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24)
- 2023(14931)
- 2022(11828)
- 2021(10659)
- 2020(8660)
- 2019(19125)
- 2018(18536)
- 2017(34775)
- 2016(18064)
- 2015(19631)
- 2014(19430)
- 2013(19365)
- 2012(17440)
- 2011(15760)
- 2010(16158)
- 2009(15873)
- 2008(15146)
- 2007(14106)
- 2006(12737)
- 2005(11668)
- 学科
- 业(91322)
- 济(81639)
- 经济(81518)
- 企(73417)
- 企业(73417)
- 管理(65416)
- 农(49496)
- 业经(35711)
- 农业(33335)
- 方法(28893)
- 中国(26810)
- 融(26320)
- 金融(26320)
- 财(25981)
- 银(24347)
- 银行(24339)
- 行(23675)
- 制(22141)
- 数学(21113)
- 数学方法(20903)
- 技术(20354)
- 务(18774)
- 财务(18753)
- 财务管理(18731)
- 地方(18039)
- 企业财务(17750)
- 体(16283)
- 策(16069)
- 理论(14902)
- 划(13745)
- 机构
- 学院(264118)
- 大学(254478)
- 济(115344)
- 经济(113183)
- 管理(109023)
- 理学(93254)
- 理学院(92452)
- 管理学(91343)
- 管理学院(90842)
- 研究(82066)
- 中国(73270)
- 农(54255)
- 财(54251)
- 京(51478)
- 科学(45627)
- 江(42030)
- 财经(42015)
- 中心(41095)
- 农业(40838)
- 业大(39710)
- 所(39155)
- 经(38071)
- 研究所(34833)
- 经济学(34229)
- 州(33392)
- 北京(31629)
- 经济管理(31393)
- 经济学院(30966)
- 范(30452)
- 财经大学(30388)
- 基金
- 项目(171036)
- 科学(137555)
- 研究(132063)
- 基金(124809)
- 家(106465)
- 国家(105324)
- 科学基金(93095)
- 社会(88543)
- 社会科(83807)
- 社会科学(83789)
- 省(69809)
- 基金项目(66276)
- 教育(56894)
- 自然(55809)
- 划(55220)
- 自然科(54586)
- 自然科学(54576)
- 编号(53872)
- 自然科学基金(53694)
- 资助(47519)
- 创(42295)
- 成果(42233)
- 业(39191)
- 发(38962)
- 创新(38514)
- 重点(37500)
- 部(37386)
- 国家社会(37217)
- 制(37028)
- 课题(35979)
- 期刊
- 济(139520)
- 经济(139520)
- 研究(77142)
- 农(58871)
- 中国(58074)
- 财(44044)
- 管理(43676)
- 融(40153)
- 金融(40153)
- 农业(39297)
- 科学(35337)
- 学报(33515)
- 业经(30219)
- 大学(27827)
- 学学(26660)
- 技术(24312)
- 教育(21575)
- 财经(21002)
- 业(20540)
- 经济研究(19439)
- 经(18176)
- 问题(18111)
- 技术经济(15757)
- 农村(15540)
- 村(15540)
- 农业经济(14933)
- 世界(14062)
- 科技(13736)
- 现代(13685)
- 版(13456)
共检索到4116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芳
文章选取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实证考察数字普惠金融、“三产”融合与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三者已初步实现协调发展,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促进农村创业活跃度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亦能显著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三产”融合与农村创业活跃度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双向促进作用,反映出“三产”融合与农村创业相辅相成的协调发展关系;农村“三产”融合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存在明显的正向互动关系,但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农村“三产”融合、农村“三产”融合对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反哺作用,均具有明显滞后性特征。因此,提出以保障农村创业为导向,完善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征信体系建设;以满足“三产”融合发展需求为根本,优化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模式;以激发农村创业活力为目标,开展面向返乡农民工的创业培训的三条建议,以期促进三者协调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黄敦平 尹凯
在深度剖析数字普惠金融赋能农村创业活跃度的理论逻辑基础上,运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其关系及内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提升农村创业活跃度,且该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东部地区农村创业的赋能效果更为突出。作用机制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通过收入激励效应对农村创业活跃度产生积极影响。门槛模型检验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存在基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及传统金融发展的门槛效应,且伴随门槛水平的变化,其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提升效果也会发生改变。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翟仁祥 宣昌勇
基于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采用双向固定模型和门槛模型验证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城市创业活跃度,该正向影响作用可分解为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数字化程度三个子维度层面;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正向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特征,长三角非核心区域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带动作用大于核心区域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具有显著的门槛效应,当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人均GDP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呈现显著的减弱效应,当保险业务指数、信用业务指数、产业结构跨越门槛值后,数字普惠金额对城市创业活跃度的促进作用将得到进一步加强。最后从完善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数字普惠金融统筹协调发展、差异化数字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等三个方面提出数字普惠金融促进城市创业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英杰
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探究创新活跃度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各子维度均对乡村振兴水平具有驱动作用,这一结论在借助动态面板及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与“人力资本结构”已逐步成为数字普惠金融驱动乡村振兴水平稳步提升的重要渠道。此外,在引入创新活跃度这一调节变量后发现,创新活跃度的提高不仅对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具有直接驱动作用,而且能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驱动效应。为此,应深化科技创新赋能作用、拓宽金融服务覆盖范围、释放地区创新发展活力,以此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英杰
文章通过构建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系统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影响及作用机理,并探究创新活跃度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及各子维度均对乡村振兴水平具有驱动作用,这一结论在借助动态面板及工具变量方法克服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数字化”与“人力资本结构”已逐步成为数字普惠金融驱动乡村振兴水平稳步提升的重要渠道。此外,在引入创新活跃度这一调节变量后发现,创新活跃度的提高不仅对乡村振兴水平提升具有直接驱动作用,而且能够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水平的驱动效应。为此,应深化科技创新赋能作用、拓宽金融服务覆盖范围、释放地区创新发展活力,以此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赋能作用。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韩亮亮 彭伊 孟庆娜
