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37)
- 2023(15193)
- 2022(12106)
- 2021(11047)
- 2020(9231)
- 2019(21237)
- 2018(20796)
- 2017(38547)
- 2016(20799)
- 2015(23656)
- 2014(23483)
- 2013(23094)
- 2012(21826)
- 2011(19768)
- 2010(19956)
- 2009(18852)
- 2008(17936)
- 2007(16248)
- 2006(14217)
- 2005(13087)
- 学科
- 济(88787)
- 经济(88696)
- 管理(54411)
- 业(52801)
- 企(40943)
- 企业(40943)
- 方法(37193)
- 数学(33123)
- 数学方法(32869)
- 中国(32209)
- 融(28081)
- 金融(28073)
- 银(26572)
- 银行(26540)
- 行(25676)
- 农(25415)
- 财(23601)
- 业经(22599)
- 制(20803)
- 贸(19521)
- 贸易(19507)
- 易(19075)
- 地方(17510)
- 学(17299)
- 农业(16775)
- 产业(14612)
- 务(14403)
- 财务(14360)
- 财务管理(14321)
- 体(14147)
- 机构
- 大学(297207)
- 学院(294774)
- 济(128634)
- 经济(126009)
- 管理(107886)
- 研究(107026)
- 理学(91544)
- 理学院(90504)
- 中国(89021)
- 管理学(88998)
- 管理学院(88451)
- 京(64213)
- 科学(62724)
- 财(59705)
- 所(54250)
- 农(52391)
- 中心(51683)
- 研究所(49305)
- 财经(47202)
- 江(44279)
- 经(42988)
- 业大(42376)
- 经济学(41751)
- 北京(41312)
- 农业(41156)
- 范(38633)
- 师范(38231)
- 院(38179)
- 经济学院(37860)
- 州(35754)
- 基金
- 项目(193967)
- 科学(151534)
- 研究(144756)
- 基金(140534)
- 家(122808)
- 国家(121768)
- 科学基金(102497)
- 社会(92771)
- 社会科(88001)
- 社会科学(87978)
- 省(73514)
- 基金项目(72728)
- 教育(65510)
- 划(62729)
- 自然(62216)
- 自然科(60811)
- 自然科学(60788)
- 自然科学基金(59716)
- 编号(59507)
- 资助(57726)
- 成果(50008)
- 重点(44171)
- 部(43697)
- 发(42744)
- 课题(40933)
- 创(40684)
- 国家社会(40030)
- 创新(38183)
- 教育部(37431)
- 科研(37234)
- 期刊
- 济(138668)
- 经济(138668)
- 研究(90620)
- 中国(63252)
- 农(47706)
- 学报(47671)
- 财(46422)
- 科学(42183)
- 融(42178)
- 金融(42178)
- 管理(37404)
- 大学(35759)
- 学学(33305)
- 教育(32205)
- 农业(31404)
- 技术(24612)
- 经济研究(24022)
- 财经(23771)
- 业经(21569)
- 经(20575)
- 问题(18398)
- 贸(17661)
- 业(17592)
- 图书(17217)
- 国际(15980)
- 世界(15562)
- 统计(14956)
- 理论(14811)
- 技术经济(14269)
- 版(14171)
共检索到458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靳永爱 胡文波 冯阳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推进伴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给人口老龄化应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从2010年到2022年,50~59岁和60岁及以上人群使用互联网的比例分别从11.1%、4.9%快速提升至73.5%、54.5%。随着互联网在中老年人中快速普及,迫切需要借助新的专项调查数据来探究其中的最新特征和规律。通过分析中国老年群体数字鸿沟与数字融入调查数据,研究发现,中老年上网者互联网使用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但数字鸿沟依然存在;中老年上网者互联网使用时长适中,内部异质性强;中老年上网者面临网络安全风险,网络安全教育有所欠缺,网络安全素养有待提升;适度使用互联网对中老年上网者的健康老龄化和主观福祉均有积极影响。建议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老年人个体共同参与,创建老年数字友好型社会。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黄凌云
数字化与老龄化并行的时代,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老年群体数字包容治理问题日益凸显。以接入沟、使用沟、技术沟、心理沟为表征的数字融入困境,是目前老年群体在获得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时面临的主要障碍。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建构多元主体参与的协同机制、“适老化“改造等系列数字包容治理策略,协助老年群体跨越数字鸿沟,实现数字融入,享受更多由技术发展带来的公共文化服务的数字红利。
关键词:
公共文化数字化服务 老年群体 数字包容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洪兴建 陈雄强 陈秀红 陶仁杰
本文以杭州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老年人对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及需求类型,探寻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当前老年人群使用智能化产品的比重不大,且使用人群的使用频率较低、使用障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功能适用、使用简易的适老产品,以及家庭、社区和政府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能极大提高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从数字化生活的需求类型来看,一键服务模式、晚辈指导使用、社区组织培训、网络安全和家中装有宽带是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必备需求,志愿者指导和政府政策优惠属于期望需求,而终端设备的相关质量是提升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政府、社区、企业、老年人自身四方协作,形成跨越数字鸿沟的多元保障体系。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洪兴建 陈雄强 陈秀红 陶仁杰
