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75)
2023(15225)
2022(12170)
2021(10811)
2020(9017)
2019(20065)
2018(19699)
2017(37918)
2016(20031)
2015(22432)
2014(21981)
2013(21823)
2012(19626)
2011(17462)
2010(17780)
2009(17201)
2008(16371)
2007(14871)
2006(13307)
2005(12327)
作者
(56308)
(47079)
(46384)
(44117)
(29703)
(22349)
(21280)
(17904)
(17852)
(16698)
(15970)
(15788)
(14999)
(14828)
(14521)
(14301)
(13752)
(13631)
(13481)
(13316)
(11577)
(11378)
(11333)
(10657)
(10482)
(10458)
(10455)
(10411)
(9202)
(9172)
学科
(91721)
(87753)
经济(87622)
(83641)
企业(83641)
管理(78939)
方法(34732)
业经(34443)
(30906)
(30202)
(27251)
金融(27247)
数学(26427)
数学方法(26224)
中国(25986)
(25299)
银行(25275)
(24517)
(24462)
(22790)
财务(22751)
财务管理(22724)
农业(21646)
企业财务(21544)
技术(18331)
(17734)
地方(17204)
理论(16551)
(15960)
体制(15319)
机构
学院(288874)
大学(282114)
(123346)
经济(120898)
管理(117121)
理学(100069)
理学院(99112)
管理学(97930)
管理学院(97370)
研究(88859)
中国(77651)
(61628)
(58507)
科学(50020)
(48024)
财经(47911)
(45185)
中心(43608)
(43295)
(42764)
业大(40365)
研究所(38001)
经济学(37621)
农业(37488)
北京(36063)
(35977)
财经大学(35270)
经济学院(34041)
(32855)
商学(32849)
基金
项目(186923)
科学(149894)
研究(141101)
基金(137579)
(117384)
国家(116259)
科学基金(102987)
社会(92835)
社会科(88182)
社会科学(88162)
(74518)
基金项目(72583)
自然(64435)
教育(63131)
自然科(62985)
自然科学(62972)
自然科学基金(61971)
(60269)
编号(57160)
资助(54832)
成果(45377)
(42616)
重点(41132)
(41122)
(41092)
(40357)
(40034)
创新(38967)
国家社会(38910)
课题(38520)
期刊
(141774)
经济(141774)
研究(86335)
中国(58786)
(52221)
管理(48192)
(45880)
(40715)
金融(40715)
科学(37013)
学报(36774)
农业(30753)
大学(29582)
学学(27949)
技术(27304)
业经(25660)
教育(24870)
财经(24273)
经济研究(21489)
(20914)
(18684)
问题(18134)
技术经济(16232)
财会(15526)
现代(15094)
商业(13636)
(13498)
世界(13402)
理论(13130)
会计(12960)
共检索到4438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得生  杨礼华  
本文以2011—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微观数据为基础,用LP法构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标,从供应链金融的视角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随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会有一定的提高,但是这种促进作用会受企业所处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市场化进程、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数字化程度等也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积极作用;机制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带动供应链金融发展、促进企业创新等路径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饶萍  吴青  
文章选取2011—2018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企业创新在数字普惠金融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中介效应和产权性质、信息披露质量对数字普惠金融和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调节效应。结果显示:从全样本检验结果来看,数字普惠金融程度加深能够给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带来正向影响;从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来看,企业创新是数字金融正向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一个中介因子。进一步检验发现,企业的信息披露质量越高,数字普惠金融对这类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越大。数字普惠金融会对民营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更大的影响。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殷晶晶  陈欢  李丹  
利用中国2011-2016年城市面板数据,以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为中介变量,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考察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够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且在控制内生性、更换金融发展指标以及剔除特定样本等稳健性检验以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会通过影响企业家创新精神与创业精神促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且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企业家精神承担了部分中介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多的体现在技术进步上。该结论进一步丰富了数字金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为推进金融数字化转型和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理论支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廖凯诚  张玉臣  彭耿  
基于2011—2018年城市面板数据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以及运用DID和工具变量法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可以显著降低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抑制效应还表现在对技术效率和科技进步效率的影响上。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仅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产生抑制效应,使用深度仅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产生抑制效应,而数字支持服务程度则对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和科技进步率均产生抑制效应。第二,数字普惠金融抑制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机制可以通过"资源竞争假说"解释。第三,城市行政级别不同,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业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作用关系相同、作用机制不同。因此,需针对金融机构的特点实施差异化政策,推进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提高金融业数字技术水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周易   王晓亮   吴金柯  
供应链金融同时具备供应链属性和金融属性,其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引起了学术界的关注。以2010—2022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供应链金融会提升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检验发现,供应链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降低代理成本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发现,与企业数字化程度低、地区市场化程度高、存在银企关系的企业相比,在企业数字化程度高、地区市场化程度低、非银企关系下,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该研究丰富了供应链金融经济后果的研究文献,也对提高企业供应链现代化水平、促进企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实践价值。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卜君   朱悦  
我国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发展供应链金融成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的重要抓手。本文以2007—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基准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有助于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且这一关系在经过内生性处理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供应链金融通过优化信贷资源配置和提高资源整合效率两个机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市场环境较差、行业竞争程度较小、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信息披露质量较低、供应链集中度较高、供应链整合度较强、供应链专业化分工程度较高时,供应链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更加明显。本文的研究不仅拓展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因素的相关研究,也为践行供应链金融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证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艳  
