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44)
- 2023(10559)
- 2022(7852)
- 2021(6810)
- 2020(5659)
- 2019(12220)
- 2018(11687)
- 2017(23050)
- 2016(11804)
- 2015(12924)
- 2014(12669)
- 2013(12665)
- 2012(11403)
- 2011(9701)
- 2010(10132)
- 2009(10243)
- 2008(9776)
- 2007(9023)
- 2006(7953)
- 2005(7657)
- 学科
- 业(76251)
- 企(73136)
- 企业(73136)
- 济(57547)
- 经济(57484)
- 管理(55942)
- 业经(30040)
- 财(26927)
- 融(25440)
- 金融(25440)
- 务(22991)
- 财务(22978)
- 银(22949)
- 银行(22949)
- 财务管理(22946)
- 方法(22519)
- 行(22123)
- 企业财务(21870)
- 农(20149)
- 中国(18744)
- 制(16173)
- 农业(15993)
- 数学(15277)
- 数学方法(15210)
- 技术(14858)
- 策(12653)
- 体(12254)
- 理论(11907)
- 企业经济(11870)
- 划(11548)
- 机构
- 学院(172525)
- 大学(164100)
- 济(78815)
- 经济(77484)
- 管理(73685)
- 理学(62368)
- 理学院(61925)
- 管理学(61457)
- 管理学院(61131)
- 中国(48847)
- 研究(47502)
- 财(42678)
- 财经(32712)
- 京(32674)
- 经(29599)
- 江(27011)
- 农(25024)
- 中心(24833)
- 经济学(24285)
- 财经大学(24103)
- 科学(23363)
- 商学(23148)
- 商学院(22957)
- 所(22263)
- 州(22227)
- 经济学院(22178)
- 融(21180)
- 银(21060)
- 金融(20726)
- 北京(20395)
- 基金
- 项目(104601)
- 科学(85128)
- 研究(82113)
- 基金(77784)
- 家(64314)
- 国家(63615)
- 科学基金(58377)
- 社会(55636)
- 社会科(53127)
- 社会科学(53113)
- 省(42266)
- 基金项目(40664)
- 教育(35377)
- 自然(34793)
- 自然科(34045)
- 自然科学(34040)
- 自然科学基金(33530)
- 编号(33402)
- 划(32377)
- 资助(30792)
- 业(29368)
- 创(26358)
- 成果(25976)
- 国家社会(23609)
- 制(23559)
- 创新(23556)
- 发(23127)
- 部(22916)
- 重点(22528)
- 性(22318)
共检索到2732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苏亚民 毕妍
本文选取2011—2019年深市主板A股中小企业样本数据,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是否能够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以及其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缓解了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基于债务融资的视角,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扩大中小企业商业信用规模和银行借贷规模,进而缓解企业融资约束。进一步地,对于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以及金融监管较强地区的中小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发挥的缓解效应更强。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吕靖烨 史家荣
数字普惠金融作为一种新兴金融服务模式,在便利中小企业融资的同时,也为防范化解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提供了新途径。本文以2011—2020年中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显著降低了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其使用深度和覆盖广度均对中小企业债务违约风险具有抑制作用。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来降低中小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内部控制质量较低的中小企业、非国有中小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抑制作用更显著。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宾 龚爽 曾雅婷
采用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编制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2012—2019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中小企业板和创业板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基于固定效应模型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财务可持续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促进中小企业财务可持续,且企业的融资约束水平在二者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主要对非国有中小企业、东部地区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较好地区的中小企业的财务可持续产生影响。研究结论为“双循环”发展背景下金融市场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提供了理论支持和经验证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银飞 苗丽
本文基于2011~2018年中小企业板及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及债务融资成本的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数量及技术创新质量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创新产出。基于行业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对高科技行业的技术创新激励效应大于非高科技行业;基于所有权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债务融资成本仅对非国有企业起到技术创新激励效应。本文的研究对于改善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促进中小企业创新具有深刻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喻平 豆俊霞
以2011~2018年我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且对非国有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中小企业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积极作用在制度环境较好的地区更显著。因此,应当提高我国金融市场化程度、改善地区制度信用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进而强化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乐峥 吴晓斌
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风险之一是通过市场化的渠道长期影响企业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造成负面影响。笔者立足于我国信贷市场中金融分割的特征,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背后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区企业债务成本与负债水平的联立方程,结果表明:在金融“结构分割”与“地理分割”的影响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仅加剧了本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由于存在融资渠道的差异,相比于更具有隐性债务特征、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非标准债务,城投债等相对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标准债务并未影响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文章的机制分析还发现,基于中小银行发展的金融“结构分割”弱化,以及省内较弱的金融“地理分割”,均可以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对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以上研究为如何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进入实体经济中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楠楠 凌语阳
