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2)
- 2023(13788)
- 2022(11126)
- 2021(10220)
- 2020(8138)
- 2019(18841)
- 2018(18437)
- 2017(34754)
- 2016(18514)
- 2015(20733)
- 2014(20439)
- 2013(20158)
- 2012(18333)
- 2011(16409)
- 2010(16458)
- 2009(15268)
- 2008(13637)
- 2007(11752)
- 2006(10335)
- 2005(9033)
- 学科
- 济(73636)
- 经济(73563)
- 管理(55047)
- 业(52743)
- 企(45035)
- 企业(45035)
- 方法(33017)
- 数学(28543)
- 数学方法(28229)
- 融(26314)
- 金融(26313)
- 中国(24978)
- 银(24274)
- 银行(24240)
- 行(23421)
- 业经(20890)
- 财(19750)
- 农(18883)
- 地方(16743)
- 学(15331)
- 制(15281)
- 务(13725)
- 财务(13663)
- 财务管理(13644)
- 理论(13379)
- 农业(13135)
- 企业财务(13024)
- 环境(12950)
- 产业(12912)
- 贸(12823)
- 机构
- 大学(258600)
- 学院(257397)
- 管理(105548)
- 济(100373)
- 经济(98072)
- 理学(91912)
- 理学院(90974)
- 管理学(89482)
- 管理学院(89041)
- 研究(82520)
- 中国(66741)
- 京(54178)
- 科学(50913)
- 财(46173)
- 所(39675)
- 中心(39542)
- 农(38262)
- 业大(37961)
- 财经(37660)
- 研究所(36488)
- 江(35378)
- 北京(34300)
- 经(34273)
- 范(33332)
- 师范(33035)
- 院(30408)
- 州(30323)
- 经济学(30163)
- 农业(29904)
- 财经大学(28312)
- 基金
- 项目(182696)
- 科学(143433)
- 研究(135778)
- 基金(132084)
- 家(113927)
- 国家(112933)
- 科学基金(97954)
- 社会(85251)
- 社会科(80942)
- 社会科学(80919)
- 省(71860)
- 基金项目(70467)
- 自然(62721)
- 自然科(61245)
- 自然科学(61234)
- 教育(60841)
- 自然科学基金(60090)
- 划(59673)
- 编号(56057)
- 资助(53496)
- 成果(44786)
- 重点(40242)
- 部(39103)
- 发(39049)
- 创(38794)
- 课题(37634)
- 创新(36085)
- 项目编号(35444)
- 国家社会(34950)
- 科研(34839)
- 期刊
- 济(104288)
- 经济(104288)
- 研究(75199)
- 中国(45822)
- 学报(39810)
- 管理(37031)
- 科学(36064)
- 融(34876)
- 金融(34876)
- 农(34515)
- 财(33401)
- 大学(30194)
- 学学(28287)
- 教育(27934)
- 农业(23830)
- 技术(21480)
- 财经(17542)
- 业经(17525)
- 经济研究(16664)
- 图书(16077)
- 经(14771)
- 理论(14418)
- 实践(13524)
- 践(13524)
- 问题(13029)
- 科技(12884)
- 技术经济(11965)
- 现代(11687)
- 业(11659)
- 情报(11339)
共检索到3697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波
数字时代与绿色金融两大主题的结合,使得环境污染、金融风险这类公共性、社会性问题变得更为复杂。数字时代绿色金融的发展面临治理手段缺位、治理规范碎片化、治理需求复杂性的困境。纵观环境保护、金融监管以及绿色金融治理进程,数字时代绿色金融治理呈现出从“自上而下”到“上下融合”的治理转型,其典型特征在于不同价值目标的包容、各主体权能结构的优化以及有效的参与程序。结合国内现有市场环境和制度基础,建议以绿色金融标准化规范文件为纲,建立“上下融合”治理的制度环境,以实验性沙盒为体确立市场化运行机制,以绿色金融信息共享为保障奠定治理的要素基础,以此实现数字时代绿色金融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乃贵 吴桐
"绿色金融"又被称为"可持续性金融",主要是基于环保考虑,以全新视角审视金融业经营理念及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本文结合兴业银行在践行"赤道原则"方面的经验及其获得的成果,并研究了不久前在我国举办的G20峰会对绿色金融法律构建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够为我国绿色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其发展的主流观点进行分析研究;其次,对国内绿色金融行业相关机制的不完善及实践展开的难点和法律不足进行探讨,并对比研究了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法律实践状况;最后,基于构建全面性绿色金融机制的思维角度,提出了绿色金融激励机制的构建、绿色金融风险防范机制的构建、绿色金融监管机制的构建、金融机构违反绿色金融法律要求的责任追究机制构建的具体方法。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风险 社会风险 赤道原则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乃贵 吴桐
绿色金融又被称为"可持续性金融",主要是基于环保考虑,以全新视角审视金融业经营理念及管理机制,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的。本文结合兴业银行在践行"赤道原则"方面的经验及其获得的成果,并研究了不久前在我国举办的G20峰会对绿色金融法律构建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够为我国绿色金融行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首先对绿色金融的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并对其发展的主流观点进行分析研究;其次,对国内绿色金融行业相关机制的不完善及实践展开的难点和法律不足进行探讨,并对比研究了国际上一些发达国家的绿色金融法律实践状况;最后,基于构建全面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环境风险 社会风险 赤道原则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清文 陆小成 资武成
新时代特色小镇建设需要发挥绿色金融的引擎作用,依托绿色金融服务维护和发挥好特色小镇的绿色生态优势,加快绿色发展。新时代特色小镇的绿色金融发展包括绿色信贷、绿色基金、碳交易等多种模式。新时代特色小镇发展绿色金融需要完善绿色信贷政策,构建绿色激励机制;优化绿色基金环境,完善绿色价值链;创新绿色保险模式,构建风险分担机制;积极发展低碳产业,拓展碳交易项目。
关键词:
新时代 特色小镇 绿色金融 金融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郑素兰 刘婧涵 姚婷
基于2011—2021年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从产业结构升级视角检验了数字金融助推我国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结果显示:首先,数字金融能够有效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并且这一结果在数字金融滞后一期、替换解释变量等内生性分析与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其次,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是数字金融影响绿色技术创新的重要机制。最后,异质性结果显示,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所受的促进作用更为明显;数字金融在金融监管程度高的地区对绿色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据此,提出要加快数字金融发展水平,充分发挥数字金融在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方面的积极作用,持续提高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水平。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宇 张彩虹