本文以杭州市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分析老年人对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及需求类型,探寻老年人如何跨越数字鸿沟。当前老年人群使用智能化产品的比重不大,且使用人群的使用频率较低、使用障碍较大。调查结果显示,功能适用、使用简易的适老产品,以及家庭、社区和政府有针对性的指导帮扶,能极大提高老年人数字化生活的满意度。从数字化生活的需求类型来看,一键服务模式、晚辈指导使用、社区组织培训、网络安全和家中装有宽带是老年人跨越数字鸿沟的必备需求,志愿者指导和政府政策优惠属于期望需求,而终端设备的相关质量是提升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最后,本文提出了政府、社区、企业、老年人自身四方协作,形成跨越数字鸿沟的多元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兴文 边鹏
金融机构应针对老年群体金融需求特点,不断推出特定适老化金融服务和产品,帮助其在金融领域跨越数字鸿沟近年来,我国养老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养老社会化程度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随着移动互联网日渐普及,金融数字化不断推进,线下场景已被线上应用逐步替代,老年群体正在遭遇“金融数字鸿沟”。金融机构应针对老年群体金融需求特点,不断推出特定适老化金融服务和产品,帮助其在金融领域跨越数字鸿沟。
关键词:
老年人 老年群体 数字普惠金融 数字鸿沟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吕宁 徐玲玲 朱志胜
更高质量的休闲生活是积极老龄化战略的重要议题,也是衡量老年群体健康福祉的关键指标。文章利用201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基于网络增益效应的理论视角,实证检验了互联网使用对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的休闲活动可归结为成就型、怡情型、娱乐型、闲散型4种基本类型,且以娱乐型和闲散型为主。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城市老年人的休闲生活质量,使用互联网的城市老年人拥有更高的休闲频率与更多的休闲品类,并且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老年群体参与成就型与怡情型等发展型的休闲活动。社会资本在互联网使用与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质量的影响关系中具有中介作用。互联网使用通过提高城市老年人的社会资本进而促进休闲生活质量的提升。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对城市老年人休闲生活质量的促进作用存在显著的异质性,来自东部地区及相对低龄和低经济社会地位的城市老年人从互联网使用中获得了更高质量的休闲生活。研究成果对深入推进积极老龄化战略和开发老年休闲消费市场均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鲁元平 王军鹏
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不断提高,研究互联网使用对居民福利的影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年的数据,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显著提高了居民主观福利,产生了信息福利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互联网的信息搜索、传播功能是其提高居民主观福利的主要机制,人们高度重视互联网在工作学习中的作用,并将其作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与此同时,本文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低收入、低受教育水平等"弱势人群"和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互联网所产生的信息福利效应更强,新技术的采用缩小了不同人群间既有的数字鸿沟,减少了同"优势群体"在主观福利上的差距。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宽带中国"战略背景下,深入理解互联网、移动新技术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塑造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有助于更好地剖析新时代中国居民主观福利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
关键词:
互联网 居民幸福感 信息福利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佳 薛凯文 赵建国
促进低龄老年人再就业,实现“银发红利”是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数字鸿沟”严重影响老年人平等享受数字红利的权利,阻碍了城市低龄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再就业。聚焦于“数字鸿沟”,选取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实证检验“数字鸿沟”和其他特征变量对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选择的影响,并利用机器学习算法预测未来“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程度变化。研究发现:“数字鸿沟”会抑制城市低龄老年人再就业,且数字技术使用程度加深会增加其再就业的概率。在未来更多的城市低龄老年人会选择再就业,且“数字鸿沟”对其再就业行为的影响将加深。研究结论为填平老年人“数字鸿沟”,释放老龄人口二次红利,实践积极老龄化战略提供了新思路。
关键词:
数字鸿沟 老年人口 退休再就业 机器学习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方振 刘鹏凌 李谷成
数字鸿沟是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重要潜在因素。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乡村振兴综合调查数据(CRRS),考察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有显著负向影响;数字鸿沟可以通过相对抑制社会联结和削弱健康水平间接负向影响农村老年人幸福感;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幸福感的负向影响在高龄和教育水平较低群体中表现不显著,在低龄和教育水平较高群体中表现显著,在东部和非平原地区群体中表现则更加突出。研究结论为理解数字鸿沟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如何增进农村老年人幸福感、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崔钰鹏 何有世