本文构建一个包括银行和企业的两部门模型,将融资平台债务与中小企业融资纳入统一理论框架,并基于2013-2019年中小企业数据、融资平台公司数据和地级市宏观统计数据,探讨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扩张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扩张会推高中小企业的信贷利率水平,降低中小企业的信贷规模,强化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同时,链式作用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融资平台债务规模扩张主要通过中小企业信贷利率、信贷规模等多条路径共同作用于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据此,本文从融资平台公司转型和风险治理视角提出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问题的政策启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梁榜 张建华
基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和中国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从数字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发展的角度,考察中国普惠金融创新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小企业表现出明显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即中小企业面临显著的融资约束;数字普惠金融和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显著缓解了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均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具有缓解作用;相较于国有中小企业,普惠金融创新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作用更为明显。立足普惠金融创新这一全新视角,为更好地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项东 田婷婷 李楠
基于2011—2020年新三板注册中小微企业的专利数与全国地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匹配数据,以2016年9月杭州G20峰会通过《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作用于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效果及路径。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尤其对低端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数字普惠金融缓解融资约束是促进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路径,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是缓解融资约束的主要路径。另外,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在政策环境好的地区和内部治理质量差的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于佳卉 陈旭东
本文以2006年-2013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的数据为样本,分析了融资结构对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上市中小企业的资产负债率与其融资约束存在着U型的二次曲线关系,资产负债率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而股权集中度与融资约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上市中小企业应改变其家族式的管理方式,降低股权集中度,提高公司治理效应,缓解融资约束。
关键词:
融资结构 融资约束 中小企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姚正海 孙鑫
本文使用2011—2020年创业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逐步回归的分析方法,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研究融资约束对两者的中介作用以及企业生命周期对两者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数字金融使用深度对企业财务绩效的提升作用大于数字金融覆盖广度,而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的作用不显著;企业生命周期在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中发挥调节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务绩效较高的企业影响更加显著,且当企业财务绩效处于较高水平时,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边际递减;此外,对于产权性质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融资约束的中介效应对非国有企业作用更大。基于此,本文分别从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层面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盛虎 程爽 杨怀东
选取2008-2018年中小板与创业板数据,利用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模型,研究地方政府债务、银行业结构对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小银行规模占比更高的银行业结构会显著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但这种结果具有规模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债务的增长挤占了以地方性银行为主的中小银行信贷资源,导致中小规模化的银行业结构不但没有实现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作用,反而加剧了同样存在规模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各地方政府在优化区域银行业结构的基础上,应该合理规范地方政府负债行为,使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得到切实改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郎香香 张朦朦 王佳宁
本文基于全国地市级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与新三板中小企业专利申请量的匹配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中小企业创新,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发挥出创新驱动效应;第二,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缓解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来提高企业创新水平;第三,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驱动效应对非国有中小企业和高技术中小企业的影响更为显著;第四,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驱动效应在传统金融发展水平较低地区和制度环境较好地区表现得更为显著。上述结论对数字普惠金融更好地服务中小企业具有一定的启示:第一,要深化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夯实技术基础;第二,要疏通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中小企业创新路径,增强创新驱动效应;第三,要优化地区制度环境,保障数字普惠金融发挥创新驱动作用。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廉 易露 陈强
借助2011~2018年中小企业板上市公司数据,探究数字金融是否降低企业债务融资成本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负向影响企业债务融资成本。进一步地,基于债权人异质性视角,发现数字金融对银行贷款融资具有促进作用,而对商业信用贷款融资具有抑制作用。从数字金融的传导机制来看,企业内部控制在数字金融影响的机制识别中扮演着部分中介角色。基于此,结合实证研究结论从落实数字金融政策、金融供给侧改革以及提升企业自身内部建设等角度可为中小企业融资纾困解难提供相应的建议与参考。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杨薪燕 许婕
中小企业债务融资具有较强特殊性,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实用的债务融资体系,关键是要立足于中小企业现实需要,有效杜绝债务融资过程中风险的发生,这些都是中小企实施债务融资之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从风险控制角度出发,从不同角度介绍当前中小企业债务融资情况以及特点,分析企业内部经营现状以及外部融资环境产生的影响等,提出建立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进一步强化我国中小企业债务融资风险控制能力。
关键词:
中小企业 风险监控 融资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