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8)
- 2023(6146)
- 2022(4286)
- 2021(3556)
- 2020(2496)
- 2019(5529)
- 2018(5279)
- 2017(8457)
- 2016(4519)
- 2015(5093)
- 2014(4904)
- 2013(4816)
- 2012(4709)
- 2011(4511)
- 2010(4579)
- 2009(3998)
- 2008(3754)
- 2007(3158)
- 2006(2790)
- 2005(2588)
- 学科
- 济(22656)
- 经济(22627)
- 管理(13429)
- 业(12202)
- 业经(10164)
- 企(9858)
- 企业(9858)
- 产业(8366)
- 信息(8030)
- 总论(7832)
- 信息产业(7734)
- 中国(6927)
- 方法(6491)
- 融(6156)
- 金融(6155)
- 贸(5951)
- 贸易(5949)
- 易(5846)
- 财(5656)
- 数学(5031)
- 农(5007)
- 数学方法(4983)
- 银(4815)
- 银行(4807)
- 行(4720)
- 学(4369)
- 和(4263)
- 农业(3714)
- 世界(3629)
- 理论(3474)
- 机构
- 大学(72070)
- 学院(70416)
- 济(30162)
- 经济(29630)
- 研究(27160)
- 管理(25200)
- 中国(21350)
- 理学(21244)
- 理学院(21006)
- 管理学(20773)
- 管理学院(20626)
- 京(15269)
- 科学(15018)
- 财(14916)
- 所(13441)
- 研究所(12191)
- 中心(12135)
- 财经(11590)
- 农(10783)
- 经(10750)
- 院(10361)
- 江(9945)
- 北京(9913)
- 经济学(9868)
- 范(9687)
- 师范(9604)
- 经济学院(9024)
- 业大(8931)
- 财经大学(8857)
- 农业(8535)
- 基金
- 项目(48237)
- 科学(37774)
- 研究(37235)
- 基金(35067)
- 家(30910)
- 国家(30648)
- 科学基金(25813)
- 社会(24648)
- 社会科(23549)
- 社会科学(23543)
- 基金项目(17416)
- 省(17178)
- 教育(15920)
- 编号(15193)
- 划(14913)
- 自然(14588)
- 自然科(14152)
- 自然科学(14143)
- 自然科学基金(13897)
- 资助(13410)
- 成果(13153)
- 国家社会(11397)
- 重点(10886)
- 部(10703)
- 发(10702)
- 创(10381)
- 课题(10020)
- 项目编号(9994)
- 制(9743)
- 创新(9662)
共检索到1120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玉珏 张夏子钰
随着数字时代的发展,数字形态的文献遗产应运而生,被纳入文献遗产保护范围。 2023年5月,《世界记忆名录》首次收录原生数字遗产,引发对国际数字遗产保护过往行动和未来走向的关注和思考。通过文献调研、政策研究、案例分析,首先厘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视域下数字遗产的概念内涵,其次回顾近20年全球数字遗产保护政策的演变,提炼国际数字遗产保护实践的特点,最后指出国际数字遗产保护面临的现实困境,推介新兴数字遗产保护方法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赵庆香
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文化遗产保护面临新挑战和新机遇。文章介绍了国际图联提出"数字统一"的背景与概况。基于已有的实践案例和《国际图联开展数字化联合项目指南》文本,文章总结了"数字统一"的理念内涵:从局部的记忆到共同的记忆,开放的保护理念;从数字化保护到数字化联合,合作的保护模式;从图书馆到文化遗产机构,共享的工作方法。文章为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一些启示:拓宽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化视野和思路、借助"数字统一"构建文化遗产保护共同体、中国要积极参与到世界的新话语之中。
关键词:
数字统一 国际图联 文化遗产保护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苏依纹 周文泓 郭玉祥
文章依托UNESCO数字遗产保护政策调查,明确公共记忆机构在其中的保护职责与行动框架。通过质性文本分析法对政策文本进行编码,提取关键要素,明确要素内涵与相互作用,构建包含基本概念、实施原则、保存程序、基础设施等4个层次的公共记忆机构数字遗产保护行动框架;基于框架内容分析整体特征,得出其面向公众利用,聚焦新型数字记录,遵循核心数字保存原则与重视前端要素设计的特征。文章提出未来在政策上可基于上述要点增加延展性思考,针对记忆机构需求、数字遗产特性拓展顶层设计与实践指导;面向框架内的内容缺漏,结合长期保存、保存伦理挑战,发掘记忆机构在数字遗产保护领域的更多可为之处。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陈晓婷 毛太田
文献遗产反映国家、民族的群体记忆和身份,对国家形象的塑造和传播影响深远,然而学界并未从本体构建视角有意识地审视文献遗产的利用和传播。为此,文章在文献遗产、数字记忆、本体构建和自然语言处理等理论和技术基础上,提出参照和复用CIDOC CRM、DC、《中国档案分类法》等领域本体、分类法和词表的文献遗产本体模型构建过程,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为例开展实证研究,验证了文献遗产本体构建流程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文献遗产的组织展示、知识传播提供参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杨茜茜
文化软实力博弈催生了文化战略的研究、制定和实施,文献遗产保护已被发达国家纳入文化战略覆盖范畴。立足文化政治学理论基础,文章对文化战略如何影响文献遗产保护与活化策略制定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目的是在文化战略的政治经济导向和文献遗产保护的人文关怀之间初步找出可持续发展的契合点,为今后制定或调整文化战略与文献遗产保护政策和策略提供参考。文章采用网络检索方式获取到22篇欧洲、北美和澳洲地区的文化战略文本,对涉及文献遗产工作的相关表述进行定性的内容分析。结果表明,文化战略在政治、经济、社会和人文等价值维度上对文献遗产保护与活化策略制定具有目标导向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文献遗产资产化和文献遗产活化的社会化趋势。文章提出建立跨部门的文献遗产保护事业共同体,形成行业共识,通过政策引导文献遗产供需关系健康发展等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赵跃 周耀林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文章从非遗数字化采集、保存和开发三个层面对国际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梳理,指出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领域已经形成,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将发挥重要作用;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主题相对分散,非遗数字信息组织、管理成为关注的焦点;非遗数字化保护研究内容不断深入,非遗数字化保护理论与知识体系亟待构建等特点。