利用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和分区域层面上数字金融均可以提高我国绿色发展水平;(2)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创新效率、扩大技术溢出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机制提高我国绿色发展水平;(3)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单门槛效应;(4)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提高本地绿色发展水平但不利于邻近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宇 张彩虹
利用2011-2018年我国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通过基准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考察了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全国层面和分区域层面上数字金融均可以提高我国绿色发展水平;(2)数字金融通过提高创新效率、扩大技术溢出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中介机制提高我国绿色发展水平;(3)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单门槛效应;(4)数字金融对我国绿色发展水平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数字金融可以显著提高本地绿色发展水平但不利于邻近地区绿色发展水平的提高。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连山 陈文虎 王宏伟
论文基于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背景,探讨数字人民币在绿色金融中的应用。数字人民币采用了最新金融科技技术,具有精准追踪资金流向、突破银行物理网点等特征,未来技术上若实现特定条件进行主体触发,数字人民币将对绿色金融资金流向控制、绿色金融体系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文探讨数字人民币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用卡等方面的应用,针对数字人民币的立法尚待明确完善及技术风险、绿色金融运用场景不足、绿色金融规模不大等问题,提出未来应该加快数字人民币推广、拓展绿色金融运用场景、健全绿色金融政策支持框架、优化监管考核等建议,以发挥数字人民币在绿色金融领域的作用。
关键词:
数字人民币 碳达峰 碳中和 绿色金融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红莉 蒋鹏程
在分析数字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非线性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利用SBM-GML指数测度中国26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作用机制与传导路径。结果发现:数字金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呈正“U”型;数字金融的三个子维度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存在异质性;数字金融对城市绿色经济效率的影响受传统金融发展水平、互联网普及率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城市资源禀赋的制约,只有这些因素跨过门限值后,数字金融才能发挥正向作用。绿色技术进步和资本错配分别是数字金融对绿色经济效率非线性影响的内在机制和传导渠道。
关键词:
数字金融 绿色经济效率 非线性 资本错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一
从自发规范走向法治化的绿色金融"绿色金融"是指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和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绿色金融源于改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产生于政策的支持,发展于行业标准的制定,完善于法律制度的建立。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吴应甲 付腾瑞
绿色金融是刺激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领域,也是实现双循环和“双碳”目标的重要工具。国外将绿色金融普遍定义为“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环境污染和减少碳排放,而开展的一系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活动”。人民银行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构建绿色金融体系的指导意见》对绿色金融的定义是“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和资源节约高效利用的经济活动,即对环保、节能、清洁能源、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等领域的项目投融资、项目运营、风险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务”。2022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和商务部等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绿色金融等领域合作,
关键词:
绿色金融 法治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林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消极因素。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一方面,污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或者社会组织需要投资和运营大量绿色交通、环保项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林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同时环境污染问题也日趋严峻。根据2019年生态环境部发布的《中国经济生态生产总值核算发展报告2018》显示,2015年我国污染损失成本为2万亿元,环境污染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消极因素。为积极应对环境污染,一方面,污染企业需要不断提升绿色技术水平,改善生产工艺,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另一方面,企业或者社会组织需要投资和运营大量绿色交通、环保项目。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刚刚落幕的G20杭州峰会上,我国倡导的绿色金融理念被首次纳入G20议程。此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中首次提出了"建立我国的绿色金融体系","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绿色金融列为战略性优先事项。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探索用更低价格、更长期限、更多元的资金支持绿色产业发展,不仅是中国在经济转型中的有益经验,也将为全球绿色发展提供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