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32)
- 2023(9729)
- 2022(7135)
- 2021(6059)
- 2020(4556)
- 2019(9812)
- 2018(9743)
- 2017(17313)
- 2016(9219)
- 2015(10520)
- 2014(10735)
- 2013(10225)
- 2012(9656)
- 2011(8973)
- 2010(9330)
- 2009(8610)
- 2008(8365)
- 2007(7666)
- 2006(7393)
- 2005(7020)
- 学科
- 济(67580)
- 经济(67540)
- 管理(25260)
- 业(21734)
- 地方(18587)
- 中国(18107)
- 企(16656)
- 企业(16656)
- 业经(16396)
- 方法(16311)
- 数学(13740)
- 数学方法(13678)
- 农(13581)
- 地方经济(12572)
- 产业(11310)
- 学(11111)
- 发(9802)
- 信息(9722)
- 总论(9602)
- 农业(9503)
- 制(9110)
- 信息产业(9108)
- 融(8680)
- 金融(8680)
- 财(8493)
- 银(8333)
- 银行(8326)
- 行(8109)
- 环境(7809)
- 发展(7704)
- 机构
- 大学(145802)
- 学院(145752)
- 济(72120)
- 经济(70803)
- 研究(55012)
- 管理(51193)
- 理学(42887)
- 理学院(42380)
- 中国(42079)
- 管理学(41705)
- 管理学院(41421)
- 财(30921)
- 京(30467)
- 科学(30319)
- 所(27354)
- 研究所(24271)
- 经济学(24259)
- 财经(24052)
- 中心(23937)
- 江(23221)
- 经(21728)
- 经济学院(21372)
- 范(20344)
- 农(20258)
- 师范(20203)
- 院(19715)
- 北京(19497)
- 州(18240)
- 财经大学(17524)
- 业大(17202)
- 基金
- 项目(89985)
- 科学(71231)
- 研究(69235)
- 基金(64979)
- 家(55672)
- 国家(55213)
- 社会(47711)
- 科学基金(47183)
- 社会科(45272)
- 社会科学(45261)
- 省(34443)
- 基金项目(32758)
- 教育(29944)
- 划(27998)
- 编号(27800)
- 自然(25668)
- 自然科(25062)
- 自然科学(25057)
- 资助(24885)
- 自然科学基金(24603)
- 成果(23480)
- 发(21950)
- 国家社会(21192)
- 重点(20627)
- 课题(19555)
- 部(19001)
- 发展(18746)
- 展(18482)
- 创(18013)
- 性(17171)
共检索到2401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吴大娟
注意力经济是资本主义围绕注意力这一特殊劳动范式而展开的一套全新剥削机制。数字时代信息的爆炸式增长、数字景观的集群构建和时间物体的批量产出合谋共筑,加速对注意力的捕获和收割,是架构注意力经济在场语境的存在性前提。注意力经济以资本联袂数字技术撩拨和刺激个体注意力为起点,将个体的“观看”行为转化为创造剩余价值的生产性劳动,并通过对注意力的数字化管控加固注意力经济运行的权力基础,确保了注意力经济由外环到内里加速循环运转。从本质上说,注意力经济是资本主义在数字时代翻新积累方式、谋求价值增殖最大化的产物,其安身立命的生命基因密码依然是资本对感性“活劳动”(注意力劳动)的绝对支配和无偿占有。注意力经济没有根本改变资本逻辑扩张和剥夺的权力本性,它对个体日常生活的渗透和覆盖,给个体带来了形式化存在的痛楚,使个体生命时间断裂,精神世界出现“焦土化”问题。对此,唯有全面激活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思想遗产,借以澄明资本裹挟注意力经济的假象,才能对数字时代资本褫夺剩余价值的新型方式和人的生存境况有根本性认识,从而敞显超越资本逻辑、复归人之为人的思想道路。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俊峰
注意力作为注意力经济运行增长的源动力,同时也构成了产生共鸣的窗口。数字技术与资本的勾连,使得人的注意力在经济发展中遭受异化,从而使得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的回应呈现为“缺乏关系的关系”格局。因而,只有通过对注意力经济形态进行存在论研究,阐述注意力的本真存在形式,解析注意力在资本装置下的异化态势,促动人们从行动上来反抗资本逻辑对日常生活的深度渗透与入侵。同时,通过对注意力经济形态的认识论层面的批判和价值论层面的反思,才能扬弃主客二元结构的思维方式,消除这种思维方式所构筑物性的资本逻辑,重新审视注意力与剩余价值的关系,从而为超越资本找到克服注意力异化的可能路径。
关键词:
注意力经济 异化 身体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钱志发
该文从新经济的特点出发,明确指出新经济“新”就新在它已经不是依赖于传统的资源,而主要是利用了人们的注意力资源;提出了新经济与注意力资源四个方面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
注意力 新经济 资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宗胜 李腊生
在信息接收过程中,注意力"瓶颈"对获取的信息集施加选择约束和配置约束,信息集的注意力主观资源决定性使决策者预期偏差化,行动空间和状态空间模糊化,进而影响了经济行为。在信息-注意力-决策-新信息的决策链中,注意力已成为关键一环。在决策框架下,借助于集合论知识来分析注意力何以影响经济行为和怎样影响经济行为的。从规范和实证两个角度论述注意力与经济行为的关系,揭示信息接收"注意黑箱"。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李燕凌 苏健
数字乡村建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本文借助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等方法,对435份建设数字乡村的地方政策文本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偏好使用供给型和环境型政策工具,且所使用的政策子工具数量不均衡,存在明显的注意力分配差异;从时间视角看,不同时期地方政府注意力分配特征不同;从地区视角看,不同地区地方政府的注意力分配差异较大,且政策存在区域扩散;从内容视角看,政府会将数字乡村与其他议题叠加形成综合政策。政府注意力分配差异驱动政策扩散的政策逻辑为“双维扩散-议题叠加”:政策环境与政策体系相互影响;政府层级维度存在政策“压力-反馈”的“垂直效应”;空间区域维度存在政策“学习-扩散”的“邻近效应”;在政策议题维度,地方政府会将多种议题协同推进,追求“叠加效应”。文章从加大数字惠农政策力度、优化工具使用结构、优化激励机制和增强政策协同度四方面提出优化策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青 钱再见
