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71)
- 2023(14939)
- 2022(12378)
- 2021(11343)
- 2020(9329)
- 2019(21137)
- 2018(20948)
- 2017(38914)
- 2016(21215)
- 2015(23641)
- 2014(23287)
- 2013(23019)
- 2012(21003)
- 2011(18965)
- 2010(18558)
- 2009(16718)
- 2008(16195)
- 2007(13892)
- 2006(12075)
- 2005(10411)
- 学科
- 济(81792)
- 经济(81702)
- 管理(64422)
- 业(59382)
- 企(49585)
- 企业(49585)
- 方法(38354)
- 数学(32991)
- 数学方法(32643)
- 业经(22559)
- 农(21717)
- 财(21452)
- 中国(21277)
- 学(19646)
- 贸(15402)
- 贸易(15391)
- 地方(15202)
- 易(14945)
- 农业(14933)
- 务(14310)
- 财务(14247)
- 财务管理(14227)
- 产业(13950)
- 技术(13911)
- 理论(13879)
- 企业财务(13532)
- 制(13520)
- 和(13392)
- 信息(13346)
- 环境(13109)
- 机构
- 大学(303431)
- 学院(299642)
- 管理(122314)
- 济(111776)
- 经济(109332)
- 理学(106941)
- 理学院(105716)
- 管理学(103825)
- 管理学院(103293)
- 研究(97879)
- 中国(71251)
- 科学(65088)
- 京(64559)
- 农(54538)
- 业大(50810)
- 财(50048)
- 所(49250)
- 研究所(45593)
- 中心(45285)
- 农业(43316)
- 江(42172)
- 财经(40900)
- 北京(40313)
- 范(39353)
- 师范(38859)
- 经(37349)
- 院(35652)
- 州(34992)
- 经济学(32485)
- 技术(32325)
- 基金
- 项目(217322)
- 科学(169351)
- 基金(157497)
- 研究(153343)
- 家(139919)
- 国家(138762)
- 科学基金(118480)
- 社会(95858)
- 社会科(90742)
- 社会科学(90717)
- 省(84881)
- 基金项目(84711)
- 自然(79571)
- 自然科(77732)
- 自然科学(77709)
- 自然科学基金(76327)
- 划(72024)
- 教育(69378)
- 资助(63392)
- 编号(62393)
- 成果(49266)
- 重点(48237)
- 部(46190)
- 创(45341)
- 发(45117)
- 科研(42265)
- 创新(42255)
- 课题(41662)
- 计划(40923)
- 大学(39771)
- 期刊
- 济(114667)
- 经济(114667)
- 研究(81015)
- 学报(56991)
- 中国(54887)
- 农(47912)
- 科学(47663)
- 管理(42105)
- 大学(41348)
- 学学(38673)
- 财(36829)
- 农业(33305)
- 教育(31725)
- 技术(23813)
- 图书(22498)
- 融(21579)
- 金融(21579)
- 业经(20050)
- 财经(18959)
- 经济研究(18635)
- 业(17533)
- 科技(16485)
- 经(16050)
- 理论(15800)
- 版(15241)
- 情报(15123)
- 书馆(15122)
- 图书馆(15122)
- 业大(15037)
- 实践(14860)
共检索到4226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许新全 王雨欣 席猛
数字时代,广泛收集员工各类信息是组织进行数字化管理实践的必然要求,而这很大程度上导致对员工信息隐私的侵犯,进而可能对员工的工作体验如工作幸福感产生负面影响。鉴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员工信息隐私侵犯感知是否以及如何破坏员工的工作幸福感。基于资源保存理论,本研究认为,信息隐私侵犯感知增强员工工作压力,进而降低员工工作幸福感,而员工工作自主性能够弱化这一负面效应。通过收集346份三阶段的员工调查数据,本研究发现:(1)信息隐私侵犯感知显著负向影响员工工作幸福感;(2)工作压力在信息隐私侵犯感知与员工工作幸福感之间起中介作用;(3)员工工作自主性显著弱化信息隐私侵犯感知通过工作压力影响员工工作幸福感的间接效应,即员工工作自主性越高,信息隐私侵犯感知对员工工作幸福感的间接影响越弱;反之,越强。本研究的发现促进了我们对于信息隐私侵犯负面结果的理解,为组织利用数字技术收集员工信息隐私进行数字化管理提供了一定借鉴。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锡柱
近年来,无人机产业迅速发展,无人机在民事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便利了人们的生产生活,但是,无人机也存在侵害公民权利的风险。带有摄像功能的无人机能够跟踪公民,收集、储存特定信息,同时,无人机收集的信息以及飞行数据将自动同步到无人机云中,对于隐私权构成极大威胁。中国现有的隐私权保护体系在规制无人机侵犯隐私权方面存在不足,还需完善,可以学习美国、欧盟、加拿大等国规制无人机侵犯隐私权的经验,明确无人机侵犯隐私权的规制原则,在相应法律或者规范性文件中规定各主体应遵循的操作规范,在促进无人机产业发展的同时保障公民隐私权。
关键词:
无人机 个人信息 隐私权 法律规制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嵩 孙鑫玥 陈昊