在构建我国省际共同富裕指数的基础上,利用2011—2019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就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的影响机制、效应和区域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这种作用具有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创业活跃度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共同富裕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且创业活跃度能够调节数字普惠金融的非线性溢出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共同富裕间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强于中西部地区。这些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和更换被解释变量等多种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提出通过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提高创业活跃度来加快实现共同富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严卿文 达潭枫 杜笑妍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高质量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近年来,随着科技在金融领域快速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缩小收入差距、推动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2011—2020年我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面板空间杜宾模型,对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共同富裕的过程、渠道、作用机制、异质性以及空间效应等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提高共同富裕水平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且创业活跃度在其中起到渠道作用,同时,这一影响还存在正向空间效应。研究还发现,数字普惠金融与创业活跃度可以从富裕度、共同度、生活保障及基础设施等方面提升共同富裕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媛
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能够为各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增强整体创新活跃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索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活跃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活跃度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创新活跃度提升的影响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类型创新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活跃度、开放创新活跃度、活动创新活跃度,但无法提高制度创新活跃度;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间接方式,提高创新活跃度。有鉴于此,需出台叠加支持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创新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丽媛
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可得性能够为各行业提供低成本、高效率的金融服务,进而增强整体创新活跃度。文章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探索2011—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对创新活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及渠道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创新活跃度具有一定影响,能够促进本地创新活跃度提升,但对周边地区创新活跃度提升的影响还未显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类型创新活跃度的作用效果存在异质性,能显著提升技术创新活跃度、开放创新活跃度、活动创新活跃度,但无法提高制度创新活跃度;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提升创新产出水平、降低金融服务成本的间接方式,提高创新活跃度。有鉴于此,需出台叠加支持政策,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增强金融科技赋能,精准提升创新能力;开展区域协同合作,促进产业创新集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郝爱民
改造传统农业,推动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迫切需要加快农村三产融合。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越发明显,但其影响途径和方式尚未可知。深入分析流通数字化对农村三产融合的促进机理,构建流通数字化发展和农村三产融合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测算流通数字化发展程度和农村三产融合水平,采用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流通数字化发展对我国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发现:流通数字化能有效促进农村三产融合水平提升;流通数字化通过流通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流通渠道数字化和流通产业数字金融服务对农村三产融合产生正向作用;流通规模在流通数字化发展对农村三产融合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因此,为促进农村三产融合,实现乡村振兴,要充分利用数字信息技术手段,改善农村流通数字化发展环境,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智慧化改造力度,加强流通渠道数字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金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袁礼 龚钰涵
专利质押融资可将“知本”变现为“资本”,是初创企业解决无形资产质押难题和缓解资金短缺困境的关键。基于2005~2019年中国所有新创企业注册信息,本文构造城市—行业—年度层面创业活跃度的面板数据集,以专利质押融资试点为自然实验,采用交叠双重差分法和广义双重差分法,深入研究专利质押对创业活跃度的影响。研究发现,专利质押能显著提高创业活跃度,且在质押率较低的行业中促进作用更明显。在采用工具变量等缓解内生性问题,考虑处理效应异质性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机制检验表明,专利质押融资可通过缓解融资约束和分担创业风险双重机制来提升创业活跃度。此外,专利质押融资能更具靶向性地促进民营企业、高技术产业和制造业创业活跃度提升;且在技术制度环境更完善的地区,其创业效应更显著。最后,专利质押融资的创业效应可以进一步驱动创新数量和质量提升,实现创新创业联动效应。
关键词:
专利质押 创业 融资约束 创业风险 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宋伟 杨海芬
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宏观层面上通过经济增长效应、技术创新效应及机会平等效应有效改善农村家庭创业的外部环境;微观层面上通过信息传递效应、社会网络效应及信贷资源获取效应有效提升农村家庭创业能力。未来我国应加强数字普惠金融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创业农村家庭提供精准化数字金融产品,让数字普惠金融成为促进农村家庭创业财富提升的有效渠道。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晓园 刘雨濛
在金融发展趋于数字化的背景下,探索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村创业之间的关系,对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2011—2018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影响及传导机制。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人力资本水平、地区产业结构和基础设施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村创业活跃度的有效传导路径。就不同区域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东部地区的农村创业活跃度影响较中西部地区更显著;就创业类型而言,数字普惠金融对私营企业创业活跃度的推动作用较个体创业活跃度更显著。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推进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三融合",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数字乡村建设,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教育质量,提高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等建议。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农村创业 传导机制 异质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谢文武 汪涛 俞佳根
基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数据库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库,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村居民创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论表明:(1)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的发展对农村创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并不是缓解农村创业融资约束的关键因素;(2)支付指数与货币基金指数对农村居民创业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3)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创业的影响呈现区域的异质性特征;(4)我国应该进一步加快数字金融服务的深度发展,强化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居民创业的对口支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林栋 王金秋
选取2011—2022年30个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方式测度数字乡村建设和农业经济韧性,并借助中介效应模型和多面板门槛模型探究二者关系及作用渠道。研究发现:数字乡村建设能够显著增强农业经济韧性。在东部地区和粮食主产量较高地区,数字乡村建设对农业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更明显。数字乡村建设可通过激发创新创业活跃度,对农业经济韧性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提出深入实施乡村数字化发展战略、加快推动创新创业发展动力升级和探索各地区农业差异化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希冀为持续增强农业经济韧性、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全新思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