文章使用2011—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从数字普惠金融及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不同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近年来,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有效提升了区域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主要是通过提升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技术效率来实现的。分维度看,数字普惠金融的使用深度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影响最大,且该效应在东部沿海地区更显著;同时,相对于推动农业技术进步,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生产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更大。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陈赤平  孔莉霞  
从技术创新角度引导制造业企业回归主业,对推动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7—2017年全国1763家上市制造业企业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企业金融化、技术创新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国有企业和低盈利企业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进一步通过中介效应检验发现,企业金融化通过“挤出”技术创新导致全要素生产率降低,技术创新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金融化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消极影响。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远慧   王靖伊   陈蓉蓉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是构建中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关键环节,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是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基于制造业企业与金融机构的产业融合,以我国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2007—2022年数据为研究样本,探究制造业企业金融股权关联对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制造业企业金融股权关联对其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了中介效应,尤其是以发明专利为代表的实质性技术创新。进一步研究表明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在市场化程度低、行业技术性高的企业中作用更强。研究发现对引导我国制造业企业通过金融股权关联实践提升其技术创新,进而促进全要素生产率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潘艺   张金昌  
文章将2011—2020年数字金融数据与同期A股和新三板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实证研究了数字金融对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发展会显著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机制研究表明,数字金融发展缓解了制造业企业“融资贵”的问题,利息负担水平起到了中介效应,但负债融资水平和权益融资水平没有起到中介效应;异质性分析显示,数字金融发展对提升国有、大型、非劳动密集型、东部地区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更显著。研究结论为提升制造业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周荣华  李斯林  余红心  
企业家精神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也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因素。本文使用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从企业家精神的角度,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均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企业家精神在数字普惠金融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中存在显著的调节效应和门槛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非国有企业、管理层持股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更大,且企业家精神的调节效应更明显。因此,本文建议实行区域差异化的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策略,加大对非国有企业数字普惠金融的支持力度,大力培育与弘扬企业家精神。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欧阳志刚   陈奕景   陈熹  
本文以金融服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切入点,基于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和不同类别企业间金融资源配置的现实背景,构建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分析框架,测度中国制造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及其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研究发现:(1)制造业行业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而行业内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在行业内配置中,债务配置效率和融资规模配置效率相对较低。(2)在样本期内,制造业总体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年均为37.30%,其中,行业内和行业间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年均分别为31.54%和5.76%。在行业内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中,债务配置扭曲和融资规模配置扭曲是主要来源。金融资源配置的“所有制歧视”比“规模歧视”导致的生产率损失大,且非国有和小规模企业内部配置扭曲导致的生产率损失较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各类金融资源配置扭曲导致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显著减少。(3)重点产业前期金融支持政策形成的“好”扭曲不同于传统非重点产业的“坏”扭曲,随着重点产业的发展,“好”扭曲会缓解,全要素生产率损失也会因此下降,“好”扭曲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这一作用规律对当前金融助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新质生产力的培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王欣  曹慧平  
先将要素价格扭曲系数引入分析框架,构建要素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理论模型,然后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的微观数据,采用OP法分别估算出中国制造业29个子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和金融错配系数,再通过1999—2013年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检验金融错配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融错配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效应具有一定的时滞性;在所有制结构方面,国有企业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强;分行业研究显示,金融错配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边际影响在资本密集型行业最为显著。因此,亟待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以减弱金融扭曲,改善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实现内生可持续性经济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勇  王鹏飞  
厘清金融监管结构如何配置金融资源从而提升制造业TFP的内在逻辑,对于中国打赢防控重大风险攻坚战、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手工搜集了1999~2017年97个国家(地区)金融监管结构实践的准自然实验数据和23 610家制造业企业数据集,考察监管结构对制造业TFP的影响。研究发现,监管结构能够显著提升制造业TFP,由独立于央行的监管机构负责的混业监管结构最有利于提升制造业TFP,央行负责银行业监管的分业监管结构次之;上述效果显著受到金融监管模式和机构协调效应的制约,并随着经济体收入水平、金融结构以及企业所属行业与规模的差异呈现出较强异质性。机制检验表明,最优金融监管结构通过金融发展的深度、效率和稳定3个维度提升制造业TFP,金融可及性维度的路径尚不明朗。文章从服务实体经济视角为中国寻求最优金融监管结构的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支撑和经验证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郭威  司孟慧  
采用中国2005-2017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动态面板模型,旨在探究中国金融集聚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银行、证券及保险业等金融机构的集聚度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倒"U"型关系;金融集聚通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实现对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作为控制变量的环境规制、能源结构和人力资本有助于推动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和产业结构反而抑制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由此,提升制造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既需要发展国内地区金融中心,增强对区域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也需要中国的政策指引,发挥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积极引导银行等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