[期刊] 情报科学
[作者]
耿伟杰
【目的/意义】自2005年美国著名的数字遗产纠纷案发生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对数字遗产进行研究,阶段性的研究进展分析,一方面能使该研究领域的研究思维脉络更加清晰,另一方面也能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可参考的依据。【方法/过程】运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以文献名称、作者、文献来源、发文时间、引用次数、下载次数等数据为基础,多角度对数字遗产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结果/结论】通过统计数字遗产研究的相关数据,分析数字遗产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研究局限,展示数字遗产的研究思路,对数字遗产的研究现状进行全面了解。
关键词:
数字遗产 数字财产 遗产继承 管理机制
[期刊] 求索
[作者]
王龙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特殊的活态的文化遗产,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文化和价值观念。然而,当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存在非遗活态性难以展现、可利用性差、资源共享困难等问题。有效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平台,推动传统文化和现代科技的有机融合,将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优化保护方式,拓展传播领域,扩大社会影响,从而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
互联网+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周耀林 姬荣伟
文章以研究缘起分析与内涵界定为基础,认为文献遗产精准保护应坚持普适性保护理论为指导,差异化保护需求为导向,"靶向性"保护策略为核心,动态化保护过程为依托的基本思路。构建了以"文献遗产保护实践个性化发展与保护理论普适性指导""文献遗产变质损毁与传承利用"的"双重矛盾"为逻辑起点,以文献遗产特征信息分层采集、保护需求评估识别、保护策略靶向供给和保护过程动态推进为逻辑结构,以保护文化正确引导、保护制度周密设计、保护技术立体发展和保护人才定向培养等为逻辑终点的文献遗产精准保护框架。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佳 过伟敏
从遗产经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建筑遗产的经济学特性,揭示了建筑遗产在保护和再生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了保护与再生的途径等问题,指出遗产的管理与经营是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力求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孟华 秦耀辰
中国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面临两难境地。在正确认识中国国情及遗产资源特殊性的前提下,遵循相关原则,对遗产地进行明确的功能分区、对遗产单位与非遗产单位给予明确的职能界定、对遗产区内外的经营项目作出具体的性质区分与经营归属安排,是遗产保护与遗产旅游双赢制度选择的核心内容。遗产单位负责遗产区内的非营利性旅游展示类服务;非遗产单位(包括旅游公司)负责遗产区外的营利性旅游事务经营及遗产区内的营利性特许经营。国家设立专门的遗产行政部门,进而加强政府规制、增强遗产管理的权威性,认真履行制度。
关键词:
遗产保护 遗产旅游 制度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潮轮
第37届世界遗产大会2013年6月16晚在柬埔寨首都金边"和平宫"开幕。来自l20多个国家的约1300名代表出席开幕式。6月27日落下帷幕时,本届大会将包括中国新疆天山和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在内的19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19处新增世界遗产包括自然遗产5处和文化遗产l4处,其中亚洲新增8处,欧洲6处,非洲2处,北美洲、拉丁美洲和大洋洲各l处。至此,《世界遗产名录》收录的遗产总数已经达到981项,分布在160个国家和地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喻学才
遗产活化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它关系到遗产的保护继承和旅游的开拓创新。遗产活化的意思实际上就是如何把遗产资源转化成旅游产品而又不影响遗产的保护传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刘灿姣 阳利新
基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数字化保护的研究文献,对非遗数据库整体建设的研究、非遗项目分类体系的研究、非遗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非遗数字化保护实践研究四个议题作了综述。目前学者在非遗数据库建设内容的研究上没有形成权威的、统一的模块,非遗数据库建设的评价机制尚没有建立;非遗的单线性分类研究较多,多层次分类研究较少,元数据技术的应用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在三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各地区及非遗具体单个领域方面进行非遗数字化保护应用研究较多,其它非遗数字化保护机构研究较少,实践研究缺乏理论指导。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数字化保护 研究述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