在数字时代与老龄化社会的双重背景下,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造成的影响亟待关注。基于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运用层次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法实证研究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有显著负向影响,其中使用沟与知识沟负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接入沟则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数字鸿沟主要通过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3个渠道影响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且健康状况、文化资本和社会信任均正向作用于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异质性分析发现,相较于女性,数字鸿沟对农村男性老年人社会参与的负向影响效果更大,但在政治参与方面则相反。研究结论可为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参与水平、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危机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农村老年人 社会参与 老龄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赫国胜 柳如眉
金融互联网,即传统金融业务互联网化,是金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普惠金融的重要平台。人口老龄化导致中国老龄人口持有的金融资产规模持续扩大,但严重的数字鸿沟导致老年人利用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传统金融机构互联网业务的水平较低,不利于金融互联网业务发展及实现普惠金融的目标。为此,要加快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互联网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相关社会组织并提高知识溢出效应,帮助老年人应对数字鸿沟,同时为老年人提供有针对性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多元化、个性化、人性化的服务,吸引老年人选择使用金融互联网业务。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沈费伟 曹子薇
从数字鸿沟到数字包容视角,解释通过数字包容策略化解数字鸿沟,尝试解决农村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不足的难题。研究发现,当前老年人参与数字乡村建设的技术困境主要体现为数字鸿沟的存在,具体表现为基础设施的“接入鸿沟”、智能设备的“使用鸿沟”以及能力素养的“知识鸿沟”,实则反映了技术与治理、行政与自治、增权与赋能的三大困境。而实现从数字鸿沟向数字包容的转变,制度安排是其中的关键因素。在制度安排层面要关注政策执行的精准度、居民需求的回应度和治理系统的适应度。在实践取向层面需遵循人本主义、简约主义和整体智治。为弥合乡村数字鸿沟,提升老年人数字包容,未来需要从组织维度助推老年人数字包容治理,从行为维度提升老年人数字参与能力,从技术维度增强老年人数字资源供给,以更好地推进数字乡村战略实施。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瑜 蒋妍 王晓军 李扬 马双鸽
为了解影响医疗保险使用的有关因素以及对于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课题组于2012年1~2月对全国45岁及以上人群进行了横断面调查,总样本为2 093名。统计分析显示,在调查前1年的时间里,有373名、1 308名和1 568名被调查者分别接受了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和自我治疗。其中47名(12.6%)、697名(53.3%)和1 139名(72.6%)的被调查者分别在住院治疗、门诊治疗和自我治疗的时候没有使用保险。教育程度、职业、户口和居住区域会影响医疗保险的使用。在住院治疗和门诊治疗中,使用保险者的总医疗费用要显著高于没有使用保险的人,但医疗保险的使用并没有减少被保险人的净费用支出,多因素分析也没有...
关键词:
医疗保险 使用 医疗费用 调查 中国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李韵秋 李斯
[目的/意义]研究子代教育水平、数字反哺途径与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关系,提出弥合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策略和建议,促进老年人融入数字社会。[研究设计/方法]通过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筛选子代与父母匹配样本,构建逻辑斯蒂回归与中介效应分析模型,使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克服内生性。[结论/发现]子代接受过大专及以上教育的父母获取代际支持资源的可能性更大、更容易跨越数字接入鸿沟,而且子代教育水平对于父母均有数字接入鸿沟的家庭尤为重要。子代教育水平能够通过器物反哺、技能反哺和素养反哺三条路径影响父代的数字接入鸿沟,分别改善老年人“不能接入”“不会接入”和“不想接入”的数字困境,其中技能反哺是最重要的中介机制,素养反哺次之,器物反哺影响最小。据此提出弥合老年人数字接入鸿沟的策略建议。[创新/价值]从代际支持视角审视因子代教育水平差异产生的老年人数字接入不平等问题,为弥合老年群体数字接入鸿沟提供实践思路。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朱莉 朱庆华
从CNNIC最近 6次互联网络信息资源调查报告中的上网计算机数、上网用户数 ,域名数及分布情况 ,WWW站点数和我国国际线路总容量几项指标来看 ,我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以及我国国内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数字鸿沟。如何填平数字鸿沟并将其转化为数字机遇 ,已成为当前我国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首要问题。表 6。参考文献 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我国互联网数字鸿沟空间分异格局研究
中国大陆地区网络鸿沟现状分析——基于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调查数据的研究
互联网使用、社会支持对城市老年人抑郁影响的比较研究——以西部地区三省市调查数据为例
都市老年群体互联网使用差异及其影响因素探究——基于CFPS2016数据的实证研究
相对剥夺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分析
代际支持对城乡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影响——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居住安排对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的影响——基于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山东省数据
数字鸿沟与农户数字信贷行为——基于2019年欠发达地区农村普惠金融调查数据
互联网使用与家庭融资行为研究——基于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
家庭异质性、互联网使用与商业保险参保——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