[目的/意义]APP侵犯用户隐私事件频发使得APP服务商陷入用户信任危机,服务商如何修复受损信任从而重新赢得用户至关重要。研究基于公平理论构建“信任修复策略—感知公平—修复后信任”多重中介模型,探讨APP隐私侵犯场景下的用户信任修复机制。[方法/过程]采用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设计,分别针对三类信任修复策略收集问卷数据,并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检验。[结果/结论 ]结果发现,信息修复通过互动公平、程序公平和分配公平间接影响修复后信任;情感修复通过互动公平和程序公平间接影响修复后信任;功能修复仅通过互动公平间接影响修复后信任;信息修复策略模型和情感修复策略模型中不同公平产生的中介效应差异不显著;违规收集和违规使用两种隐私侵犯类型对修复策略和公平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研究结果扩展了信任修复研究与公平理论的应用范畴,为移动互联网企业在隐私侵犯背景下修复用户信任提供实践对策。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凌霞 李钢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二十一世纪已经全面成为互联网时代。在互联网时代提供的便利条件之下,人们的衣食住行都比之前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是日新月异,互联网推动的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十分快,服务行业的质量得到了飞速的提升。以银行服务为例,越来越多的银行推出了网上银行服务平台,用户可以足不出户就完成网上转账、网上支付、理财金融等业务,互联网的便利程度是前所未有的,也是人们从未想到过的。但是,凡事有利有弊,随着互联网的日益发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闫佳祺 彭翠 姚柱 彭坚
大多数研究关注如何让员工更有效的"忙",本研究则更多关注员工"闲"的价值。基于节奏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探讨了空闲工作时间、工作惬意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工作疲劳对该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140份员工自我报告数据,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空闲工作时间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工作惬意感受;第二,工作惬意中介空闲工作时间和员工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即空闲工作时间通过工作惬意正向影响员工幸福感;第三,工作疲劳调节工作惬意与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当员工感到疲劳度较高时,工作惬意对幸福感的影响作用越强;第四,工作疲劳正向调节工作惬意在空闲工作时间与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即当员工感到疲劳度较高,工作惬意的中介效应越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春雨 贺彬 沈紫欢
文章基于工作幸福感的视角,探讨包容性领导对员工工作投入的促进机制,并分析员工积极情绪和员工工作意义在包容性领导和员工工作投入中具有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包容性领导对员工工作投入、员工积极情绪和工作意义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积极情绪和工作意义在包容性领导和员工工作投入之间具有中介作用。
关键词:
包容性领导 工作投入 积极情绪 工作意义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苏韵 王娟
电商平台的不断发展给商家和消费者带来和益处的同时,也衍生了隐私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如何有效运用消费者的个人信息以促进商家服务质量是业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本研究基于此背景,探讨了电商平台隐私信息敏感度对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消费者的隐私信息敏感度对交互易用性、响应及时性、营销个性化的影响受到感知信任和调节定向的调节作用,即信任水平和促进定向缓解了电商平台隐私信息关注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服务质量、隐私关注和消费者信任等理论文献,同时为大数据背景下的电商平台商家更好地权衡隐私和个性化问题提供有益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岳麒 王淑敏 李常洪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员工对工作幸福感的要求越来越高,组织不应仅关注员工带来的高绩效,如何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已是越来越重要的现实课题。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和自我概念理论,探讨员工追随力与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主动性行为的中介作用和领导愿景的调节作用。通过搜集356份企业员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员工追随力正向影响工作幸福感,主动性行为起中介作用;领导愿景正向调节员工追随力与主动性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组织管理者重视追随力的培养,在高领导愿景的情境下通过激发员工主动性行为,为组织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提供借鉴。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韩岳麒 王淑敏 李常洪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员工对工作幸福感的要求越来越高,组织不应仅关注员工带来的高绩效,如何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已是越来越重要的现实课题。