120)
教育(39097)
(37997)
成果(32845)
自然(32316)
(32267)
资助(31571)
自然科(31558)
自然科学(31556)
自然科学基金(30972)
课题(27095)
发展(26915)
(26452)
重点(25943)
国家社会(25470)
(25129)
项目编号(24218)
(23945)
期刊
(97036)
经济(97036)
研究(60829)
中国(46616)
(35183)
金融(35183)
(29937)
(27895)
管理(25175)
学报(23778)
科学(22585)
教育(21786)
农业(19802)
大学(18817)
业经(17919)
学学(17133)
图书(16588)
经济研究(15813)
技术(15776)
财经(14013)
书馆(12673)
图书馆(12673)
问题(12230)
(12158)
(9931)
论坛(9931)
(9815)
国际(9628)
(9391)
商业(9368)
共检索到3081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海燕  
基于城乡协调发展体系,对数字普惠金融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的内在机制展开理论探究,并以国内30个省级行政区2001—2020年面板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优化了公共服务供给;高素质人力资本、优质公共服务供给与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较强交互,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方面起到关键作用;公共服务供给可有力协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推动区域城镇化进程,进而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显著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且有10%~20%影响效能经由公共服务供给这一中介路径实现。本文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结果证实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积极影响,明确验证公共服务供给的中介传导路径,为理解数字普惠金融支持城乡协调发展提供新证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婉嫕  
文章基于2010—2022年中国30个省域面板数据,构建城乡协调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层次分析法以及变异系数法测度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并实证研判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城乡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积极影响,且该影响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深入探究可知,公共服务供给是数字普惠金融释放城乡协调发展红利的关键传导机制,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助推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通过门槛检验结果可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研究成果可为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作用提供理论和现实借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东晴  汪发元  何智励  
文章基于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11—2020年的相关数据,运用熵值法测算城乡协调发展综合指数,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城乡保险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效应。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协调发展的效应不显著,城乡保险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数字普惠金融和城乡保险融合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正向影响和空间溢出效应。为此,应当加快数字普惠金融的应用与推广,有序提升新型城镇化率;加速城乡各项保险的发展与完善,有效激活新型消费潜力;加强数字技术协同的发展与应用,有力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活质量、要素流动四项维度建构城乡协调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全国31个省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随后,探讨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并借助三重差分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介入后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显现持续上升态势,且呈现东部地区领先、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滞后的空间格局。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在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市场手段介入以后此种提升效应越加显著,该正向驱动作用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渠道体现。根植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搭建农村财政金融支撑新框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流通机制,以此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灿雄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公共服务、生活质量、要素流动四项维度建构城乡协调发展指标评价体系,对全国31个省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随后,探讨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的传导机制,并借助三重差分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介入后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水平显现持续上升态势,且呈现东部地区领先、东北地区次之、中部地区及西部地区滞后的空间格局。财政转移支付对城乡协调发展具有正向推动作用,且在数字普惠金融作为市场手段介入以后此种提升效应越加显著,该正向驱动作用主要通过经济发展渠道体现。根植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体系,搭建农村财政金融支撑新框架;健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畅通城乡要素循环流通机制,以此推动城乡融合一体化发展,扎实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鲁钊阳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实证检验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城乡金融结构、规模和效率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两者关系的区域差异。结果显示:对东部沿海地区而言,城乡金融结构和规模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正相关,城乡金融效率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负相关;对中、西部地区而言,城乡金融结构和规模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负相关,城乡金融效率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正相关;同时,城乡金融结构、规模和效率非均衡发展水平与城乡经济协调发展之间的关系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海军  黄峰  
文章以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FGLS模型、交互项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限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经济协调发展的效应与实现机制。结果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显著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提升经济协调发展程度;(2)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以资本要素流动和技术要素流动效率提升为渠道的传导机制,且不同区域的提升程度存在差异;(3)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要素流动效率渠道的门槛效应,即随着门槛值的提高,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进一步降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4)经济开放程度、商业环境、金融发展水平等也是影响地区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卫洪   路雯晶   王莹   肖贵秀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耦合协调发展对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择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Tobit模型分析各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0年全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上升态势,通过关系判别特征发现生态林业发展相对滞后。(2)2011—2020年全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生态林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部、东部、西部逐步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3)城镇化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决策、交通便捷程度对促进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陈卫洪   路雯晶   王莹   肖贵秀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耦合协调发展对实现生态产品价值转化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选择2011—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构建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面板Tobit模型分析各地区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2011—2020年全国数字普惠金融和生态林业综合评价指数整体呈上升态势,通过关系判别特征发现生态林业发展相对滞后。(2)2011—2020年全国数字普惠金融与生态林业的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趋势,空间上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中部、东部、西部逐步递减的梯度分布格局。(3)城镇化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决策、交通便捷程度对促进两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文墨   李萌   冯学健  
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需要国家政策作为支持,也需要资金作为物质基础。国家的金融机构作为连接国家政策与资本的纽带,是实现推动乡村振兴、助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推进器。文章首先对普惠金融、乡村振兴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意义进行概述,进而探究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需求现状,通过了解普惠金融作用于乡村振兴的传导机制和目前面临的困境,由此提出了相关的策略和建议。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海洋  袁倩莹  
将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省级宏观数据相结合,从区域和城乡协调发展角度,探究了数字金融对我国包容性增长的影响及其机制。发现数字金融能够促进居民收入的提高,并且对中西部居民收入的提升作用大于东部,有利于缩小东部和中西部的收入差距,促进我国包容性增长。就传导机制而言,数字金融发展有利于中国经济的产业结构升级,提升第三产业占比,并且在中西部的效用更强。进一步分析发现,就中西部内部而言,数字金融对经济和教育水平较低省份的居民收入有着更强的拉动作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谷小菁  
新形势下,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离不开金融支持。然而,就目前中国金融发展的地域结构看,农村金融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城市金融,农村金融对"三农"的支持乏力,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协调城乡二元金融发展,特别是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已迫在眉睫。本文分析了中国城乡二元金融结构的状况,探寻其障碍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葛红玲  杨德勇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核心,金融协调发展是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保障。在二元经济和全球化发展的背景下,城乡金融协调发展成为新时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全面分析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背景和意义,阐释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内涵和目标体系,初步构建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分析框架,并就我国城乡金融协调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任丽丽  
近年来,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民银行始终把提高农村支付结算服务水平放在特别突出的位置,推动农村地区支付结算服务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城乡支付结算服务"二元化"现象仍比较突出。文章以山西省为例,分析了城乡支付服务"二元化"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深入剖析了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并结合工作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彩林  李雯雅  曹秋菊  
城乡收入差距是乡村振兴战略拟解决的重点问题。文章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使用2011—2020年的数据,研究农户信贷供给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数字普惠金融、农户信贷供给以及城乡收入差距在空间上均存在正相关性,同时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增加农户信贷供给水平缩小本地和周边省份的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中介效应在区域分布深度上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通过增加农户信贷供给水平显著缩小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中西部地区的中介作用与空间溢出效应均不显著;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可以通过增加农户信贷供给缩小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但数字化程度的发展则通过减少农户信贷供给扩大了本地和周边地区的城乡收入差距,三者之间同样存在异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