农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政策文本进行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农业政策变迁的政策图谱。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Nvivo 11和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669份农业政策进行量化研究,探析农业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布与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农业政策变迁四个阶段的总体趋势、高频议题和注意力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文本分析后发现,农业政策变迁蕴含着以下深层逻辑:国家与农民利益的不断调整,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变迁,以及政策环境、理念和政策主体的合力推进。基于对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注意力分布及其逻辑的初步阐释,为农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政策变迁视角的知识积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青 钱再见
农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公共政策制定的重点领域。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农业政策文本进行考察,可以清晰地描绘农业政策变迁的政策图谱。基于政策文本的量化研究方法,运用文本分析工具Nvivo 11和Rost Content Mining 6.0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颁布的669份农业政策进行量化研究,探析农业政策变迁的注意力分布与阶段性特征。通过对农业政策变迁四个阶段的总体趋势、高频议题和注意力分布进行描述性统计和文本分析后发现,农业政策变迁蕴含着以下深层逻辑:国家与农民利益的不断调整,政府主导下的渐进式变迁,以及政策环境、理念和政策主体的合力推进。基于对当代中国农业政策变迁注意力分布及其逻辑的初步阐释,为农业发展乃至乡村振兴的理论与实践提供政策变迁视角的知识积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垚圻 王勇
元宇宙经济本质上属于注意力经济,其基本矛盾在于沉浸式体验的无限需求与个体有限的注意力资源之间的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提出以数字化身和数字通证作为解决机制。数字化身基于Web 3.0技术扩展用户的注意力资源,并通过与用户的互动参与经济活动。数字通证则运用区块链技术,将注意力资源转化为可量化的标准化货币,促进其流通。数字化身和数字通证的发展促进用户跨平台的流动性,推动元宇宙经济趋向多中心化发展。因此,政府应从优化注意力资源配置的角度出发,激励技术创新,强化内容与通证的监管,促进平台多样化与互联互通,以激发元宇宙经济的活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富强
基于不同的研究层次及其目的,经济学界一直存在着两种基本研究思维:一是功能性的,它强调对经济现象的存在表现以及现象之间功能性联系的分析;二是因果性的,它强调对经济现象内在或背后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因果性机理的探究。尽管因果性分析曾是古典经济学的重要特色,但现代主流经济学却越来越偏重于功能性分析,并日益畸化为形式主义;它在伦理实证主义思维的支配下,不但为现实社会制度提供合理化解释,而且还往往会得出反人类道德的政策结论。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程天作 祝建国
注意力经济是一种新理论 ,强调在信息社会里 ,最重要的是吸引人的注意力 ,谁获取了人们的注意力 ,谁就赢得了商机。把这一理论应用到图书馆工作中 ,是图书馆在激烈的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新思路
关键词:
注意力经济 注意力 图书馆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宗胜 李腊生
注意力是一种主观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特征。注意力的配置需要新的经济学理论来解释。本文从注意力配置的相对量分析入手,推导出注意力消耗的容忍度随时间减小的规律,解释了注意力单期配置中信息搜索人趋于选择性注意的行为;通过对先验知识与搜索信息之间所形成的学习机制剖析,探讨了注意力多期动态配置过程的优化路径。这样,本文就揭示了注意力配置中搜索人从理性走向非理性,再从非理性走向理性的注意力配置辩证过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杨宇立 瞿建波
本文以既有对信息和注意力资源问题的研究为基础 ,着重探讨了 (1 )注意力资源的特征及其与经济的相关性 ,(2 )注意力资源对不同市场结构的意义 ,(3)展望其对经济组织的互动前景。本文认为 ,人类关注注意力资源与信息、信息工具的关系 ,并调整现有社会生活模式 ,显示了一种历史性进步。信息资源和注意力资源不同于其它自然资源 ,后者的消耗具有不可逆性 ,而前者正相反。
关键词:
注意力资源 稀缺性 效用 理性 价值判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茂才
注意力经济学是研究注意力经济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从宏观上讲 ,注意力经济学主要是研究如何吸引更多的注意力在发展战略、选择经济增长的切入点与增长点、改革与发展、提升国家与地区整体形象等方面下功夫的问题。从微观上讲 ,主要是研究企业家的注意力 ,重点是选择正确的市场需求战略、资本经营尤其是智力资本的经营、企业形象的策划与宣传等等问题。构建注意力经济学必须进行观念上的革命 ,同时 ,要有科学的方法论作指导。
关键词:
注意力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