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和自我概念理论,探讨员工追随力与工作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并分析了主动性行为的中介作用和领导愿景的调节作用。通过搜集356份企业员工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员工追随力正向影响工作幸福感,主动性行为起中介作用;领导愿景正向调节员工追随力与主动性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可以帮助组织管理者重视追随力的培养,在高领导愿景的情境下通过激发员工主动性行为,为组织提升员工工作幸福感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魏霞 李利平 王笑天
情绪幸福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者探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压力源——脱离模型,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情绪幸福感的双变量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和情绪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即工作要求越高,情绪幸福感越低;(2)工作资源与情绪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即工作资源越高,情绪幸福感越高;(3)心理脱离在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与情绪幸福感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工作影响员工情绪幸福感的内在心理机制。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如何提升员工的情绪幸福感也提供了理论指导。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魏霞 李利平 王笑天
情绪幸福感一直是国内外学者与管理者探讨的关键问题。本研究基于工作要求-资源模型和压力源——脱离模型,通过分阶段收集834名在职工作人群样本,构建并检验了工作影响情绪幸福感的双变量模型。研究发现:(1)工作要求和情绪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即工作要求越高,情绪幸福感越低;(2)工作资源与情绪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即工作资源越高,情绪幸福感越高;(3)心理脱离在工作要求和工作资源与情绪幸福感关系中起到中介作用。研究从理论上揭示了工作影响员工情绪幸福感的内在心理机制。这些研究发现对于管理实践如何提升员工的情绪幸福感也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赵宜萱 徐云飞
本文基于工作特征幸福感模型,以及自我决定理论视角对新生代员工幸福感进行深入和全面的探讨,并分析了新生代员工与非新生代员工的幸福感差异。提出的提升新生代员工个人品牌意识、增强新生代员工职业发展路径的建设、提升新生代员工利他主义价值观、领导力等方面的建议,将是企业对新生代员工管理的新方向。
关键词:
新生代员工 员工幸福感 人力资源管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林 梅强 吴金南
结合资源保存理论、积极情绪扩展构建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以工作应激为中介变量、感知组织支持为调节变量,构建员工幸福感影响创新行为的理论模型,使用层次回归分析和Bootstrap技术对249份IT企业员工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员工幸福感对创新行为有显著正向影响;员工幸福感显著负向影响工作应激,同时,工作应激对员工创新行为产生显著负向影响,并且在员工幸福感与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感知组织支持可以减弱工作应激对创新行为的负向影响,对工作应激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晓暾 侯鹏艳
本文基于社会认同理论和相似-吸引理论,有效整合个人-企业价值观匹配与工作绩效,试图探讨员工工作幸福感形成的多元内在机理。利用跨地域和跨行业的285个研究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和中介效应检验个人-企业价值观匹配的两个维度与工作幸福感的两个维度间的关系,揭示工作绩效发挥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员工与团队价值取向、工作与环境价值取向显著正向作用于员工的认知社会幸福感和职业幸福感,工作绩效中介个人-企业价值观匹配对工作幸福感的影响。因此,在文化管理时代背景下,企业应该在招聘和甄选人才环节注重员企价值观匹配,提高员工绩效,双向整合价值观管理和绩效管理,以提高员工工作幸福感。
[期刊] 征信
[作者]
陈禹衡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征信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用户的征信信息价值被进一步放大。现阶段对于个人征信信息的侵犯主要有6种方式:利用信息范围不明确非法获取个人信用信息,利用大数据系统后台获取信息,利用大数据非法分析征信信息,提供虚假征信报告,私自扩大征信信息使用范围、年限、查询次数,倒卖征信信息。侵犯个人征信信息的行为符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为了保障大数据时代征信业的健康有序发展,应当参考国外征信条例完善征信法律体系,健全征信被侵害人的救济体系,利用大数据优势完善预防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